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静年
要不是杜思苦现在的工作签了保密协议,她都想冲动一把,再回趟校园了。
77届的级的大学生啊。
二哥信中还写了,二嫂的成绩也不错,在这边的师范大学,进了中文系。
杜思苦决定下次厂里放假,就去找二哥他们。
一起聚一聚,吃顿饭。
四月中旬。
杜思苦去了首都大学,顺利的见到了二哥。
“你收到信了?”杜二笑着,带杜思苦去学校食堂。
路上碰到了同班的一位姓李的同学,他们打了招呼。
杜思苦盯着那位法律系的李同学看了一会,有些眼熟。她想起来了,那位,那位好像是未来几十年后的的某届大领导啊。
那可是是国家权利中心的大佬级人物。
首都大学法律系。
杜思苦心里默默的嘀咕,最高法院,省高院,律师事务所……
大学教授,校长……
等李同学走了。
杜思苦问杜二:“二哥,你跟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
杜二随口道:“大家都是来学习的,共同进步嘛。”同学关系都还是不错的,法律系,高考分数低了可进不来。
杜思苦郑重说道:“二哥,以后毕业了也得跟同学们好好联系啊。”
这就是人脉啊。
不像她。
之前是厂里推荐上学的,她的同学比现在这77级的同学,差了不少呢。
杜思苦决定等会去学校教务处问一问,这边能不能读研究生。
杜二:“那是当然。”
这老四在想什么呢,同校,同级,同届,这以后当然不会断了联系。
人情世故这方便,杜二一向擅长。
学校食堂。
杜思苦看到了许多年纪不一的学生,年纪大的三四十的,年纪小的十七八岁的,人可真多。好多吃饭的时候都棒着书在看呢。
“杜武,这位是?”
“我妹妹。”
杜思苦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了好些二哥的朋友,都是首都大学的学生。
下午。
学校没课,杜二带杜思苦去了首都师范大学,见了苏皎月。
苏皎月到了首都后,穿上校服,跟这边二十出头的学生一样年轻。
“二嫂!”
“思苦!”
苏皎月看到杜思苦也挺高兴的,在大队的时候,她干活比别人慢,又因为孩子的事焦头烂额。现在到了首都,进了大学,跟年轻人一起,她觉得自己都变得年轻了。每天的学习上课也让她觉得生活格外的充实。
这样的生活真好啊。
“二嫂,你气色瞧着好多了,”杜思苦道。
苏皎月摸了摸脸,“可能是之前吃的中药的效果。”吃了不少呢,说是调理气血的,就是苦了些。
现在在学校,中药已经停了。
苏皎月又问起杜思苦的情况,“你怎么样了?还在厂里工作吗?苦思,你有没有想过继续读书啊?”
她觉得女孩还是多读点书比较好。
杜思苦:“想过,回头我去学校问问读研究生的事。”
研究生!
苏皎月吃惊的看着杜思苦:“你大学读完了?”
杜思苦点头:“对,读的机械专业。”跟技术设计相关,虽然是推荐上大学的,但是拿的也是首都大学的毕业证。
苏皎月惊讶过后,望着杜二。
这事杜二可没有跟她说!
杜二摊手:“我也不知道这事。”
假装不知道。
晚饭在师范大学这边的食堂吃的,这边的食堂饭菜似乎好吃一些。
吃完饭。
杜思苦就回去了,给二哥二嫂留一点相处的时间。
他们两个在不同的学校,平时上课,一个月最多也就见个四回。
过了几天。
杜思苦打听到学校研究生的报名情况了。
迟了。
77年78年是招研究生的,但是报名时间是2月,现在都四月了,再去报名已经来不及了,而且,5月中旬就要考试了。
只能等明年了。
汽车厂的‘高级公务车’项目还在进行中,杜思苦在组装的过程中,发现这‘高级公务车’的车型似乎见过。
她将车的各个部件记在了脑子里,回去画了一张设计图,她很快就发现,这是一款德国的奔驰车。
难怪装配这么难。
国内的汽车技术本来就落后,又经过□□,与国外相比,几乎相差了三十年。
没有外国的组装工具,想组装好这辆车,很难。
尤其是供应链不足,厂里只能用国厂的零件替代外国零件,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误差。
次日。
杜思苦找了领导,“领导,咱们厂有外国车的相关书籍吗?”
“有,德文的。”
德文,杜思苦不会。
但是可以学。
领导问:“要吗?”
“要。”杜思苦道,“我明天想请个假,去书店买几本教德文的书。”自学一下。
“好。”领导一口答应。
他们这款车本来是德国货,厂里没几个懂德文的,现在小杜同志愿意学德文,再好不过。
杜思苦拿到了厂里的德文的有关外国车的书,第二天,她就去了书店,跑了好几家,都没有德文的词典跟书。
才改革开放,这外国书太少了。
杜思苦思考片刻,去了邮局,给宋良寄了信。
宋良是留俄回来的,在俄国肯定有认识的同学,不知道他那边方不方便请人寄一些德文的相关资料跟书籍回来。
要是有中译版的就更好了。
宋良现在并不在首都,他工作的单位好像也是保密级别,只留了邮箱。
杜思苦信中的地址写的就是收信邮箱。
半天假就这么用完了。
过了几天。
杜思苦收到了回信。
开始她还以为是宋良寄来的,结果一看,是阳市那边的信。
等拆开了,才知道是前姑父郭庆格寄来的信。
信里写了一个好消息,文秀考上大学了,虽然只有二百多分,但还是被一个农学院给录取了。
报的是农业生物学。
本科,四年学制。
从信中的语气可以看出来,前姑父特别高兴,为女儿骄傲。
这次,他留的是他教书的学校的地址。
杜思苦回了信,恭喜文秀考上大学,这个月的假期用完了,没法去外头给文秀买礼物了。
杜思苦就去了厂里的供销社,买了一支钢笔,随信一起给郭庆格寄了过去。
这算是文秀考上大学的贺礼。
直到五月。
杜思苦才收到了宋良的回信,他说有同学在外国,已经请他们帮忙海运寄了杜思苦想要的德国书。
可能要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