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123章

作者:渐进淡出 标签: 穿越重生

江夏走进了生产队办公大厅,坐在电话旁边的人看见江夏进来笑道:“今天下午好多你的电话,我都已经接到两个了,对方都是留了号码让你回复过去,说是找你做翻译的,电话号码我都写在这张纸里了。”

江夏接过来,笑着道了声谢,然后拿起电话,对着第一个号码拨了回去。

第一个电话是纺织厂打来的,问江夏是不是会英语,他们需要招一个翻译,然后江夏和对方约了大后天见面。

第二个电话是食品厂打过来的,说的也是差不多的话,江夏也和对方约了大后天见面。

见面的原因是对方需要看看她的外语水平,江夏也需要去了解一下他们的产品。

她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既然要去做,就想尽力做到最好,不然她不要工资,只要提成,不做点功课,真的有可能白干了。

江夏挂掉电话正想离开,这时电话又响起,生产队的人接起后,又大声喊住快走出去的江夏:“小夏,你的电话!”

江夏又走回去接,这一次是机械厂打过来的,江夏留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同样是约好了对方在大后天见面。

生产队的人等江夏挂掉电话,笑着问道:“小夏,今天这么多电话都是找你当翻译的?”

江夏笑着应了一声:“嗯,这两天可能都会比较多,麻烦您接到我的电话通知我一下。”

“没事,应该的!你的英文一定很厉害,这么多人找你翻译!”

江夏:“就只是会听会说,算不上厉害。我还要去码头看看,先走了,麻烦您了!”

江夏说完就拿着写着电话号码的那张纸走了。

周莉等江夏走了后,将刚刚江夏记下的那一串电话默了下来。

今天打来的两个电话正好都是她接的,因为对方说找江夏当翻译的,让江夏回个电话,所以她就留了个心,将那两个号码都多抄了一份。

她决定下班后将这三个号码给国华,让他给温婉,看看有没有机会多找一份翻译的工作。

反正这么多个人找江夏翻译,江夏一个人也干不过来。

没想都不用等到下班,周国华就来了,他拿了一袋糖进来给她:“姑,今天我和小婉领证了,这糖你分给大家尝尝。”

没错,周莉是周国华的姑姐。

周莉高兴得“哎呦”了一声,站起来:“哎呦,这就领证了?赶紧办酒席,争取明年生个大胖小子!”

周国华脸红了一下:“没那么快,小婉还要考大学,不急。”

“那也是,不急,读大学也重要,等温婉考上了,咱家以后也出个大学生!”

周承森不就因为上过工农兵大学?转头就有机会转到镇上当领导.

别说读书不重要,没点文化,你想高升都难!

然后周莉又将那张纸给了周国华,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周国华捏着那张纸,塞进了裤袋:“姑,谢谢你,我到时候给小婉。”

“客气个啥,都是一家人,你让小婉抓紧时间打探一下,也不知道最近是不是有什么活动,我听江夏的意思,最近还会有电话找她,证明应该还有许多厂找翻译,你们去打探一下,找一间江夏推掉的,不要和她争,大家一个村的,免得被人说,知道吗?”

周国华一听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我明天就去告诉小婉。”

***

江夏打完电话就去了码头,这时船上的鱼都搬下船了,周承磊并没有等他大哥将鱼卖了才回家,他见江夏打完电话走过来就,和周承鑫说了一声,然后推上自行车,载着江夏回家。

路上江夏问道:“今天大哥出海收获如何?”

周承磊:“还不错,比他平时多,有一百多块。他给咱们捞了两筐小鱼仔回来,说晒干后再给咱们送过来。”

江夏就笑了:“那是不错。回头将钱算给大哥。”

“嗯。”周承磊应了一声。

夫妻二人回到家,就看看见院子里摆放了好几袋鱼干和几个大坛子,应该是她那天去镇上买的坛子送货上门了。

江夏问道:“今天这么早大家就送鱼干来了?”

周母笑道:“对,这些都是红杉鱼鱼干,大家晒好了就送过来了,我看这些鱼干都晒得不错,足干,而且去了头,就收了他们两块五毛一斤,一共收了二百五十七斤。有些人将鱼干卖给了周兵强家,不然还能收更多!”

说到这里,周母又是一连串的精粹输出:“那个发瘟,人家收鱼干,他家也收鱼干,#@#*?%,那些人也是,说好了卖给咱们家,转头又变卦!……”

江夏笑着安抚道:“妈,没关系,你要是不高兴,以后咱们只收今天送来的这几家人的鱼干。”

周母一听不好意思骂了:“不怕不够?”

江夏笑道:“不怕,有多少卖多少就是。让咱们不高兴的钱,咱就不赚!以后不收他们的!”

周母听了就笑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我也没有不高兴啦,就是有点不服气!”

江夏笑道:“有点不服气就不收,让咱们心里不舒服的钱咱们都不赚!赚钱就图个乐呵,没道理让自己心里不痛快。”

江夏会收鱼干也是因为张馥妍的信,不然她也不会和村民收鱼干。

她赚钱有两个原则。

第一、赚钱不怕麻烦,不赚麻烦的钱!

第二、让她心里不舒的钱,她也不赚!

江夏为了赚钱是不怕麻烦的,就像她可以将杂鱼干收上来,再分类去卖,很麻烦,赚得也少,但她也乐意。

但她不赚麻烦的钱,有些人做人做事特别惹人烦,她是不赚这种麻烦钱的。

周母心里舒服极了,笑道:“行,以后我们只收这几家,其它人他们送来我也不收了。”

周父看了一眼江夏,旺财不仅旺财,还通透啊!

接下来的两天,江夏都没有出海,而是在家里教何杏环做小鱼干,一共做了三个味道,香辣味,酸甜味,酱汁味。

好吃得,两家人吃得停不下来。

尤其是几个孩子,直呼好吃!

第三天一大早,周承磊借了拖拉机拉着一大车鱼干,和江夏一起进城了。

第156章 痛心疾首的塑料厂长

开着拖拉机去市里就轻松多了,江夏和周承磊先去塑料制品厂。

这家厂昨天也给江夏打电话了,这厂的地址不在市区,周承磊知道地方,他们路上正好会经过,他就先带江夏过来了。

除了翻译,江夏也想到塑料厂订制一些食品包装袋和买些现成的食品包装袋分装一下小鱼仔。

塑料厂在比较偏僻的地方,除了一条公路,四周有点荒凉,路两边还长满了半个人高的杂草。

江夏下了拖拉机,走到门卫室,说明来意,门卫应该是收到消息,一听江夏是约了厂长来应聘临时翻译,就放他们进去,还让他们将拖拉机开进去,免得他们停在外面东西被人偷了。

江夏拿了半蛇皮袋鱼干给他,实在是这个门卫热情人又好人,还说帮他们看着拖拉机上的东西,不用担心。

江夏又给厂长带了一袋鱼干和三罐三个口味的小鱼干,这还是用家里吃完的罐头瓶子洗干净后再用开水消毒过装的,没办法塑料密封袋还没面世,她还没找到包装袋装。

按着门卫大叔的指点,两人来到了厂房一楼第一间屋子,厂长办公室。

江夏在门外敲了敲门。

里面一名穿着白衬衫中年男人正在看报纸。

对方看上去和江父差不多年纪,头发却比江父少多了。

冯厂长听见敲门声抬头,一眼就被门外的俊男美女惊艳了。

江夏今天穿的是布拉吉连衣裙子,束腰,显得腰很细,皮肤白得发光,惹眼得不行。

周承磊依然是白衬衣,黑色西装裤,风纪扣扣到最上面。

清俊挺拔,肃冷淡漠,淡淡的扫了一眼办公室,气场强大到让人以为是来视察的领导。

冯厂长不自觉站了起来:“你们好,两位同志是来?”

江夏笑道:“您好,是冯厂长吗?我是昨日和你通话的外语翻译江夏,这是我爱人周承磊。”

冯厂长暗暗松了口气笑道:“原来是江同志和周同志,欢迎!欢迎!一看两位气质不凡,就知道是高文化的人,我刚刚还在心想咋来了两位大学生订货!”

不愧是当厂长的,一句话就将刚刚露出来的尴尬化解了。

“快请坐!”

冯厂长来到茶几旁,亲自给两人泡茶。

周承磊将三罐鱼干放到桌子上又将那半袋鱼干放在地上:“我爱人做的小吃和自家晒的鱼干,冯厂长尝尝。”

“你们太客气了。”冯厂长看着玻璃罐里面红色的小鱼仔笑道:“这一看就很好吃!下酒的好东西啊!”

江夏笑道:“自家做的,没有东西装,就用洗干净消过毒的罐头瓶子装了,冯厂长不介意就好。”

冯厂长拿起一瓶拧开盖:“怎么会介意?大家都这么装。我妈从东北给我寄大酱过来,也是用这瓶子装。你们这鱼干这一看就很好吃!我尝尝。”

这个年代各种包装袋,礼品袋还没盛行,要是送一些家里做的吃食给别人,这样装还是有的。

只是很少有人给冯厂长送家常的东西而已,都是送烟酒等名贵的东西。

他打开那瓶正好是辣味的,冯厂长是北方人,平日无辣不欢,一尝瞪大眼:“好吃!绝对下酒!”

他忍不住又尝了几条,然后擦干净手,笑着道:“你这些小鱼干拿我们新研发出来的食品塑料包装袋更方便。要是用这种瓶子装,装不多,也太重了,不方便携带和运输。”

厂里最近新进了几条包装袋生产线机组,其中有一条生产线是生产食品塑料袋的,他觉得塑料袋非常便利,未来大有可为。

因此花了大价钱购置了生产线。

接着冯厂长拿出一个塑料袋自然而然的开始进入主题,介绍起来,“像是这种袋子,专门装食品用的,防潮,耐油,透明度高,挺性好,密封后一点都不漏,不漏气,不漏汁!轻便,不占空间,方便运送!还可以根据需要印上商标等图案上去。”

江夏点头:“可以想象确实方便。”

塑料包装袋带来的便利是非常大的,甚至带动许多食品行业发展起来,它哪哪都好,就是不环保。

但这个时候也还没环保概念,行行业业都在卯足劲发展。

“这个是咱们塑料厂其中一条生产线的产品,这个是新产品我是打算拿去参加穗交会的,我可以听听江夏同志用英文介绍一下吗?”

江夏笑道:“可以。”

冯厂长听完觉得特别好,特别流利:“听樊主编说您懂好几国语言,我有幸见识一下吗?”

“当然可以。”

于是江夏又用法文介绍了一次:“这是法语。”

接着又用俄语介绍了一次:“这是俄语。”

接着是德语,最后是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