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250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以防不测,太子令人去户部搬来今年贡生统计的田地,挑出良田最多的十家,估算家主的俸禄收入,不坑蒙拐骗买不了那么多地,就召见御史大夫。

年初二,五位监察御史带着东宫禁卫出城查贪腐。

清明过后,皇帝颁布诏令!

此举堪称石破天惊!

第二日京师各地奏折像雪花一样飞入皇宫。翌日是京郊奏表。再一日是京师百里外各州县奏折。

皇帝翻开看一眼就扔到一旁。

此时大理寺卿也想上折。他上表前想起薛理名下定有许多土地,就找薛理商议此事,本意是希望薛理当出头鸟。

薛理问他信不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理寺卿不假思索地说“信!”

薛理告诉他,年前皇帝收到一把万民伞——太子告诉薛理的。如今军中兵将俸禄极高,陛下有民心有兵权,你的反对不能令陛下惧怕,从而收回成命。

薛理又提醒他,下去历练的贡生都等着安置。

言外之意,你不干有人干!

大理寺卿因此想到皇帝有可能“杀鸡儆猴”,亦或者“敲山震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是以大理寺没有流出一本反对的折子。

五日后,许多仕子到皇宫门外举纸反对,纸上引经据典,阐述为何要优待官宦士大夫读书人。

皇帝令禁卫守住宫门,只要他们不冲撞宫门,随便他们怎么闹。

京师各地百余名读书人连举三天,皇帝和太子都没出面。

血气方刚的读书人气性大,在宫门外打地铺,准备同皇帝耗到底。

与此同时,五位监察御史先后抵达京师。抢占百姓土地,强抢民女,卖官鬻爵等罪大恶极的十几人也被秘密押至京师。

三日后,宫门外,午时三刻,金吾卫押着那十几人出现,身后跟着刽子手!

身着甲胄的金吾卫把闹事的读书人同这些人隔开。

内侍宣读罪证后,斩立决!

许多读书人平日里远离庖厨,没有碰过剪刀,以至于这辈子都没见过鲜活的人血。

十几个人头落地,所有读书人脸色煞白,紧接着晕过去三成。

金吾卫和禁卫都冷眼旁观。

人砍后被拉走,地面上的血无人清洗,许多血液便流到读书人晚上睡觉的地方。

读书人不想灰溜溜离去,又不敢直视鲜血,便浑身颤抖地瞪着眼睛看着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金吾卫。

今年皇帝刚提上来的礼部尚书出面,令人记下众人的名字。

书生不敢报姓名。

小吏故意说:“都敢逼陛下收回成命,不敢自报家门?”

年轻不受激,立刻报上姓名。

翌日午时三刻,这些人的名字被贴在菜市口,六年内不许参加科考!

消息一出,人心散了,百余人的队伍只剩十几人,这十几人就去大理寺告状。

薛理出面:“都是饱读诗书的成年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敢做就要敢当!”

有人就说他们受人蛊惑。

薛理:“有证据吗?没有证据本官无法立案。如果是真的,本官很同情你们被人当枪使。既然可以去宫门外令陛下收回成命,难道你们还怕他们?”

有人就问薛理此话何意。

薛理:“你若听不懂,本官劝你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将来侥幸高中也会死于非命!”

那个读书人是想叫薛理给一句实话,日后出了事可以把薛理拉出来为他挡枪。可惜这样的事薛理见多了,岂会上套!

薛理又点拨一句:“别再莽撞行事!无论哪个衙门,无论抓谁都要有证据!”说完薛理回去。

躲在院中的大理寺卿和少卿等他进来就问:“通明,此话何意?”

薛理:“哪一句?”

“最后一句!”右少卿低声说。

薛理看向大理寺卿:“您是怎么升上来的?”

“前大理寺卿被查。”大理寺卿说出口,明白薛理的意思,那群书生真能弄掉几个,兴许他们的亲友就有机会上来。

右少卿:“你不怕殃及池鱼啊?”

薛理:“冤有头债有主,我们又没有撺掇他们闹事,他们会查我们的亲友?我在朝中无亲无故。再有空缺也轮不到我。”

大理寺卿和右少卿都听出他言外之意,有心思在这里杞人忧天,不如去找亲戚添一把柴,令火烧起来。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

读书人回到家说出薛理的法子,他们的长辈就去撺掇他们行事的人家中大闹。

此时江南世家也收到此令,也想找人上表反对此事。然而没等他们找到人,皇帝在宫门外大开杀戒的消息就传过来。

有心人试图撺掇百姓和兵卒起事,殊不知百姓早已厌恶家中有几千亩地却从不纳税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无地的流氓也不需要交税,以至于流氓也不帮他们。有人花钱请流氓,流氓把钱花了就把此事抛之脑后。

以至于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写话本诋毁皇家。

天下读书人唯有江南多,偏偏薛理去年才整顿了江淮一带,几百万亩土地分下去,得到切切实实实惠的百姓根本不信话本中写的皇帝此令是间接加赋。

流言有人讨论才能流传开。百姓不参与就只能是官宦世家自己看。

起初还有读书人被撺掇的义愤填膺,陛下“六年不许参加科考”的消息传开,读书人就被爹娘长辈关禁闭!

其他各州县同江南一带情况类似,只是少了写话本的人。

再说朝中,户部、吏部和礼部以及鸿胪寺许多官吏每日敷衍了事。

皇帝被万民伞养足了精气神,贬了十几位京官,把老老实实做事又不曾上折反对的官吏提上来。

林飞奴的同窗夏子乔的父亲就因为这一次升任京兆府尹。

先前这位夏大人被同僚怂恿的也想上折反对,因为整个家族也有一两千亩地。这么多地税可不是一笔小钱。

夏大人就叫儿子试探薛理的想法。夏子乔认为此乃小人之举,去找林飞奴玩的时候,直接问薛理此事他怎么看。

薛理没说话,林飞奴问:“你父亲打得过陛下吗?”

此话传到夏大人耳中,他想起兵部尚书是皇帝的表外甥,金吾卫中郎将也是,兵权在皇帝手上,他们这些手无寸铁之人闹也是白闹。

因为想到这些,夏大人也劝过亲友。然而亲友认为法不责众。

皇帝是不能一个个查,他可以找满身黑点的杀几个。果不其然,后续同夏大人猜测的一样。

老实说,许多官吏敢闹是因为皇帝向来宽厚。

然而做梦也没想到,皇帝这次雷厉风行,宛如先帝还魂!

直到端午节,天下各地的地主世家才不得不接受现实。

端午节第二日,薛理仍然休息,寻思着林飞奴明年可以试试县试,就在家给小舅子补课。

半个时辰后,林飞奴饿了,薛理皱眉:“你才吃多久?”

在林飞奴身边学写字的瘦猴抬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我像小飞奴这么大,胃是无底洞!”

薛理闻言叫小舅子歇一会,他叫婆子煮面。

刚到主院,院门被打开,进来一位衣着喜庆身形微胖的女子。

薛理:“找林掌柜吗?此时在仁和楼。”

“林掌柜不在家啊?”年过四旬的妇人犹豫片刻,“你是薛大人吧?”

薛理微微颔首。

妇人打量他一番,嘀咕:“长得俊,身板直,不愧是陛下钦点的探花!怎么会有人说你是能止小儿夜啼的阎王啊!怎么净胡说八道!”嫌弃地挥挥手帕,仿佛要把“阎王”这种晦气的字眼挥走,“那我去仁和楼?”

薛理点头。

门房送她出去。

林飞奴在隔壁听到动静,等薛理过来就问:“谁找阿姐?”

“看衣着像媒婆。”薛理想起多年前,林家去他家提亲,媒人就是类似衣着,“应该是给鱼儿说亲的。”

林飞奴:“要是成了,到秋我就要和二哥去丹阳吗?”

瘦猴:“你害怕啊?薛大人,你给我请两个月假,我陪小飞奴过去!”

薛理想想他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鬼主意也多,“此事不急!定下来再收拾行李也来得及。”

午后,薛理遛狗去丰庆楼。

林知了正打算去仁和楼休息室睡一会儿,薛理就跟她一块去。

薛理把大花给仁和楼的伙计,陪林知了到室内,低声问:“上午有没有媒人找你?”

林知了点头。

薛理:“哪家?”

林知了笑着叫他猜猜看。

薛理见她这样都不用猜:“老太医的孙子?怎么才叫人上门?”

林知了:“以前可能怕被你连累。前几年你查了那么多人,二嫂都被你吓得做噩梦。也许他孙子觉得咱家门槛高,配不上鱼儿。无论经过如何,人来了就行了。”

薛理:“鱼儿不反对?”

林知了:“媒婆走后鱼儿不乐意。俞丫告诉她是谁谁谁,她可能见过老太医的孙子,就说听我的!”

薛理乐了:“你没故意逗她吧?”

“十八岁也该定亲了。不知真相的人定会认为我叫小姑子给我赚钱。实则她这几年赚的钱我们一文没要。”林知了叹气,“我还要陪一处房子!”

薛理搂住她:“娘子深明大义。我替鱼儿谢谢你。”

林知了:“不用谢。过些日子婆婆过来,你来应付!”

薛理点点头:“有没有说何时定亲,何时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