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64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你们看这衣柜和我们的都不一样呢,这么高,都没怎么雕花。”这是心里有点酸的人。

“打开看看。”旁边的人很配合的想看看里面是不是和自家的一样。

“这里面是什么啊?”打开衣柜看到了不认识的木头架子挂在横杆上,很纳闷的问道。

“这是衣服撑子。”二嫂在旁边看她们打开衣柜了,上前给她们解释了这衣柜的独特之处,她和婆婆大嫂都对这个大衣柜情有独钟,女人嘛,对于收纳都是各有一套,但是这个衣柜却让他们有种“早该如此”的感觉,想想她们长衣长衫长罗裙,一折起来就容易皱,这样挂着放多方便啊。

她和大嫂都决定把老衣柜放到女儿房间,婆婆犹犹豫豫又想要,又想着年纪大了就将就着算了,倒是公公在旁边说喜欢就费点木头的事情,拍板等忙过这一阵让她们婆媳一起各打一件呢。

来观礼的女人们也很是中意这衣柜,知道是陈家村陈师傅做的后,也都纷纷表示准备定做一件放卧房里。

“来啦!新人来啦!”众人纷纷迎到门口笑着恭喜着一对新人走了进来。

小梅被领着到了新房,在新床面朝南方端坐好,屁股底下感觉到有圆滚滚的东西,估计是大枣,莲子之类的,周围传来一些女人的起哄声:

“快掀盖头啦。”

“看新娘子啦!”

“看看新娘子有多漂亮!”

周围自然有想和赵家结亲没成的人家,都想看看新娘子长啥样,不如自己家,自己这心啊就舒坦了。

红盖头掀了起来,烛光摇曳中小梅不适的眨了下眼,轻轻的抬头和新郎对视了一眼,就有点羞涩的低下了头,没看到赵家明那惊艳的眼神。

周围人也静默了三秒:

“真漂亮啊!”

“家明好福气啊。”

“嫂子眼光真好呢。”

喜房里的人议论纷纷,都没想到山窝窝里飞出了只金凤凰呢。

外面还在放着炮竹,撒着喜糖,惹来孩子们阵阵惊呼声,和“我的我的”争抢的声音,有调皮的孩子把窗户贴的红纸戳破往新房里偷看新娘子,被大人在后面用巴掌招呼了一下赶到一边去,自己却凑了过去偷偷看看。

喝过交杯酒后,喜娘端来一盘饺子,小梅咬了一小口,喜娘笑着问:“生不生?”

“生!”小梅羞涩的回答。

“哈哈哈哈哈”周围想起了阵阵笑声。

“快快,新郎来敬酒了。”家明被大哥喊了出去,屋里大嫂也招呼着女眷们入席。

二嫂起身去厨房端了些点心过来给小梅填填肚子,她知道新娘子在家中午饭一般都不吃的,现在肯定饿肚子了,大嫂又进来把两个送亲的小姑娘带出去吃喜宴,二嫂就留在新房里陪新娘子。

摇曳的烛光下,小梅端坐在床上,听到外面传来阵阵笑闹声,和孩子的欢笑声,旁边二嫂很温和的和自己说着话,小梅的心情也没那么紧张了,也开始有心思打量一下周围的环境。

看着墙面是崭新的天蓝色,房里的家具也都是姐夫打好的,床和大衣柜的大小都非常合适,因为都见过样子了,所以小梅就感觉到了一股熟悉感,梳妆台上两只大红烛尽职尽责的燃烧着,门上的门帘是自己绣的,进门前才挂上去,床上的铺盖也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小梅的心就渐渐安静了下来。

来送亲的两个小堂妹匆匆吃了点东西就赶紧来新房里陪新娘子了,大嫂也来替换二嫂去吃饭,屋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走,看新娘子去。”

“闹洞房啦!”

原来是新郎的朋友闹着要来看新娘子了,几个年轻人搀扶着醉醺醺的新郎官进门来,看到了端坐的新娘子,一个个都小了声,开始互相挤眉弄眼。

赵家明往床上一躺,拒绝了他们想起哄的心,一个小伙子不死心的使劲拧了一下他的大腿:“真醉了?”

赵家明咬牙坚持没出声,并且记住了这声音“小子,你给我等着!”

大嫂子也出面把这群小伙子往外赶:“看新郎都醉了呢,你们快去喝酒吧,都多吃点。”

等到大嫂把人都带出去,把门轻轻的关上后,赵家明才坐了起来,轻手轻脚的到了窗户前把窗帘拉上。

“啊!赵家明,你太过分啦!”窗户外传来一串气恼的声音。

第49章 毛线

大齐朝建国以来,庆和帝齐恒是第二任皇帝,当年也是跟着自己父皇四处征战过,很是能体会民间百姓的生活艰辛,也很重视商品的流通,对商人的政策也比较宽松。

在边境设立商埠,允许北方游牧民族来此交易,若有商队到中原,则需要开经商的路引,商队带好路引就可以深入中原采买货物,只是规定盐铁必须官方来采买,不准民间商人交易,所以这是一个国立上升时期,良好的民间风气让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这些年南边种出来的棉花,白白的棉絮做成棉衣,又柔软又轻快,冬天太御寒了,是草原牧民最喜欢的了,可是汉人种的也不多,自己都不够用,每次他们花大价钱都买不到多少呢。

草原上都是游牧民族,整天骑着马赶着羊群放牧为生,把羊身上的价值也都榨个干净,为了换取入冬的粮食和布匹,在入冬前又宰杀了一批羊。

厚实的地毯是汉人喜欢的东西,他们剪好羊毛纺好线,都让手巧的妇人精心的制作,卖给中原的商人。

带皮的羊肉做成整只烤羊,劳累了一天的牧民们围坐着篝火旁,翻转着烤羊的架子,让这羊肉的香味弥漫开来,喝着羊骨熬制的羊肉汤,就着烤饼,男人们喝着自己酿的马奶酒,就是他们非常丰盛的晚餐了。

宰杀的羊有点多,把好的山羊肉割成小条,用材料腌制后,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风干,可以存放很久,用来包包子做馅料很是美味,也可以带到关内换取粮食。

羊肠拿来灌肉肠,入冬后的草原干冷的厉害,一串串的肉肠可以让他们吃到来年春天。

羊骨拿来熬汤,羊杂也是做汤面的上好材料,吃的太油腻了,就用中原换来的茶叶熬成奶茶来解腻,所以草原人身上都带着一股洗都洗不掉的羊肉味。

他们的蒙古包经常要跟着水草移动,东西搬运起来不方便,这次几个商人是头脑灵活的,来到这边城市看到了自由转向的脚轮,就动起了脑筋,这如果做个平板车,下面装些这个轮子,平时的羊毛,地毯就放到上面,到时蒙古包一拆,这个拉着走就行吧,毕竟也没有那么多马车装货物,很多时候他们也是人扛着走的。

至于说结不结实,只能多装几个试试看吧,他们倒是想做成铁的,可朝廷对他们买铁制品控制很严的,有这木头的先用用看吧。

听了罗大郎找他们打听的羊毛线后,他们自是心里暗喜,正想着怎么搭上这根线呢,就找上门来了,自是答应的很爽快,别说有了,就是没有也得有。

其实这脚轮在京城早就被那些大商人用来做移动货架了,这脚轮一传到京城,就有那脑筋灵光的铁匠打制出来卖了,这铁的多结实啊,容易生锈?多上点油就是。

京城是不差钱的所在,很快铁的铜的就被做了出来用来装货物,这拿取多方便呀,两人一推一拉,一车子就搬出来了,至于说“嘎吱嘎吱”难听点,那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