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43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村长估计薛理干的不是书吏。因此跟家人感叹,有能耐的人只要活着就能起来。又因村长一直打心眼里尊敬读书人,如今见薛理不会连累全村,村民日后还有可能沾他的光,哪怕对薛理的做法颇有微词,依然决定帮他。

村长等所有人到齐才坐下说道:“阿理打算搬到城里住,以后也留在城里,家里这些事总要有个说法,他请我来做个见证。”

薛理:“不止我,还有二哥和二嫂。”

薛母的脑子嗡的一声,看向二儿子,薛二哥点头,薛母顿时感到一口气上不了,她捂着胸口厉声质问:“你们要分家?我还没有死!”

第34章 分家进城

如今薛理看到母亲凶恶的样子就心生烦躁。薛理也发现跟去年比起来他戾气过重, 可是看到梦中那些事,现实中京师大狱走一遭,他很难恢复到从前,也不想无休止地处理家庭琐事。

薛母见儿子们沉默不语, 转向林知了:“是不是你撺掇的?”

林知了别过脸不带看她的。

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薛母霍然起身, 薛理先一步挡在林知了面前:“母亲, 我的主意。”

“你为什么要分家?”薛母的眼睛依然看向林知了,显然不信她一点点养大的儿子舍得同她分开。

薛理感到可笑,为什么她看不见吗?“三间正房四亩地, 屋里这么多人, 怎么分?有家产可分叫分家,一人分不了一亩地一间房也叫分家?”

薛母:“怪我和你爹没本事, 没给你们争到几十亩地几十间房?”

薛理心累:“如果您执意这样认为, 那就是吧。”

薛母顿时被堵得有口难言,她又做不来薛二婶那样哭天抢地,便把矛头对准大儿子和二儿子, “你们也这样认为?”

薛大哥下意识说:“我不知道这事。三弟,为什么要搬去城里?城里房租那么贵,以你的俸禄会不会有点吃力?”

薛二哥:“大哥,不止三弟,还有我,像你我以前一样, 我和三弟合租一套房。”

薛大哥:“你又能回济世堂?”

薛二哥摇了摇头:“房租的事你就别担心了。娘,您不想听我们说,那就让村长说两句。”

薛母陡然想起村长还在,不能叫村长看笑话:“村长, 你说来做个见证,见证什么?”

村长先前不明白,薛理死里逃生不踏踏实实过日子,还折腾什么啊。方才看着薛母赵氏指责林知了的样子,村长全明白了。

村长眼中的林知了嚣张跋扈,但是对外人。薛理生死未卜,她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日日拎着食盒卖小吃。前些日子还带上她二嫂。他不止一次听到妻子跟他称赞林娘子是个好媳妇,羡慕薛母好福气。

凭那日林知了胡搅蛮缠骂退薛家众人,换成他妻子得把林知了供起来。但凡林知了不在她头上拉屎,他妻子都可以装聋装瞎。倘若林知了真这样做过,以薛理二婶的碎嘴,早嚷嚷的全村皆知。村长没有听到一丝风言风语,显然林知了即便有错也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点小事薛母都要责怪林知了,方才也是先怀疑林知了,以林知了的脾气不可能一忍再忍。薛理不早早搬出去,结局只有两个,不是他帮林知了,老娘气死,就是他帮老娘,林知了同他和离。

林知了这样仁义的妻子,莫说薛理是聪慧的探花郎,即便是愚昧无知的寻常百姓也不舍得放弃。

村长原先还想说和,如今决定好人做到底:“赵氏,薛家老大,还有老二,我说完你们再说。现在先坐下!”

薛母坐回去,薛理也在林知了身边坐下。

村长:“家里的房子不变,谁住的属于谁。田地归赵氏你,地里收的粮食也由你处置。你家有粮食,又养着鸡,山上野菜吃不完,一个月四百文够你买油盐酱醋了吧?”

薛母想说够,想起什么改说:“要看家里多少人。”

“家里只有你一个,你回答我够不够!”村长能当村长真有两把刷子,面无表情时能把人震慑住。全村妇道人家也只有林知了一人敢无视。

薛母点头:“我自己用足够了。”

村长:“阿理希望妹妹跟着他识字读书,所以会把她带走。”

薛瑜不禁问:“我也去?”

薛母:“我不同意!”

村长问道:“你教她读书识字?”

薛母:“读书不是姑娘家应该做的事。瑜儿已经十岁,应当跟我学女红学做饭。”

薛理低下头去,不想看见他母亲。

村长困惑,一天十二个时辰,四个时辰睡觉足够了,女红和做饭四个时辰足矣,剩下四个时辰做什么?跟村里的小娘子上山下河吗。

旁人这样说也就罢了,她看不见林家姑娘正是因为读过几本书,在薛家族人扯什么“有志者事竟成”,她接了一句“苦心人天不负”把薛仲义气得脸通红吗。

村长:“此事先放一放。既然四百文够用,那阿理和他二哥每月给你两百文。”

薛理看向村长,来的路上不是说一家三百文吗。

村长抬抬手示意薛理听他说完:“插秧收稻阿理和老二会回来帮你。老大,你五日回来一次,妻儿跟你娘住,每月一千文,你娘正好用这个钱人情往来看病吃药。你同意吧?”

薛大哥下意识点头。

陈文君有意见:“二弟他们两百文,我们给一千文,凭什么?”

村长被问住。先前薛理说他们一家三百文,老大给一千五。村长觉得老大有个孩子,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在村里住也用不了那么多钱,一千算了。

可是这女人竟然连一千都嫌多。村长心里冒火:“那就跟你婆婆分开,柴米油盐你自己置办,每月给你婆婆两百文。”

陈文君张口结舌:“我——我带着孩子怎么做饭?”

村长:“你婆婆做饭,粮食也是你婆婆的,现在地里没活,你婆婆做好家务事还可以帮你带孩子,一个月一千文还多?”

陈文君:“可是,我生的是薛家的孩子!”

村长没听明白。

林知了:“大嫂的意思她的孩子不止是她的,还是薛家长孙。婆婆应当帮她带孩子。”

村长不禁皱眉:“陈氏,你这样想的?那你看看村里兄弟多的,赶上前后生孩子,老一辈照看不过来,是不是谁的孩子谁自己带?”

陈文君急了:“村长要这样说,我还生什么?”

薛理:“大嫂不想养可以送到慈幼局,就当没生过!”

“我不是白遭罪了?”陈文君没好气地说。

薛理:“那就分家。四亩地除了母亲一亩,一人一亩。牛和鸡归母亲。房子一人一间,厨房共同用。明日我就把我那两间隔出来!”

陈文君又问:“孩子谁带?”

薛理:“大哥把城里的工作辞了,回家帮你带孩子!”

陈文君反对:“不行!”

村长:“你就想不出钱,还要你婆婆带孩子,还吃你婆婆的粮食?陈氏,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你这么聪明?”

陈文君脸上没有一丝羞愧:“村长,你不用故意挤兑我。”

村长:“那就分家。孩子你想养就养,不想养溺死在后面河里。左右薛家不止你一个儿子,老二老三也能生!”

薛家老大慌忙道:“村长——”

村长:“住口!让你说话了?阿理,去把笔墨纸砚拿过来!”看向薛母赵氏,“我做主,分家!”

薛母:“我还没死分什么分?”

村长反问:“哪朝律法规定父母活着不能分家?”

薛母被问住。

村长看向陈文君:“我再问你一次,每月一千文行不行?”

陈文君怕分家,可怜巴巴地看着薛母:“婆婆,我听你的。”

薛母见状心疼:“村长,她养着孩子——”

村长:“赵氏,我记得你才四十多岁,村里像你这个岁数的没有叫儿子养的。要是你对钱多钱少有意见,那阿理和老二的两百文算了。你去城里拿些蚕丝织布赚的钱够你买油盐酱醋。老大媳妇也不用嫌一千文多,想给多少给多少。就这样!阿理,去拿笔墨!”

林知了不待大嫂和婆婆开口,起身去卧室把笔墨拿回来。

村长按照之前说的,房子谁住属于谁,薛理和薛璋不用给钱,母亲病了由他们花钱治病,日后瘫在床上一家伺候三个月。老大一家跟着母亲住,每月给多少钱他们自行决定。

村长写好就看向陈文君:“没意见就签字!”

陈文君:“三弟两间房啊。”

薛理:“鱼儿的那间归你。放粮食的那间归二哥。村长,劳烦你把这点补上。正房两间归母亲。”

薛母听到提她回过神来:“理儿,你不是说不分家?”

村长:“我说的分!四亩水田和几分旱地都归你!地里的粮食也不分。你管老大一家吃用,每月花多少钱你找老大要。你百年之后那几亩地再平分!”递给薛理,薛理写上他的名。

薛二哥见状起身到村长身边签上他的名,随后就叫大哥签名。薛大哥忍不住问:“怎么又变成分家?”

薛二哥:“你问大嫂啊。”

陈文君的神色终于有点尴尬,但只是一瞬间就恢复过来,“我没说分家。”

村长不禁看向她,在他的印象里老大媳妇不是很贤惠吗。薛家三个儿媳妇只有老二的媳妇叽叽喳喳缺少家教,怎么今日反而是她不言不语最安分。

村长:“老大,签字!”

薛大哥看向他娘:“可是——”

村长再次开口:“不出钱又不想分家,老大,你想干什么?是爷们就给个痛快话,别什么事都听你娘子的!”

陈文君拽一把薛大哥:“按照村长先前说的那样吧。”老二老三搬去城里,每月还给两百文,婆婆手里有钱,绝不会再要她的。再说,他们离得远,她给不给谁知道。先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啊。陈文君很是懊恼。

村长看出她怎么想的,“晚了!老大,你二弟三弟都同意,你不同意也没用。钱在他们手里,出不出钱不是你能决定的。同样,你的钱在你手里,你给多少他们也管不住。不如以后都凭良心孝顺你娘!”

陈文君不禁撒手,是的,就算村长再写一份,老二老三不签字,她还能逼他们不成。老三一介白身,可不怕被戳脊梁骨。

薛大哥叹着气签上他的名。

村长对薛母说:“这份我收着!”随后写下他的名,又把他带过来的印泥拿出来,让三兄弟按手印!

薛母有些心慌:“村长——”

村长:“我还没说完,薛瑜的房间归她大哥,家里没有她一席之地,日后就跟她二哥三哥。薛瑜也不小了,薛瑜,现在我给你做主,你来选,你说跟谁就跟谁。”

薛瑜身上还穿着三嫂做的棉坎肩,她不由得看向她三哥三嫂。薛母见状心急:“瑜儿,你糊涂了?”

教养薛瑜这事是薛理提议的,村长还没问刘丽娘的意见,“老二媳妇,日后妹妹的嫁妆你和老三置办?”

刘丽娘没意见,小姑娘家家能花多少钱。

村长:“既然这样,阿理,什么时候搬你跟我说一声。”

薛理怀疑村长一走他母亲就会大闹:“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吧。”

村长震惊:“你你,你的房子租好了?”

不止租好,还收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