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7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爹爹,来坐下休息喝水。”到家后贴心的女儿总是会及时的端上热水,陈有全很窝心,从女儿四岁起,自己在家除夏天外可就没喝到凉水了,总是温温热热的,夏天喝的也是热水放凉的水,李氏还悄悄和他说过女儿“穷讲究,也不知随谁了。”不过他们也知道凉水里有虫子,烧开的水肯定干净的多了,所以一家人也就都养成喝热水的习惯了。

以前李氏烧水听到水壶里水有响声就把火撤了,晨晨看见了就说“开水开水,水要把壶盖顶开了才叫开水,你这只能叫热水。”看着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李氏忍着笑加了一把柴火“这样行了吧。”

“你看就一把柴火的事,看你小气的。”李氏都被气乐了,这闺女跟谁学的啊,想想周围的人,这语气说话的也就自家婆婆了,得惹不起,遂也不跟女儿计较,女儿能有婆婆的精明能干,将来自己也就不用操心了,于是在不知道的地方,罗氏又替孙女背了个锅。

吃过晚饭,陈晨看老爹今天晚上没去干活,跟哥哥学过几个字后就凑到陈有全身边“爹,你今晚不加班了?”

“加班?”陈有全疑惑道,又一下子想明白是啥意思,“不加了,今晚休息下,我和师傅商量了下,我们县城就这么大,基本上肯买车子的也差不多了,再加上别的木工可能也学的差不多了,下集我少带几辆就行,等师傅问过他儿子看能带到别的地方卖的话再多做。”陈有全一直觉得女儿聪慧,所以也愿意和女儿说话。“我现在准备把轮子做的更结实耐用些,这两天先把你前几天说的可以推着小孩子走的车子做出来看看,再和师傅琢磨琢磨还能做些别的能给大人们用的,还有准备收些木料,要硬些的,我在集市上让人给你外公带信了,让他在山里帮我打听打听,有的话用船运出来。”

听完陈有全的计划和安排,陈晨放心了,“老爹还是挺靠谱的嘛!”“那爹爹你早些回房休息吧!”陈晨想着这一天爹爹也很累了,就建议道。

“今天还好,好几天都没陪陪你们了,今晚我考考你们功课。”兄妹俩轮流背了篇文章给陈有全听,把写的大字拿给他看了看,“不错,都有进步。”看儿子女儿都在上进,陈有全很欣慰,又陪西西数了会数,玩了会捉迷藏,陈有全才洗洗去休息。

隔日陈有全就先研究手推车的做法,反正家里就有孩子,隔半天把小儿子抱过去坐坐,陈晨也会跟着去看看,顺便提点小建议,于是两天后一个古代版的儿童手推车就出现了,雏形就是交叉的板凳,一边加长,下面加四个轮子,还是折叠的呢,前后轮处还各加了一根横撑,很像现代的折叠婴儿车了,只是是粗糙版的。

“就是这坐的和靠背的地方用什么做好呢,麻绳肯定不行的。你帮我想想”陈有全把车子推到院里,和李氏商议道。“

“用布也行,就是太软,可能坐着不舒服。对了咱爷爷不是会编藤筐吗,我觉得用藤编就很好,又结实又好看,就是费事。编起来不方便。”李氏帮着出主意。“我先用粗布试试,看看怎么样。”说着转身回屋找了块粗麻布比划了下,拿了个板凳在车子旁边剪好缝起来,缝好后用手试了下,确实软了些,坐时间长了人不舒服,陈有全回木工房拿了几根木条出来比划了下,两口子合作把靠背的布里面加了几根木条做衬托,鼓捣了半天,一个颜色土气,简陋版的儿童手推车正式面世了,陈有全把西西抱了上去,推着在院里转圈走,“我来试试”李氏也喜欢的很。“我也要推。”陈晨也凑热闹。自家爹娘这么给力,一定要捧场。

“我觉得前面的栏杆可以用藤条编,外面再包一层布,这样又柔软又安全。”陈有全打量着车子看着可以改进的地方。

“嗯,这车子应该比那个滑滑车好卖,而且买的人会更多些。”李氏在院子里分析道。“滑滑车我舍不得给孩子买来玩,但是这个手推车我就想买一辆,孩子小的时候推着出门多方便啊,走到哪推到哪,也不耽误干活,就是这个推得都是些大些的孩子了,起码得十个月大的,太小了就不行了。”李氏的话一下子又提醒了陈有全,所以说有时灵感就这样来的太快,就像闪电一样,“我可以做个车架子,可以把摇篮放上去不就可以推着走了吗”陈有全又想出来一个主意。这时陈晨推车子过来说,“爹,这个车子能停住吗,这风一吹的话他自己就跑了啊!”说着一松手,小车被风吹着又往前跑了一点。

“这倒是没想到。”陈有全一拍脑袋,确实挺危险的,“来西西下来,爹把车子再改改。”

“不要不要”西西的小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这么好玩我还没玩够呢,

“好吧好吧”宠孩子的陈有全也不强求,“晨晨注意别松手就行。”又叮嘱女儿。“放心吧爹,我能推弟弟去奶奶家吗?”陈家村是建在山脚下的,地势比较平坦,房子也都是一排一排建的比较平整,只是泥坑还是有的。

“你这小身板能推得动吗,掉坑里咋办。”李氏在旁边一口给拒绝了,别到时两孩子一起摔倒了,

“好吧,”陈晨想象了一下,又看看弟弟胖胖的小身板,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去挑战了,那就在院子里多跑几遍吧。

西西听到不能去奶奶家,很是不开心就想放大招。“敢哭的话就揍你屁股。”李氏看他瘪嘴立马喊道。“走走,姐姐推你玩。”陈晨立马推起车子跑了起来,“咯咯咯~~”一会儿就传来了西西欢快的笑声。夫妻俩微笑着对视了一眼,“晨晨就是会哄他弟弟。”

“女孩子天性吧。”

“不过做父母的总是不能太偏心,偏心的孩子感情都不咋样。”

“那倒是。”

“其实我觉得女儿就很好,你看晨晨多懂事,又乖巧聪明”这是女儿奴的老爹陈有全,

“咱为杰知道让着妹妹,西西知道向着姐姐。也都是好儿子。”这是喜欢儿子的李氏。夫妻俩在院子里闲话了会家常,陈有全又回木工房去鼓捣车子去了,李氏看看天色也该烧晚饭了,也起身去忙乎了。

这边李家岭,在陈家村西边的山里,步行要翻过两座大山,好在山里有湖,湖里的水往东流出了山间往海里奔流而去,一条小些的河经过陈家村门前,不过河道比较浅,而且有的地方窄,也没人疏通过,所以不能通船,一条大的流经县城,就是县城外的护城河,河水深且宽,县里每年都会派人检查疏浚,所以山里人家经常会划着小船来赶集,山里山货多,湖里也有鱼,极大地丰富了周围人的餐桌,李家岭是李氏娘家村子,就坐落在宁湖东首河道的山坡上,是个上崖,既不会漫水时淹了村子,又能方便取水灌溉,只是山上土地少,都是辛苦开出来的几亩梯田,所以平时采点山货,捉几条鱼贴补下生活,村里有两户人家养了两条船,经常去打鱼赶着大集去县城卖,李氏有时就会找相熟的帮着带点东西回娘家,娘家打到大的鱼也会给捎来到集市上,有时老李头赶集卖点山货就会到女婿摊位上。

这日老李头到地里去转转回来的路上碰到了打渔的堂弟,“哥,你去哪里了,刚去你家找你你不在。”

“咋了,是英子信来了吗?走走到家里坐坐。”

“好吧,刚从你家出来,跟嫂子说过了,不过还是和你说说才好,怕嫂子不明白传错了话。”又回到老李头家里坐下,“哥,你大闺女婿这两集在集市上很出风头啊,他不是木匠吗,新做了个给小孩子玩的小车子,在集市上卖的很火,这集也早早卖完了,英子给你们两老带了些吃的,让我传话让你帮着寻摸些木料,要好些的,有合适的让安排船运到县城边上,他赶牛车来拉,你寻摸好了我下集给他带个信,约个时间给他送过去,他到时去来接。”

老李头又详细的问了些女儿女婿的情况,今天是李氏来的和他也熟悉,所以还聊了会天,所以倒是把一些近况和老两口说了说,知道女儿一家日子过得好,老两口就放心了,送走了堂哥,老李头回屋看见小女儿正在比划布料“你姐又给你带布料了?”

“嗯,”美美的小梅正是如花的年龄,李氏有感于自己年轻时家里贫困,穿不上新衣服,那种对新衣服的向往现在想起来都有点苦涩,当时每每自己攒点钱想买块布料,都被老爹拿去给大哥准备盖新房,娶妻,没办法,家庭太贫困,一家人一年都见不到件新衣裳,现在自己生活好了,别的不管,小妹她总想着给裁几件新衣裳,不要错过这如花的年龄。

“这料子真好啊,娘你摸摸,好滑。”许氏摸了摸,“我这手糙得很,别把料子刮坏了,幸好你现在身高也长得差不多了,这件在意点穿能多穿几年,你姐对你的好,你可要记在心里,以后也要对你姐好些。”

“那还用娘说,我和姐感情好着呢。”李梅撒娇道。

“你想好哪里有木头了吗?”许氏问老伴,

“咱家还有五棵,其中两棵樟木留着给小梅打嫁妆,趁着这次也一起运过去,反正都是女婿给做,到时选个最新的款式做箱子柜子和床,我再去寻摸相熟的人家,应该也会有多的,先凑个十根,这次我和老二跟着过去,具体情况也得去当面问问才好。”

“行,你看着办吧。”许氏对这些事也不了解,索性也不去管“小梅,你等下去你大哥家让他们晚上来家里吃饭吧,你大姐捎了些肉和骨头,还有大米,晚上咱蒸米饭吃。”女儿给自己老两口捎的好吃的,不好往外分,就索性把大人孩子一起喊来吃顿好的,也给孩子解解馋。

“好勒”李梅答应道,

“把布料收起来,让你大嫂二嫂看见眼热。”

“知道,娘”小梅答应着把布料细心叠好,放到箱子里收起来。

老李头夫妻和女儿现在是和小儿子住一个院子,本来三间房,和两间东厢房,小儿子结婚又加盖了三间正房,晚上大儿子一家四口过来一起吃晚饭,许氏带着两个儿媳妇在厨房炒菜,李梅帮着看侄子,一大家子吃了一顿油水很足的晚饭,临走许氏还给老大家装了一大碗肉,带回家能吃两顿呢。

晚上兄弟俩也都在自家和媳妇商量家里几根木料这次就一起带出去,反正山里人家每年冬天都会伐几根木头,有时自家用,有时就往外运,这边还好靠着水运就能出去,正好贴补家用,多是不会多的,一来这木头招虫子,二来宁县地方小,山又多,很多人家都是自家去山里伐木,舍得买木料的人家还是少数,有钱人家又看不上,都喜欢什么红木,樟木类的。所以老李头很快就凑齐了十根木头,让堂哥帮着带话下个集市送过去。

第6章 名声传开

陈有全在家里忙着新的小车子和新轮子,就这轮子中间的圆圈是木头太不耐磨,想做成个铁环放进去,陈有全做了一种封闭式的还有一种开口式的,试试哪种不会脱落,铁匠师傅每个收他一文钱,还是友情价,那天在县城里铁匠师傅给他打了个样品他回家试了下,有点细节要改进,就又赶着牛车去了趟县城,先定了五十个。再加上还要买木料,陈有全感觉这钱又像流水一样的往外花出去了,好在这时罗师傅给他带来了个好消息,说是大儿子回家看望他们,看到他们做的车子,说没想到县城里这些日子很热闹的车子是自家老爹和徒弟做的,说下个月去府城,想带几十辆去试试,不过要求做工要比现在的好,样式要几个不一样的。

“样式好说,咱这都是做成马的,咱还可以做个小鹿头的,小熊头的等等,这个包在我身上。”年轻时也出去闯荡过的罗师傅眼界自是广些,觉得这个简单,“就是轮子你改进的怎么样了。”

陈有全也把新做的轮子拿出来给师傅看“嗯,这个铁环开口的好些,这样一撑结实多了,又不容易掉,到时轮子还是多做些,多带些过去,让人用的放心些。”

“明白师傅。”陈有全对有道理的话都是听得进去的。

“还有木料的事情你联系的怎样了?”虽然木工家里都会有些存货,但这些日子消耗的也大,存货都快用光了。“我岳丈说先运来十根,不够再说,他这集过来,估计是不清楚情况,想过来看看。”

“嗯,具体见面谈是对的”说着拿出一个钱袋子“拿着,这是三百文,是上集你分我的钱,你拿去用来进料。”

“师傅,我有钱,这个不用。”陈有全推辞道。“不行,咱爷俩既然一起做生意,就要一起出本钱,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你把账记好就行,你要不收,我可就不和你一起做啦!”看师傅态度坚决,陈有全只好收好钱袋“师傅放心,我一定把账目理清楚。”

“好好。”徒弟性子敦厚,娶得媳妇也是个大气的,不是算小账的那种,见识过各色人等,知道娶的媳妇性格对男人的影响有多大,罗师傅对这个徒弟还是很看好的。

等到集市的时候,陈有全夫妻俩一早就出发,先去县城外码头边接木头,赶到的时候老李头带着两个儿子和木材也刚刚到,寒暄了两句,陈有全先在码头上雇了两辆牛车把木材运回家,李氏带着大哥和小弟跟着车回家送货,把昨天去湖里网来的两条大鱼也带上,还有一些山里采的菌子,送回家后又跟着车返回县城,老李头和女婿在集市上看摊子,把从家里带的山货卖卖,也看到了女婿鼓捣出来的新车子,“这买卖做得,”看这车子好卖,老李头很欣慰。

“我和我师傅商量准备往府城卖一批,是师傅的大儿子带货过去。”陈有全把自己的安排说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