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廿七
平安拿出一角碎银递给伙计,要一间顶楼雅间,伙计们更加殷勤,直接将他们请上顶楼。
等菜的时间,顾金生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纸包,里面是他请师傅磨好的镜片,然后拿出提前做好的可伸缩竹筒,直接将镜片组装进去。
他将成品递给平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实在磨不出想要的弧度,只好请师傅帮忙了。”
这年代没有光学仪器,配镜片全靠师傅的经验和手感,这手绝活一般不会轻易视人,顾金生能跟着师傅入门,已经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平安道:“你已经很厉害了!”
他接过这架简易版单筒望远镜仔细地看,这是他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第二份礼物,尽管跟白糖一样,他既没有参与研究,也没有参与制作……但至少,是因他而来!
“下次休沐,找铜匠打一副可以伸缩的镜筒。”顾金生还在想改进方案。
“哇!”平安突然惊呼一声:“从这里,可以看到五军都督府!”
比他想象的还要清晰!
“你也太夸张了。”
刘厦难以置信地接过来,发出同样的惊叹:“乖乖,顾金生,你是鲁班转世吧?”
几人相互传看,叽叽喳喳地分享千里镜里的风物,丝毫没有注意到上菜伙计奇异的目光。
待到伙计拿着托盘出门,掌柜就等在楼梯间探头探脑:“怎么回事?”
“很不对劲,他们拿着奇怪的竹筒在窥探五军都督府内的情况。”伙计道。
“造孽啊,现在的细作都开始用小孩子了?”
因大雍的国都与北境接壤,天子守国门,难免有些漠北的细作混入京城探听情报,尤其是近几年,在边境线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的雍军将领当了皇帝,热心百姓举报抓出漠北细作的事件愈发多了起来,朝廷也增设了非常丰厚的悬赏,致使百姓们更加热心。
正义感十足的掌柜对伙计说:“我去稳住他们,你赶紧去报官。”
第101章 我让我爹参你们一本!……
五个孩子像模像样的点了七八道菜,又叫了一壶甜茶,四色果子,还想学大人点一壶酒的,到底是没敢,平安便叫店家多添了一道花雕烧黄鱼。
掌柜不迭应声,离开包厢,却并没有下楼,而是继续躲在楼梯间暗中观察。
孩子们逛累了,这家老店又向来口碑不错,菜还没上齐便大快朵颐起来,只是那道黄鱼迟迟不上。
平安正想问问店家什么情况,便听砰砰两声,包厢大门被人撞开,闯进一群帽子上插红翎,挎着铁尺长刀的官差,气势汹汹的将包厢前后门一堵。
为首的捕头横眉怒目走出来,待看清是几个孩子,有些怔愣,问那缩头缩脑的掌柜和伙计:“就是他们?”
“正是。”伙计道:“他们拿竹筒窥探都督府内的情形,连过路官员身上的纹路都看得清,这对吗?”
捕头沉吟一声:“显然不对。”
“所以掌柜的命小人赶紧去府衙报官。”伙计道。
捕头一声令下:“带走。”
一群官差一拥而上,走到几个孩子跟前,愣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迟疑了片刻,索性一人一个抱了出去。
这时他们才从错愕中缓过神来,平安挣扎大叫:“为什么抓我们?”
“你们做了什么事自己心里清楚,跟我们走一趟吧。”那官差道。
“牌票呢?没有牌票就敢乱抓人,我让我爹参你们一本!”平安凶巴巴的。
“还挺懂行。”捕头便拿出盖着府衙刑房官印的牌票:“白纸黑字,看清楚了?”
平安:“……”
“带走!”
那捕头一脸正气凛然,平安的话他不是没听到,且不说是不是虚张声势吓唬人的,京城权贵遍地,大街上扔砖头都能砸出个几品官,要是怕弹劾,便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平安被抱出包厢门的时候,又喊了一声:“我还没结账!”
掌柜都有些感动了,在他们身后说:“免了免了,兹当是伯伯请你们,这么小出来做事也不容易……”
平安:???
……
须臾间,他们来到隔壁街的顺天府衙,其实天底下县衙府衙的结构都差不多,只有大小区别。
平安被人一路扛进了仪门、大堂、二堂……
因为视线受阻,看不清周围的环境,便问官差:“你们为什么总喜欢扛着人走路,不累吗?我们有腿可以自己走。”
“腿太短,走起来慢。”那官差回答他。
平安:!!!
抓人就抓人,怎么可以人身攻击?
一直走到三堂,五个孩子才被放下来,然后又进来几个官差搜他们的身。
从王实甫、刘厦和邓驰身上只搜出一些零钱和几张纸钞,平安身上倒搜出一张金光闪闪的孔子像,顾金生全身上下都是“作案工具”,图纸、刻刀、钉锤、绳锯、取灯儿……掏之不尽。
官差索性将他抱起来大头朝下晃一晃,丁零当啷掉出好多奇怪的物件。
平安倒不担心大伙儿的处境,因为杨知府见过他,应该可以证明他们的身份。
谁知知府大人外出公干了,只有府丞在衙中,并不认得他们,又因他们身上的“作案工具”过于耸人听闻,府丞便开具一道行文,连行文带孩子一股脑塞给了北镇抚司。
听说被带进了锦衣卫的势力范围,王实甫和刘厦强忍惧怕,年纪小些的顾金生和邓驰却被吓哭了。
“别怕别怕,”平安宽慰道,“锦衣卫指挥使是我四大爷。”
邓驰抽噎道:“别吹牛了,你姓陈,指挥使姓罗。”
“不信?”平安凶巴巴地吵着要见缇帅和六太保:“立刻马上!不然要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下一刻,就被年轻的校尉堵上嘴捆了起来。
邓驰哭得更惨了。
听说敌军间谍使用了一种很新的侦查工具和方式,六太保和十三太保都被惊动了,疾步便来到了看押他们的厅堂里。
“陈平安?”六太保惊讶道。
拘捕孩子们的校尉愣住了,没想到六太保真到认识这孩子。
六太保身后的老校尉厉声训斥:“狗胆包天的东西,什么人你也敢抓?!”
年轻校尉被骂得懵了:“是顺天府抓了人送到咱们这里的,说是漠北的细作。”
老校尉怒道:“你看老子像不像细作?”
六太保沉着脸,亲手将平安手脚上的绳索解开,又将他口中塞着的棉布扯出来。
平安一阵干呕咳嗽。
六太保好心帮他拍背,结果因为手劲太大,咳得更厉害了。
十三太保好奇地问:“他是什么人啊?”
“是缇帅的……”六太保想了想:“权当是侄儿吧。”
邓驰和顾金生的哭声一下子停了。
“哦,他就是缇帅的……”十三太保笑道:“我懂。”
“你懂个屁。”六爷拿起顺天府送来的行文,一目十行地看起来。
十三太保拿起大案上的可伸缩竹筒:“这是什么?”
“千里镜。”平安道。
“怎么用?”
“一头靠近眼睛,另一头对准要看的方向。”平安道:“就能把远处的东西抓到眼前。”
十三太保按他说的做,对着重重的院门看二门处的影壁:“瞎说,更小了。”
“拿反了,”平安一脸无语,“大头朝外。”
十三太保又将竹筒倒过来。
“调整一下焦距。”平安道。
刘厦壮着胆子补充道:“就是伸缩一下竹筒,调到最清晰的位置。”
“嚯!”十三太保直接跟三重院子外影壁上的福寿如意纹中的大蝙蝠看了个对眼:“这是什么妖物?”
六太保也拿过来看。
“一个小物件而已。”平安酷酷地说。
“你小子……”六太保拿在手里,东瞧西看,简直舍不得撒手:“有这么好的东西,不知道给我们缇帅送一件。”
“只有这一件,”平安一脸郁闷,“而且在我们被抓之前刚刚做好,还没捂热呢!”
六太保啼笑皆非:“你们也够倒霉的。”
眼见夕阳西斜,怕他们的家人担心,六太保便让他们取回自己的东西,派人分别送回家去,顺便跟家里解释几句。
“不用不用。”几个孩子忙不迭的摇头,把锦衣卫领回家,不把家里人吓出个好歹?
六太保却坚持要送,这可都是皇子皇孙的伴读,万一出个什么差错,谁来担责?
那年轻校尉也不知犯了什么轴,愣头愣脑地问:“可他们拿这千里镜刺探军情,该如何结案?”
老校尉又骂他:“刺你奶奶个头。”
六太保道:“他们每日挨着内阁读书,想知道军情还需要到外面刺探吗?”
“啊?!”
“走吧。”六太保勾着平安的脖子,挟着他往外走,还像拎鸡崽子似的将他拎过门槛。
“不用麻烦了,六爷。”平安挣扎道。
“别客气。”
顾金生还想要回他的千里镜。
十三太保往背后一藏:“暂时不能给你。”
顾金生哭着出门,被几个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的锦衣卫校尉送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