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60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有的家里女人多的就自己纺线织布,特别是今年的格子布这么受欢迎,那卖到外地去应该也能卖上价钱。

总之现在是农闲季节了,各家各户各显神通,都丰富了自己的钱袋子。

各家开门做生意的、跑商路的老板可是乐开了花,敞开门的收购,一车一车的运往了府城,周围大的城市,很快这颜色好看,价格又亲民的格子布就风靡了周围的几大州府。

隔壁莒县因为刷墙的陈家村人的指点,今年种棉花的村子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听说宁县有好的轧棉机还有漂亮的格子布,几家大户人家找了和宁县有亲戚的人带队,就结队赶着马车来开眼界,顺便采购几台机子回去。

秋收过后,地里种上了冬小麦,显得空旷而又深远,还没进县城就看到路上行人越来越多,看到来了这么多马车,路人也纷纷指指点点的互相猜测这车队的来历。

他们运气不错,赶上了集市,进了县城,领头的人找到了熟悉的客栈,带着他们进去落脚。

把行李卸到房间里,女人们在屋里收拾整理,当家的找到了掌柜的开始打听这轧棉机和格子布的事情。

掌柜的开始很警惕的顾左右而言他,待他们说明是隔壁莒县,今年陈家村到他们县刷石灰墙,给他们带去了棉花的种植,他们是特地来买轧棉机和格子布的时候,掌柜的才开始指点他们

“你们运气真不错,今天是集市呢,这格子布你们到集市去看,保证你们看的眼花缭乱,至于轧棉机嘛,在斜对面有个罗氏杂货铺,你们可以去先看看,如果要的多要提前跟伙计说一声,他们家里存货不够的话,会去陈家村拿货的。”

“这轧棉机好用吗?”来人不放心的问。

“他们那里有机子摆在铺子里,有人专门教着用的,放心好了,你用用就知道了,陈师傅的脑子是这个。”掌柜的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推崇的翘了个大拇指。

而后院里住下的妇人们却被新式的窗帘吸引了目光,独特的窗帘杆和大方的格子布,让以前灰暗的房间显得明亮起来,床上的被子竟然外面还用布包了起来,和床单,窗帘一样的花色,还说是一批客人一拆洗,保证干净,这宁县真的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啊。

男人们去看轧棉机,女人们就一起去逛集市,出了客栈门就能看到街上有人穿的格子裙,斜挎着格子的包包,人流如织,来来往往都指着集市的方向。

“这么多啊!”

“这个好看!”

“看这个,还有那个。”

这群人来到格子布交易区,那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她们都是不差钱的主,看中了的就买了下来,让后面的仆妇抱着,这突来的主力军让今天来卖布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莒县来学习的人满意而归,带回去了新的机子和新的格子布,这些大户人家回家以后就大量收购籽棉,雇人加工,织布。愣是赶上了这波好年景,也让全县的棉花卖了个好价钱,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商人,以后的棉花和布匹也有了好的销路。

第46章 角度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陈有全仔细的看看刷过桐油的麻绳扛磨损效果怎么样,滑滑车在两个孩子的骑行下,除了稍有磨损外,竟然没有磨断线,确实结实了很多呢。

“这样的话再刷一遍桐油应该还能用一段时间。”陈有全思量了一下。

陈有全决定做一些这种车轮卖卖看,李氏先揽过了这勾麻线圈的活,不过她又去找了大嫂,反正现在也没啥农活,大嫂的女红手艺和自己差不多,只会简单的缝缝补补,这个又不难,连小花和晨晨都会了,没道理她们学不会呀,所以就带着勾针和西西去老宅和大嫂一起练手艺去了。

没过多久,妯娌俩就都上手了,不说多了,一人每天十几个麻线圈能做好的,也不耽误家里的活计,不过两人也都下意识的避开了人,不想人家学了去。

陈有全等着攒了一百个,还专门做了一辆滑滑车装上这种轮子,在大集送货的时候带着去了罗大郎的店铺里。

陈有全给大哥讲了这种轮子的好处和缺点,也把刷桐油延长使用时间的方法说了,“反正这麻线圈也便宜,更换起来也方便。”

罗大郎拿着车轮看了半天,也点点头说:“试试吧,总归是小孩子用的东西,不怎么吃劲,损坏也有限。”

“就是价钱上要贵两文钱,主要是桐油太贵了,而且这个麻线圈做起来也麻烦。”陈有全在家里就估算了价格,照她们现在勾线圈速度,这手工费和材料费也差不多这价钱了。

“行,反正试试看呗,府城里有钱人多,只要东西好用,不在乎这一文两文的。”

罗大郎就想这新轮子放到府城去卖卖看,这段时间车轮已经没以前好卖了,估计着该做车子的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基本上是买来更换的,这个新式的车轮应该会有人感兴趣的,因为他在府城看到有人推着手推车的车轮上面裹着布,估计就是怕颠着孩子。

“好的,大哥,那我回去还要不要再做些呢?”陈有全觉得这买卖自己可是不清楚的,还是大哥在外面跑才清楚些。

“这两种你对半做吧,我在府城联系了几个北方的商人,让他们也带些去卖呢,我这次还要带几辆样品去让他们带回去,还有晨晨说的羊毛线我也从他们那里打听到了,下次去府城他们给我带羊毛线来,我带车轮给他们,种子的事情得到明年了,那边太远了。”

罗大郎把侄女托付的事情很上心,到了府城专门找草原来的商人打听,谁想到把自己的车轮也卖出去了,草原地势平坦,树木又少,估计他们要车轮会有别的用场,但是那就和他无关了,种子也打听到了,新疆的商人说他们那边有好些吃的东西和这边都是不一样的,听罗大郎感兴趣,也答应明年帮着带些种子过来。

罗大郎又把车轮的钱结给有全,知道有全也是请人帮着做的,工钱都是送一批结一批,他这边自然也不会拖欠,偶尔手头不便也会下次马上结清。

这年代的生意人最讲诚信,经营一条商路可不是容易的事,再加上现在他们宁县有了这车轮生意,他的生意也好做很多,更不会亏了自家人不是,有全他们可是当亲弟弟看的,他们弟兄住在县城,又经常往外跑,家里老人可都多亏了他照应着呢。

陈有全回家把车轮钱交给李氏,又拿出账本记好账,这车轮收入和支出他都是单独放的,钱也是,每次都记得清清楚楚,其实刨去给人结算的工钱,他也就赚个跑腿钱,他却觉得开心的很,现在这轮子等于他不用动手就能赚到钱啦。

还有石灰水,他们商量好了,每刷一桶都给陈有全两文钱,虽然他不用外出帮着调颜色,但他们在外面也比自己县城里要价要高一点,所以大家都是很乐呵的接受了这个决定,陈有全也把这部分钱单独放着,准备将来给女儿做嫁妆。

陈有全和媳妇说了给她们一文两个麻线圈的决定,李氏考虑了一下点点头说道:“这个线也不细,轮子又小,我们要争取一天做二十个,就能有十文钱,也还不错啦,他们壮劳力去县城做苦力一天也就十几文,我们还不用出门,家里活计也不耽误。”

“现在先就你和大嫂做的就够用了,如果卖的好的话咱再找人。”陈有全想着每集的车轮数量,靠她们妯娌俩就完全可以了。

“嗯,我都想过了,如果真的能做好的话,我娘家嫂子和弟妹,还有小梅都可以做的,咱这手艺还是保密的好。”李氏现在可是很有保密意识了,有些东西人家一眼能看明白的没办法,但是这种让人猜不到的当然自家人要藏好啦。

陈花倒是很有兴致的帮着勾线圈,能赚零花钱呢,晨晨就是三分钟热度,很快热情就消散了,只是勾着自己的马甲,小姨回家准备婚事了,陈晨很有眼色的把自己的马甲拿了回来,说是自己多练练,等小姨成亲后再给自己做。

这麻线圈的车轮一到府城就被抢光了,要知道府城的地面可平整多了,很多街道和大户人家都是石板铺路,对车子的舒适性要求自然就高很多,这轮子装上了,咯吱声也没有了,孩子也说不颠屁股了,一传十十传百,得到消息的人家纷纷派下人来买,一天就被抢光了,隔天再来的人就不乐意的问店家咋不多进点货。

罗大郎都没想到,这有钱人的想法自己真是想不通啊,这八文钱一个的轮子,眼皮都不眨一下的,自己还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真是穷人想法啊。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麻线圈,很多人感兴趣,也想学着自己做,有的人就想这可能是编的吧,反复试了很多次,有点像但是又不一样,干脆拆一个看看,咦,好像就一根线呢,这是怎么做出来的,搅破脑汁也想不出来啊。

等到后来勾针大肆传扬开来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可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车轮一样的尺寸,好更换,也好换麻线圈,要参入进去,还是得按照陈氏车轮的尺寸一样,不然别人也不认,嫌不一样大小,以后坏了很麻烦的,在这一波中,陈氏车轮又站稳了市场。

秋收的时候,学堂里照常放了假,王茂原就又成了为杰家的常客,帮着往家里运花生和黄豆,看着他们推车进了院子,陈晨忙端着水出来给他们喝,看着眼前九岁的小少年,因为长个抽条,去年还有点婴儿肥的脸颊也变得瘦削而有立体感了,眼神明亮而又纯净,细看带了点忧愁的神色。

“茂原哥哥,你咋愁眉苦脸的啊,你爹又训你了吗?”陈晨看着皱着小眉头的王茂原,贴心小妹妹上线了。

“没有,我都一个多月没见我爹了。是先生啦,他说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让我多观察山水和石头,接下来要画,不能老画些花啊草的,小动物什么的。”

王茂原听到陈晨的问话,立即把这几天的苦恼说了出来。“可我天天看咱陈家村的山水,不知道怎么入手啊。”

“我明白了。”陈晨知道王茂原前面都是整体入画,现在要选择局部入画还知道怎么入手呢,“先生没教你怎么画吗?”

“还没有,他让我先自己看,还要看山的四季变化,准备年后开始教我。”王茂原有点发愁的的揪着手中的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