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生若初
但是当时太后却阻止了他,册封太子容易,但若是日后发现太子不合适再要换可就难了,虽说一直以来皇帝和太后都把大皇子当做以后太子的最佳人选,但这份阻止其实也带着几分考量的意思在,而这些年大皇子的表现只能用中庸二字来形容。
皇帝心知肚明,若是大皇子不能继位,他就会面临当年自己曾经面临过的危险,但若是下头的几个皇子人品才干都远超过这位大哥,那即使他册封了太子,他估计也坐不稳这个位置,原本皇帝是打算再看一看的,但现在却开始犹豫了。
见皇帝一直不说话,皇后倒是心急起来,抿了抿嘴角问道:“陛下,是臣妾僭越了吗?”
皇帝微微叹了口气,大皇子如此中庸,其实与皇后的出生是脱不开关系的,这些年太后一直对皇后心有不满,也是因为这位皇后规矩有余,魄力不足,如果不是太后在上头压着,她甚至压不住下头那几个生育了皇子的妃嫔。
但魄力不足也有魄力不足的好处,明面上看,如今后宫是皇后做主,但实际上太后却是真正做主之人,皇帝对太后的性格心知肚明,若皇后也是十分强势之人,恐怕现在后宫也会成为龙虎相斗的局面,让人不得安宁。
只是大皇子却不能被皇后教导的也中庸了去,身为皇子,还是嫡长子,他本身中庸就是错,若不能将底下的弟弟都压服了去,那等待着他的只有毁灭。
皇帝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其实也不希望儿子们将来经历,别管他跟兄弟们厮杀的多么惨烈,他都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子也如此,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愿意停止选秀。
很快,皇帝心中有了决断,点头说道:“确实是如此,皇儿们不能长于妇人之人,更加不能只读诗书把脑子也读的迂腐了,此事朕会放在心上。”
皇后眼神微微一闪,觉得皇帝这话似乎与她的打算有些不同,但很快皇帝就没有再说话的意思了,她也只能把剩下的话憋了回去。
这一夜自然是毫无旖旎,按理来说皇帝能睡得着,皇后怎么样都要辗转反侧才是,但实际上有星空石在,两人几乎是一沾枕头就入睡了,第二天起来甚至还觉得神清气爽。
不过很快,皇后的好心情就彻底消失了,只因为皇帝离开之后,很快就给诸位皇子下了一道命令,第一条就是从这一日开始,原本能日日回后宫与亲娘交流感情的皇子们,此后除了改为只早晚请安,其余时间必须都待在南书房。
而南书房也一夜之间的大变样,原本的陆博士从此之后无需再来,代表着皇子们的启蒙教育已经结束了,而之后的时间内,却是由六部的各位大人们分别来上课。
按理来说这是符合皇后的希望的,但问题是这一道命令是针对所有适龄的皇子,甚至圣旨之上写得十分严厉,要求诸位大人落实教育的同时还要每隔一月就考试一次,若是考得不好就得罚皇子们抄写大周律例十遍,要知道大周律例可是非常厚重的一本书。
皇后心中憋屈的很,但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六部的大人们更加的烦闷,给皇子们当老师自然是美差,说不定将来就是皇帝的老师了。
但问题是这次皇帝的命令有所不同,什么叫做让皇子们知道世间疾苦,什么叫做通晓六部运作,什么叫做全能全才,这是他们上几节课就能达到的成就吗。
再说了,原本六部的事情就已经很忙碌了,这么一来他们岂不是得忙疯了,虽说皇帝只让六部分别推举人选,但这个人总不能随便糊弄人吧。
户部这边赵九福倒是毫无压力,毕竟他有一个顶头上司在,李松仁这些年打酱油也悠闲的足够久了,这一次赵九福毫不犹豫的将他推了出去。
第239章 奇珍异宝
六部轮流去做皇子老师的事情雷声大雨点小,一开始文武百官都揣测圣意,觉得这里头是不是有立太子的前兆,有几位能跟皇子搭上关系的官员更是小心翼翼。
谁知道一段时间过去,皇帝似乎真的只是想要好好教导儿子,并未有其他的意思流露出来,后宫里头也安安稳稳,皇后没有其他的动作,倒是让前朝也都安心下来。
主张让皇帝早日立太子的官员也不是没有,但毕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如今皇帝还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有分寸的聪明人自然知道适可而止。
赵九福是万分不想掺和进去的,事实上他觉得现在的皇帝就十分不错,君臣相得不是随便说说的,换一人的话能够允许他频繁新点子的人还真不多。
出宫之后的赵九福果不其然的卡了造船司的经费申请不批,一直卡了一个多月,造船司那边的人亲自赶过来问口风,才露出对造船司这些年的开销有所不解的意思。
能在朝为官的就没有笨蛋,更别提是在造船司这种关键的位置上的人,这位大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当年赵大人急需要造大船的时候,自然能够允许造船司可着劲的花钱,但现在第一批船已经造出来了,后头的也没有突破性的新船,偏偏出海的船只一直没回来。
赵九福现在只是卡主他们的经费不批还算是好的,若是这位赵大人对出海计划彻底失望的话,造船司一下子回到五年前也是有可能的。
这位大人心头一惊,也觉得自己这是好日子过久了就忘了苦,回去就把造船司上上下下的人批了一遍,重新核对做了一份文书递到了赵九福面前。
这一次赵九福倒是批的十分痛快,他是要造船司发展的同时别铺张浪费,可不是要彻底的打压这个新部门,自然不会把合理的部分也卡住不放。
此事结束且不提造船司那边松了口气,就是户部的人也觉得合情合理,毕竟出海的船只一直没回来,若是此事失败的话,可是要成为赵大人就任户部左侍郎之后最大的败笔。
旁人着急,赵九福更加的着急,在距离出海两年之后依旧没有消息传来,赵九福此时都有些懊悔了,他不应该太操之过急,以至于船只还不够经历海中的风险。
即使是在现代,海上的风暴和海啸都能要了巨型油轮的命,更别提现在他们的船只只能说勉强能够远行了,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更让赵九福焦虑的事情是,砸下去的真金白银倒是也罢了,出海船队一共有一百三十三艘大船组成,每一艘船上都足足有一百位水手,这些人都是从大周朝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里头每一个人都是海上精英,他们都有父母家人,出海的时候有多么的风光,如今他们的家人就有多么的担心,若是他们一去不回,最后家人能拿到的不过是区区安家费。
更重要的是,此次船队带队的武将首领,还是赵九福在琼州结下了深刻友谊的魏昌平的亲弟弟魏昌荣,当时魏昌平曾对此事极力反对,但魏昌荣自己想去冒险,转过来求到赵九福这边,最后还是赵九福在中间做了一次和事佬。
虽说万一船队出事的话,其实与赵九福并无关系,但从人情上来看,魏昌平迁怒的可能性还是不小,就是赵九福自己内心那道坎儿也过不去。
说句实在话,有钟表司和琉璃司那边在源源不断的造钱,赵九福其实不在意浪费的银钱,但背负这么多人命却是一件沉重的事情。
随着时间一日日的过去,赵九福也忍不住担心焦虑起来,这一点睡在他身边的严玉华体验最深,虽然在朝为官,但赵九福其实是一个睡眠不错的人,这一点是他从小到大养成的良好习惯,以及灵泉和五行阴阳拳不断改善身体产生的结果。
但是这些日赵九福却难得的睡不好,他不愿意打扰妻子所以总是装睡,但深爱着夫君的严玉华又怎么能不知道。
只是此事不好开口安慰,严玉华能做到,也是每日多加一道清火的佳肴,时不时带着几个孩子陪他散散心,以免他着急上火反倒是乱了性子。
事实上,严玉华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赵九福将自己的这份焦虑藏的很好,在外他是镇定的赵大人,即使有人把船队的事情拿出来发问,他也能安稳无比的回答,似乎对船队真的是充满了信心,似乎船队下一日就能回到大周。
一直到第二年的中秋节前,船队出发之后整整三年的时间之后,船队的消息才再一次传到赵九福的耳中,三年前派出去的船队不但回来了,还带回了其他国家的奇珍异宝。
赵九福比大部分人都早知道船队的消息,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大周各地,人们津津乐道的提起船队三年的远行,道听途说着外头世界的奇怪传闻。
甚至有一日赵九福回到家中,严玉华都忍不住问道:“夫君,外国的人真的有红头发绿头发还有黄头发的吗,难道这头发的颜色也能各有不同?”
大周朝几乎都是黑发,褐色的都很少,更别提匪夷所思的其他靓丽色彩了,赵九福觉得这个传闻有些离谱,笑着说道:“魏大人的信中有提到红色和金色头发的人,绿色倒是闻所未闻,想必不过是民间传言罢了。”
严玉华还是觉得很惊奇,显然在她看来红色和金色的头发已经很奇怪了,即使是神怪传说之中的仙妖也差不离了。
见妻子感兴趣,赵九福倒是多说了几句,还说道:“左右再过几日船队就要进城了,到时候你带着几个孩子出去看看新奇吧。”
严玉华一听还真的心动了,第二日就去早早的定包厢,谁知道如今大户人家家家户户都这么盘算,严玉华还是去的比较晚的,要不是有赵九福的面子在,恐怕临街的好位置一个都定不了,为此严玉华忍不住庆幸了一下。
百姓们显然对船队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赵九福一看堵不如疏,索性就把进城的队伍道路清理了,两边却放任百姓们观看。
一直到船队真正进城的那一日,京城的百姓们才知道,原来船队带回来的东西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千奇百怪,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许多年后,大周朝的百姓们还记得这一天,不只是京城的百姓,还有附近郊外的百姓们也都敢来看热闹,甚至还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商人都赶到了京城。
京城的人口前所未有的多,应天府那边急得满头官司,但也不得不承担起维护秩序的任务来,恨不得这一日能赶紧的过去。
上一篇:国医神算
下一篇:我在求生综艺直播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