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晰笔笔
“我不管!娘你答应我问阿姨要的!”
“阿姨只给平平安安,不给我们吃!”
吴连长两个儿子直接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撒泼滚打的嚷嚷。
“哎哟~宝贝儿子啊,阿姨不给你们。”
“不哭啊,不哭啊,阿姨坏。”
张招娣连忙蹲下安慰她两个儿子,盛晚烟听到她的话气笑了。
“坏阿姨,坏阿姨!”
吴连长两个儿子指着她,一边哭一边喊着坏阿姨三个字。
盛晚烟可是个受不得委屈的,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
吃了她家的饭,还在这里给她阴阳怪气的,惯的你。
“你们娘连糖果都不给你们买,你们娘真坏!”
盛晚烟提高音量,坐在地上撒泼滚打吴连长的两个儿子,瞬间一脸迷茫的看着她。
“哪有当娘这样的啊?儿子哭着闹着要糖,都不满足。”
吴连长两个儿子听到她的话,转过头去看着他们娘。
张招娣看到两个儿子的表情,瞬间心里暗道不好。
“你在胡说什么啊?”
张招娣话音刚落,两个儿子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娘坏!!!”
“坏娘!”
盛晚烟憋笑,看着地上的母子三个人。
顾廷枭站在一旁看着忍着笑的小姑娘,眼里充满了宠溺。
其他人也没有想到盛晚烟这么直接了当,丝毫不惯着吴连长媳妇儿。
大家的脸色跟调色盘一样,各种各样的都有。
“是不是不够丢脸?”
“回家!”
吴连长对着地上的母子三人大吼一句,气愤的看着地上的母子三人,气的心肝都在发抖。
一天天的,净想着这些没用的心思,他当初怎么就死了心要娶这个女人呢!
现在两个儿子,被教导的充满了小家子气的。
什么好的都学不会,撒泼滚打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全跟他们娘学了去。
吴连长说完就大步流星走了,两个闺女跟在他身后。
吴连长媳妇儿连忙带着儿子站了起来,小跑跟了上去。
盛晚烟看着一家人离开的背影挑了挑眉,大家伙看到这场景,更是心里对吴连长媳妇儿的厚脸皮有了新的认知。
这吴连长摊上这样一个媳妇儿,前途堪忧啊。
“嫂子,那我们先走了。”
“嫂子,团长,我们也回去了。”
大家伙道别,各自回家休息去了,盛晚烟跟顾廷枭把人送走,便回房间洗澡休息。
“媳妇儿,委屈你了。”
顾廷枭抱着她,头埋在她的脖子处,一身的酒气。
“我委屈什么?被人看不起的又不是我。”
盛晚烟真没觉得委屈,这人本来就是会有矛盾,而且今晚过后,恐怕张招娣在家属院的名声得臭了。
她得老老实实安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都不会出来膈应人了。
“媳妇儿,以后不用顾及我,别人欺负你,你别忍着。”
盛晚烟听到他这话说不感动是假的,别说这年代会说这话的男人少之又少了。
在后世也是少的很,在后世也有不少男人总要求自己的老婆,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去退让,忍耐。
不管有钱没钱的,都好面子的紧。
顾廷枭这个年代的人,能够为了自己如此放得下面子,自己怎么可能不珍惜?
“这可是你说的,以后我就不忍着了。”
盛晚烟玩着他的腹肌,顾廷枭有些醉意,可依旧坚定点头。
“媳妇儿……不忍着。”
“不受委屈……”
盛晚烟听到顾廷枭的语气不像平时的模样,叹了一口气去给他煮醒酒汤。
“媳妇儿,睡觉。”
“我去给你煮醒酒汤。”
“不用,睡觉。”
顾廷枭紧紧抱着她,盛晚烟想起来都起不来,只能认命的被他抱在怀里。
第175章 理念的相差
顾廷枭抱着她睡着了,盛晚烟忙活了一天,也很疲惫,没一会便也睡了过去。
盛晚烟招待了顾廷枭的几位战友之后,正式进入了军嫂生活的常态。
每天不是去菜地浇水,就是打扫卫生,或者煮一日三餐等着顾廷枭下班回来。
“晚烟,走,去村里换着物资。”
谢婶子一大早敲打着她院子的大门,今天是军嫂们去跟村民们换物资的日子。
基本都是一个月去跟村民换一次,日子基本都是在月初的几天。
盛晚烟手里拎着个大背篓跟着她出去,去换物资肯定骑自行车最好,多的话还可以载回来。
“婶子,上来,你给我指路。”
盛晚烟推着自行车出去,长腿一跨就上了自行车,转过头去叫谢婶子。
“嗳!”
谢婶子坐了上来,抓着她身后衣服,在后面给她指着去村子里的路。
“晚烟,这就是冰城农民公社。”
“再往下,五公里的地方就是村子里了。”
“这边一共有两个村子,第一大队跟第二大队。”
“村子相邻,这边地方偏僻,人不多,两个村子加起来也就300户人家不到。”
谢婶子给她普及了一下这周围的情况,盛晚烟看着这个年代的公社,跟印象里蓉城的公社差不多。
可这边人少很多的,而且生活环境比蓉城要差。
她们去的是农民第一大队,现在农民们都在田里干活呢。
她们换物资肯定不是敲锣打鼓的去换,而是偷偷的敲门去。
毕竟你又不能保证村子里会不会有人举报,所以不能够太过于明显,更要选大家都上工的时间来。
这边的村民,每个月月初每家每户都会留一个大人在家里,就是为了等军嫂们过来。
谢婶子带着她去敲响了一个院子的门,很快里面就有一位消瘦的老人,把门打开走了出来。
“婶子,我是来换物资的,你这有什么可以换?”
老人认得谢婶子,让她们进去说话,盛晚烟跟在后面推着自行车走了进去。
“现在没什么东西,收成不好,就一些玉米土豆跟青菜,你们要就拿走吧。”
现在农民人家基本都是这些粮食,像细粮这些更不用想。
你要是想要细粮,得在年底的时候过来。
年底村里都会村民们一整年来的努力赚取的工分换成粮食发放给大家。
对于农民来说,工分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有一些村民家里急需用钱的或者需要其他物资的,都会把细粮拿出去进行交换。
“婶子,玉米跟土豆你有多少?”
谢婶子也没有想着可以换到细粮,她本来就是冲着粗粮来的。
毕竟过冬得囤不少粮食,谁家那么有钱天天吃细粮啊。
在这个年代细粮不到必要时刻,都不会轻易拿出来。
“玉米有30斤,土豆20斤,青菜有青瓜,大白菜,茄子。”
“晚烟,你要什么?”
谢婶子问着盛晚烟的需求,盛晚烟想了想要了10斤玉米跟5斤土豆,青菜每样都要了一些。
毕竟请客吃饭家里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这要是不买点东西回去,免不得引起怀疑。
“只要这么点?”
“婶子,我们家就两个人,不够吃过两天骑自行车去城里买一些。”
盛晚烟给了她一个眼神,她们不能只在一家做买卖啊!
谢婶子秒懂,不过自己把剩下的玉米跟土豆给包了。
她一大家子人,粮食肯定是越多越好的。
“你这加起来给我7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