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72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金世宗素知这个儿子沉迷绘画,眼见国事濒危,他还如此荒唐,直接气了个倒仰。

  女真贵族见状也是有样学样,对酒肆趋之若鹜,疯狂氪金升级会员等级。

  金世宗盘查几番,也没查出酒肆的异样,只得任他们去。

  殊不知刘裕早就暗中授意「食为天」的老板沈复,伺机给那些被迫滞留金国、但依旧心向大宋的遗民们留信,安排他们过江。

  至于是不是真的被迫,也很好分辨。

  评论区,来自后世的热心观众提供了众多史料,互相参考佐证。

  保证没有任何一个罪人,能够逃过观众们的法眼。

  至于那些为了权位,在金国留恋不去的,只能说尊重,锁死。

  ……

  南疆,大理国。

  辛弃疾和谢晦商定主意,打算兵行险招,剑走偏锋拿下吐蕃。

  这个计划,风险巨大,但收益同样也是惊人,很值得一试。

  虞允文行事沉稳,向来谋而后动,对此自然是坚决反对。

  任谢晦笑语晏晏,百般劝说,也没有松动一丝,反而正色道:

  “宣明此言差矣!”

  “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何况卿高才冠世,名驰当时,一旦逢变,悔之晚矣!”

  “南疆初定,百废待兴,抽调不出太多人手。那吐蕃更是山高路远,民风悍勇,地形复杂,纵携十万大军前往也难以破关,讵能以区区五百人相搏!如此行径,不啻系万钧巨鼎于区区一丝,危急甚矣!”

  谢晦:“……”

  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自己搞不定的人,心头惊讶反倒远胜于生气。

  沉思片刻,决定先将虞允文支走。

  “虞相公说得对,是我冒昧了,素闻大理擅长驯马养马,良驹众多……”

  这不正是训练骑兵的大好机会?你赶紧的吧,别耽搁了!

  虞允文深觉有理。

  先前谢晦在朝中掀起腥风血雨的时候,他并不在。

  所以,也不知道,谢晦每次这般语气温柔地与人说话,就代表着要挖坑了。

  虞允文只看见,谢晦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对他微笑。

  眉间冰雪清莹,一点松风掠过明月色,乌发点墨,笑颜如水,用温润好听的声音说:“期待虞相公练出更好的蜀军。”

  一位清玉无暇、丽色绝俗的美少年,如此期待地看着你。

  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虞允文干劲满满地离开,练兵去了。

  此刻,恰逢临安朝廷诏书下发,任命他为大理总督,并派人进驻国都,协助处理事务。

  来的人正是秘书少监周必大。

  此人中进士比虞允文还早一届,品行刚直,立身清正,未来会成为誉满天下的贤相。

  近来,他正在改良印刷术,进展喜人,又有丰富的地方执政经验。

  刘裕把他打发到大理来,正是看中了他的文治能力。

  大理王室虽然精通汉文,但疆域的其他地方,却是常年不沾王化,衣冠礼教大异于中原。

  必须尽快进行汉化流程,将其有机地融入大宋国土,而不是一块孤悬在外的疆域。

  周必大来了,带着他新研制的印刷机器来了。

  要将虞允文用夷语新编好的《汉文读写教材》发送下去,各处大大小小的土司须得做到人手一本。

  语言难关攻克之后,接下来还有文化、衣食、娱乐……

  来自中原的美食、丝绸、家具、瓷器、乐器、歌舞、甚至话本子,都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南疆,带来生活方式的革新巨变。

  大理国同样采取科举制度,以明经科为主,儒释道三者皆考。他们被纳入了大宋整个开科取士的体系下,成为一个全新的考区。

  一群来打工的太学生,还办起了民间八卦小报。

  倒不似官府邸报的正经,负责载明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之类的重要讯息,反而专门搜集南疆奇闻逸事。

  什么某年某月一官员院起火啦,什么滇南中路有人食蘑菇后逢狗就咬、逢人就亲啦,什么三月街瓷器商铺今日五折,欲购从速啦。

  主打一个不靠谱,但全面。

  当然,一切改变归根结底都少不了武力的支持,北府兵一位精明强干的老将傅弘之,也跟着过来了。

  虞允文见到傅弘之,很是高兴,向他讨教练兵之法。

  傅弘之素善骑射,勇冠三军,北伐攻入长安时,曾在数十里的御道上纵马飞驰,尽展英姿。

  几千名胡人观者如堵,将道路两旁围得水泄不通,咸叹为天人。

  面对虞允文的询问,他丝毫没有藏私,事无巨细以告。

  虞允文放心地离开朝中,去训练骑兵去了,将本地事务尽皆托付给了傅弘之。

  还不忘特意叮嘱他,注意一下谢晦和辛弃疾的动向。

  这位老将军身经百战,一看就是端方可靠之人呐。

  不过,如果他知道,傅弘之从前是江湖游侠出身,行事潇洒不羁,曾经孤身潜伏进京,刺杀篡位的皇帝桓玄……

  大概就没这么放心了。

  ……

  一个月后,虞允文练兵卓有成效,返回大理总督府,便得到了一个令人吐血的消息。

  嘿嘿,虞相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宣明和幼安去吐蕃啦!

  他们已经镇压了康区的首领,即将继续深入!

  你来接管大理国的政务吧,我现在必须出兵去边境,随时准备进行接应了!

  虞允文:???

  他把傅弘之揪起来,神色不善:“傅帅,你也是沙场健将,深谙将略,岂不知他二人此举冒了多大风险?”

  “倘若有任何一个出了事,甚至折在了吐蕃境内……”

  刘裕怕是要把吐蕃整块地给犁了,涉事者全部挫骨扬灰。

  虞允文越想越气,满心惊惧。

  不料,傅弘之对此浑然不在意,挥了挥手道:“你太过虑了,哪来的风险?幼安武艺高强,自然可以保护好宣明。”

  “再说了”,他一脸的理所当然,“宣明平日都在朝中,难得出来一趟,灭区区一个大理还意犹未尽,让他再玩一会怎么了。”

  玩一会=顺手再灭一国。

  这有任何问题吗?

  明明再合理不过了啊!

  要怪就怪吐蕃不长眼,挡住了宣明的路吧。

  虞允文:???

  夭寿了,傅仲道,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梦话!

  这一瞬间,他险些气昏过去,傅弘之却完全没看出他已经濒临爆发的边缘,反而还热情招呼他坐下喝茶。

  “虞相公,这「大理白族三道茶」特别讲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之说,你快来尝尝。”

  尝你个大头鬼!

  虞允文抄起剑,愤怒地在桌子上磕了磕,厉声诘问道:“他们只带了五百人就去灭一国,古往今来我就没听说过这种荒唐之事,你怎么还坐得住的?”

  傅弘之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啊了一声,霍然起身:“只有五百人吗?宣明没告诉我这个,他只说,他心中有数,我就放心地让他自由发挥了。”

  在这一瞬,虞允文简直恨不得把他脑瓜子拆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他说心中有数,你就不问一问?连情况都不查看一下?”

  这人究竟怎么混上北府兵主将位置的?

  难道就因为他特别憨?

  他在这里气得发抖,不成想,傅弘之居然一派理直气壮:“当然不问啦,我出身豫州系,从前是玄帅的老部下。”

  虞允文双目喷火地盯着他:“所以呢?”

  今天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家伙是别想全须全尾地离开了。

  傅弘之告诉他:“当年先将军谢玄不嫌弃我出身草莽,带着我征战淝水,往后,我就一直在谢家麾下,也算是一路看着宣明长大……”

  谢晦和他是什么关系?

  是大小姐和老奴(划掉),是素有恩义的谢家小族长和旧部。

  傅弘之特别骄傲,大声说:“宣明一向最聪明,算无遗策,相信他的准没错。他说这件事可以办成,那就一定能够办成。所以你别急,先坐下来喝杯茶。”

  虞允文:“……”

  根本无法和这人沟通!

  他算是看明白了,谢晦的性情如此无法无天,少不了这些熊家长多年如一日的纵容。

  当然,此刻的虞相公万万没想到。

  不久后,他也会成为这个倒霉行列中的一员……

  傅弘之虽然对谢晦很有信心,但还是立即决定带兵去接应。

  临走前,他特意留了一手:“虽然我管不了宣明,但我已经传书给能管他的人了,康乐公很快就会从京中赶来。”

  天下都是一物降一物,对吧。

  谁还没个克星了。

  “是康乐公啊”,虞允文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随即大惊,“康乐公谢灵运?”

  “对,他是宣明的堂兄”,傅弘之见他这个反应,颇有些奇怪,“难道康乐公在本朝很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