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静年
民警一边写一边继续问:“你们去了几个人,其他人当时在做什么?”
路丽珍看情况不对,赶紧说,“我们就是过去搬东西的,东西搬到三轮车,我们就走了。”什么也没干啊。
她看了一眼躲在桌底的小程,心里暗道不妙。
这小子不会又犯了老毛病吧。
“行,那你们跟我们去趟派出所吧。”
小郑脸色大变,他可不想进派出所,他都快要结婚了,这要是进了派出所让媳妇家里人知道,那婚事可就完了。
他立刻指着桌底道:“同志,这位程哥说落了东西在杜家,后来去了挺久的。”
藏在桌底下的小程听到小郑把他给卖了,脸都黑了。
他悄摸掀开桌帘,拔腿就往外跑。
“抓住他!”
邮局。
杜家老三跟文秀寄完东西出来了,麦乳精跟两瓶罐头他放到余凤娇的工位上了。
这里遭了贼,老三得赶紧回家去。
文秀背着空了大半的书包跟着老三往杜家走。
文秀回到屋才发现,她妈把东西都搬空了。
大床上的被褥都没留。
这搬就搬了。
为什么偏偏她的衣服跟鞋子都在?
这是不要她了吗?
文秀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机修厂。
杜思苦挑了两版最清楚的自行车草稿图,赶在下班之前,出了门。
她去车间了。
去的还是二车间,焊干车间。
找舒晨。
“凤敏。”杜思苦先找到余凤敏,“你师傅在吗?”
“你是的我师傅的?”余凤敏不敢相信。
杜思苦什么时候跟她师傅这么熟了?
不过,余凤敏还是帮着杜思苦把她师傅找出来了。
“小杜。”舒晨这几天心情挺好,个人先进有他的名字,虽然不清楚他是哪点比别人强了,但是有他总是好事。
“舒师傅,我有件事找你帮忙。”杜思苦把自行车的图纸递了过去,“您帮我看看,这样的车驾能焊接出来吗?”
车架?
舒晨接过杜思苦图纸,很快他就认出来了:“这是自行车?”
跟二八大七有些像,但又不像。
下班的点到了。
二车间陆陆续续有人出来,舒晨见状,把图纸一收,对杜思苦道,“跟我进来。”
一车间跟二车间管得松些,不像三车间那么严,不能随便进出。
舒晨领着杜思苦去了一个工作间,余凤敏也跟了上来。
舒晨把门锁上,这才拿出图纸问杜思苦:“这是你自个设计的?”
那也不是。
杜思苦一琢磨,说道:“我在刊物上看到这样的自行车。”国外应该有吧,实在不行就说是看过外国杂志。
那怎么看得懂呢?
会外国?
没事,现在可不是显摆会英语的时候,就说认得图。
字不认得,图画还不认得吗?
舒晨又看了看自行车设计图,这款自行车比二八大杠更小巧一些。
杜思苦画了两款,一款后面是跟二八大杠一样的后座,另一款后面加了能让孩子坐上去的篮椅子。
这可方便了那些带孩子的家长。
自行车前面也设计了挂篮,可以装东西。
要是能做出来,那可太好用了。
杜思苦忽然道:“舒师傅,其实还可以做成更小的,这样更小的孩子也可以骑了。”
她指着自行车中间,“没有大杠,这上下自行车都方便。”她又指了指自行车的后轮,“孩子骑的自行车可以在后轮旁边加两个小轮子,三角固定,这样就不会摔了。”
舒晨问杜思苦:“你能画出来吗?”
“能啊。”
杜思苦这一下午画了几十张稿子呢,现在自行车的轮子都能画得特别圆。
再画一张小号的自行车,不算什么。
“有铅笔吗?”
舒晨找到纸跟笔,递给了杜思苦。
半小时后,杜思苦把画好的稿子交给了舒晨。
这次她画得特别详细,不仅在上面标注了尺寸,还把车后轮加的两个小轮子画好了。
还提示,可用各种颜色的车身。
舒晨看着画稿,直点头,“你这画画手艺不错。”
是那么回事。
余凤敏凑在舒晨身边,看着自行车的画纸,这线条挺好看的,反正比二八大杠好看。
要是有这样的自行车,她也想买一辆。
舒晨觉得站着说话太累,拉了把椅子坐下,“小杜,你对这个自行车有什么想法吗?”
当然有。
杜思苦想自己制作一辆,自己用。
这自行车车架呢得麻烦一下舒师傅,自行车车轮呢,她去外头另想办法,链条可以用原本二八大杠的链条改短一点。
车蹬车座什么的那就是小问题了。
要是她用,那让孩子坐的竹篮现在就没必要放上去。
她没孩子,用不上。
“我过来找您,就是想让你有空的时候,帮我把车架焊一接。当然,这材料费跟人工费我出不过我得先说好,这尺寸肯定是不能差太多的。”杜思苦道,“二八大杠骑着有点费劲,我觉得这种小型号的适合我们女同志。”
舒晨点点头。
然后,就这?
“你画半天画纸,就为了给自己做一辆自行车?”舒晨表情很奇怪。
“对啊。”
杜思苦点头。
当然是为自己做的自行车啊,不然她费一下午画那个图纸干嘛呢,好好休息不好吗?
舒晨盯着杜思苦看了半天,然后问,“你就没想过别的?”
还要想什么?
杜思苦:“去财务室预支工资?”
她这工本费可能不够?
舒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你就没想过这把拿到厂领导那去,给他们看?”
“……我跟厂邻导不熟啊。”杜思苦没明白。
拿过去人家也不会帮她啊。
舒晨叹了口气,“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想法很好。”
杜思苦点点头,然后呢。
“你这个新式自行车,是市面上没有的,要是咱们机修厂投入生产,说不定能给机修厂开创一条新的赚钱路子。”舒晨道,“新的生产线就意味着新车间,你知道吗?”
这次不光杜思苦傻眼了,余凤敏都傻眼了。
两人呆呆的互看了一眼。
“师傅,这样会不会太冒进 ?”余凤敏小心翼翼的劝着,“就拿着这东西找厂领导开新车间,能行吗?”
不可能吧。
机修厂又不是自行车厂。
舒晨:“这有什么不行的,想把机修厂做大,不能只修理配件大件,还得能创造,能生产。”
不然厂里为什么这么重视技术科的?
杜思苦谨慎的说了一句:“舒师傅,要不这样,咱们先把这新型号的车型做出来,有了实物,再拿去给厂领导看,再说投入生产之类的事,您看呢?”
这这一下子投入生产,开个新车间,步子迈得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