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332章

作者:渐进淡出 标签: 穿越重生

只能多买些录音带回来放给周舟听。

周莹:“……”

“噔噔噔噔……有什么好听的?歌词都没有。”

周舟:“我唱不出来,回到家我放给你听,你一听就会觉得好听了。”

“好啊!”

江夏问周承磊:“你知道镇上有没有会教钢琴的老师?”

周承磊还没说话,李秀娴一听立马道:“有,有人会教!镇上有位老太太听说是留学回来的,会钢琴。她也是今年才收学生,以前不敢收。我见市里都有人专门带孩子来咱们镇上找她学,听说一节课很贵。不过她有些学生收一块一节课,有些学生收二块钱一节课,她收镇上的学生才比较便宜。收市里来的那两个学生听说五块钱一节课!一节课一个小时。”

田采花听了咋舌:“五块钱?这也太贵了!”

李秀娴:“可不是!也不知道是不是看菜下饭,见市里那两个学生的父母开小车送孩子过来,就多收一点。”

江夏:“应该不是,估计是按难易程度来收价。”

钢琴课放在现代也不便宜。

江夏听过一位大学老教授说,她以前小时候学钢琴,是一位正教授级别的教育家教的,一个小时十块钱。副教授级别的,一个小时八块钱。

就算是在现代钢琴课的价格也不便宜,不同级别不同价,还要看老师厉不利害,不同老师也不同价,差距很大。

镇上那位老太太估计比较厉害,不然也不会收五块一节课。

江夏打算回家再私下问问周舟想不想学。

李秀娴问江夏:“小夏,你是不是想送周舟去学钢琴?”

江夏:“嗯,不过得看周舟想不想学。”

李秀娴就问周舟:“周舟放假想学钢琴吗?”

周舟摇了摇头。

那么贵,她不想。

李秀娴笑道:“周舟要是想学,可以和姐姐一起去学!到时候放假……”

周承森:“到时候放假周舟可以和姐姐一起住在镇上,二叔送你们一起去学琴好不好?”

李秀娴:“……”

她本来打算寒假送莹莹回老宅住,顺便可以跟江夏学英语。

周莹一听立马道:“好啊!周舟你去镇上和我一起住吧!我们一起去学钢琴,一起去学英语!”

周舟摇了摇头:“我只喜欢听,不想学。”

周莹一听:“那我也不学了。”

李秀娴:“……”

真的要被女儿的不上进气死!

江夏没有再说什么,等放假再问。

现在周舟估计是听见一节课贵,不敢学。

要是周舟感兴趣,江夏自然有办法让她去学。

*

冬至过后,每天的阳光都很晴朗,没什么风,暖洋洋的。

周承森和李秀娴这两天傍晚回来带李家两父子出海。

夫妻二人是吃完饭才回村的,五点半出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几才归航,卖完鱼才回去镇上睡觉。

他们这两天都请了一个早上的假,早上补觉,下午才上班。

晚上出海,鱼获倒是不少,扣除油费和人工,第一天赚了三四十元,第二天赚了七八十元。

可是就这么两天,熬了两天夜,李秀娴受不了了,李家两父子也受不了了。

这日夜颠倒的日子太难受了!

李庆民率先道:“我们已经熟悉了,阿森不用再晚上带我们出海了。我们还是白天出海吧!我们早上四点半起来跟着阿磊他们出海。夜晚出海真的受不了,太困了!”

李父也道:“夜晚出海不行,太困了。白天家里吵,根本睡不着。”

周承森:“行。你们夜晚出也行,白天出也行,你们定个时间就行。”

于是第三天开了,父子二人总算在四点半准时出现在码头,跟着周承磊和周承鑫一起出海。

冬至过后的每一天,周承磊天天早出晚归的出海。

江夏在家里也很忙。

五千多斤的小鱼干要油炸,江夏也是天天帮忙打包装。

之前她是帮忙烧火,可是从早到晚的烧火,油烟闻多了,她吃饭都没胃口了。

她就不再烧火,而是和周母一起负责称重打包装。

别人是从早忙到晚,江夏是每干一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

休息的一个小时,江夏就躺在院子里晒太阳,补补钙,听听韩文录音带。

或者在葡萄架下做做翻译,刷刷各科高考题,画画布料的花样,给纺织厂。

拜上辈子无数手抄报作业,绘画作业的功劳,江夏的画画得不错。

芬姨和何杏环将做好的一大盆鱼干抬到这边给周母打包装。

两人回到隔壁时,芬姨忍不住道:“小夏真勤奋上进,我就没见过她出去玩的。”

村里也有不少新嫁进来的新媳妇,勤奋的有,懒惰的也有。

村里对新媳妇勤奋的定义就是:将家务做好: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养养鸡,种种菜,做好这些就算勤快了。

做好这些也不轻松,但是家务再多,每天都有一大把的空闲时间可以去和大家聊聊天,打打牌。

再勤快一点,就是一边织鱼网赚钱,一边聊天。

像江夏这样的,除了周国华媳妇,还真是没有见过。

何杏环:“不勤奋哪能赚这么多钱?财神爷可不照顾懒虫。”

“也对。”

日子在忙碌中来到了元旦前一天。

第403章 搬新家

元旦这一天搬家的吉时在凌晨三点。

一家人晚上八点就睡了,凌晨两点半准时醒来,刷牙洗脸后,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样寓意好的东西,从旧房子搬进新房子。

进宅的习俗和江夏以前在网上刷到的并不一样。

周父第一个进去,他手上提着一笼鸡,先进屋。

鸡笼上还绑着两只桔子,一个红包和龙眼叶。

周母第二个进,她挑着一担水,水桶上同样绑着两只桔子和一个红包,水里放着龙眼叶,还有侧柏叶。

周承磊跟着挑着一担箩筐,一头装的是米,一头是稻谷。

米和稻谷上也是放着红包,桔子和侧柏叶。

他手中还提着一大一小两只无孔的圆簸箕,上面同样挂了桔子和红包。

江夏则挑着一担提篮,里面有算盘,秤杆,镜子,尺子,苹果,五谷种子,钱币,糖果,猪肉,油灯,糕点之类的,还有两条夫妻二人的新裤子。

最后是周舟抱着两根甘蔗,甘蔗上也绑了红包。

总之每个人都不能空着手进屋。

习俗是这样,由江夏这女主人带到新家的东西是最丰富的,幸好都不太重。

最重的粮食由周承磊挑着。

一家人走出旧房子,就看见了周兵强一家也正好一人挑着一担子东西走近,大家手中都拿着手电筒照明。

温婉照了照江夏,看了一眼江夏挑的东西。

发现大家挑的东西都差不多,应该是一样的。

不过他们家离得远,温婉挑得肩膀都疼了!

这个时候彼此都没有打招呼,也不能打招呼。

大家各自开了院门,进屋。

一家人排着队进屋,周承磊一进屋就放下担子,回头接过江夏的担子:“重不重?”

江夏:“不重,才十几米的距离,走几步路就到了,就算重也不怕啊。”

这样的担子再重她也愿意多承受几次啊!

周承磊想到的是市里那一套房子,到时候搬新家,江夏依然要挑着这么一担东西爬楼梯上楼,就没有现在方便了。

他觉得这些都是不必要的!

进宅的习俗各地都不一样,带一些寓意好的东西进去就行。

自己搬进新家后希望过的是什么日子,在进宅的时候就带什么进去就行。

可是他爸和他妈一定要这样。

江夏也说那就按习俗来。

要是按他说的来,江夏就不用挑那么多东西了。

他让她一手捧着一只苹果,一手拿着一颗糖就行。

他希望她这辈子平安健康,日子如糖一般甜。

周母笑呵呵的道:“好了,进屋就可以了,小夏你回去房间继续睡吧!”

周父拿起江夏挑进来的油灯,放到神位,然后又拿起那两条猪肉和糕点,就对周承磊道:“你可以回去睡吧!我和你妈将东西摆放好就行。阿磊,你将小夏带进来的那一对提篮放到你们房间,放够三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