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第71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爽文 轻松 读心术 穿越重生

鄂婉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自首说:“臣妾相信先皇后的为人,一直在暗中调查,甚至以皇嗣为饵,还请皇上责罚。”

半句不提永璜,将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永璜狷介孤傲,喜欢独处,除了寒笙,几乎不与人来往。他之所以愿意接近鄂婉,甚至与她联手,不过是因为鄂婉与他的额娘有几分像。

寒哲在时,永璜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甚至有点话痨,小嘴说起来没完。可自打她去世,永璜先是被东西六宫争抢,而后利用,时间一长,人渐渐麻木孤僻,十分地不讨喜。

乾隆心疼永璜,却也气他懦弱,遇事一味逃避,自己立不住,半点不像他的儿子。

更气东西六宫的女人,为争宠连小孩子也不放过。

与那些女人相比,鄂婉简直可以算是活菩萨了。

乾隆心中动容,又怎会罚她:“哦?还有这事?”

气也是气她不顾自身安危,去管别人的闲事。

诈她呢?这男人属藕的吧,浑身下上全是心眼,鄂婉咬牙:“不然呢?鄂太医不是全招了吗?”

男人凶巴巴朝自己看过来,看了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再有下回,腿给你打折。”

就完了?鄂婉诧异的表情还未收起,手已然攀上的男人脖颈,仰头在他下巴上盖了个章:“皇上放心,臣妾再不敢了。”

见男人脸色稍霁,又再接再励替鄂太医求情:“鄂太医当年受人胁迫,赶到潜邸时晚了一些。哲悯皇贵妃腹中胎儿太大,就算他及时赶到,也不过干着急,于事无补。求皇上看在他照顾臣妾这一胎有功,让他功过相抵,回家养老去吧。”

宁古塔苦寒,鄂太医一把年纪流放多年,也算赎了罪。

况且罪魁祸首不是他。

如果没有鄂太医的全力配合,这么多年过去未必能顺利挖出真凶。

乾隆点头,与鄂婉一起歇下。

小九的洗三礼办得极为隆重,外命妇来了不少,东西六宫的人却不齐,引出许多猜测。

不说别的,一枝独秀,协理六宫的纯贵妃就没来。

别问,问就是病了。

除了纯贵妃,从前风光无限的嘉贵人也不在。

“纯贵妃前些天还好好的,怎么忽然病了?”娴妃拉着愉妃的手问。

娴妃入侍潜邸最晚,她于雍正十二年成为宝亲王的侧福晋,转过年便搬进后宫,成了娴妃。

她并不知晓当年发生了什么,可直觉告诉她,纯贵妃这回出事多半与鄂妃有关。

愉妃一向得鄂妃照拂,与鄂妃交好,想来应该知道一些。

结果愉妃比她还懵:“纯贵妃病了,什么时候的事?”

娴妃:好吧,傻人有傻福。

九阿哥满月礼之前,先是传出嘉贵人病重的消息,而后又传纯贵妃病重,东西六宫还没反应过来,两人早已挪出皇宫去畅春园休养了。

畅春园还是圣祖爷在时修建的园林,早年阔过,但两代下来早已衰败得如同冷宫。

皇上嫌弃乾隆三年进宫的那批秀女,也只将人送去圆明园看房子,这时候被扔到畅春园养病,还能回来吗?

纯贵妃还好,一直跟她不对付,可嘉贵人曾经在她麾下。娴妃好慌,生怕嘉贵人熬不住,说出对她不利的话,把她一并带去畅春园。

娴妃日夜惊惧,终于病倒。

病重之后又听说魏贵人在御前失宜,被罚了一年例银,给鄂妃接生的鄂太医被逼告老,纯贵妃身边的丹芷和嘉贵人的心腹彩云没有跟去畅春园,被内务府寻个由头送进了慎刑司。

娴妃把这些天的不寻常拼凑在一起,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东西六宫本来是一皇后、两贵妃、四妃和六嫔的配置,全盛时满编,甚至有人猜测,皇上会因为生育的功劳将原来的嘉妃破格晋升为贵妃。

谁知四年过去,皇后薨逝,两个皇贵妃薨逝,两个贵妃一个被降回妃位,另一个避居畅春园养病,生死不明。

只妃位有两人,分别是娴妃和愉妃,嫔位也多空缺。

皇上忙于朝政,仿佛顾不上,却每日抽空去咸福宫教九阿哥翻身,然后顺理成章留宿。

鄂妃出了月子也不肯管事,只一味狐媚惑主,皇上便将协理六宫之权扔给了娴妃和愉妃,大半年都不曾召幸其他妃嫔。

后宫是皇上的后宫,皇上都不管,太后也懒得管。

直到大阿哥自请去给先皇后守陵三年,三阿哥忧惧而死,太后数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孙子,终于向皇上提起了大封六宫之事。

鄂婉生完九阿哥,乾隆便向太后提过,晋封鄂婉为贵妃。太后拦着不让,拿金氏举例子,说金氏生下皇上登基之后的第一子,也只封了嘉妃。

“鄂妃乾隆十年才进宫,资历不够,儿子也不够。”太后到现在还记得乾隆十年大选,是自己留了鄂婉的牌子,皇上似乎并不愿意。

谁能想到,四年过去,鄂婉勾住了皇上的魂儿,不但生了儿子,还差点封贵妃。

生一个儿子就要封贵妃,再生一个,岂不是要封皇贵妃?

眼下鄂妃几乎独宠,生几个儿子太后都不意外,太后只怕这个祸国妖妃母凭子贵封后。

大清的皇后,不是出身蒙古王室,便是上三旗的贵女,怎么能沦落到要一个下五旗出身的女子正位中宫。

太后绝不答应。

在这之后,母子俩赌气,谁也不提大封之事。

谁先提谁就输了,如今太后知道自己输定了,可输也是有底线的:“皇上宠爱鄂妃,想要给她贵妃之位,给就给吧。但娴妃是先帝指给皇上的,侍奉皇上多年,总不能让她屈居鄂妃之下吧?”

乾隆点头:“娴妃资历够了,却无生育的功劳。”

太后:……不同意你点什么头?

再说这个生育的功劳,是女人想有就能有的吗,还不是要皇上雨露均沾,自己也要有那个福分。

先帝当初将娴妃指给皇上,开脸就是侧福晋,早让人算过了,说那拉氏有福。

既然娴妃不是那个无福的,她至今未有生育,怪谁难道还不明显吗?

乾隆知道太后偏向娴妃,一则因为娴妃是先帝所指,身份贵重,二则是娴妃一直不得宠,让太后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但经过寒哲之死的调查,娴妃虽然没有参与,却也只是作壁上观,无形中成了帮凶。

他没有追究,已经很给太后面子,断断不能再升娴妃的位份。

“宫中位份有定例,一皇后,二贵妃。”

乾隆垂眼说:“额娘答应给鄂妃晋位,畅春园还有一个纯贵妃,贵妃之位已满。除非娴妃即刻生下皇子,或者做出于社稷有大功之事,否则不能轻易破例。”

太后:坏菜,忘了畅春园还有一个纯贵妃,答应早了。

太后捂心口,乾隆起身告辞,太后:不孝子,有了媳妇忘了娘!

翌日,圣旨颁下,晋封鄂婉为贵妃。

“皇上还是顾念太后的,没有赐下封号。”见太后脸色铁青,快把佛珠掐出水了,娴妃忍不住安慰。

太后冷哼一声:“糊涂!高氏在的时候也没有封号。宫里只有一位贵妃的时候,根本用不着封号,满员了才会赐下封号,以示区分。”

皇上这是在告诉她,娴妃复位无望。

娴妃何等聪慧,自然早想到了这一层,之所以如此说,便是为了激怒太后,让太后去找皇上闹。

“太后,到了午睡的时辰,嫔妾伺候您歇下吧。”明玉见话头不对,赶忙打岔。

娴妃从前侍奉太后是很殷勤,可从东巡回来,娴妃每次过来请安,都会想办法告鄂婉一状,让太后生气。

有本事自己争宠去,背后诋毁人,拿太后当枪使是几个意思。

太后烦躁地摆摆手,并未起身。

娴妃冷笑着说:“戴佳贵人,你与贵妃最是要好,也该私下劝劝她,让她不要总霸着皇上。从前她位份低,想要争宠往上爬情有可原。如今她已经是贵妃了,宫里又没有皇后,合该劝皇上雨露均沾,给自己攒个好名儿。”

什么叫鄂婉总霸着皇上?明玉气笑了,皇上是个怎样人,东西六宫谁不知道。他宠爱谁,想要谁侍寝,是别人能左右的吗?

但对上太后看过来的目光,明玉只得低头应是。

娴妃服侍太后的时候,戴佳氏还不知在哪里呢,这会儿竟也舞到太后身边,碍人眼了。

“贵妃专宠,不提携旁人也就罢了,怎么连最好的姐妹也不拉一把呢?”娴妃自己心里不痛快,也不想让别人痛快。

听娴妃这样说,太后眉毛都拧起来了,吩咐下去:“佛诞日快到了,哀家要去永安寺礼佛,上回哀家去带的是纯贵妃,这回就带鄂贵妃吧。”

第61章

鄂婉封妃的时候,正赶上孝贤皇后丧仪,后来有孕,为了安胎,册封的仪式一直拖着没办。

一年后封贵妃,皇上说要隆重些,但因为党争的关系,和皇上之前对西林觉罗家的态度,几位亲王和郡王都拿不准皇上到底是在试探,还是真心宠爱贵妃,都不想蹚浑水。

继慎郡王也“病”倒之后,傅恒站出来说:“皇上,臣不才,毛遂自荐给贵妃娘娘做册封使。”

傅恒如今是一等忠勇公、领侍卫内大臣、协办大学士,军机处首席大臣,加太保衔,是当之无愧的朝廷栋梁,权倾天下。

由他出面做册封使,莫说贵妃,便是继后也当得,可比那些世袭罔替的王爷体面多了。

乾隆看看傅恒,没说行也没说不行。晚上去咸福宫,把这事跟鄂婉说了,并询问她的意思。

鄂婉早听说了没人愿意给她做册封使的事,还听说张党中人对此意见极大,甚至有御史上书反对。

她要的是皇上的宠爱,或者说是皇上这个人,其他神马都是浮云,册封只是过程,并不重要。

再说皇上是什么人,他想做的事有哪一件是做不成的,鄂婉不着急,一点也不着急。

可在风口浪尖上,傅恒忽然冒出来,鄂婉就有点着急了:“后宫不得干政,皇上定吧。”

乾隆默默听着心声,听到最后,心中蓦地涌起一阵感动。

不是他在感动,是鄂婉。

感动傅恒肯为她出头么?

她与傅恒本来青梅竹马,如果不是自己棒打鸳鸯,她恐怕早已是傅恒的福晋了。

所以自己为什么要告诉她,让她为别的男人感动,乾隆破天荒有点后悔。

“傅恒也老大不小了,请皇上再给他指一门亲事吧。”鄂婉添了一勺白檀在香炉里,整个人被烟气笼罩,看得并不真切。

乾隆忍不住伸手去摸她的脸,隔着炕桌没摸到,她便朝前倾身,将脸放在他手心,轻轻蹭着。

“好,朕答应你,给傅恒指一门好亲事。”他听见自己说。

翌日,傅恒的奏折已然递上来了。奏折里说得很明白,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富察家为他选定了瓜尔佳氏的姑娘做福晋,他没有异议,请旨赐婚。

想到鄂婉昨夜对自己说的话,乾隆再看傅恒的奏折,心情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