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路线不对 第276章

作者:月下清泠 标签: 穿越重生

  此事先且不细提。

  却说主要证人周、王两位家将和接生婆子王姥姥已然陆续抵达洛京,刑部和大理寺决定于十二月初二对本案公开审理,并且于十二月初一贴出告示,百姓可去刑部大堂外观看。

  ……

  一切虽然比赵清漪预想的快得多,但是将要迎来这一天,她仍感慨良多。

  当晚,她想进虚空对话原主理智,可是如传达意愿,她也没有达成理智对话目的,连召唤系统球君都无人反应。

  赵清漪却是不知道,原主的理智只是一个怯懦无辜的女子,她触及经理人的一些记忆,却害怕失去经理人。

  她没有自信应付得过来那些场面,应付得过来所有的人,包括亲人,她希望爹爹会一直这么喜欢她。

  经理人每次对话那些原主理智,都是提出要走的意愿,仙女也好,科学家也好。

  反正她不后悔,能一辈子融入经理人当个混世魔王,一辈子不用去勉强学很难学会的琴棋书画,就算这样爹爹还是宠爱她,她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没有对话原主,但是赵清漪还是渐渐感受到了她的心情,理解了这个苦命女子的意思。

  赵清漪擦去眼泪,这样也罢,她一定会很有突破性地玩玩。

  ……

  十二月初二上午,洛京不少关注此案的百姓已经围在刑部衙门外了。但见定北侯父子骑着马,而后面的轿子上坐着侯夫人齐齐来到刑部大堂门前。

  张氏也正下了轿,正看到街对面一骑黑马,马上一个身穿白衣的男装女子。但见她容颜绝世,雪肤星眸,气质清华,目光寒如冰雪,她骨相极美,虽尚无少女的婀娜,却得风流灵秀的韵味。

  傻爹:这样的女孩儿,也只有本侯生得出来呀!

  赵清漪下了马来,傻爹和治婊呆哥就上去寒暄了,一时忘记了张氏,还是张氏含泪挤进来,一把抱住孩子哭了。

  赵清漪对张氏的感情是复杂的,要说她不爱原主,不会一知道原主才是她女儿就不顾一切认回来。

  张氏也曾细心教导,但是原主已经被玉娘刻意塑造了怯懦自卑的个性,过了年龄,那些她本来没有自信学得会得东西就更难了。

  加上张氏当初刚生了弟弟,精力不足,一个幼儿,一个刚认回来目不识丁的女儿,还管着侯府的内务和应酬,可以说是分身乏术。

  原主被玉娘在才学和自信上是养废了,自然是一点都帮不了她,反而李清玥哭着回来,当了她的丫鬟,无论在内务还是照料弟弟上才分担了很多。

  人与人之间,利益是很重要的,就算母女也不能免俗。

  可是赵清漪却觉得人的行为是有潜意识的,张氏无意伤害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从来没有主动,但是李清玥把握住了张氏的需求,把握住了她的软肋。

  张氏因为那种利益,她对着李清玥时没有为了亲生女儿防守阵地的心。

  张氏自己有一颗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冷暖,并不能永远站在原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也许,她还以为给无法承担曹家宗妇之任的女儿终于找了一个忠心可靠的帮手,原主和李清玥会像赵铎的母亲和赵钰的生母一样主仆情深。

  难以说清谁对谁错,张氏在她的角度没有错,但是赵清漪却难以对她像赵铎一样亲近。

  张氏松开她时,赵清漪朝她抱了抱拳,面上带着略显疏离的微笑,道:“见过夫人。”

  张氏道:“莲香,我是你母亲呀……”

  赵清漪蹙眉,说:“夫人,我不叫莲香,仇人无权给我命名,我现在叫连青,烽火连城的连,青山不改的青。您若不介意,也称我为阿青吧。”

  张氏道:“好,我知道我对不住你,这官司了了,你随我们回侯府,好不好?母亲一定好好补偿你。”

  有些人,你却补偿不了,不能护她一辈子何苦认回她,她若嫁个农夫,也许她还活得长些。

  明知她担不起曹家宗妇之责,便是推了婚事也成,毕竟世间安得两全其美之法?

  这是为侯府贪这一门门当户对的姻亲,定要女儿嫁进国公府吧?

  或者,她操什么曹家的心,要给个陪嫁丫鬟,为了女儿不讲理就又怎么了?

  我女儿是当不好宗妇,但是你不认也得认,敢欺负她,我就嫩死你!——这难道不可以吗?

  赵清漪说:“当初我还不会武功,命还捏在玉娘手里,明知你是我生母,可不敢说,说了你也未必信。

  毕竟你是这么疼爱小姐,一个粗使丫鬟妄贪小姐的富贵,你也必容不下。我只盼,你能认出我,但我不是夫人养大的比起小姐跟你到底没有母女之情,夫人不会愿意往对小姐不利的方向想。

  我曾经觉得这个世界抛下了我,可我师父告诉我,做人就是这样的,靠山山倒,靠山水流,靠人人散,还不如靠自己。

  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没有想过要从夫人这里得到什么。但倘若让夫人失去一个好女儿,那么对不起了,我怕是不能赔你一个这么好的女儿。”

  张氏痛哭:“你果然是怨我的,孩子,我也是日夜受到折磨,都怪我太过相信玉娘了,不知人心的险恶,害得你受苦了!”

  张氏听了傻爹陈述前尘,知道玉娘是那样的贱人,张氏作为一个妻子,终于也有了强大的脑补。

  玉娘爱慕攀附侯爷而不得,她却是侯爷正妻,他们的女儿落入她手里,过的是什么日子呀!想想只觉毛骨悚然,孩子还活着已经是福大命大了。

  赵铎上前道:“乖女儿,你且看爹爹弄死那两个贱人。这事儿也怪爹爹,你从小受尽苦楚爹爹的责任怕是比你娘还要大。都怪爹爹粗心大意,看到那小贱人长得像老贱人,爹爹就是想不起来。”

  赵清漪不禁讶然,听着其中还有点故事,来不及问,宋状师已经过来提醒,大人要升堂了,容后再叙亲人之情。

  于是,一家人和宋状师一起随着刑部衙役进了大门,围观百姓也是遵守纪律排队进入刑部内院。

  刑部大堂的六扇大门敞开,鼓声一响,但见刑部尚书周敦和大理寺卿张英分左右而坐于高堂,刑部尚书周敦为主审,大理寺卿张英为副审。

  “升堂!”

  “威……武……”

  “带原告!”

  赵氏四口上堂,但他们是侯门,赵铎是定北侯、张氏是一品侯夫人、赵清宣是赐服的世子和游击将军,所以只揖手行礼。

  宋状师是举人功名,又是状师,在大堂也不必对两位大人行跪拜大礼。

  倒是赵清漪不想在这里露出迫不及待当侯府千金、一朝得势就飘了的姿态,所以一派宠辱不惊、名士风流气度,提袍行了跪礼,却绝无一分卑微之感。

  “连青见过两位大人!”

  周敦道:“原告平身吧!”

  “谢大人!”

  周敦再击惊堂木,道:“带被告!”

  玉娘和李清玥手脚带着铁链丁丁当当地被衙役带上堂来。

  “跪下!”

  玉娘和李清玥拜道:“民妇、民女叩见大人!”

  刑部尚书道:“犯人李氏母女,定北侯府一家状告你们偷换孩子、冒充侯府千金、欺辱侯府真千金、意图谋杀四项大罪,你们可认罪?”

  李清玥没有一开始就说话,玉娘急道:“大人冤枉!民妇没有!当年民妇也在月子当中,自己尚依靠先母照料,先母年纪大了,两个一样大的孩子弄不清楚,侯夫人又体虚昏迷,这才弄错了呀!民妇真的没有故意偷换侯府千金!请大人明查呀!”

第243章 公堂大战1

  在场百姓一听这种内情,倒觉得不无道理,对心思阴险的恶人的憎恶之情消了一点。

  玉娘之奸猾,通人性和利弊,可见一斑,她所缺的却是奸猾也弥补不了的。

  周敦问道:“原告,你们有何话说?”

  这时宋状师提起精神,上前一步,道:“大人,学生有几句话要问问李氏玉娘。”

  周敦道:“宋状师,你既然是定北侯府请的状师,只要不违大晋律例,你且问吧。”

  “谢大人!”

  宋状师走到玉娘跟前,一展折扇,道:“李氏,你说你自己在月子当中,都是你母亲照料你和孩子们的,是不是?”

  “是。”

  “因为两个孩子太小了,长得几乎一个样,所以你母亲弄错了,你也认不出来,是不是?”

  “是。”

  “侯夫人在你家躺了二十几天,孩子弄错之后就一直错着,然后侯府派人来接侯夫人,把错的孩子也带走了,是不是?”

  “是。”

  赵清漪不禁勾了勾嘴角,玉娘再狡猾,说谎就是说谎,遇上个状棍设陷阱,不踏进去是死,踏进去更死。

  这种技艺她也会,但是玉娘在定罪前到底占着她养母的身份,况且这种事让第三人来质问,更有说服力,更震撼。

  宋状师指着她喝道:“你说谎!”

  玉娘急道:“没有!大人,民妇没有!我们救了侯夫人呀!不管怎么样,当初要是没有我们,侯夫人只怕要一尸两命呀!先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花弄错了孩子,如果侯府千金觉得跟着我受了苦,我给她磕头认错。求她念在我也养过她十年的份上,饶了清玥,要我死,我这个养母可以死呀!”

  百姓们看着她可怜,不禁也心生同情,但想她既然对侯府有恩,又养大侯府女儿,就算侯府千金委屈了,但是罪不至死呀!

  世人总容易被利用,不自觉地扯着道德旗,事实上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对别人轻飘飘地挑剔苛刻,期待别人宽容。他们自以为是善良和怜悯,却不知在做人世间最便宜却最冷漠的恶。

  宋状师看她抵赖更加兴奋,说:“好一个刁妇!大人,学生要求传人证,当年的接生婆王姥姥!”

  玉娘不禁瞪大了眼睛,心生慌乱,但见王姥姥在他的儿子、儿媳的搀扶下进了大堂。

  这时候素来讨厌市井的原无极也难得改穿了玄袍,带着面俱站在一旁围观,以他的身份关系,还是有“贵宾”席的——站在堂内,衙役身后。

  王姥姥一家是他派人接过来的,除了侯府的人和宋状师、主审官、副审官之外,没有人知道。

  古代打官司可不必在程序上要把证人情况通知“辩方律师”,况且,玉娘母女可没有请状师。

  王姥姥一家进大堂,跪下行礼:“草民民妇参见大人!”

  周敦道:“堂下何人?与本案原告、被告是何关系?”

  王姥姥道:“大人,民妇娘家姓王,嫁到了李家村,夫家姓李,是李家村有名的接生婆。这玉娘和侯夫人生产,都是我接生的,两个女娃都没有大办洗三,但那天总是要洗洗的,也是我经手的。而侯夫人是玉娘的孩子刚过洗三后一天才生的。”

  堂上两位大人和观看的百姓都暗暗点了点头,这样的人确实与本案有莫大的关系。

  宋状师问道:“两个孩子还是婴儿时像吗?是否因为差不多大而不好认出谁是谁?”

  王姥姥轻笑道:“这位公子就外行了吧。当娘和外婆的要是看过一眼自家的孩子,就是双胞胎也认得出来,何况两个孩子并不像。”

  这话让在场百姓中的妇女们暗自点头。

  这些百姓的思维不活跃,刚才被玉娘往“恩情、养母”之类的德道方向带,她们还觉得养女告养母有些过了。虽然如此,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常识,只不过需要人引导才能想到。

  宋状师问道:“何处不像?”

  王姥姥道:“哪都不像。玉娘是头胎,又是咱们李家村的人,玉娘哪里及得上侯府夫人的富贵?

  我接生这么多年,那也是给富贵些人家接过生的,孩子大小和爹娘长得怎么样有干系、这和孕期养胎吃用也是有关系的。”

  场上几百人都不禁恍然大悟,这通常来说身材高大的爹娘生的孩子会大一些,而孕期的营养好些孩子也会大一些。

  宋状师问道:“那么你还记得两个孩子有何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