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词酒
许多英语学习者一直都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顾玄芝,然而顾玄芝鲜少上社交媒体,这些英语学习者收不到顾玄芝的回复,居然跑到了医疗系统的挂号去来‘召唤’。
当顾玄芝发现医疗系统的挂号区有一堆人花钱挂号只是为了喊她去看社交媒体时,有那么一瞬间,她是完全懵逼的。
啥?
果然日子过好了啊,看这些人吃饱了撑的,没病挂什么号?
这事儿怪她,提出个精细化种植,让粮食产量翻了几番,不然这些人现在肯定在地头种地呢!
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精力搞这些玩意儿?
家里一点余钱都攒不下,怎么可能有闲钱来挂空号?
顾玄芝毫不客气地给那些挂空号的‘病人’提出了诊断意见——建议这些病人去看看脑科或者神经科,脑子有问题是病,得治!
不过好奇心还是驱使她去社交媒体上转悠了一圈。
京城外国语大学提出的这套标准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俨然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中的热搜,在实时搜索榜单上高高挂在榜首,顾玄芝一眼就看到了京城外国语大学官方发布的那一则消息。
搞笑的是,在这则消息的评论区,前十条评论中有八条都是@她的。
文化交流是大事,顾玄芝原本抱着的心态只是凑个热闹,可现在看这么多人都认真地问她,她也跟着认真起来,将京城外国语大学公布的一系列标准都下载下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然后满头黑线地关掉了文件。
看之前有多么的期望,看完之后就有多么的失望。
大拇指动了动,调出软键盘来,斟酌了一下措辞,顾玄芝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声。
“语言学习的本质其实很简单的,大致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而区分有没有学会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没有懂。”
“听与读是输入的过程,区分擅不擅长这些,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能不能听懂广播,能不能看懂别人写的文章,能不能看懂路标、广告语。”
“说与写是输出的过程,区分擅不擅长这些,标准同样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别人能不能听懂我们说的东西,别人能不能看懂我们写的文章。”
“这是唯一的标准。”
“在国外,一个七岁的小孩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他们能够进行基础的交流,看懂一些基础的信息并作出反馈。他们的语言学习时间,只有七年,甚至更少。类比于国内,我们的小孩在七岁时,已经可以完整地和别热沟通,别说是出去打酱油了,就算是出去打香油都完全可以胜任。”
“但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依照应试教育的方式学十年,把他放到国外,他都无法保证一定具备基本生活能力。他们可能连一些基础的生活类单词都不认识,更别提看懂别人写的文章,听懂别人说的话。”
“毫无疑问,将应试教育那一套标准放到英语考核中去,这是十分愚蠢的决定。若是有人对我说的话存疑,可以依照这一套标准去命制试卷,拿给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去做,看他们如何评价这一套试卷。”
“从某些地方来看,这套标准有成功的地方,比如它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进行了分级工作,但同时,这套标准最失败的地方也出现在这个地方。”
“这一套标准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实在是太苛刻了。”
“听力很简单,考察的是一个人接收信息的能力以及反应能力。所以我们的考核内容很简单,只需要将一套提供了正确信息与干扰信息的正常对话、录音、广播等作为考核材料就好了,没必要为了追求难度而提升难度。”
“阅读考察的能力与听力相类似,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我们可以在文章的篇幅、逻辑、专业角度提高难度,而不是刻意地找一些生僻意思来考察学生。如果制定这套标准的人经常看英文外刊的话,就会发现,每一个英文单词有很多种意思,但经常用的意思就那么两个,其它单词纵然有这样一重意思,也鲜少会被人用上。”
“我们把这些内容放到英语学习者中的考核内容中,是搞笑么?难道说出一大堆英文母语者都听不懂或者是无法瞬时反应过来的东西,就能证明我们的英语水平很高了?”
“我们都是汉语的使用者,每个人都可以将汉语熟练运用,但是谁能说,给你一套绕口令作为听力材料,你能够听一次就明白?”
“我们都学了这么多年的汉语,但谁敢说,能毫无障碍地阅读文言文?文言文中不都是汉字么,为什么有人看不懂?”
“因为我们常用的每个词都有对应的意群,文言文中的字对应的益意群已经渐渐被淘汰出了常用意群的范畴,所以我们看不懂。”
“我们提升英文阅读能力,并不是要研究外国语言学,而是要培养语言的熟练使用者。若是使用这一套标准来衡量语言学习者的能力,我只能说是滑语言学习之大稽,走上歧路尔。”
因为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有字数限制,所以顾玄芝发这些话时,是分为好多段发的。
她最后一段还没有敲出来,看到她评论的网友们就都爆炸了!
公开撕逼,现场直播!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章!!!学外语学了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如果大家能受益,那再好不过嘿嘿嘿,欢迎书评区交流。
第99章 牛逼小助理!
顾玄芝将自己想说的东西全部说完, 然后便放下新时代掌机, 转头去忙活别的事情去了。
殊不知, 网络上却因为她说的话而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不少人为顾玄芝的话站队。
某知名驴友发评说:
“讲个真人真事,原先我英语已经过了六级,但我出国买东西还是得靠比划, 现在我出国终于不用比划了,因为遍地都是新时代购物中心,感谢卫总, 让我不管走在那个国家都感觉像是在家!”
某不知名英语老师发评说:
“顾总说的对,我从事英语教学这么多年,一直都在用大家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来教授学生,可收效甚微。”
“近些年来, 我开始反思自己, 是不是教学环节中出了问题,为什么我的学生答试卷可以考出将近满分的成绩,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却支支吾吾,无法表达自己。”
“看了顾总的分析,我获益匪浅,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从一开始就偏了, 我们强调语言点的学, 让学生记住无数个知识点,可他们却没有学会熟练的应用, 因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就是零碎的,没有整合到具体的语境中去, 所以学生们学会之后很快就忘记了。或者说,我们从没有学会语言,仅仅是学会了一堆独立无关联的字句而已。”
“若说我们真的学会的,那估计只有what is your name和how are you之类了。我们学中文从来不讲究语法,只讲究惯常用法,外国人学英语同样不会讲究语法,我们一直都在用伪方法来学习。”
类似的评论很多,但同样存在许多嘲讽值满点的评论,诸如‘那么多专门研究语言学的专家都说这种方法是对的,一个研究种地的人唱反调,那些专家们就都变成骗人了?’……云云。
负责运营京城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络媒体的那个小编都吓傻了,她亲眼看着这条动态的评论区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三重奏:一边倒的叫好→出现争议,双方理智地讨论→失去理智,双方开始互喷,她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界面,每次刷新都会弹出好几十条火气冲天的评论……
这件事情已经发展到她无法做主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