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86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噗,观众们纷纷吐血。

  快醒醒啊秦王陛下!

  慕容垂这时候已经在磨刀准备自立了,你可别继续憨了!

  苻坚茫然道:“当年他为燕国所迫,亡命出走,朕在他最危难的时候收留了他,他一直对朕深怀感激……”

  观众齐呼:“你清醒一点!心怀感激和想要当皇帝有什么冲突吗?!”

  苻坚一顿,迟疑地说:“但他多年掌兵,佐朕灭燕,南征北伐,建立了赫赫战功。”

  观众咆哮道:“正是因为他手握军权,战功显著,所以才会造反,你听说过秀才造反当皇帝的吗!”

  苻坚沉默了许久,又道:“这么多年来,朕对他待以将位,礼以上宾,任同旧臣,爵齐勋辅,歃血断金,披心相付,唯望食椹怀音,保之偕老——他有什么理由背叛朕?”

  观众:“……”

  造反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难道还要讲究你情我愿?!

  众人见他执迷不悟,也是无语,恨不得让王猛复活过来训他一顿。

  【陈文帝陈蒨:秦王相关的史书是谁修的,快发上来,帮他醒醒脑子。】

  【唐太宗李世民:此事正要问沈约。】

  【本朝正在同时修北齐、北周、隋、梁、陈、南史、北史七本史书。唯有《晋书》,梁朝时沈隐侯已经修过一本,可惜失传,如能将所有章节分享过来,也可省去本朝再次修书。】

  【庐陵太守欧阳修:赶紧分享,房玄龄这本《晋书》的质量之差,真是令人发指,全体史官应该联合上书抵制房玄龄继续写书。】

  【唐太宗李世民:胡说,玄龄只是修了一本书,如何就令人发指了?】

  【庐陵太守欧阳修:《晋书》记载,王珣劝降王国宝,结果王国宝大怒,要把王珣杀掉,但是王珣最终以过人的才华说服了王国宝,他们之间究竟交流了什么呢?】

  【让我们翻到《王珣传》,房玄龄说:语在王国宝传。让我们翻到《王国宝传》,房玄龄说:语在王珣传。】

  【于是,我们到现在仍未得知,这两人在那个晚上到底说了什么。】

  观众们:“……”

  李世民:“……”

  啊这。

  就算他对房玄龄有无比深厚的滤镜,也不得不承认,房玄龄被后世史家抵制,确实不冤。

  沈约感到很为难。

  他的修史顺序是先《宋书》,后《晋书》。

  如今,《晋书》只写了一半,刚到衣冠南渡,还远远没写到淝水之战部分呢。

  他思索再三,答应李世民,自己写完之后会把全文发在评论区,这样,房玄龄就不用再二次劳动了。

  此话一出,后世被房玄龄魔法晋书毒害的各位学者们,齐齐松了一口气。

  感谢沈郎君!

  你真是个大好人!

  北宋元丰位面,司马光见观众都嗷嗷叫着等待投喂,想了想,把新修好的《资治通鉴》相关章节发了上去:

  【资政殿学士司马光:本书和苻坚、以及慕容垂、姚苌等人有关的章节就是这些。】

  【……将军(慕容垂)不容于家国,投命圣朝,燕之尺土,将军岂有分乎?主上(苻坚)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宠逾勋旧,自古君臣际遇,有如是之厚者乎……】

  观众们:???

  一见倾心?这个司马光他写书正经吗?

  别又来了一个冯梦龙吧。

  苻坚眉心微蹙。

  司马光到底会不会说话,怎么讲得好像他觊觎慕容垂的美貌一样。

  虽然慕容垂作为前鲜卑吴王,确实是十里八乡知名的美男子,但架不住他小时候调皮摔下马,把大门牙撅了一块,人送外号「慕容缺」。

  这等天残地缺的美,着实不是一般人能欣赏得来的……

  苻坚继续往下看《资治通鉴.晋纪》。

  读到淝水之战后,慕容垂打着「光复大燕」的旗号起兵叛乱,召集反秦联军,四处放火屠杀,不由微微冷笑。

  再往后翻,就到姚苌的剧情了。

  苻坚眼睁睁看着这位自己视如至交、委以重任的龙骧将军,非但将自己缢死在新平佛寺,更是搞出了一系列剥去衣衫、鞭尸掘坟的侮辱性操作。

  最离谱的是,姚苌鞭完尸,还觉得自己会庇佑他,眼看战事不顺,又筑起了一樽他的神像,天天三拜九叩。

  姚苌还说:“先帝啊,虽然我杀了你,但那是我死去的五哥上身附了我的魂,你一向对我那么好,就别跟我计较了吧。”

  然而鬼魂压根不理他,姚苌一怒之下,就砍掉神像的头。

  最后坏事做尽心虚,每晚梦见苻坚索命,一通拔剑乱砍,把自己砍成了太监,鲜血流尽而死。

  苻坚:“……”

  是放在整个历史长河,都相当炸裂的操作。

  自己何德何能,居然能遇上姚苌这么一个神经病。

  随后,又看到吕光、杨定、乞伏国仁、秃发乌孤立一干人等纷纷趁火打劫,起兵动乱,自立为帝。

  偌大的帝国顷刻间分崩离析,在秦国的废墟之上重新站起了七八个小国家,从此开始了无尽纷争。

  他轻轻合上书,叹息了一声:“景略,你如何看这些事,你也觉得朕做错了吗?”

  此话本是下意识一问,就像以往遇见帝国大小事务,他总是习惯去和王猛相商。

  随后,一阵凉风穿过清冷空寂的灵堂,垂落了白幡飞舞,苻坚倏然回过神,不觉叹息了一声。

  世间最悲是生离死别。

  然而逝者如斯,侥幸活下来的人,却还要在这鼎镬刀剑、纷繁尘世中继续向前。

  评论区的观众们很是同情,都在积极出主意。

  前秦帝国现在这个情况确实棘手。

  姚苌是个小角色,可以乘早杀之,但慕容垂手握重兵,已成气候,难以对付。

  慕容垂是个超级能打的名将,平生除了临漳败给刘裕,其余没输过任何一场战役。王猛活着时,还可以压制他,但现在……

  苻坚见状摆了摆手,从容谢过各位的好意,又说,不必了。

  他是一统北方、天下九州据有其七的绝世帝王,又不是铁憨憨。

  一旦被点醒之后,自然知道了该如何去做。

  观众纷纷点头,既然你不需要建议,那我们再来看一个好看的故事吧!

  【金陵女史王贞仪:这则故事出自《太平广记》,关于慕容垂和唐太宗。】

  【唐太宗征辽,行至定州,路侧有一鬼,衣黄衣,立高冢上,神彩特异。】

  【太宗遣使问之,答曰: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追寻。言讫不见,问之,乃慕容垂墓。】

  万朝观众:“……”

  慕容垂的鬼魂对李世民说,我昔胜君昔?!

  这不是越级碰瓷吗,谁给他的脸?!

  【才女皇后萧观音:征辽?唐太宗时期,我们大辽还没建国呢。】

  【平阳郡公薛仁贵:不是你那个辽,这里说的是辽东和高句丽,慕容鲜卑起于辽东,慕容垂少年时曾作为先锋灭亡高句丽,并将其都城夷为平地。】

  【后唐庄宗李存勖:慕容垂虽然战力还行,但对上太宗爷爷,胜负最多三七分,不能再多了。】

  贞观位面,李世民见到自己向来很欣赏的晚辈李亚子发言,一下来了兴趣。

  他微笑问道:“亚子觉得谁三谁七?”

  李亚子一脸理所当然:“太宗爷爷你拍三巴掌,能打断慕容垂七根肋骨。”

  李世民:“……”

  观众们:“……”

  原来是这种硬核三七分啊。

  从史书中来看,李亚子和苻坚的命运轨迹还挺像的。

  都生于最灰暗的时代,少年扬名,历经了一段风雨飘摇才艰难登基,都曾无敌于天下当世,是各自时代最璀璨的星辰。

  最终的结局,也都可以并称帝王中的两大冤种了。

  苻坚麾下的名将们,其中有八个人后来都称帝了。

  李亚子的话,五代开国之君,有三个是他的下属,还有一个是他自己。再加唐明宗李嗣源、后蜀开国之君孟知祥、北汉主刘崇,这人数也不少了。

  都宛如开了一个皇帝培训班!

  此话一出,许多人莫名其妙。

  啊这,他们哪里像啦?

  苻坚和李亚子,宛如一对天造地设的反义词。

  一个崇文,一个尚武。

  一个以仁治国,一个以武立业。

  一个过于慈悲仁义,视夷狄如赤子;一个过于杀伐果断,一言不合,就送下属全家上路。

  一个勤政爱民,堪称圣君,但军事才华乏善可陈,多年来几乎从不亲征,全靠王猛平定四方;

  一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每回作战都冲在第一线,但政治能力约等于没有,还好郭崇韬不离不弃,帮他治国。

  一个深得民心,兵败困守长安的时候,尚有大批百姓成群结队,冒死前来输送粮食,即便多为贼所杀,还是意态坚决。后来,还是苻坚劝阻他们,如今局势危急,非一人之力所能济,还望各位乡亲父老为国自爱,保全自己,勿要徒伤于贼手,他们才终于离去。

  一个得士兵死力,起兵时仅仅有山西一隅之地,四面皆敌,敌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亲兵追随他百战不殆,从最艰难的绝境中崛起。许多次危险受创,都是亲兵悍然不畏死,与他一同拼杀,十荡十决,人马尽赤。

  ……

  观众们这么讨论一阵,觉得与其说他俩相像,倒不如说互补。

  如果能搓成一个人,那就是完美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