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小美好 第79章

作者:你好好想想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是的。”向导说道:“这就代表着这是一只发情的公骆驼,跑慢了,没准会被它咬死,踢死。”

  之后向导像他们讲解了发情公骆驼的可怕。

  脾气非常暴躁!凡是接近它警戒范围内的任何生物,任何生物!都要攻击,兔子来了都要一脚蹬死!人来了更是不会放过!

  最可怕的是发情的公骆驼速度非常快!极其块!

  骆驼的正常速度只有15公里每小时,比赛用的骆驼冲刺速度也才40公里每小时,但是任何一只发了情的公骆驼速度能飙到80公里每小时!

  就现在这些交通工具,什么它撵不上?也就飞机它撵不上吧!

  所以不管是骑马的,骑驴的,还是骑骆驼的,(除非他骑的也是一头发情的公骆驼,)老远见了插旗带镜子的公骆驼那是掉头就跑,那还不一定跑得了呢!

  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骑上一头发情的公骆驼。

  向导也没敢原路返回,而是绕了个大圈,继续往目的地走。起码耽误了半天时间,这也属于不可抗力……

  后面几天的行程都比较太平,虽然也遇见了几群骆驼,但是都没看见插旗带镜子的,现在已经6月了,一般骆驼的发情期到3-4月就结束了。

  不发情的公骆驼,还是比较温顺的。

  晃了七天,目的地终于到了。

  三人跟向导告别,直奔部队。方远和苏哲办好手续,也陪着封华找到了管事的领导。

  听说封华的来意,上面很重视,立刻查了档案,安排了人亲自带封华去了一处烈士陵园。

  知道方远跟她是同村,还特批方远陪同。苏哲就不行了,老实归队训练去了。

  看到上面这么重视,封华灵机一动,对上面的一个负责人道:“蔡奶奶想让我照几张照片带回去,为此特意找我们那的组织借了照相机,就是没申请到胶卷,不知道咱们这有没有胶卷?”

  负责人沉吟了一下,亲自领着封华去了后勤处。偌大的军区,胶卷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多,只有3卷,忍痛分给了封华一卷,看在蔡老太太三个儿子都牺牲了的份上……

  封华心满意足地拿着胶卷,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照相机里,来到了烈士陵园。

  说是烈士陵园,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山坡,连围墙都没有,只在入口处立着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面刻着“烈士陵园”四个字。

  而里面绝大部分坟墓都没有墓碑,只有一个小小的土包,看来连牺牲者的姓名都不知道。

  封华的心情有些沉重,这是她前世今生第一次来“烈士陵园”这种地方。

  恭恭敬敬地向石碑鞠了三个躬,封华被带到了“蔡勇”的墓前。还好,蔡勇生前是个高级军官,所以牺牲的时候是有墓碑的。

  不然封华都不确定能不能真正找到蔡勇的墓,也许只能把所有无主坟墓都祭拜一遍了。

  她倒是无所谓,蔡奶奶知道了是一定会伤心的。

  封华站在墓碑前,恭敬地鞠了几个躬,算是祭拜,想上香烧纸是不行的,连放供品都不行。

  封华觉得实在不够郑重,最后想了想,从身上的小包里拿出一个本子,撕下白纸开始折纸花。

  一个本子撕完,一束逼真的白菊花也成形了。花朵,花叶,花枝,活灵活现,如果不是叶子都是白色的,光看花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方远眼里带笑地看着封华,这个小丫头,总是给他惊喜。

  其他人也是眼神赞叹,但是碍于沉重的气氛,暂时没有问什么。

  封华把一束菊花摆在墓碑前,然后拿出照相机仔细选角,拍了几张照片。远景,近景,整个陵园都拍了。力求让蔡奶奶知道她的大儿子沉睡在什么地方。

  出了陵园,立刻有人赞道:“小伙子手真巧啊!”

  封华谦虚了几句。

  她来军区的时候并没有介绍自己是男是女,全凭别人自己看……而她的介绍信上也没写男女,只有名字,封华。

  这名字实在是太中性了,所以这些人都以为她是男孩。

  一行人骑着马,回了军区。封华的边疆任务也算是完成了,方远也没有理由陪着她了,得归队了。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找到了领导。

  他现在是越想越不放心,特别是经历了7天的骆驼之行之后。这一路上**烦没有,小麻烦不断,几个大男人齐心协力倒也平安度过来了,但是现在回去可就小丫头一个人了!

  他怎么放心!更不要说之后还有将近一个月的火车之旅,坐一个月硬座,他现在想想都觉得浑身疼,也不知道这小丫头是怎么挺过来的。

  回去,他得给争取个卧铺!

  领导很好说话,再说方远的要求也合情合理,人家一个小孩子,代表光荣军属,万里迢迢地就来了,他们这是不知道,知道了来的时候就给安排卧铺了!

  当地的部门是怎么安排的?实在是太不贴心了!

  于是封华得到了一张下铺。

  至于这500多公里的骆驼之行也改成了卡车,一个星期之后跟着旁边“生产建设兵团”的人一块走。

  一切安排好,方远跟封华告别:“照顾好自己,给我写信。”抬手想摸摸小丫头的头发,看看周围来来往往的人,手又无奈地放下了。

  毕竟是个女孩子,万一纸包不住火呢?

第130章 生产建设兵团

  封华心情倒是还好,生离死别她都彻底经历过了,现在都重生了,这又是个“短暂”的分别,与前世比起来,简直好一万倍,有什么好伤心的。

  她只是有些无奈,那么多好吃的,都不能给方远留下,他不要。

  他不但不要,还想方设法地跟上面交涉,给封华弄来了好多吃的和十斤军用粮票,连他自己一路剩下来的粮票,都给了封华。

  封华死活不要……都不好使。方远一冷下脸,她就乖乖收了。何必为这些小事惹方远不高兴呢。

  不过也有一点好处,作为交换,封华给他留了500块钱,方远不收她就威胁把吃的都扔了!饿死!

  这话一出口,幼稚得两个人都愣了。

  封华的脸爆红,方远笑了半天,只好收下了钱。小丫头一路走来花了1800来块钱,回去也差不多吧?还是比较会过日子的……没把那一万块钱都花了就是会过日子了!

  那少500应该也不耽误事。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别扭,觉得这钱能不用就不用,等小丫头结婚的时候给她做嫁妆。

  想到这里,不舒服的感觉又来了。

  远处走来一个小战士,是上面交代带封华去生产建设兵团的人,方远看了,无奈地叹了口气,目视着封华跟人走远。

  封华走了两步突然跑回来:“苏哲照的几张照片一定要给我寄回来啊!把底片一块寄回来!”

  方远笑着点点头,封华看着他俊逸温柔的笑脸,有些恋恋不舍地走了。

  ……

  边疆目前已经有了几个生产建设兵团,都是正经部队原地改编的,后来陆陆续续地加入了一些知青,人越来越多。

  是的,知青,其实知青下乡从55年就开始了,不过相对于68年之后来说,数量要少很多,形式也不一样。

  现在的下乡知青,多是加入农场,兵团,或者干校,同样是干着农活,但是他们是有工资的,就跟城里人上班一样,只不过口粮和工资相对正经城里户口的人要少一些。

  68年之后的知青就没这待遇了,他们下乡就叫“插队”,直接插入生产队,跟农民一样,挣工分,分口粮,没有工资。

  封华来到了一个最近的兵团,兵团里有几个知青请了假回家探亲,一个星期之后去乌市坐车,正好捎着封华。

  封华理所当然地被分到了男生房间……一个10人间,10个人睡在一张炕上。

  屋里那个味儿,差点顶封华一个跟头,这里也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地方。

  这屋子她是坚决不能住的,没味也不能住!

  她跟方远想的不一样,方远想的是她万一暴露了女儿身怎么怎么样,她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女儿身将来是肯定会暴露的!

  毕竟她是立志要嫁给方远的!

  那这跟十个大老爷们儿同住一个屋一个炕的事儿,一想就能被有心人翻出来。

  此时屋里没人,都在地里劳动呢。只有小战士叫过来的一个班长招待她。兵团里,叫法跟部队差不多,班长,连长什么的都有。

  封华看着炕上紧紧挨在一起的十床铺盖说道:“这么挤啊,那还能挤下我吗?”

  班长看看她:“你人小,占不了多少地方,挤挤就行了。”

  封华说道:“那不好吧,本来大家干了一天活就够累的了,晚上睡的再不舒服,多难受,我也过意不去。还有别的房间吗?”

  班长看着这个白白净净,整整齐齐的小男孩有些明白过来,这是看不上他们这屋啊。

  那行。

  “别的房间自然也有,牲口棚,草料棚,杂物间,你想住哪就住哪。”语气有些冲,他就看不惯这种娇生惯养的少爷。

  小战士把人一放就走了,并没有说封华是什么人,这班长也只当是哪个当兵的亲戚。现在是新社会了,人人平等~他可不巴结谁惯着谁!何况还是个亲戚。

  他们这“少爷小姐”多了去了,哪个家里没个当什么的亲戚?现在不都老老实实的?

  “行,我住草料棚吧。”封华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她客客气气地说些善意的谎言也是为了双方面子上好看,能和和气气地把事办了,何必急赤白脸?不过既然现在已经不好看了,那她也不赔笑脸。

  她这干脆的态度更是气得班长一个倒仰。

  封华出了屋,站到院子里。这是个大院子,一排几间屋子,估计住着的都是单身男知青。隔壁还有几个类似的院子,封华不知道里面住的是男是女。

  再往远处看看,就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子,独门独院的,封华猜测那是已婚人士的家属区。

  农场,兵团,实际上就跟个工厂似的,工人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家就是单位分的房子。

  封华看了一圈,一时间竟然没有找到草料棚。

  班长跟在她身后,正一脸嘲笑地看着她。

  封华也不跟他一般见识,无聊。

  她已经听见了牛羊归圈的声音,那草料棚肯定就在附近。

  边疆的生产建设兵团,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的。

  边疆驻扎着很多部队,养兵就需要粮草,粮草从哪来?内陆运过来?太远了,运不起。蔬菜瓜果过来也烂了。

  本地征调?不好意思,需要民族团结~本地人生活还不易呢,哪有那么多粮食给你。

  最后只能效仿古代屯兵了。自给自足,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生活物资供给部队,万一战事来了也可以扛枪上场。

  所以农场里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养猪,养鸡鸭鹅狗猫牛羊马骆驼等一切牲畜。

  封华顺着牛羊的声音找到了牲口圈,也找到了草料棚。跟她在大草原见到的,简直一样一样的,几个人正在铡草,估计是要晚上喂马。

  草料棚一共有三个,封华看了看马群,不大,只有一百多匹马,这当然不是整个建设兵团的马匹数量,她所在的只是兵团下面的某个连,这是一个连的数量,属于不多不少。

  草料棚都是半开放式的,在一头有个小屋子,住着晚上喂马的人。封华也不讲究,把自己的行李往草料棚里一放,一副就睡在草堆里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