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廿七
花市很热闹,花苗、盆栽、假山石应有尽有,因不熟悉北地气候,便买了些价格适中、易于成活的花苗,又为老师挑选了一盆精致的“岁寒三友”。
将花盆花苗都搬上马车,便出发去了沈宅——师母叫他们去家里吃饭。
妻儿进京这么多天了,也该给老师和师母请个安的。
……
听说来见老爹的“嫡长师”,平安满心好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听上去就是铁面无私的大人物。
林月白提醒他:“已经是大孩子了,出门在外要有礼貌,不许胡乱说话,只听说嫡妻嫡子,还没听说过嫡长师呢。”
平安点头答应着,马车便停稳了。
四品御史的府邸,除了门楣依正四品规制建造,内里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青石板铺就的前院里有一颗巨大的皂荚树,舒展的枝叶遮蔽了小半个院子。
老仆带他们来到垂花门,便有府婢引着他们去见师娘王氏。
王氏温柔和悦,一手牵着平安,一手拉着林月白进屋说话,还给二人都准备了红包,让初到京城的林月白倍感亲切。
王氏不是勤于交际的人,又是科道官员的家眷,往日里避忌较多,如今学生一家搬来京城,也是十分欢喜。
“想不到你们晌午便来了,你老师去衙中办点事,还没回来呢。”
陈琰跟在后头说:“见不见老师不要紧,主要是带月白和平安来见一见师娘。”
平安还不知道,原来老爹嘴这么甜啊。
说着话,沈廷鹤后脚就到了,在前院就换下了官服,只穿一身玉色深衣,问陈琰:“你刚刚说什么?”
平安乌溜溜的眸子看向老爹。
“我说……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见与不见都会铭记在心的。”陈琰道。
众人朗声笑了。
陈琰又将平安往前一推:“老师,您看我这小犬,是不是有鼻子有眼的?”
沈廷鹤乜他一眼:“你会生,同你一样有鼻子有眼的。”
除了平安直发懵,满室笑语。
“他们爷俩常这般没个正形,你日后就习惯了。”王氏对林月白道:“还真别说,你俩是个会生的,孩子全随了优点,俊俏极了。”
平安被夸得连连点头,还是师母会讲话。
沈廷鹤在堂屋里坐下来,招手让平安过去。
他儿女都长大了,孙辈不在跟前,看着平安心里喜欢,几乎摆出了做御史以来最和蔼的面孔,从一个鼠灰色的袋子里掏出一枚和田白玉的随形章,塞进平安的小手心。
“闲时给你爹刻了个闲章,他说话讨人嫌,送给你当见面礼吧。”
第56章 我帮您想了个神鬼莫测的……
油润洁白的料子,一看就不是凡品,平安回头看向爹娘,他不能不经爹娘同意就收下贵重礼物。
林月白也有些诧异,这块籽料她认识,是丈夫来京时送给老师的礼物,她亲手仔细打包,怎么给做成印章又送回来了?
“师祖给的就拿着吧。”陈琰话音里带着点无奈。
多少年了,但凡贵重点的礼物,都会被老师以各种方式退还回来,最多留下些好茶。
平安哪里知道这些,翻过印章来看,刻着“行吉”二字,是一枚吉语章,将它收进自己的锦鲤荷包,笑着道谢:“谢谢师祖!”
他原以为老爹的老师都像那周教授一样,只会冷着脸训人呢,谁想他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简直是他亲生的师祖!
师娘又叫他来,让他尝尝亲手做的玫瑰糕和核桃片糕。
平安正被师祖母宠的开了花儿呢,就听师祖问他爹:“已经开蒙了吧?如今进了京城,跟着谁读书?”
平安一呆。
陈琰比他还呆,近来忙的脚不沾地,还没考虑过平安读书的事呢。
林月白道:“我倒打听了几日,城东一带的私塾不收学生,城西倒有不少合适的塾馆,只是这孩子……”
她想说这孩子贯会赖床,话到嘴边,考虑到平安岁数大了爱面子,又咽了回去。
椿萱胡同地处皇城根下,出了胡同就是繁华热闹的长安大街,陈琰上朝上衙都很方便,当然,房租也很高昂。
街坊邻里非富即贵,家家都有读书的孩子,大小塾馆人满为患,城西私塾是多,总不能每天派个人把平安扛起来装上马车,不洗脸不刷牙不换衣裳不吃早饭,赶半个时辰的路去城西上学吧,别说孩子受罪了,大人看着都闹心。
“明日我回衙中问问,从落第的秀才中寻个好的教他。”沈廷鹤道:“这么聪明的孩子,不要耽误了。”
平安心想,不用不用,别麻烦了。
陈琰应道:“有劳老师了。”
平安突然有点恍惚,家里的祖父是假的,眼前这个很能做主的才是老爹失散已久的亲爹吧?
祖父说要他晚一点开蒙,没人听……
师祖要给他找先生,就是有劳了。
老爹在家里要当一个可靠的大人,在师祖家却像个大孩子。
平安欲哭无泪,不知道睡到自然醒的好日子还有几天。
说话间,两个府婢摆上食桌,一道道上菜。
几人洗手入席,王氏提前问过陈琰,平安爱吃鱼,便说入秋以后给他用老豆腐炖花鳅,能鲜掉眉毛,只可惜现在吃不到,因为一旦入夏,只要不是重要宴饮,京城里的人是极少买鱼虾水产吃的,尤其是有小孩子在桌上,生怕食物变质吃坏肠胃,因此桌上以新鲜蔬菜居多。
平安不挑食,尤其爱吃麻汁儿蒜泥凉拌的蒸豆角,喷香爽口,让人胃口大开。
席上说起陈琰中状元的经过,沈廷鹤道:“我也是刚刚听说,前十名里本没有你,是陛下亲自要来你的文章,从一百零一提到了第一。”
平安惊呆了,孔夫子他老人家能处,关键时候是真显灵啊,怪只怪他少拜了一次,只提了会试,没说殿试!
误会了误会了,莫怪莫怪!
沈廷鹤又关心陈琰的差事:“最近很忙吧?”
“忙,”陈琰道,“忙的头脚倒悬。”
“杨贯这厮……”沈廷鹤眼底难掩薄怒,当着女眷孩子,又不好说难听的话。
陈琰却淡淡笑道:“熬吧,他毕竟这么大的岁数了,我还年轻。”
沈廷鹤反问:“你真这么想?”
陈琰无奈道:“我跟杨部堂相比,就是蚍蜉之于大树,只有熬啊。”
沈廷鹤点头道:“你是简在帝心的人,只管用心做事,毕竟人在做,天在看。”
沈廷鹤这话说得不算隐晦,皇帝将他从一百零一名提为状元,就会持续关注着他,这时越要戒骄戒躁,但凡显露出半点焦躁之色,才是中了杨贯的计。
平安听到“杨贯”两个字,小脑袋就支棱起来了。
他就算投一百次胎也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杨贯,写出《景熙以来奸臣传》,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蛐蛐老爹的杨贯,这老头儿居然这么早就开始针对老爹了!
回家的路上,林月白问起这件事,陈琰也没打算继续隐瞒,寥寥几句道明了自己的处境,兵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杨贯,以一种毫无来由的敌意正在打压他。
可惜对方位高权重,只手遮天。
平安心里一紧,这不就是职场霸凌吗?虽然他不希望老爹官运亨通,可也不能看着老爹被欺负啊。
他自己的爹,自己都舍不得欺负的!
林月白道:“所以,你在会试时被人诬陷,也是这个人的手笔?”
陈琰道:“诬陷我的那个搜检官,前日在狱中自尽了,所以死无对证。”
去年吏部尚书致仕,由来的惯例,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应由其他各部尚书调任,不能由本部侍郎直接升任。
杨贯是先皇重用的大臣,完全不知兵事,提到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就是作为升任吏部尚书的跳台,不料先皇猝然离世,新皇登基,他就在这个位置上一直过渡了……
两年之内,新君将郭恒从大理寺卿一路提到了礼部尚书,下个月的廷推,吏部尚书的候选人有二,一是郭恒,一是杨贯,一旦郭恒做了天官,杨贯怕是只能在兵部待到致仕了。
有能力,有动机,再结合他对陈琰的打压,此人的嫌疑的确最大。
林月白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丈夫会试时的事,她从其他官眷口中听得了几句,听的她心惊肉跳,在盛安时只接到丈夫高中状元的消息,压根想不到这中间经历了这么多波折。
丈夫这种性子,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回家都是避而不谈的,今天借着老师这几句话,她总算弄清了全貌。
陈琰笑着安慰妻子:“老师不是说了吗,你夫君简在帝心,只要做好分内之事,杨贯也拿我没办法。”
自打卷进这场旋涡,宽慰人的话张口就来。
他平生最恨被人当做蝼蚁碾来踩去,何况他还是一只特别无辜的蝼蚁,平白遭受无妄之灾。
熬?不是他的性格。
更何况杨贯执掌翰林院,掌握着他的操评和考课,真被他压上几年,他这个老状元早就被人遗忘了。
……
傍晚,平安嚷着要去澡堂洗澡,陈琰难得抽出一天时间陪他,自然是无有不应,单独带着他去附近的澡堂老字号,要了个单独的盆汤。
水很烫,只能先泡泡脚,平安晃荡着小脚打水花,溅老爹一身水,陈琰还没来得及脱衣裳呢,挽起袖子去抓他,平安光溜溜的像个小泥鳅,抓也抓不住。
直闹到水都不烫了,进来个伙计帮陈琰搓澡,平安才安静下来,好好享受泡澡。
“爹,我帮您想了个神鬼莫测的好主意。”平安游到岸边,两手交叠垫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
陈琰笑问:“什么主意?”
“小叔公说,人在发怒的时候会变蠢,变蠢的时候会犯错,所以在气头上不要做任何决定。”平安道。
“话是没错。”陈琰道。
“所以,要想让他犯错,就先惹他生气。”说罢,还很认可自己的点点头。
陈琰故意逗他:“我又不是你,不知道怎样惹人生气。”
平安道:“可你经常惹娘亲生气啊,还总被撵到前院住。您看,娘亲生气了,连最亲最爱的爹爹都会撵出去,还有什么是生气的时候做不出来的?”
伙计手里的丝瓜瓤惊得掉进水里,谁家孩子敢这么跟亲爹说话,早被打成柿子饼了吧……
平安一猛子扎进去,帮忙捞出了丝瓜瓤。
陈琰看着平安久久不语,这孩子是比从前有长进,连带他那些“神鬼莫测的主意”都没那么幼稚了,不过只要这鬼机灵别用在自己身上,他还是喜闻乐见的。
……
京城冬季严寒,一旦入了夏,也是闷热的透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