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66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就是没有后院,不过院子也挺大就是。

“姐,我这边准备盖牲口棚,不过这两年不打算养骡子啥的,先用来种菜就是,这里垒个鸡窝,爹上集来过了,说是明年春天给我捉点小鸡仔,养大了自己吃鸡蛋也方便些,猪是不打算养了,没那么多粮食,城里打猪草也不方便。”小梅带着姐姐先看了看院子。

“嗯,挺宽敞的。”李氏一边看着一边点点头。

“姐,你不知道,现在城里的茅房也都改了,改成你们家那样的了,我一来看到就觉得怎么这么像呢,家明说现在家家都开始改了,这种方便又干净,家家户户都喜欢呢。收夜香的也不用进家门,直接在外面就行,院子里干净多了。”小梅把自己的大发现告诉姐姐。

“啊?真的吗?”李氏有点不敢置信。

“真的。”小梅肯定的点点头。

“这好东西就是传的快呀,这左右邻居好相处吗?”李氏关心的问道。

“这左边就是二哥二嫂家,右边也是新成亲的人家,看样子脾气也不错。”小梅用手指了指两边说道。

“那就好,这远亲不如近邻,有个好邻居很重要啊。”李氏放心了。

“新房里也看看吧,姐姐还没来过这个房子呢。”小梅推开新房门,带着她们进去。

外间就是几把椅子和一个小桌子靠墙边摆着,中间空着,小梅指指中间说道:“这里我想摆织布机,等姐夫有空帮我做一架吧。”

“行呢,你闲着织织布,也能打发些时间。”

里间新床东西向放着,床头是梳妆台,窗户边摆了两把椅子和一个小台几,床尾靠墙就是大衣柜,占了整面墙呢。

“姐,你都不知道这衣柜多受人欢迎呢,我婆婆他们说等姐夫有空了,他们也都要做一个呢,还有成亲那天好多人看了都很喜欢,都想着照着做,用起来可方便了。”小梅很是开心的炫耀着。

“算他们有眼光,这衣柜就是好用呢。”李氏一点都不谦虚的说道。

“还有这窗帘,被罩。我估计着以后成亲的人家可能都要照着做的。”小梅对自己的新房可是满意的很,这可都是自己亲手张罗的,所以每天都是仔细的擦拭,房间里可干净了。

“晨晨,西西来吃糖果吧。”小梅带姐姐在家里转了一圈,领着进了堂屋坐下。

“小姨,我新得了些毛线,我爹拿去染色了,染好了我拿给你,你勾一件背心穿吧。”陈晨开始推荐自家的羊毛了。

“就是去年你让我做的那种吗?不扎人吗”小梅可没见过毛线呢,

“比麻线好多了,你到时看了再说,也可以勾帽子的。”陈晨建议道。

“行,到时我看到东西再说吧,反正我现在也没啥事,你下集再过来和我说说吧。”小梅很爽快的答应了。

“好呀,小姨,我们去赶集吧。”陈晨又开始坐不住了。

“行,你们先喝点水休息一下,我去和我婆婆说声中午我不过去吃饭了,等下我们去集上买点吃的,中午回来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小梅让她们先坐着,自己去和婆婆打了个招呼。

“我婆婆已经去过集市了,买的豆腐和肉,让我带回来做给你们吃。”小梅拎了个小篮子回来笑着说道。

四个人去集市晃了一圈回来,李氏姐妹俩就去厨房准备饭菜,简单的四菜一汤,有一道豆腐包肉是小梅跟着婆婆学的手艺,特意做来给他们尝尝,

李氏看着妹妹把白白嫩嫩的豆腐炸成油豆腐,又把肉馅装到里面,又放锅里焖烧。

“你们可真是会折腾。”

“尝尝看,怎么样?”

“好吃。”“滑嫩滑嫩的。”西西和晨晨含糊着评价道。

饭菜烧的差不多了,陈有全和赵家明也前后脚的回来了,俩连襟自去堂屋喝茶聊天。

吃饭时,李氏暗中观察小梅夫妻的互动,这感情好的夫妻自有一股默契和亲昵的信息散发出来,平日感情好的李氏自然很轻易的就能察觉到,特别是新婚的小夫妻,还不太会收敛,连陈晨都感觉到了粉红的小泡泡弥漫在身边,李氏看妹夫对妹妹贴心,自己才算是放心了。

吃过饭,赵家明去书房拿了两本书给陈晨;“这是我自己抄的,我上次去你家看着没有这书,你拿回去和你哥哥好好学,有不明白的来问我就是。”

“谢谢姨夫啦。”陈晨开心的抱着书表示感谢,姨夫可是新晋秀才呢,学问肯定没得说啦。

第50章 整枝

南方气候温暖,虽然对棉花的需求不大,但是格子布很受他们的青睐,所以格子布传扬开来后,就有南方的商队经过这边时特意来采购一番。

这来往的客商多了起来,自然带来了很多外地特产,也增加了县城的客流量,各家铺子挣得也多了。

棉花丰收了,农民的口袋有铜钱了,也舍得给孩子买点吃的用的了,县城的街道也热闹起来了。

十天一集也有点时间太长了!

听了下面人的意见,县太爷索性把集市改为五天一集,蔬菜和肉类的本来就天天有来摆摊的,整个县城的每日采买都在这边,现在也加设一些长期摊位,可以天天来摆摊的,不过改成一个月一付摊位费,这些菜农啊、卖鱼的卖肉的也都很开心,这摊位固定了,有时自己来晚点也不怕自己的好位置被人占了去,自是乐得去交钱。

靠着城墙边不远的地方还有块空地,现在可以再盖些店铺,来往的客商多了,这客栈就有些紧张了,于是县太爷就把这里计划建一条新的街道,路两边都建成铺子。

陈有全自是听到了消息,也赶紧凑上去买了块地,准备建了铺子给女儿将来做嫁妆,不是听说大户人家都爱给女儿铺子和良田做嫁妆吗?良田可以慢慢找,这铺子可是可遇不可求呢。

他早想在县城买个铺子,可这小县城的铺子基本上都是祖传下来的,遇到往外卖铺子的很少的,有那不善经营的也会把铺子转租出去,就在家收个租金也够生活了,有转让铺子的也马上就被买走了,县城小了,消息传播的就会很快,自是没他什么事。

这次陈有全拿了块大的地,他又专门跑了一趟县衙给换成两块小的地契,他计划建两个铺子,一个自己卖木工产品,一个给女儿做嫁妆,这铺子和罗二郎的挨到一起,罗大郎有铺子了,这边地契也很紧缺,走了关系才拿到一块地,就让给了弟弟,陈有全和他商量好到时一起起房子,样式和层数也要按官府的文书规定。

今年果园的豆子和花生虽然产量低些,但是地多呀,陈有全收了五分之四,剩下的让看果园的表哥家收了,就算今年看果园的工钱了,这果园里也没啥事,就是偶尔来检查下有没有长歪的,枯死的,杂草清理下,又不耽误他们自己家的农活,还能得到这么大收益,表哥一家自是开心的很,对果园也越发上心。

陈有全没想到这果园里能收这么多黄豆和花生,自己家院子也晒不了,就把黑豆拉了两车直接给老宅送过去了,让他们自己晒吧,黄豆索性晒到麦场里,打好黄豆再往家里拉。

就这样,院里花生和黑豆也堆得满满的,陈有全就想着这今年将就一下就算了,以后不能年年这样啊,就想着要不把西西的宅基地先买了,圈好院子,把地整平用来晒粮食。

和媳妇一商量,李氏自然是没有意见,这宅基地早要了,还能离自己近些,晚了肯定又得隔老远了。

想到就去做,陈有全立马来到老宅和老爹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哥一听,是这个理呀,今年这又是棉花又是豆子花生的,他们家也是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索性两家一起正好做个邻居。

陈老爷子领着两个儿子在村里转了一圈,选好了地方,就在陈有全隔壁的隔壁,就是地势有点低洼,要垫不少土,没办法,这两年村子建房子的人多了,好地方都被挑走了,这里就是嫌弃是个水洼子才没人要,只能多花点钱请人推土来垫高了。

陈老爷子利索的帮两个儿子办好了手续,趁着现在农闲了,立马找人扎篱笆墙,清理杂草石块,把地面垫高,再夯实。方方正正的院子,平整的地面,这可能晾不少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