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医妻驾到,冷面硬汉宠上天 第21章

作者:逍遥的妖 标签: 强强 年代文 爽文 穿越重生

  石头看着她把冬笋放进了筐里,才扯了几把干草垫进自己筐里,又小心翼翼地把山鸡蛋一个一个放进去。

  这个孩子,淳朴细心又懂感恩,看来马大明家的家风还不错,同在一个村子,跟老吴家还真是天壤之别。

  “如果今天的事你能保密的话,下次我教你逮山鸡。”苏桐漫不经心地道。

  这个村子本就迷信思想重,她初来乍到的,得慢慢变化,她得提醒石头,否则村里不知又会演变出什么新版本的故事来。

  石头一听,眼神晶亮,连连点头。

  和石头分开后,苏桐没急着下山,顺着花椒树旁的小溪继续往深处走。

  在原始密林里,溪流是最好的路标,即便是迷路的人,顺着溪流通常都能走出去。

  越往里路越难走,树荫蔽日,枯藤荒草交错,难以下脚。

  溪流在前面拐了个弯,继续往前延伸着,苏桐没打算再往前走了。

  溪面上有棵倒伏的树,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桥,苏桐便走了过去,那边有一面不高的崖。

  她远远的便看见那里的枯草丛晃动,看动静不是山鸡就是野兔。

  刚想着,就看见一只兔子从里面窜了出来,往左而去。

  苏桐精神一振,捡起几颗石子就追,没追出多大会儿,就见兔子“咻”地钻进了草丛里,消失不见了。

  扒开草丛一看,崖上竟然有个近一人高的洞,被野草遮得严严实实,若不是兔子引路,根本发现不了。

  只是这洞口很浅,一眼能看到底,角落里还有个黑漆漆的小洞口,兔子早已钻进这个洞口逃之夭夭了。

  苏桐玩心顿起,回头就开始在洞门口挖坑。

  心道,若这里面是个兔子窝,我就在洞口设个陷阱,那兔子岂不是成窜地往下掉啊!

  锄头生锈了有些不好用,折腾出一身汗才挖了大半人高,两尺见宽的陷阱,底下埋了削尖的竹子,盖上枯草。

  虽然这里九成九不会有人来,但她还是在旁边设了打眼的标记,不至于会误踩。

  陷阱虽不大,但兔子掉下去是跑不掉的,就算没兔子,掉几只山鸡什么的也够了。

  苏桐拍了拍手,收拾好东西不紧不慢地下山,琢磨着下次弄件顺手的工具,再挖深一点,吃肉就不愁了。

  下山的路上,顺手又采了不少草药和已经干瘪的野山椒,甚至还发现了一棵缀着干柿子的柿子树。

  山里的柿子没人摘,没有掉落的便挂在枝头风干了,吃起来甜糯,和柿饼差不多。

  这棵树长得很高大,矮的枝头上寥寥无几,想来已经被人打走了,高枝上够不着的还密密地缀着不少。

  苏桐捡了小石子,瞄准了一个一个打下来不少,一股脑儿装进背篓,收获满满地下了山。

  回到小院子前,还没推开院门,便看见不远处牛棚里钻出来个人,远远地便朝她挥手。

  正是邢东阳。

  苏桐笑着打招呼,“邢大哥!你来多久了?”

  邢东阳快步走过来,道:

  “那会儿送公社的兽医回去,转来的路上碰见吴支书要去镇上,又陪他去了趟镇上,刚回来,听说你来看牛棚了,过来没见着人,便在牛棚里等了一会儿。”

  现在农闲,拖拉机也不用拉活,村里有事的时候当公车用用。

  邢东阳是拖拉机手,少不得跟着四处跑跑,当然去哪都得跟村上打招呼,批准了才行,柴油都是定量的,超了就得村里自己想办法。

  苏桐打开院门,招呼邢东阳进去,邢东阳却转身往外跑,“我先去将你行李取来”。

  他来的时候院门关着,知道苏桐的包袱里面是铺盖,怕弄脏了,就把包袱放在了牛棚里的干草堆上。

  待取回了包袱,看到这空荡荡的院子和屋子,邢东阳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可一想到她的家人,又觉得住这里还是比住家里强。

  苏桐把包袱放到方桌上,又从背篓里翻出几个干柿子递过去,“邢大哥,这里没有杯子也没有热水,你吃几个干柿子吧!我尝过了,很甜。”

  邢东阳心里顿时有些发酸,想推辞,又怕苏桐尴尬,只得伸手接了过来,哑着嗓子问了句:

  “啥都没有,你怎么生活?吃啥喝啥?”

第33章老头

  苏桐笑了,拍了拍两个大包袱,道:

  “这里面有呢!点心罐头都还不少,住院时哪里吃得完,出院时大家又送了好多,还有好些其它的东西我都已经买了,明天再去镇上添置一些就成了。”

  邢东阳看了看苏桐,他听说王桂兰当着吴支书的面和她划清了关系。

  还让她空着手出了家门,一粒粮食都没给,还担心这姑娘承受不了,又会一时想不开。

  急急地赶了来,结果屋子里又没人,幸好没等多久,要不他都要召集人手去寻了。

  但看她此时一脸轻松自在,并没有被家人不接纳的伤感,也不像是故作开心的样子,心才放了下来。

  正想着要不要帮忙做点什么,苏桐却开口道:

  “邢大哥,你也忙了大半天了,赶紧回去休息吧!我这里随便收拾收拾就行了,一会儿还得去牛棚看牛呢。”

  邢东阳见苏桐状态还不错,他也不方便在这里久待,便道:

  “牛棚这边你尽力就好,也不要有太大心理负担,大家都明白是什么状况,真要出啥事儿也怪不到你头上。”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刚好明天上午吴支书要去趟镇上,你可以一起搭拖拉机过去买东西。”

  苏桐点头应了,邢东阳才匆匆离去。

  看着邢东阳的背影,苏桐不由感叹,这还真是个人美心善的社会主义好青年。

  苏桐将筐子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分类放好,还剩下的一只山鸡用根藤系了栓在了院子里。

  然后挑了几种草药到井边清洗了一下,放到大锅里煮起来。

  莽叶虽毒,但毒性单一,所以也好解,两顿汤药灌下去就能见效果。

  苏桐到牛棚找了一担他们平日给牛挑水的桶,装了满满两桶草药挑到了牛棚里。

  只是扁担用得不是很习惯,一担草药汤晃晃悠悠地撒了不少。

  等到给牛灌药的时候却犯了愁。

  几头牛先是拉肚子,后来又几天未进食,躺在栏里有出气儿没进气儿的,根本不张嘴配合。

  苏桐叹了口气,只得去牛棚西侧去寻帮手。

  老齐头和老李头?还是老林头来着?

  以前的吴桐虽也知道村里住着几个臭老九,但是从来没留意也没打听过,能躲多远躲多远,生怕有一丝牵连。

  她自己名声已经够不堪了,要是再和臭老九扯上关系,那真是没法活了。

  这是间挨着牛棚搭出来的屋子,说屋子也不贴切,只有一堵是土砖墙,其它两面和牛棚一样用的毛毡,虽防雨却不防潮也不防寒。

  门虚掩着,苏桐在门口喊了一声:“有人在吗?”

  没有人应答。

  苏桐推开门一看,屋里空无一人,正待转身出去,却听见角落里一阵窸窣声。

  仔细一看,靠墙角地上有个架子床,上面躺了个人。

  说是架子床,其实也离地不过一尺高,刚刚隔了点潮气而已。

  估计是为了御寒,床上稻草铺得很厚,人躺在里面,不仔细还真看不出来。

  “老齐?老林?”

  苏桐试着喊了一声,床上的人却没有回应。

  苏桐觉得有些不对劲,走上前看了一眼。

  床上躺了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头发银白,面颊凹陷,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红。

  苏桐伸手一探,额头滚烫,这老人正在发烧。

  这时门“吱呀——”推开了,进来个戴眼镜的老人,看年龄也有五十多,应该比躺着的这位年轻一点,手里端着一碗水,还冒着热气。

  他一眼看见屋里多了个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吓得碗差点没端住。

  他们这些“臭老九”,平日只有挨批斗和干活的份儿,旁人连话都不敢和他们多说,有事交代也只是远远地喊一声,还从来没人敢进他们的屋子,生怕沾上关系受了影响。

  苏桐见来人看见她便一副惊恐的表情,生怕他手里的碗摔了,只得上前一步接过他手里的碗,道:

  “我叫吴桐,是新来看牛棚的,就住在对面,您是老齐还是老林?”

  老齐这会儿反应过来,扶了扶眼镜道:“我、我姓齐,躺着的是老林。”

  “哦!”苏桐淡淡地应了声,把水放在旁边的方凳上,“老齐,先给老林喂点水吧!我去去就来。”

  苏桐面色平静,脚下速度却不慢,她飞快回了屋子拿了那套银针,又折了回来。

  老齐抖抖索索地给老林喂水,还没喂进去几口,就见苏桐又折了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盒子。

  苏桐把银针盒打开放到床边的小凳子上,看都没看目瞪口呆的老齐,直接吩咐道:

  “老齐,老林再不退烧要出问题了,您去再打盆热水进来,烫一点的,我先给他扎个针。”

  老齐在一旁边呆了半晌,似是没弄清眼前的状况。

  这边苏桐已经上手给老林扎针了,老齐见她手法娴熟,下针利落,反应过来这八成是碰上一个好中医了。

  老林……这回怕是能缓过来了。

  老齐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蹒跚着转身出去打热水了。

  牛棚旁边还靠墙还搭着一眼灶,算是两个老头的厨房。

  灶是老齐自己糊的,有些漏烟,勉强能用。

  就是他和老林都不善厨艺,烧个水做个饭的都得耗半天。

  他费了老大的劲儿把锅里的水又烧热了些,打了一盆进来,发现老林的额头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汗珠。

  老齐激动地道:“哎呀!出汗了!出汗了!出汗就好了!”

  苏桐利落地取了针,让出了位置,对老齐道:

  “帮老林把汗擦掉吧,再换一身干爽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