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673章

作者:渐进淡出 标签: 穿越重生

离开廖家回到娘家,才几个月,两家人就受不了了,大嫂话里话外嫌她吃白饭,她爸妈也嫌她懒,让她帮她大嫂干点家务!

肉是她买的,饭是她做的,还说她白吃白喝!

现在衣服也要她洗,可是李秀娴又不得不洗,不然离了娘家,她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廖瑞祥赖账不给她钱,买的房子也不是他名下的,她分不到。

现在她手里头的钱又不够在镇上买一间房子,只好在娘家住着。

哭了一会儿,李秀娴就默默的将衣服洗了,洗完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的衣服,已经十点多了。

她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才刚坐下,李家大嫂走了出来:“还不去买鱼?都快十一点了,还吃不吃饭了?!”

李秀娴只好又站起来去码头买鱼。

李家大嫂道:“买条鱼再买些虾吧!你大侄子昨晚做梦都想吃虾。虾不用买太多,两斤就够了!”

李秀娴黑脸,今天早上在码头她可是听见大家说今天许多渔船都没有捕到虾,虾的价格特别贵,要两块一斤。

真是越来越过份了!

还买两斤!

李秀娴气冲冲的来到码头,就看见一辆吉普车和两辆黑色的轿车排着队经过。

在带头那辆吉普车里,她看见了周承森和副驾驶的阮棠。

阮棠不知道在说着什么,周承森脸上都是笑容。

李秀娴有点恍惚。

和阮棠一起,周承森就这么幸福?

至少和自己一起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笑容。

十点多了,码头已经不再热闹,只有收购处还有鱼卖。

大树下也有几个妇人在修补渔网。

只要不是下雨天,一般天天都会有人在码头附近修渔网。

几人看见三辆车经过,就开始议论起来。

“阮医生娘家的人来了。”

“那两辆黑色的轿车是阮医生娘家的吗?”

“是小夏从娘家借的车吧?”

“不像,小夏娘家的车我认得不是这牌子,而且你没看见车子里面挂着红旗吗?”

“那就是阮医生娘家人的车了,看这架势,阮医生娘家怕也是不得了!”

“我之前问过阮医生,她说她是京市人。”

“田采花说过阮医生父母是职工,有个叔叔和婶婶在市里工作,她才从京市转到了这边当医生。她叔叔好像是军官,听说职位比以前周承磊还高。”

“对,她婶婶还是军医院的主任,帮小夏接生的。那主任医术可厉害了,多少双胞胎,三胞胎都养不活,但你看周承磊那三胞胎,长得比足月的孩子都要好,听说快一岁了,只发烧过一次,身体极好。就因为江夏生孩子,阮医生才和周承森认识。”

“周承森也是有本事,竟然能娶到家境这么好的媳妇。”

“周永福生的几个孩子都是有本事的,两口子会教孩子,他家家风好。”

“有本事就算了,还疼媳妇。全村就他们家的男人最疼媳妇,内裤带都帮媳妇洗。”

“周永福以前出了名的怕老婆,周承磊几兄弟都随他。”

“怕老婆的人才会发达,以前周永福月事带都帮他媳妇洗,我就说周永福迟早发达,我这么说我家那口子还当我放屁!我婆婆还骂我!你看,人家现在临老了就享福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祠堂的柱子上都刻着呢!平时永福两夫妻可没少帮人,以前我婆婆没钱看病也是找永福婶借的,她二话不说就借了。”

“以前我家老头在地里晕了,也是周永福帮我背着他匆匆跑去医院才救回了一命。”

……

第817章 深深震惊到了

李秀娴听不得这些话,听一次心口就疼得难受,难受得晚上睡不着。

她匆匆去收购处随便买了两斤一毛一斤的小杂鱼,就走了。

有人看见了她买鱼的身影小声道:“李秀娴这回是走宝了,周承森长得又高,样子又好看,工作体面,赚的钱也不少,公婆又不是刻薄的人,我都不明白她咋想的!那个廖瑞祥样子也没有阿森好看!”

“但是廖瑞祥当时开养殖场,比周承森赚的钱多多了!”

“多有屁用啊!现在不是又离婚了?!当初好好的和阿森过日子,两夫妻都是职工,一辈子都不愁吃喝,安安稳稳不好吗?再说现在阿森赚得也不少,他那一批贻贝听说赚了十几万,不比养猪差!”

“说来说去还是李秀娴没那个富贵命,没福气!不是享福的命!”

“她是活该!两次都嫁到那么好,也不知道珍惜。”

“廖瑞祥不算好吧?”

“怎么不好?那么有钱!要是我男人那么有钱,我管他外面有几个狐狸精,只要每个月给我生活费就行!”

……

*

三辆车一路从沿海村路往村子里走,路的两边是椰树,远处是白色的沙滩,和蓝汪汪的大海。

天空挂着几朵白云,无数的海鸥在海面飞翔。

这海天一色的画面美得人心旷神怡!

阮家的人心中都震惊了。

这就是农村?

什么时候农村这么漂亮了?

什么时候农村的路修得这么好了?

车里阮老见从市里到镇上,再到村里都是混凝土路,忍不住道:“你们村子发展得不错啊!”

阮父和阮母也有点惊讶,这完全刷新了他们对农村的认知。

这村子的路比他们市里的都要干净啊!

阮家小姑也惊讶:“改革开放才几年,这边发展就已经这么快了?”

高洁:“这边的发展确实快,你不是看见了市里有多少高楼林立?又有多少高楼在建?去年最高楼封顶,报纸就报导第一高楼三天就能建好一层,三十几个月就建好了。”

最高楼就是周承磊和江夏之前投资的那栋楼,今年竣工了。周承磊回来当天还去参加了竣工仪式。

阮老又问:“这个村子的路都是混凝土路,这村子已经是城镇化了吧?不是农村了吧?”

阮老记忆里大部分农村的路都是原始的泥土路,哪有家家户户屋门前都是混凝土路的?

阮棠:“不是,主路是小夏的爷爷修,其他小路是大队出钱修的,所以家家户户屋门前都是混凝土路。这条村是渔村,生产队比较有钱。”

阮棠小姑家的表姐古灵听了就道:“你那个未来妯娌的爷爷是干什么的?”

竟然出钱给村里修路?这得多有钱?

不是说对方的爸爸是市领导?

阮棠:“他在港岛经商的。”

古灵心想:难怪,竟然是港岛大老板。

不过妯娌娘家有钱,和阮棠也没有多大关系。

她就放心了一点。

她知道阮棠有一个妯娌娘家背景很不错,人家都舍得将女儿嫁入农村。

当然她也知道对方舍得是因为订婚的时候阮棠那个小叔子还没退伍在军中前途无量。

后来对方成了聋子,女方的父亲是一个大领导,有头有面总不好将亲事退了,毕竟结婚报告都打了等着批准,这时候退亲影响很不好,也不是想退就能退了。

很快车子就来到了周家。

车子有点多,就没有开进去巷子,停在路边的空地。

待到车子好,阮家一大家子人下了车,周承森和阮棠就带着他们两人来到两栋崭新的楼房前。

他们才相信了阮棠说周承森的家境不错,在村里盖了房子,住在村里比住在市里还舒服。

尤其是等阮棠和周承森带着一家子人进屋参观完房子后,这感觉更加强了。

此刻一家人都在二楼。

古灵看着一屋的欧式真皮家具,心里想:阮棠说周承森家境不错,这岂止是不错!

这一屋的家私家电一套就要上万了吧?

周承森家还不止一套!

这都不仅仅是万元户了。

前阵子周承森将二楼客厅的沙发都补上了,所以她看见了两套沙发。

今天天气好,大海蓝的像玻璃海,从二楼的阳台看去这景色美得像画卷。

阮奶奶:“这房子太舒服了!风景真好!每天起床看见这么美的风景,内心都没烦恼了!而且空气真好,这夏天开着窗户,阵阵海风吹进来,一点都不热。”

简直是阮奶奶的梦中情房。

阮奶奶鼻子不好,有鼻炎,在京市住着总不舒服,最喜欢空气好的环境。

所以她经常来小儿媳(高洁)这边住。

只要京市那边有柳絮、有沙尘暴,她立马收拾包袱过来小儿子这边了。

阮棠笑道:“是挺舒服的,就算是大夏天晚上开着窗户睡觉也不热,冬天也不会很冷。”

周承森:“奶奶要是喜欢这里的环境,可以常来这边住,家里房间多。”

阮棠也笑道:“对,奶奶喜欢可以常来住,住在这里还可以赶海,赶海可有趣了,有许多海鲜捡,到时候我教你认螺眼。”

阮奶奶笑道:“好,以后有空肯定来住一住,赶一下海。”

有人上天台看看,天台看大海应该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