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路线不对 第703章

作者:月下清泠 标签: 穿越重生

  张先生说:“果府难道真的抵抗不住日寇吗?”

  赵清漪道:“果府的蒋将军的在这方面的见解与我不谋而合,特别是华北一带毗邻东北将无险可守。五六年前,日寇就打过一场,南北呼应,这是惯用手段。因为江南精华之地,夺下江南,在战略上就像下棋堵住我们的气口。”

  正在这时,几个人推门进来,说:“说得好!”

  又听人说:“伍先生来了!”

  大家一见,正是伍先生和两个大同会的人走进来,伍先生又与各位名流握手。

  南K的张校长见到伍先生格外激动,伍先生曾在天津读书,是天津的骄傲。伍先生也极是敬重张校长,称赞他国家危难时方见大义。

  等前辈们握完手,就是赵清漪了。

  伍先生道:“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赵清漪说:“伍先生,真高兴又见到你。”

  伍先生道:“刚才我们在门外听了一墙角,小朋友赤子之心,真令人感动。”

  赵清漪说:“我现在也是黔驴技穷,才求到诸位校长、先生的头上。我们兴民党初创,本也想当一当这青年学生中的草头将军,我主张战略撤退,兴民党组织起来,大家就先退了。但是我前日抵达江海,听了同志们说到难处,才知这事是极难的,比种田难多了。”

  伍先生微笑着安慰道:“别急嘛,小朋友毁家纾难,一心为国,在场也是爱国名流,总难袖手旁观。”

  张校长笑着说:“伍先生这么说,我们倒真不能不帮了。”

  蒋先生说:“伍先生也远道而来,快快也坐下说几句吧。”

  伍先生眉间有忧思,但仍不失翩翩风度,坐下后就坦率的说了大同会的主张:各党各派摒前前嫌,以民族存亡为先,精诚合作,携手并进,驱逐外虏。

  赵清漪鼓掌叫好,伍先生又说:“只要我们四万万同胞拧成一股绳,我们不但能战胜外寇,我们一定还能建成一个强盛的新种花。”

第751章 慷慨激昂

  7月15日,他们这群人在此谈话,谈到半途,果府的人还没有来正式表态,后来说是推迟到了7月16日了。

  不过,他们谈得也挺到位尽兴的,赵清漪拿着笔记记着几位校长谈到他们的学校时的一些要点。他们中大部分的人同意向果府提出请求,同意他们带着学生提前迁往西南,以免多造成损失。

  在场的到底也有财经委员会的马先生,同意向果府提西迁及经费的事,真的让赵清漪散尽家财,那像什么话了。

  赵清漪认真听取他们的见解,也谈到本党的兴农强国、实干兴邦主张,以及本党主张的自由氛围、文化多元。

  又谈起农业上的见识,说起自己经营一年生态农庄的经济产生与别的农民家的区别,也谈起兴建发电厂的经过和难题。

  几位大师见她谈吐不俗,虽说是高中没有毕业的学历,但是精通英文,文学、机械、农学与历史。

  与文人交流,一边善于倾听,另一方面的嘴炮还真的管用,所以在场的人倒是一点都不会因为她学历低而看不起了。

  京大的蒋先生说:“如果大学生们都去从事实干建设了,那么国家就会慢慢强大起来。”

  大家都纷纷点头,赵清漪见着就高兴了,又说:“其实蜀中还有铁矿、煤矿,如果我们攻克炼钢扎钢的技术,能够自己制造发动机,哪怕是暂时落后于列强,也是一大进步了。我们可以自己制造一些机床。有了机床,那么我们的枪枝弹药、服装、粮食都有了保障。要五年还是十年,咱们就打下一点点工业基础了。现在美国、英国都没有支持我们,但是S联与果府、大同会的关系其实都不浅吧。”

  伍先生没有离开,见赵清漪看向他,他不禁微微一笑,他真的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言之有物,实干有成绩的年轻人。她就像一团烈火在燃烧,想要为这个国家民族燃烧。

  伍先生说:“S联确实是我们的老大哥。”

  赵清漪说:“S联出于他们本身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其实与我国现在是可以一致反日的。既然现在果府与大同会也尽弃前嫌,那么是否可以达成共识,向S联求援。S联当然不会给我们最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先引进他们淘汰的东西,我们不要嫌弃。如果有了这种开头,各位前辈带着学生们研究,从模仿开始。我觉得如果种花拥有所有工业行业上的三流技术和三流生产能力,依照我们的国土和人口优势,就有一流的战争潜力和经济总量上的实力。而战争潜力和经济实力就是国力!那时候我们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了,当然,我们不是那种民族。现在的第一步,就是各位尽快的把青年学生——将来我们工业化主力军给保护撤下来,不仅仅是大学生,包括中学生、小学生,以我们的国家识字率,小学已经是知识分子了,你们都是大师,不要看不起小学生。第二步就是,伍先生的大同会一定要请S联老大哥帮帮我们,不管是忽悠、还是煽情,只要有用,跪下哭求都行,你们拉不下脸,让我去,我膝盖上没有黄金。或者你们就说请S联老大哥让我们还在资产阶级的陷阱里不知社会主义美好的人感受一下社会主义的温暖。它送什么破烂给我们,我们都要。美国那方面的支持还没有谱,现在就要靠你们了。”

  张校长说:“伍先生,我同意赵女士的提议。自民国成立以来,一直在内战。工业建设差不多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大同会可以引进S联比较全面的被淘汰的工业技术,我们在战争时也可以研究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大家对大同会有了更多的期待。

  伍先生道:“对于种花的工业化,前几年我们大同会就在考虑,但是那时也是分身乏术。我会考虑大家的意见,与委员长谈一谈。”

  蒋校长说:“到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劝一劝委员长。我觉得如果S联能给我们援助,最多两党一人控制一半。”

  马先生笑道:“现在还没有影,你都在想怎么分家了?”

  众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真是原本的愤慨暂时一扫而空。司徒维不禁想,老婆真能想,真能忽悠,也不看看在场的都是什么人物。

  果府的人要延迟,所以果府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但是他们居然也谈了一整天。赵清漪的狂想,给他们画大饼,她与别人不同,他们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有悲情的一面,但是赵清漪的主要心态是乐观主义和实干主义。

  她没有谴责,没有表达立场的话,就是讨论干,大家精诚合作一起干,干的总方向。

  她也把这股积极乐观自信的风气和那种只要能振兴种花不折手段的风气吹进他们的心里。

  晚上,大家才能一起去吃饭,大家对伍先生又亲近一些。现在这种时候,主义不重要了。心底不赞同大同会的胡先生也没有持反对意见。

  吃完饭回到房间,司徒维就看着她笑,说:“你真是条泥鳅,就这么不管不顾的。还让大同会现在就去S联引进工业产业线,真能想。万一,日本人打进来,中途都打烂了呢?”

  赵清漪说:“种花那么大,它们有那么多炮弹把种花全轰成焦土不留一人吗?那要多少钱?况且,只要我们的人见过,摸过,就是提前迈进一小步了。”

  司徒维说:“现在,我想那些校长该是会全力说服果府和学生了,我们年轻,我们的提议会被敷衍,但是他们的提议果府会考虑的。”

  “但愿吧。”

  两个相拥而眠,一夜安宁无话。

  7月16日,“庐山谈话会”才正式召开,还在庐山图书馆楼上的会议室里。

  今天来的人就更多了,昨天那些前辈是知道延迟了自己有兴发表意见才聚在上面的,今天是所有受邀人员都来了。

  除了昨天那些人,还有果军内的要人于先生、冯将军、李将军等人。另外出席过兴民党成立大会的现在的青年党、国社党、农民党、村治派的人都来了。

  出席开幕式的有160人。

  果府的张先生主持,然后赵清漪看到了那位汪先生代表果府致辞,感觉很讽刺。现在他的名声还是不错的,他要在1940年才会出逃去投靠日本人。

  然后就是副委员长冯将军发言,慷慨激昂地说:“日寇猖狂,种花危在旦夕。身为军人,惟有以死相拼。战死疆场,死得其所!现在还有人在说些什么‘和必乱,战必败,败而言和,和而后安’。和了几年,安在何处?还有人把希望寄于美国、英国的出面干涉和援助,种花人民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由种花人民自己做主?以全国之人力物力,难道还怕小小的日本吗?当今之时,惟有速速抗战,宁使人地皆成灰烬,决不任敌寇从容践踏而过!”

  赵清漪听了这个旧军阀出身的将军的话也不禁暗暗叫好,江先生可不敢这么说。

  要知道本尊所在位面的正史上,种花都打了五年仗了,半壁江山都打烂了,果府居然还没有和日本宣战,只是“军事冲突”,是美国宣战后,果府才宣战的。

  之后就有别的名流发言了,然后都表示要精诚团结抗战,现在顿时慷慨激昂。

  赵清漪本来没有想要发言的,倒是昨天与她谈得极为愉快的京大的蒋校长突然走到她身边说:“赵女士,你们的兴民党也是一个大党派了,你不说几句吗?”

  赵清漪说:“我……是不是不太合适?”

  忽然果府的张先生过来,说:“赵女士代表种花青年说几句,怎么不合适,现在是团结的时候。”

  赵清漪又见几个昨天开心谈话的名流朝她看来,只好朝他们拱了拱手,笑道:“那么恭敬不如从命了。”

  赵清漪一身黑色旗袍,带着一枚精致的胸针,她是一名绝色年轻女子,一上台只觉得让人眼前一亮。

  赵清漪说:“大家好,大家精彩的发言不需要我作什么补充了!我在此高歌一曲赠种花的抗日军人。”

  说着,她抬头挺胸,以圆润浑厚的嗓音唱起来。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

  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完这碗家乡的酒

  壮士一去不复返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

  给我生命给我力量

  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

  洒在我的胸膛上

  军旗飘飘军号响

  剑已出鞘雷鸣电闪

  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

  种花军魂!

  ……

  上个角色当兼职歌手更加进修出来的唱功,就算没有伴奏,也有足够气势场风与饱满的感情,在场的人无不更加激昂。

第752章 行动起来

  一曲《种花军魂》唱完,她鞠躬下台,没有再多费话了。

  倒是于将军、冯将军是职业军人,听得此曲有如石破天惊的震撼,与江南靡靡之音不同,而这时候国内也几乎没有如此浑厚音准唱腔的女歌唱家。

  一问身边人,听说是正是最近建党颇有声势的兴民党党主席赵女士。这个时代,职业夫人在精英圈子里是被称为“某夫人”为多,但是如果是自己有地位的女士,还是多会保留原姓的称呼。现在有人称呼赵清漪为司徒夫人,但是更多的人是称呼她赵女士、兴民党内称她为赵主席。

  于先生和冯将军上前来寒暄。

  冯将军道:“司徒兄弟,也有几年没有见了,听说当年司徒兄弟率着洪门弟兄们几次送物资去东北,爱国之情,实在让人感动。”

  司徒维道:“我年轻识浅,于国无大用,只也能尽此绵薄之力。”

  于先生说:“人人都出绵薄之力,四万万同胞的力量就无穷大了。”

  冯将军又笑道:“赵女士真乃当代巾帼呀,一曲高歌,当真振奋我心。”

  于先生乃是果府的大才子,叹道:“曲好词好,唱得也好。”

  赵清漪道:“二位前辈过誉了,唱歌不能称为巾帼,奋勇杀敌的才是英雄。它日若是我若能杀一二鬼子见了血,冯将军再以巾帼英雄称赞,那我就不客气地笑纳了。”

  冯将军讶然,笑道:“赵女士当真豪气干云,不愧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典范。”

  司徒维笑道:“现在也只是嘴上功夫,二位前辈不用夸奖。”

  冯将军道:“这个时候旗帜鲜明站出来的青年,怎么能不夸奖?要大大的夸奖才有更多的人出来。”

  于先生笑道:“正是如此,子路受牛,鲁人必拯溺者矣。赵女士谦虚无损于行,却失之远也!”

  冯将军说:“于老说得正是!爱国青年便该受到称赞。”

  说着,又有蒋校长、胡先生等人过来聊天,又见那位汪先生过来了。赵清漪暗道不妙,果然他还是和他们打招呼了,他们订婚时,他可是来过的。

  赵清漪只有强忍住不适应对。

  这一天结束回房时,司徒维却奇怪:“你对着汪先生时,似乎十分紧张。”

  赵清漪和他讲过近年军事上的事,到后来的伪政府的事她没有说过。

  赵清漪叹道:“汪先生是亲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