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33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上午蒸的面皮切一指宽凉拌后,林知了烧火,二嫂刘丽娘炒一盘冬瓜和一盘胡萝卜。这两个菜熟得快,林知了去厨房不到半个时辰就喊薛理用饭。

薛理抱起小孩给他洗洗手擦擦脸他就醒了。

林知了不敢给弟弟吃太多凉的,只给他小半碗面皮。

薛母对面皮很好奇,尝过之后愈发好奇,不像饼又比米浆蒸出来的米饼硬一点,可它还是软的,“理儿媳妇,怎么做的?”

“面水做的啊。”

薛母无语了,竟然连她都瞒着?不问便是。

二婶嗤一声:“我还以为什么稀罕物。”

“你别吃!”

薛二婶张张口:“我,我给钱了!”

“给多少吃多少!”

二婶不敢接茬,只因她敢接话,薛琬和薛瑞晚饭只能吃个半饱。

林知了的身体还是有些乏,饭后就去睡觉。小鸽子睡饱了,又叫薛理教他读书。薛理口干舌燥的,带着他去河边钓鱼。

夕阳西下,薛理拎着两条鲤鱼回来,一条只有一斤左右,刘丽娘以前不知道两条鱼一大家子怎么吃。那次见林知了做过,她叫薛瑜烧火,煎至两面金黄熬汤煮面条。

面条是薛母和面压的。

刘丽娘见大嫂不吃饭不露头,心说你就懒吧,有你受的。

晚饭后,刘丽娘出来倒洗脚水,不经意间看到隔壁没有关严实的门,陈文君竟然来回走动,显然是在活动,她顿时感觉胸口憋得慌。回到屋里实在睡不着就去敲林知了的窗。

薛理吓得慌忙裹住林知了。林知了朝他手上一下,低声说:“穿着衣服呢。干什么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俩——”

薛理捂住她的嘴,披上外衣去开门。趴在床上数脚丫子的小鸽子坐起来,刘丽娘吓一跳。看清楚是个小孩,刘丽娘抚着胸口到里间告诉林知了她的发现。

夜深人静,声音极小也逃不过薛理的耳朵,薛理在心里冷笑一声。

刘丽娘走后林知了问:“相公听见了?”

“先睡吧。明日还要去书院。”

林知了想起一件事,翌日早饭后去隔壁,果不其然,薛琬的绣品也好了。

送到梨花院,钱夫人见着她就问:“你夫君回来了?”

“你怎么知道?”

钱夫人上上下下打量她一番,笑着拿起团扇:“这次比上次绣的好。我这里的扇子没有了,还有别的——”

林知了摇了摇头:“要歇几天。手要抽筋了,眼睛也快花了。前几日还干了几天农活。”

钱夫人一听“农活”就觉得很苦:“我说的那个不急,什么时候休息好什么时候来找我。”

“多谢夫人!”

钱夫人微微摇头:“你情我愿的买卖,当不得谢。”

“那我先回去。改日再来叨扰。”林知了抱着钱担心被抢不敢四处闲逛。

到家去掉她的那份就去隔壁给薛琬。薛琬看到只有钱没有绣品,“三嫂,怎么没有料子?”

“人家不需要扇子,说天凉了。”

薛二婶等着分钱所以也在屋里:“没有扇子荷包也行啊。”

“是呀。”林知了点点头,“既然二婶也懂,以后二婶帮琬妹妹拿活吧。还省得给我一成跑腿费。”

第28章 第四笔钱

二婶张丹萍怀疑林知了想看她作难, 不得不低头任由其拿捏。

林知了个小娘子都能找到绣品,她在城里住了近一年会找不到?林知了狗眼看人低呢。去就去,不信没了张屠夫还吃带毛猪。

林知了走后二婶就进城,直奔城西最大的李记布庄。

薛二婶也没有忘记带薛琬的绣品, 她认为林知了来过李记, 她就没有选荷包, 而是拿了一块薛琬给她绣的绣帕。

这次掌柜和东家都不在, 是几个伙计和一个管事。管事看到薛二婶手指很粗,不像秀娘的手,估摸着她赚钱补贴家用, 不是以此为生, 就选了料子和绣样给她,让她留下姓名住址。

薛二婶会做衣服, 拿到布就看出是一块外袍上的花样, 对薛琬而言不难,她高高兴兴地回去。看到隔壁敞开的房门冷笑一声,骑驴看账本——走着瞧!

林知了把带有病气的被子拿出来晾晒就去河边洗衣服。

下午打算歇半日, 而刘丽娘歇够了,问林知了去不去西南方的山上。

林知了:“捡地皮菜啊?”

“地皮菜没了。这几日早晚寒凉,地皮菜吓得不敢露头。去年我娘给我送过栗子,说是山上捡的。”刘丽娘提起娘家人不禁苦笑,“今年怕是没了。兴许山上也没了。若是没有就当我们秋游。”

林知了带上背篓和镰刀,刘丽娘带上背篓和砍刀, 担心蛇还没有冬眠。

两人到山上走了很远也没有找到板栗,但也不敢再往深了去,怕遇到野猪。

半道上遇到砍柴的薛大哥,薛大哥听说她俩找栗子, 指着另一边:“要不要我跟你们一块?”

林知了:“不用。大哥早点回去,别叫大嫂担心。”

陈文君跟薛大哥说过几次,担心他遇到野猪,薛大哥闻言倒也没有多想,扛着朽木下山。

树下没有,树底层没有,最上面有,可是摘不到。林知了顿时想爬树,可一想想二嫂又要唠唠叨叨,说不定还会跟薛理告状,她就朝竹林走去,砍一根细竹砸板栗。

两人捡了半筐便下山。

那根竹子也被带上。

林知了嫌重,刘丽娘就说她俩抬回去,在家闲着没事的时候削竹签。

回去的路上刘丽娘问:“那边酒店的贵客吃不吃栗子糕?”

“店里有吧。他们连桂花糕都做。”

刘丽娘:“以前你带回来的桂花糕就是那家酒店的?”

林知了点头。

刘丽娘不禁说:“还是林家人舍得。”

林知了没说林家人跟她断了关系,不可能给她买绿豆糕。在末世久了林知了谁都不信,也不敢对人交底。薛理说过几次“别装了”,林知了就装,装到底,叫他看不清,他心里才会有所顾忌。

林知了可不信有了肌肤之亲薛理就会对她从一而终。前世男人有法律约束还忍不住偷腥,何况在一妻多妾的古代。

林知了倒也没有别的想法,现在薛理是个好的就好好过。

明日愁来明日愁!

回到家中刘丽娘叫薛二哥把竹子锯成巴掌长,便于砍开削成竹签。

翌日清晨林知了进城买两个苹果两个晚熟的石榴和两斤橘子。橘子买的多只因此地盛产橘子,清甜可口一斤只需三文钱。

午时左右,林知了拿一个石榴一斤橘子和一个苹果去厨房。刘丽娘听到动静也去厨房,看到案板上的水果便知道在糕中加入这些。

林知了买的小碗太小,石榴苹果只用一半,橘子用了俩。薛瑜看到自家烟囱冒烟从隔壁回来,刘丽娘给她一块石榴和一块苹果又给她一个橘子,“太凉了,剩的饭后吃。”说完把橘子和石榴放柜中,她和林知了吃剩下的苹果。

林知了进城时薛瑜看到了,她知道这是三嫂买的:“给弟弟吃吧。”

刘丽娘:“你三嫂屋里还有。”

林知了随口问道:“看见了?”

“谁家按个卖?”刘丽娘一脸“我还用看”的样子白了她一眼。

石榴用的是石榴汁,石榴籽完好的,林知了给小姑子:“放门外试试明年能不能长出来。”

薛瑜怕被林知了数落她脏,洗干净手才敢出去。林知了想起什么叫住她给她一个橘子。薛瑜不明所以。

刘丽娘不禁说:“我忘了。给婆婆尝尝。”

薛瑜揣怀里,石榴籽种下去她跑回正房把母亲拽进卧室,剥开橘子塞她口中,只怕她不吃给大嫂。

薛母何尝不知道姑娘防着谁:“她是你大嫂,日后你在婆家受了委屈,也要你大嫂给你撑腰。”

“她?”薛瑜哼一声,“不如指望我自己。你们都不知道,那次三嫂拿回来的——”

薛母打断:“你三嫂知道。”

“不可能!”薛瑜不信!

薛母:“看在你小侄儿的面上,你三嫂没有跟她计较。你三嫂不计较,你不许再提。”

“娘什么都知道,那你,还把油饼给她?”

薛母叹气:“她怀着孩子。我们多担待点。再说,谁都有不好的一面。都是一家人,处处计较,日子还怎么过啊。你爹不在了,以后还要你大哥送你出嫁。”

薛瑜噘着嘴一脸不高兴,不想听她念经:“我去看看三嫂的糕好了没有。”

钵仔糕熟得快,薛瑜再次进来林知了就把锅底下的柴拿了出来。

过了片刻,林知了拿出食盒,刘丽娘在手上包着布把小碗端出来晾一炷香改放到碟中。发现还剩十二个碟子,刘丽娘问道:“弟妹,明日可以多做点吧?”

林知了:“酒店的男食客不一定喜欢。女食客少,今日先听听食客的想法。”

“这次还卖十文啊?会不会有些贵?”

林知了:“不会!澄面和豆薯粉来得不易。”

刘丽娘想起取豆薯粉那几日,她的手臂都不像是她的。洗面筋也险些洗到手抽筋:“听你这样说,十文少了。”

林知了拿一把竹签,随后把碟子放入食盒中。

刘丽娘送她到半道上,林知了拎着食盒去酒店。

这次林知了在酒店门外看到的店小二是她第一次见的那位。店小二笑着迎上来:“林娘子,有些日子没来了。有新菜吧?”

林知了笑着点头。

“您请进。”

店小二陪她到里面,看着林知了拐弯朝客人走去,他就朝后厨跑去。林知了走到女食客身边打开食盒,食客听到动静扭头看过来,葡萄红、橘子黄,晶莹剔透煞是可爱,几位女食客要三份。

林知了拿苹果、石榴和橘子各一份,又给她们六根竹签,“竹签用热水烫过,夫人大可放心。”

几个女食客见她不施粉黛,身着棉衣,但衣服和手都很干净,笑着点了点头。

林知了盖上食盒刘掌柜走过来就拱手道:“林娘子,近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