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小薛林也想不通,“爹爹,我不想说话。”
薛理叫小舅子去沐浴,厨房有热水。他抱着儿子到主院,也叫照顾儿子的婆子打一盆热水。
小薛林换上干净的衣服还是没什么精神,窝在薛理怀里叫爹喂。
林知了把他抱过来:“你爹待会要去大理寺,哪有时间陪你慢慢耗。想吃什么?”
小薛林用眼睛看。
林知了:“哑了?不说话自己吃。”
小孩不想自己动手,也不敢再撒娇耍赖。
饭后,家奴送母子二人去学堂。
学堂厨房同前些日子一样,先和面,醒面的时候选弟们练刀工。食材是他们自带的,都是常见的瓜果蔬菜。做熟后可以带回家,也可以自己吃。即便如此全城百姓依然认为每月一贯的束脩很便宜。
从正月开学到现在五个月过去,徒弟们都学会做拉面和刀削面。前些日子林知了便发现东市多了几家面摊。起初几日对仁和楼有些许影响,早上剩的拉面和刀削面多了。
过了五六天,食客们又都回来,不是抱怨小店的汤不是骨头汤,就是抱怨小店卤的猪肉腥味重。
东市也多了几家小饭馆,每家店一次只能容纳十多人。俞管事在东市转一圈就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林知了准备的菜单中没有“拔丝”,因为学会拔丝水果就能做出很多菜。也没有教锅包肉,菜单里有回锅肉。也没教糖醋鱼,也是考虑到学会糖醋鱼,可以学会许多菜。她列的菜单是红烧和清蒸鱼。
主食有饺子馄饨,没有汤包。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什么都不懂的贫民子弟学会回锅肉觉得师父真好。仁和楼和丰庆楼厨子看到林知了编写的菜单忍不住感叹,掌柜的不愧是掌柜的。
林知了也教了麻婆豆腐和肉沫茄子。她对徒弟们的说辞是这些食材常见,可以早晚买来练习。她到是不介意炖鲍鱼炖花胶,可是这些食材昂贵,我都不舍得买,你们买得起吗。不能亲自做几次,交给你们也学不会
徒弟们回到家把此话告诉爹娘长辈,长辈们都认为林知了此言甚是。
有心人打听到林知了教的都是些豆角茄子猪肉鱼肉,几乎所有饭菜都难等大雅之堂,就不再盯着厨师学堂,也不再试图明年把亲戚家的孩子塞进去偷师。
话说回来,胜业坊的寺庙很大,至少有六个薛家那么大。大门和侧门关上,小薛林在院里可以肆意撒欢,因此他很喜欢这里。
今日也是,驾车的老奴把他抱下来,小孩就往里面跑。
除了下雨天,这几个月小薛林天天来一趟,跟五个学堂的徒弟先生都混熟了,进门看到人招呼一声就往里钻。
待林知了拿着儿子的物什进院,小孩早跑没影了。
准备上课的先生指着北边:“往后花园去了。”
林知了不禁皱眉:“寺庙修什么花园!”
先生徒弟们第一次到这里也被房屋布局惊呆了,要不是正殿有金身佛像,他们准以为到了哪位公主王爷府邸。
先生闻言失笑:“那不叫花园,那是荷花池,菩萨修行之处!荷花池边的凉亭是菩萨休息的地方。林掌柜,您快去吧。如今天热,小公子敢直接跳荷花池。”
林知了无需上课,她过来就是看一下先生和徒弟们是否用心,有没有人闹事。林知了闻言先去抓儿子。
小薛林没有跳荷花池,他在祸害花花草草。
林知了找到撅着屁股挖呀挖的小孩就问:“干什么呢?”
小薛林的身体僵了一下,转过身朝林知了跑去:“娘,给你!”
林知了低头,小孩手里一把花花草草。林知了故意问:“摘了送我的?”
小薛林塞她手里:“娘,玩去吧。”
林知了气笑了。
兴许意识到此话不对,小孩指着凉亭:“娘,你去歇息,我一会就来。”
林知了到凉亭下待两炷香,小薛林还在花丛里使坏。林知了过去把泥孩子抓出来:“我们去厨房看看有没有好吃的。”
小孩闻言觉得有点渴,任由他娘拽着他去厨房。
林知了先给他打水。
衣服是没法洗,至少要把脸和手洗干净。
盯着徒弟片鱼肉的先生看到小薛林就不许他靠近。不是怕刀伤到他,而是担心他小爪子太快把徒弟们的食材碰脏了。
林知了问:“今天还是做鱼生?”
先生微微摇头:“他们家中都有酸萝卜,今日先用鱼骨煮汤,然后放入酸萝卜和鱼片。”
如今东市有许多饭馆做酸汤鱼。以前没有不是没有酸菜,而是没人想到就粥的酸菜可以和鱼一起煮且很下饭。
林知了:“主食呢?”
先生指着面盆:“烤饼!”
林知了看看外面的太阳:“这么热的天?”
先生:“天热也要吃面。”
林知了想想关中百姓一顿不吃面心慌,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忽然想起她家小不点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蛋炒饭,就拿出百文叫皇家配给她的随从去买米、蛋和肥猪肉。
米饭蒸熟,林知了就把锅盖打开,直到米饭变凉她才盛出来做蛋炒饭。
第201章 番外10
肥肉煎出油后捞出油渣,林知了下蛋液和米饭,只放盐和些许酱油,出锅前撒上葱花和切碎的猪油渣。
林知了先给儿子盛半碗,又自己来半碗,就叫众人都尝尝。
皇家配给林知了的随从祖籍在淮河以南,自幼吃米饭,闻言他先盛半碗。蛋液裹着米饭,还有葱花提味,偶尔还可以吃到焦香的油渣,随从口齿生津。
林知了见他跟早上没用饭似的:“如何?”
随从连连点头。
林知了又问厨师:“是不是没想到米饭也可以炒着吃?”
厨师乃关中人氏,一日三餐皆是面,活了半辈子都很少喝米汤,自然想不到做蛋炒饭。他咽下去便问:“为何用凉饭?”
林知了:“热饭做出的炒饭会黏到一起。倘若是极好的米,蒸出的米饭就是颗粒分明,也可以用热饭。也有人就喜欢吃黏到一起的。不过我家乡的人还是更喜欢吃颗粒分明的炒饭。”
关中厨师没有去过江南,自是对林知了的话深信不疑。
林知了看向徒弟们:“我觉得只是卖炒饭和炒面就可以养活家人。若是卖给食客,炒饭里可以加青菜白菜,炒面可以加绿豆芽甜萝卜丛。卖吃食不能由着性子来,要做多数人喜欢的。好比林林的姑姑。喜欢在肉沫茄子里放糖。她可以接受,多数人受不了,她卖给谁呢?所以她厨艺极好,我也不许她踏进仁和楼的厨房!”
小薛林仰头。
林知了:“没有说你,说你小姑呢。好不好吃?”
小孩点头:“娘,我渴。”
林知了:“我去给你摘个瓜。”
厨房外空地上种了许多瓜果蔬菜。
先前林知了同先生和徒弟提过,可以在院子里种菜,夏天和秋天无需买菜练手。为了省钱,也为了用着方便,正月底他们就把菜地收拾出来。
林知了摘个大西瓜,她的助手洗干净切块。
小薛林吃完西瓜,衣服彻底没法见人。
林知了给他擦擦叫他继续穿。
厨师和徒弟们吃过饭各回各家,林知了领着儿子去仁和楼。到了仁和楼小薛林就往店里钻。第一次来用饭的食客看到他就问:“你爹娘呢?”
小孩背着小手打量人家一番扭头就跑。
善良的食客问他去哪儿。常来的客人笑着说:“这孩子是林掌柜和薛大人的独子。”
不认识小薛林的食客下意识问:“林掌柜和薛大人?”
老主顾愣了一下,很是不解:“你不知道?你哪儿的人?不是京师的吧?”
食客被问蒙了:“我——我——”
伙计听出他口音像南方的:“外地客商?林掌柜是我们掌柜的,薛大人是大理寺少薛通明。”
那位食客恍然大悟,惊叫:“这里是仁和楼?”
伙计张张口:“你——你的面都快吃完了,你不知道这家店叫什么?”
食客脸色通红:“我不知道吃什么,看到这家店人多,就跟着进来了。”
伙计心想说,您心真大。他嘴上也不饶人:“也不怕被宰!”
此时,小薛林被他娘抓住去后院洗澡换衣服。
午饭后,林知了教小孩读书。酉时左右,仁和楼的伙计送她和小薛林前往丰庆楼。
如此过了七八天,学堂全部放假,林知了也不用东奔西走。
每日清晨领着小孩去仁和楼转一圈就回家,傍晚去丰庆楼看一眼,提示一下研究新菜的厨子她再回家。
偶尔去酒坊看一下,以防他们监守自盗。
又过二十多天,伏天结束,薛理叫林知了给林飞奴收拾行李。
薛理近日给林知了的感觉是他当监军不如下去查案紧张,林知了受他影响,心里没有一丝担忧。
出发前一天,林知了终于有点紧张,担心刀剑无眼伤到弟弟。
薛理:“他最多在城墙上看看,不用担心。”
林飞奴:“阿姐,我是押运粮草,在最后方,比姐夫还要安全。”
林知了:“要是被兵器伤到,要用烈酒清洗伤口。”
“我知道。二哥给我准备了一包药。不信你问二哥。”林飞奴朝薛二哥看去。
前几日薛二哥来探望小侄子,给小侄子送来半车瓜果,小孩高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不停。因此薛二哥从小孩口中得知林飞炊要上战场。薛二哥担心林飞奴,林飞奴说不用担心,他和姐夫一起,薛二哥才知道他弟也要去。
薛二哥当时慌了,许久过后,回过神来就回家熬药。收拾好一大包药材,薛二哥一家就来送林飞奴和薛理。
薛二哥闻言点头:“飞奴,还有秋老虎,中暑就喝药,别硬抗。”
林飞奴点头:“放心吧。我又不是小不点。”朝小外甥看一眼。
小薛林跺脚:“不许叫我小不点!”
林知了把儿子抱到怀里:“舅舅逗你呢。怎么这么不经逗?”
“我不经逗!”小孩理直气壮, “不许逗我!”
上一篇:变成幼崽后被兽人团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