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刺棠
“你大学毕业了吧?现在在哪儿工作?”
“服装厂。”
“挺好,铁饭碗!”
两人叙着旧,林婉心中隐隐有些预感,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宋姐,我记得当初发完宣传单结算工钱,你还送了我瓶椰子汁和几颗玉米软糖,当时可让人感动。”
宋姐仔细回忆一下是有这事儿,本来不算什么,可确实有些离奇,她印象才深:“这事儿主要不是我贴心,是我们老板,那时候我才进公司四个月,都没和老板说过半句话,结果就你们来结工钱之前,老板让我去买点喝的和吃的发给兼职发宣传单的人员,还点名就要买119椰子汁和玉米软糖,看看,多好的老板啊!”
林婉心头一动,后面的话再也听不进去了。
在前台坐了会儿,得知楼上开会结束,林婉同何燕妮坐着电梯上楼,听身边人八卦:“哇,原来两年前你就和傅老板见过面啊?”
何燕妮还是头一回听说这八卦,不禁自动开始脑补爱情电视剧的套路:“傅老板不会当时就看上你了吧?!”
“怎么可能!”林婉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你别瞎说了,燕妮姐。”
“哎呀,婚都结了怎么还害羞了,小年轻就是脸皮薄。”
两人坐电梯来到六楼,以往林婉都是直接上六楼,这里有些人见过她,尤其蒋莉一眼看见,忙招呼人去老板办公室。
孙鸿波开会出来正准备和傅修怀再取取生意经,前脚进了办公室,后脚就见到自己老婆过来,不由惊喜:“老婆,你怎么来了?”
“当然是来给你惊喜的啊!”何燕妮亲昵地挽上孙鸿波的手臂,“待会儿一块儿吃午饭~我得监督你,省得你忙起来就不吃饭。”
孙鸿波一脸幸福:“那是,有你在,我吃饭都更香。”
两人旁若无人地甜蜜,一旁的林婉同傅修怀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孙鸿波和何燕妮夫妻俩去过二人世界,待他们一走,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傅修怀问出了和孙鸿波一样的问题:“怎么突然过来了?”
林婉突然想到刚刚何燕妮的回答,不过她是万万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燕妮姐一个人过来太无聊,就拉着我一起。”
傅修怀点点头:“那待会儿一起吃午饭?”
林婉点头,确实正值饭点了。
凯华建筑附近有餐馆,傅修怀让员工订了餐送来,*省得林婉再上楼下楼地折腾。
打包好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冬瓜红烧肉、素炒山药、南瓜饼和菠菜丸子汤。
林婉点的菜,以清淡为主。
两人就在傅修怀的办公桌前吃饭,渐渐消灭一空。
等午饭解决,林婉擦了擦嘴,攥着纸巾没忍住问出心头疑惑:“当年你为什么突然让员工给发宣传单的兼职人员送水和糖啊?”
林婉一句话问得突然,傅修怀只愣了一秒,转而回答:“突然想当一个心善的老板。”
林婉:“...”
狐疑地盯着男人看了两眼,林婉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端倪,不过傅修怀神色平常:“真的假的,你别骗我。”
“假的。”傅修怀坐到办公椅上,宽阔背脊靠着椅背,更显高大,漫不经心道,“其实是我那时候就看上你了,信不信?”
林婉心口猛地一跳,只觉得这人嘴里没一句实话:“你还不如说是想当心善的老板呢。”
傅修怀唇角一弯。
***
星期一上班时,林婉收到秦芳递来的玉米软糖时,一下又想起昨天的一幕。
秦芳喜欢吃糖,又知道林婉最爱玉米软糖,特意给她留了一个:“听说没?凤燕都把辞职信交上去了,不过凤主任没给她批。”
林婉一惊:“这么快啊?”
凤主任向来疼这个侄女,也习惯了事事为她瞻前顾后,此刻并不愿意侄女做出冲动的决定。
“对啊!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秦芳刚在外头听杨大姐她们在聊,“现在凤主任给她放假,让她冷静冷静。”
“林婉,你进来下。”秦芳话音刚落地,办公室门口突然传来声音,凤主任开口,林婉和秦芳对了个眼色,起身进屋。
“凤主任。”林婉原本以为凤主任是要问自己港商推进改革的事,没想到却不是。
“林婉,你知道那个什么新西方吗?学英语的,什么靠托福去M国。”
“听说过。”林婉记得自己在大学时,就有学子跃跃欲试办英语培训班。
“凤燕的事儿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她就是去报名新西方学英语,想考什么托福,想去M国挣钱淘金,真是想得太简单了!”凤主任说着就来气,嗓门越来越大,片刻后才冷静下来,“我听说新西方就是你们学校的几个毕业学生办的,你能不能帮忙打听打听,是不是不靠谱?”
林婉这会儿倒是挺理解凤主任的心情,一个年轻女孩子真要远渡重洋去外国,肯定是难让人放心的。
“我问问看,有同学应该了解。”
“行,那麻烦你了啊。”凤天娇刻意放缓了语气,她也是没法子了,只能找林婉帮忙试试。
虽说工厂里江城大学的毕业生不少,可在厂办的就两个,再者,凤天娇看在眼里,论说话办事,还是林婉最靠得住。
林婉依稀记得同学里有人提到过创办新西方的师哥,等有空找上秋梅去打听打听。
从凤主任的办公室出来,港商代表贺敏来厂办找林婉,邀请她过去帮忙确认些细节。
服装厂为三名港商代表提供了专门的独立办公室,屋子宽敞透亮,此刻林婉坐于其中,帮着确认服装厂多年来的生产面料和生产技术和款式细节。
“过去十多年,最流行的布料就是的确良。”林婉以防她们不知道这个称呼,又解释一遍,“就是涤纶面料。”
贺敏恍然:“涤纶做的衣服硬挺,有型,也不容易坏,不过不透气。”
“不过那时候大伙儿都缺布料,有布料不容易,做出来还格外笔挺,其他缺点都不叫缺点了。”林婉记得小时候能有一件的确良的褂子就能开心好久,这可是过年才能做的新衣裳,“另外还有用劳动布做衣服的,就是比较粗的纺布,现在各大工厂和单位的工作服都统一用的劳动布。”
程景茂和刘鸿发想起来,外头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和牛仔面料有点像,耐磨耐造。”
“没错。再就是蓝士林、黑市林,都适合用来染布,有个颜色总归好看些,冬天一般是灯芯绒和华达呢...”林婉入职后整理过许多资料,又经常出入各大车间核对原材料和成品的情况,掌握的理论知识相当丰富。
“至于生产技术...”
林婉同三人确认好各项细节,令几大车间主任是松了一口气,实在是双方语言有些沟通障碍。
三个港商代表普通话不过关,说得非常塑料,而服装厂的车间主任们都是中年人,没怎么上过学,同样说不好普通话,双方一沟通,简直是塑料粤语和塑料江城话的对决,互相都听着费劲。
“那这几大布料可以淘汰了,没必要大量生产。”贺敏根据考察数日的江城老百姓常见服装趋势来判断,“做产品得睁开眼看看市民到底需要什么。”
林婉深表赞同,以前是布料和衣服紧张,大家根本没有挑选的资格,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服装,大家开始挑质量挑颜色挑款式。
“全部直接停产这几种布料也许会引发几位主任的反对,折中的话可以先减产。”林婉在中出主意,试图中和。
几位车间主任听到这话,面色稍微好看些。
任谁都舍不得自己生产了多年的材料直接淘汰,这既是挑战权威,也是动摇根基。
“还有款式,一些老掉牙的款式别生产了。”港商代表程景茂说话直接,甚至用上了来江城学到的词汇,令几个车间主任脸又是一黑。
林婉忙又出来打圆场:“现在大家更追求轻便时髦的款式,可以稍作改变。”
一番沟通下来,林婉忙左忙右,这才为双方对接到位,确定了服装厂接下来的调整方向。
等从港商代表的办公室离开,几个车间主任面上不太好看,新旧观念的碰撞总是伴随着争执与不解,林婉笑着劝说几句:“王主任、钱主任、李主任、周主任,港商代表也是为我们厂出谋划策,她们想着几位主任经验丰富,最了解厂子,这才一定要当面沟通,特别看重这次交流。”
林婉的话令几人面色缓和些:“小林同志,你也辛苦了,快回去歇着吧,别累着身子。”
服装厂的港商投资和改进陆续推进,出于对投资的重视与感谢,服装厂这边每个月会再给港商那边出一份报告进度,总不能让人的钱打水漂。
林婉在其中表现优异,尽心尽力,月底领工资时已经拿到了四百五十五块七毛三分钱,另外还有十元奖金,不可谓不高兴。
星期天时,她约上大学时关系最好的同学何秋梅与几个老同学见面,一道出现在梁彬的卡拉OK厅。
中午的卡拉OK厅没那么热闹,坐了一半的卡座,几个老同学重聚,基本都是分配在国营厂或是政府单位的,话题也多,一时相谈甚欢。
众人见到林婉挺着大肚子,惊讶之余又啧啧称奇。
“没想到林婉还是最先结婚生孩子的,就是不知道谁福气这么好?”
“婉婉,我早就看出来了,傅明俊天天不着调的样子,不适合你,哎,你拽我干嘛?”
“分手了你还提什么啊?”
同学们叽叽喳喳几句,林婉没放在心上,只微笑着点点头,暗忖幸好她们不知道自己结婚证上的另一半是傅明俊小叔。
毕业半年,同学们各自忙碌难再聚,这会儿听着歌喝着饮料,林婉想到凤主任的拜托,顺口问起:“秀秀,你上回是不是说过认识办新西方的师哥?”
“对啊,他比我男朋友高两届。”冯秀秀提到新西方便来了兴致,“你们知道不,人家几个人办的新西方可挣钱了,好多人报名。”
林婉听冯秀秀眉飞色舞提起这事儿,想到凤燕报名后的变化,甚至自己二姐也收到宣传单,当天下午同学聚会散场后便叫上何秋梅和二姐林红,去新西方看了看。
林红收到宣传单后便跃跃欲试,实在是她有些兴趣,就想去开开眼界,林婉担心她私下过去被忽悠,倒不如自己盯着。
三人走进新西方租在废旧厂房里的仓库改造的“学校”,耳畔隐约传来英语教学声,同时被引进了报名接待室。
“学好英语,考上托福,去M国淘金,这就走上人生巅峰了。”宣传招生的工作人员小王舌灿莲花,仿佛已经将面前三人的人生引向辉煌灿烂的未来,“英语不难,只要你努力,都能学!学好了,随随便便挣钱!”
林红眼睛发亮:“真的啊?我英语基础可不好。”
“当然,你要相信我们专业的老师,江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小王对着林红一顿鼓励,转头又看向何秋梅宣传:“这位妹子单身吧?没男朋友没结婚吧?英语学好了,托福一过,办了签证去M国,还能找个外国男朋友呢。”
何秋梅:?
等小王将目光落在林婉脸上,仔细打量一番不由惊艳:“这个美女同志更是啊,找个外国老公都能移民了,以后...”
林婉眼皮一跳,只觉太离谱,甚至离谱到想笑。不过此刻,她第一时间只想到一点,如果让傅修怀听到这话是什么反应,那个男人必定...
忙将突然闯入脑海中的男人赶走,林婉不经意地顺手摸了摸肚子。
正慷慨陈词的小王顺着林婉的动作视线下移,看到林婉高高挺起的肚子时,声音戛然而止,不由尴尬地转了个话头:“没事!带着这肚子过去生娃,生出来的娃直接就是M国人了!一步到位!连移民都不用了!”
林婉:“...?”
第27章
等新西方宣传人员小王介绍完,又邀请三人来旁听感受课程的间隙,何秋梅不禁感慨:“这宣传招生的工作人员也太能说会道了,简直能去春晚讲相声了。”
林婉唇角一弯:“毕竟一个人报名费就是好几百呢,可不得努力嘛。”
林红深以为然:“也是!”
新西方将学英语考托福的道路描述得有如康庄大道,三人在教室的末尾旁听,简易教室里的学英语热潮更是火热,也难怪凤燕会一时上头。
甚至在学习间隙,还有从M国回来的人分享在那边的成功经验,口中铸造的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
从新西方离开时,何秋梅不禁感慨:“这办得还挺大型啊,真像个学校似的,你们还别说,要不是我大学的时候就不爱学英语,可能我也会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