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娇媳妇 第123章

作者:素昧平生v 标签: 穿越重生

  她抱着孩子喂奶,奶瓶里装着的新冲的进口奶粉,虽然并不合两个宝宝的口味,但饿得很了,饿了两顿,声嘶力竭地哭够了他们也勉强地喝起了奶粉。

  叶青水目光落在儿子身上,鼻头一酸。

  谢庭玉如约地把儿子们的奶粉带了回来,但他却躺在床上没办法再睁开眼看看他们了。

  叶青水看见老人家头发几乎全白了,精神状态很糟糕,阿娘还不到四十,头发也夹着雪花。叶青水的心一阵绞痛,端起了饭碗大口地吃了起来。

  “我没事,奶奶说得对,我好好吃饭。”

  她把一双儿子接了过来,接过奶瓶,开始给儿子喂食。

  不太爱哭的辰辰眼眶含着泪珠,泪珠盈于睫毛,要掉不掉。他直直地注视着叶青水,眼睛明净纯澈,像雨洗后的黑葡萄。

  叶青水的心蓦地一软,像是被什么东西用力地撞了一下,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是他们来之不易的孩子,曾经失去过一次,她应该好好珍惜才对。

  她亲了一口辰辰、又亲了一口光光,“对不起,是妈妈不对。”

  “妈妈以后要好好爱护你们。”

  两个大胖小子终于笑了出声,乖巧地含着手指。

  叶妈扶着奶奶,相顾叹了一口气,离开了病房。

  叶青水看着床上眉清目秀的男人,握着他包着纱布的手,轻声地说:“玉哥,我不怕。”

  “我还活着,你能躺一辈子,我就能守你一辈子。”

  就像上辈子,你守了我一辈子一样。

  但,你要快点醒过来,不要让我等太久……

  叶青水回到学校以后,全年级的人都知道她是谢庭玉的妻子了。没有人嫉妒,羡慕,反而迎接她的是惋惜、可怜的目光。

  她为了照顾谢庭玉,在学校这边请了长长的假。但学业仍旧是要继续,学校这边催了许多次,叶青水这一次没有选择办理休学手续,而是一边念书、一边照顾丈夫。

  谢庭玉伤到的是脑袋,很有可能会变成植物人,一辈子躺在床上。

  虽然谢家也不缺他一口饭吃,但叶青水已经计划到了几十年之后,为了抚养两个孩子、承担谢庭玉的医药费,她必须要完成学业、多挣钱。

  叶青水走进了学校的实验室,她日以继夜地研究起制冷器。

  华国的冰箱制造业起码落后别的国家五十年,但是在改革开放、鼓励进出口贸易的推动下,八十年代之后,人民钱袋子渐渐丰厚,华国的冰箱产业迅猛发展。

  八十年代早期,冰箱业以进口为主。国内冰箱产业一片荒芜、萧条,叶青水做好了计划书,叫上了潘丽娟、余诗、任盈盈三个人一起参与研发。

  叶青水对大家说:“我要做一款冰箱,比市面上卖得要好,更省电、能够达到两天消耗一度电,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保鲜效果,能够减缓果蔬中VC的减少消耗。”

  水分和维生素C是衡量蔬菜水果是否新鲜的重要指标之一,上个学期曾经学过。但三个女孩子听了叶青水的话,跟听天书似的,两眼发黑。

  别说做冰箱了,她们甚至连冰箱长啥样都没见识过!

  余诗差点想摸摸叶青水的额头,是不是谢学长出了车祸,她受到的刺激太大了。

  她们只是大一的新生,能研究冰箱吗?这无异于让刚学会走路的婴儿去跑马拉松。

  叶青水轻描淡写地说:“相信自己,只要敢想,困难不存在的。你们不行,还有我呢。”

  她列了一串长长的参考书目给几个人看,看着这些详细周到的计划,潘丽娟忽然说:“青水,你就是这样子做出了那个电场找水仪吗?”

  叶青水点头。

  “好,这个冰箱我做了。”潘丽娟握着拳头说。

  天知道她哪里来的勇气,这个家里穷得连冰棍都很少吃的乡村女孩,竟然打起了冰箱的主意。

  叶青水四人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跟学校申请了专门的实验室。叶青水自己掏腰包,兑了两千块的外汇券,买了一台进口的冰箱。

  “原来这就是冰箱。跟柜子似的,冷飕飕的,别说这个名字还怪形象的。”潘丽娟摸着昂贵的“大家伙”说。

  “两千块的冰箱,现在的人还真用不起。”余诗喃喃地道。

  但是叶青水二话不说就托人买了一台,可见她是自己有钱,并不需要靠夫家。曾几何时,那个曾经在校门口靠摆地摊卖香肠的女孩,现在已经变成随手就能买冰箱的人。

  魏静还在嘲笑叶青水摆地摊的时候,“辰光”香肠已经办起了厂子、拥有门店铺面。

  “轻点碰,碰坏了怎么办?”潘丽娟说。

  叶青水大手一摊,“没关系,今天把它拆了,让你们看看它里头的构造。”

  拆?

  两千块巨款的冰箱,谁敢拆,要拆了它,估计吃心脏速效丸都救不了心痛。

  两千块是什么概念?要知道,这年头如果不是有国家承担学费,京大一年百来块昂贵的学费恐怕都能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叶青水说拆就拆,拿起工具动起了手。

  她说:“都是机器,拆坏了咱就修,干咱们这个专业的还怕没有修不好的东西?”

  任盈盈想了想倒也是,自从念了这个专业,修收音机从入门到精通,修过的收音机没有几百也有几十个了。

  叶青水一头扎在研发节能冰箱上头,认真按时吃饭、学习、抚养孩子,倒是重新活成了人样。

  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到医院里看望谢庭玉。谢庭玉手上的伤渐渐好了,纱布拆掉了,丑陋的疤痕一天天掉落,直到消失。

  叶青水从装着成绩条的盒子里取出了素静的银戒,戴在谢庭玉的手上,银白的戒指反射着点点耀眼的银光。

  叶青水摊开作业,在谢庭玉的病床上写了起来。

  写完作业后,叶青水想起谢庭玉一度很喜欢听她念书,她从书包里掏出了他珍藏的国文书,平静地念了起来: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当清润的念书音响起时,隔壁床的老太太关掉了广播,认真地听起了隔壁床的读书声。这把声音清正、认真,吐字清晰而富有书卷味,听起来像三月的雨,湿淋淋地让胸口舒服。

  它仿佛有治愈的能力,稳重、静美,声音里充满了爱与希望。跟这个死气沉沉的病房半点也不相符。

  翻过一页,叶青水蹙起眉心,犹豫了片刻。

  她想起被谢庭玉赶到墙角背书的日子,被他罚着背得嗓子疼,结果他却在一旁香甜地睡熟了。

  叶青水挺直腰杆,朗声念道:“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阳光注入屋子,洁白的墙壁上倒映着她清瘦的剪影,两根黑亮柔顺的辫子犹如漂亮的鱼尾。她重新蓄起了美丽的长发。

  她最后念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微光穿过叶青水的身体,映在墙上,她低下头,映在墙上的影子也猝不及防地掉下了两行清泪,微微颤抖。

  叶青水的眼泪滴到了谢庭玉的脸上,她吸了吸鼻子,掏出手帕给擦掉了眼泪。

  但她却发现给谢庭玉擦完之后,还有眼泪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她的手微微地僵住,目光死死地盯着床上沉睡的人。

  “庭玉,你在哭吗?”

  “你听到我的话了吗?快醒来吧,我和孩子都在等你。”

  躺在床上熟睡的男人却一言不发,清隽的风采分毫不减,躺了许久不见日光而显得微微苍白,他仿佛一动不动,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但他却在流泪。

  叶青水欣喜若狂地跑出了病房,找来医生大声地说:“庭玉有反应了,他哭了。”

第113章 (微修)

  谢庭玉的眼角不住地溢出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浸湿了枕头。

  怎么也擦不完。

  他的胸口仿佛缺失了一块,剧烈地痛起来。

  他仿佛回到了叶家村。

  二月份的叶家村,冰雪消融,山水秀丽,鸟声清越,枇杷树开始结出果子,澄黄的果子肉质饱满,汁水丰沛。

  谢庭玉看到自己从镇上买了一斤枇杷回来。媳妇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接到果子的那一刹眼睛溢出碎光。

  她吃得狼吞虎咽,他不着痕迹地轻皱起眉。

  她吃完了捂住嘴巴,不好意思地笑笑,怕他嫌弃她吃相粗鲁。

  “玉哥,这不就是那篇《项脊轩志》里面的枇杷吗?”

  “我要是把它种成树,以后每年都有枇杷吃了。”

  他看看剥了一桌的澄黄的果皮,联想到《项脊轩志》,寓意并不好。

  “这种树种它做什么?晦气,扔了吧。”

  谢庭玉看到自己毫不客气地把她攒下来的果核扔了,但叶青水却爱惜地把它们捡了回来,用石灰水浸泡,等到下了一场湿淋淋的春雨,把果核种到地里。

  她那种傻乎乎、执拗认真的模样,让谢庭玉动容。

  他笑叶青水傻,“果苗哪里是这样种的,这样是种不出枇杷的。”

  但叶青水依旧每天都盼着种子发芽。

  种子没发芽,谢庭玉的成绩下来了,省城的记者、县里的领导接二连三地来到叶家村,登门造访。同时他也接到了来自首都的噩耗:爷爷失足落水身亡、奶奶心脏病发作相继离世。

  谢庭玉失魂落魄地看了许久的电报,意外来得太突然,让他隐约猜测事情没有想象中简单,于是他给首都的朋友挨个打电话,听完结果心不住地往下沉。

  谢庭玉心情沉重地收拾了衣物,录取通知书。

  叶青水依旧在院子等着她的枇杷苗发芽,那不谙世事又快乐的模样,让谢庭玉看了越发沉重。

  叶青水问他:“玉哥,你什么时候回来?”

  谢庭玉没有回答她。

  她把他送到了村口等汽车的岔路口,春天枯枝爆出青芽,早春的山茶花次第吐蕊,草地的露珠浸湿了两个人的鞋裤。

  汽车久久不来,仿佛特意留给这对即将离别的夫妻,腾出了足够长的时间。

  叶青水随手摘了一片叶子,眉开眼笑地吹起了小曲。吹的是《梁祝》。

  空空的青山,映在她的眼里,清澈得仿佛画卷。

  谢庭玉终于忍不住纠正她,“这首曲子不好,以后不要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