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 第10章

作者:小河边舟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天之骄子 正剧 穿越重生

周述真却转过了头,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冯先生在说什么?”

“我说你不是……”冯僚正要玩笑一句,却听见书房脚步声渐近,穿着绯红绣海棠花裙子的小姐翩翩地走了出来,临走时还唤了一句冯先生,给他见了一礼。

冯僚吓一跳,错身让了她的礼。

她把一个瓶子给了周述真,叮嘱他按时给大爷上药,而后带着丫鬟走了。

周述真拿着那个药瓶,静默了一会儿。他心道冯僚确实是揣摩人心的一把好手,他以为自己这么多年也算足够冷血无情,跟大爷是一样的。

只是没想到,大爷有小姐这样的妹妹。

他谁也没有。

“我若有一个妹妹,定要把她捧到天上去。”沉默良久,他只憋出这么一句话。

冯僚心下一咯噔。偏头看了看,只见周述真还是那张冷冰冰的脸,跟他腰间勾着的那柄长刀一样。

有时候有的人,有亲人也如同没有一般,就像大爷,家族倾轧,父子反目,这样的亲缘还不如没有。而有的人,一无所有,从一开始便只有自己,然后是手中冷冰冰的刀,一如周述真。

冯僚忽然觉着有些不忍,想要说两句什么,却听见风微微吹动门框。

他转头一瞧,却见大爷站在正站在身后,面色淡淡地看着他们。

……

赵明宜这边才回桐花阁,将将用了晚饭,另一边林氏便让张妈妈过来请她,说要给她裁春衫。

“夫人让名下的绸缎铺子送了些料子过来,整好天气也暖和,便说给您裁了做衣裳。”

张妈妈一边笑着引她,一边细数送了哪些东西上来:“有素绫的,还有花罗,双宫绸的,这里头有两匹绣唐草的蜀锦,夫人说专给您留着,等裁好了过两日出去踏春穿。”

“何不给娘留着,我记得母亲喜欢唐草样式的。”她笑着道。

“嗐,您还不知道吗,夫人都是可着您来,您裁衣赏穿了好看,夫人那才欢喜呢。”

正说着,便到了正房。她瞧见母亲屋里亮着烛火,有丫头给她打了帘子,引她到屋内,走进去一瞧,才发现父亲也在,正坐在几案旁练字。

行云流水的书法,并不负他大家的讳称。

“蓁蓁来了。”二老爷冲她招手,把她唤了过来:“我看看你的字练得这么样,这些时日可有长进。”

他钻研书画的时候,倒是一个极温和的人,脾性也好,也没再提昨夜他们几个小辈,扫他们伯父面子的事。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更像一个父亲。

赵明宜顺势走到几案旁,挑了一只竹管的湖笔,正要润墨,却见身边有丫鬟送了茶上来,小声地喊了一声老爷。

父亲应了。

她微微抬头,才见是祖母那日赏下的那个丫头,心下微惊,假装漫不经心地问道:“怎么是你来了,母亲身边的蓉儿呢?”

那丫头生得一张白皙清雅的面孔,说话也温柔婉转的,此刻端着茶的手却微颤了一下,轻声道:“蓉儿姐姐给夫人熏衣裳去了,命我来给您送茶。”又道:“管事的送来的料子放在厢房,夫人说等她理完事后,便带您去看。”

她哦了一声,调整了一下手腕,正要走笔。

她爹在一旁看着。

“看来这些时日是生疏了……”他拿了另一张纸,给她写了几个字,重新教她走笔。

奈何赵明宜没有这个天赋,只能堪堪写得中等,她在润墨的间隙,听见她爹轻叹:“还是晗音有天资些,她写徐渭的草书都能行云流水,你比她差多了。”

叹完后,似乎闻见什么,转头问那上茶的丫鬟:“屋里熏得什么香?倒是清淡好闻。”

赵明宜正泄气,听见父亲与那丫头说话,精神又紧绷了起来,等他们说完后,才借着由头将那丫头打发走了。这时候林氏也回来了,见丈夫又在教女儿写字,也是忍不住地抚额。

“你别教她这个……”林氏拿走了女儿手里的笔,将她拉到了身边来,用帕子给她擦沾到手上的墨:“每回你教她这个,又不如你的意,到最后又要说她。”

林氏最了解他。总拿小女儿跟晗音比,做得不好了又要说,弄得女儿从小写字就很不自信。

他偏疼晗音,她也不说什么,却不允他贬低蓁蓁。

“好了好了,我带你看料子去。”林氏拉着她去了厢房,一边跟她说:“写不好也没什么,你是我们家的姑娘,又不是要去考科举争状元,莫听你爹胡说。”

赵明宜握着母亲的手,心口有些酸。

她的字跟父亲比起来,写得不算好。二老爷只有两个女儿,年轻的时候很有一番意头要培养个书法家出来,晗音很有天资,很得父亲的意。等轮到教她的时候,父亲顿感落差太大,总要说她两句。

久而久之,她写得更不好了。

承乾四年春,她遇到了孟蹊。他是那一年非常耀眼的人物,文采斐然的新科进士,一笔端正刚劲的小楷写得也让人心中折服。

以至于成婚后,她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在他面前流露出字迹。

只是很久之后,他还是看见了。那时他仔细端详了她写在宣纸上的字,那是她抄的他写的一首诗,看了很久,俊秀的眉皱了起来,说她写得不好,甚至比不上陈婉十几岁时写的字。

她听完后闷闷不乐许久。

其实现在想想,也并不让人好受。只有母亲才会这样维护她的自尊。

厢房的烛火比正房暗一些,林氏又让人拿了两根蜡烛进来,将屋内照得更亮堂了,转头却瞧见女儿低着头,发髻上的玉蝶簪子轻轻颤动了一下,似乎不太开怀。

她叹了口气,摸摸女儿的头,笑着道:“好啦,娘的蓁蓁这是怎么了,来瞧瞧我给你留的料子,都是最好看的,给你裁了做春衫,等过几日踏青,你就是整个沧州最漂亮的小姑娘了。”

赵明宜被逗得笑了起来。

林氏把她哄好,让人把料子排开了给她看,一边又跟她说话:“我知道你今日去荣安堂了,我把云珠叫了过来,她说你在那边受了委屈。”

说罢面色又冷了几分:“我本要去寻你父亲,让他跟你祖父说几句话……”

“可巧今儿下午,我便听见你四叔父派人把你姨奶奶送了回来,当年你祖父很是偏疼这位,老太太不知废了多少劲才把她送走。哪知道今日忽然便回来了,听说是患了头疼的病,想回沧州来住着……”

夜色浓重,明宜挑了两匹喜欢的料子,便先行回了桐花阁。

天气渐渐热起来,园子里慢慢有了萤火虫。前头有丫头掌灯,她不紧不慢地走在小径上,很轻声地问梨月:“姨奶奶为什么会忽然回来……”她踢了踢道上的小石子,发出清脆的石击声。

梨月摇头。

赵明宜却觉着这并不是巧合。

赵家除了祖父,没人敢驳祖母的面子。到底是谁,敢在这样的情状下,把这位接回来。

她隐隐猜到是谁。

第12章 王璟

次日一早,赵枢往刑部去了一遭。

主管天津刑名的是山东清吏司。

清吏司郎中程何大早便命人清扫衙署,把案犯从内狱里提了出来。人是不久前从赵家送进来的,不过短短几日,便已经脱了层皮,看着已经不成人样儿了,饶是如此,刑部依然没能撬开他的嘴,找出辽王世子的下落。

整个清吏司都觉得面上无光。

尤其是这位新上任的御史大人,还与他的上官刑部侍郎王大人有着不一般的交情。这若让王大人知晓他连这等小事都办不好,他这辈子的仕途恐怕只能止步于此了。

程何小心翼翼地陪侍。

赵枢却不管他的小心思,只问他进展如何。

程何的脸顿时成了猪肝色,尴尬地笑了两声:“此人嘴巴太硬,皮肉也硬,跟没剥皮的老榆树一样,这……这也撬不开啊。”他无奈叹气,实在没辙。

他还要辩解两句。

赵枢没有耐心再听他啰嗦,自顾自地进了牢房。

刑部犯人的待遇比天津牢房好多了,至少很干燥,地上铺有草席,还有一张简陋的木桌。犯人坐在地上,身上伤痕不少,脸上也是,面容已经模糊不清了,一双眼睛却像雪一般亮,而且犀利。

程何下手也狠。

只是没想到这探子的嘴这般硬,半个字都没说。

“把门打开。”赵枢看了眼程何。

“大人……这,这怎么行。”

程何吓得一哆嗦,奈何这位大人耐心实在不多,他犹豫了一瞬,只好立马让人打开牢房。也因此,这位清吏司郎中大人亲眼目睹了一场不见血的审讯。

不过两刻钟,犯人便吐了口。

这位前兵备大人面色平淡地走了出来。

程何围观了半晌,腿脚都是软的,出来的时候狱卒搀了两把,才没在半道上摔着。到底是军中的手段,他没见过,可能也再不想见识了。

他们这厢刚出来,另一头一位主事模样的官吏迎了上来,恭敬地冲他们这边行了一礼,目光确实落在程何身边的人身上。

“赵大人,我们大人说许久未见您,想请您到衙署小叙,喝盏清茶。”

请人的是正是程何的上官,刑部左侍郎王璟。

赵枢刚到衙署内堂的时候,王嗣年正接见完刑部的几位郎中,抬头便见好友背手立着,正静静地看着他。王嗣年面无表情的脸也难得露出一点笑意。

放下手里的卷宗,立马带他往议事堂西侧的值房走去,还让人立马上了茶来。

“你这茶味道苦了些。”赵枢微微地尝了一口,问他是哪里得的。

王嗣年说是一位广西的下属送给他的。那位下属说是自家喝的茶,没有名气,回乡探亲多带了些回来,便分给了刑部的同僚。

赵枢倒是笑了笑。

王嗣年这人很有意思,明明出身世家大族,却一点都不讲究。吃什么都行,喝茶也不挑,为人也疏朗。

“辽王世子已经死了。”赵枢端着那盏茶,目光落在杯中沉浮的茶叶上,说道:“辽王反叛的证据都在他手上,眼下他已经死了,证据找不到,不用过多久,这位王爷就要向皇上发难。”

王嗣年心神一凛,若有所思地道:“他这些年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完全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恐怕这段时日奉京要不太平了。”

“皇上想命我巡抚辽东,我想了想,还有些事未曾办妥,可能要拖延些时日。”赵枢眉心拧了起来,看向他道:“到时候恐怕还要你多看顾她两分。”

王嗣年思索了一下,很快便想起来:“我知道是什么,你的妹妹便也是我的,我自会看顾她……只是你前些时日托我办的事,似乎出了点差错,你家老太太看起来更中意另一个姑娘,颂麒摸不准你的意思,便来问我。”

颂麒便是王家三少爷。

王嗣年的小侄。

赵枢呵了一声,目光有些冷。

王嗣年喝了口茶,倒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看顾的只有那一个,赵家旁的小姐便不归他操心了。至于两家能不能成,也只有看那两个有没有这个缘分了。

颂麒是王家十分不错的小辈,人长得俊秀,文章也做得好,出身无可指摘,算得上方方面面都挑不出错的了。

“看来你很重视这个妹妹。”

不然怎么会向他开口要颂麒,又要在他要巡视辽东之前考量好她的婚事。

王嗣年又让人上了壶新茶来,要了最好的雨前龙井。

赵枢挑了挑眉,没有回他。只拂了拂手,让他不要再忙:“我还要回督察院,下回再喝吧。”他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