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娇媳妇 第70章

作者:素昧平生v 标签: 穿越重生

  谢庭玉用着带汗的手攥住她,有点迟钝、有些不解地问:“你不愿意?”

  叶青水看着这个惹得她伤心了一辈子的谢庭玉,恨也是恨得牙痒痒的。

  她摇摇头说:“要看你的表现。”

  “你可是惹我难过了很久,当时我也想过和你离婚。但想想这年头贸然离婚恐怕要被人戳着脊梁骨说闲话……”

  说着她耸了耸肩,绽开笑颜:“但现在我也明白了,离婚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谢庭玉看着她笑容灿烂的脸蛋,只觉得一口气提不上来,闷在了胸口。

  游客把拍完的相机还给了他们,乐呵呵地说:“你们小两口感情真好……刚结婚没有多久吧?”

  他看了看手里的相机,相机是稀罕货可不便宜。除了新闻记者专门给配的之外,普通人家也用不起。

  叶青水笑着说:“你误会了,他不是我丈夫。”

  虽然首都风气比小地方要开放,但是抓男女作风也是抓得很严,一时之间游客的眼神有些古怪了。如果不是夫妻,这样亲昵的举止被举报到单位,工作丢不丢是一回事,评先进肯定是没门了。

  谢庭玉的脸顿时黑如锅底。

  他搂过她的腰,和游客纠正道:“她在跟我闹脾气,她就是我爱人。”

  叶青水还没有来得及反驳,她的嘴就被谢庭玉用手堵上了。

  游客看着这对年轻俊俏的夫妻,善意地笑了笑。

  谢庭玉抓紧时间带着媳妇把首都好看的景点逛了一圈,一天走下来,即便是叶青水这个体力很好的农村姑娘都气喘吁吁。

  ……

  大年初二,叶青水开始陆陆续续收拾行李包袱,准备回乡下。

  谢奶奶很舍不得。

  她说:“就不能多留几天吗?以后奶就吃不到水丫亲手做的饭了……”

  清淡鲜美的蒸鱼、浓郁喷香的丸子、甜滋滋的红烧肉,还有香喷喷的腊肉、腊肠、这么一想谢奶奶浑身都泛着馋。

  叶青水做的肉有股特别的滋味,吃起来能让人感觉到幸福。

  那顿年夜饭才过了一天,谢奶奶就开始盼着明年的年夜饭了。

  谢奶奶还记得刚刚接到孙子从乡下寄来的“结婚消息”时的担忧、生气、但是现在看着小姑娘越看越满意,没有像她更合适的了。

  她捏着叶青水的手,宠溺地说:“咋没戴奶给你的手镯,这手光秃秃的,怪素的。”

  叶青水想起谢奶奶给她的玉镯子,触手生温,玉质清透水头好,是当之无愧的传家之宝。虽然在动荡的年代里玉石被打砸抢烧,价值被人贬得很低,但不妨碍它就是谢家的传家宝物。

  这样的宝贝,叶青水怎么敢轻易拿出来。

  她想了想说:“大哥现在也回到家了,应该还给他才是……”

  传宝应当传给长孙才是,怎么能越过他传给了她呢?

  谢奶奶怪嗔地道:“不给他,谁让他现在还没有讨到媳妇。”

  叶青水把最后一件衣服叠好,看着老人家不舍的眼神,不禁心软,她说:“我教奶做腊肠腊肉好不好?”

  “等我走了,奶想咱了就切一块吃。我在乡下也会寄一些土特产给您。”

  谢奶奶听了一乐,“那敢情好。”

  叶青水说干就干。

  虽然年没过完、供销社也没有开张营业,但是黑市的穷嗖嗖的倒爷们却早早地摊开铺子,乐此不疲。

  叶青水花了比较贵的价钱偷偷买了五斤的五花肉,八毛钱一斤的猪肉新年期间涨到了一块五一斤,她把猪肉小心翼翼地藏好,兜兜转转绕了大半个圈子才回到大院里。

  叶青水跟谢奶奶说:“做得好的腊肉,腊好以后透明发亮,肉质紧滑,吃起来味道醇厚,肥而不腻。”

  谢奶奶咂摸着嘴想起这几天吃的腊肉,可不就是这个味吗!

  叶青水着手准备起来,她问谢奶奶要白酒,谢奶奶想了想把老伴珍藏的竹叶青拿了出来。

  叶青水手把手教着奶奶,她刮毛去皮。

  “洗干净晾干,切成片,肉用酒搓一搓,可以去腥味,”

  一片片红白分明的肉浇上了糖,酒,自制的香料、秘制酱汁撒下,一股香喷喷的五花肉滋味迎面扑来。

  谢奶奶被馋得眼放精光,“这么简单呐!水丫你刚刚撒的那包粉、那碗酱是啥。”

  叶青水点点头,“就是这么简单,那个粉末是我用几种香料磨碎的,酱料也是自己配的,我做一缸留给奶,方子等下我写给奶,奶以后想做了就磨一点出来。”

  如果晾晒之前先用香木香草熏一熏,香味入了肉里,尝起来更好吃。但是这里一时半会找不到香木香草,让老人家做起来也困难,叶青水只教了她简单的做法。

  一层腊肉涂一层酱汁,齐齐叠在陶罐里密封晾制三天。

  “奶后天把腊肉拿出来,用绳子绑好晾在院子里,晾个一星期就可以吃了。”

  谢奶奶忙不迭地点头,叶青水又开始教她用腊肉做饭的方法。

  叶青水把从家里带来的腊肉切成小片,合着米饭蔬菜、放到蒸笼里蒸了起来,

  厨房里的香气不可遏制地从窗户飘了出去,这股浓郁的香喷喷的肉味,把前后左右的邻居们都馋坏了,饶是过了个年、吃饱了肉的人,这会儿也要被馋疯了。

  谢家这是怎么回事,三天两头都有好东西吃,赶紧惦记惦记邻居、送点年货过来吧!这可真是急死人了。邻居们盼着谢家快点走亲戚、盼得都抻长的脖子。

  蒸好的腊肉饭被淋上酱汁,一片片腊肉色泽鲜艳、肉质透明,谢奶奶咬了一快,满嘴香油。

  这是经历了饥饿年代的老人怀念的滋味。

  三天后,谢奶奶把孙媳留下的腊肉亲手晾晒在院子里,她看着一片片腊肉齐排排地挂在家门口,心里骄傲极了。

  然而几天前还绕在她膝下拉扯家常、消磨时光的夫妻已经南下,人去楼空。

  她望着空荡荡的院子,二楼的那间屋子今年再也不会亮起,老人家不禁老泪纵横。

  明年可一定要回家啊。

  ……

  叶青水和谢庭玉赶在年假之前回到了乡下。

  北方千里冰封,南方却已经春暖花开了。气候温暖极了,刚下火车叶青水热得汗流浃背。

  过段时间农村就要忙春耕了,所幸春耕之前还有几天清闲的时间。

  叶青水刚回到村子,路上碰到的同村人热情地打招呼:

  “水丫呀,去首都一趟回来啦!”

  “你婆家人好吗?”

  “见到M主席了吗?”

  也有刚上学的小孩儿问她:“水丫姐姐,天安门是不是传说中那么大、那么气派呀?”

  来来往往的在村子里游荡的人用艳羡的眼神看着叶青水,仿佛她去了一趟首都,就跟见过世面似的,在老一辈人眼里首都就像信仰一样,那里有他们最尊敬的M主席。

  叶青水一一回答:“是啊,我回来啦!”

  “婆家长辈都很好,很照顾我。”

  她哭笑不得,“没有见到M主席,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最后她摸着小孩儿蓬松的头发,认真地说道:“天安门很大、也很气派,三牛一定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后自己亲自去看看天安门。”

  谢庭玉提着行李,殷勤地和叶青水说:“水儿咱发点喜糖给乡亲们吧。”

  他有些郁闷。

  因为叶青水这一趟回到乡下,要先去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写离婚书。这个认识,让谢庭玉脸上红润的喜气都消失了。

  他放下行李,不等叶青水吭声,他就自顾地掏出喜糖来,笑容满面地把喜糖一一分发给乡亲们,

  乡亲们哪里见过包装这么精美的喜糖,村子里家境殷实的人家办喜酒顶多去供销社买一斤水果硬糖,但是看看谢庭玉分发的喜糖,塑料的红色包装,里边有瓜子儿、花生、牛奶糖、水果糖。哪个不是稀罕物?

  登时间气氛活跃了起来,村民们兴奋极了,跟白拣了好运似的。

  这些喜糖是爷爷和奶奶准备的,叶青水没有阻止。

  她脑海里想起临别前谢奶奶的惋惜。

  老人家说:“要是你阿娘来首都就好了,咱们可以补办一个喜酒。”

  辛辛苦苦把臭小子拉扯大,但是连杯喜酒都没有喝上,谢奶奶很不高兴。

  叶青水来之前哪里想过这些事,谢家人对她态度转变,这是她始料不及的事情。

  谢爷爷安慰着老伴:“以后挑个好日子,把亲家请来首都再办喜酒吧。”

  为了弥补遗憾,他们精心准备了喜糖。

  叶青水很喜欢吃牛奶糖,谢庭玉买了几斤的奶糖,混合揉散了装进喜糖袋子里,足足装了九十九份,寓意长长久久、百年好合。

  谢庭玉分着喜糖,递了一块剥好的奶糖跟媳妇儿说:“水儿也吃一颗。”

  夫妻俩分完了喜糖,回到家里。

  叶青水看着崭新的房子,敞亮又干净,大步地走了进去。

  新房子落成,她还没有住过哩!

  阿婆见了孙女回来,中气十足地喊了:“水丫回来了!”

  叶青水点头,从行李里掏出了从首都那边给家人捎带的东西,她一件件地拿了出来,如数家珍。那清脆的声音里的喜悦,简直无法抑制:

  “奶,这是给你买的鞋子,老布鞋底儿软,透气又舒服。”

  “阿娘,这身衣服是给你的,款式大方好看,纯棉的,你试试看合不合身,不合身回头我给你改改。”

  “还有营养奶粉是给婶婶补身子的,小叔这些筋骨贴是给你的,下雨天气转冷的时候贴上它,腿脚就没有那么酸痛了。”

  叶青水叨叨絮絮地说。

  这一排排话,装得鼓鼓囊囊的行李里全都是给家人买的,这让他们感觉到暖进了心窝子。

  “这些东西都怪费钱的,阿婆老了,用不着用这么好的东西。这些可都是城里的金贵货吧……”阿婆努起嘴,既心疼孙女也心疼钱。

  “首都冷不冷啊?大老远地还巴巴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累坏了吧?”阿娘笑着给女儿擦汗。

  叶小叔说:“这些都花了不少钱吧,”

  谢庭玉巴巴地问:“我的呢?”

  小叔当即噗嗤地笑了声,阿婆、阿娘几个也跟着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