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空间有点田 第149章

作者:列无暇 标签: 穿越重生

  秦凝抬抬眉毛,说:“好酒是难弄到。这个,我也帮你去打听打听。”

  高阿姨惊讶:“哎唷真的?你还认识卖酒的?”

  “还正好认识一个,不过,好酒总是贵点,就怕高阿姨您不喜欢。”

  “呃……看你说的!我小儿子的婚事办完,我也一身轻松了,贵点就贵点。能比茅台贵?要不要酒票?”

  “当然不会比茅台贵的,毕竟是自家酿的米酒,但味道是好的不得了,说是祖传的手艺,以前供应过扬州大盐商的,不瞒你说,人家苏州饭店的领导都夸呢,酒票倒是不要的,就是不能和人说,让人知道了不好。”

  秦凝睁着大眼睛,就把自己空间里的米酒夸上了。

  她还觉得夸得不够呢,那么好的酒,应该用供应过皇帝才对,不不,供应过神仙比较贴切,还不是怕高阿姨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反感,她才没有那么讲。

  高阿姨就高兴的不得了:“真的?要是真有这么好的酒,那就麻烦你帮我多弄一点啊!”

  秦凝说:“你要多都是多不到的,人家私人作坊,能多出多少来?要太多人家还不敢卖,不过这人爱酒,要是谁有好酒的,他也肯换,二十斤米酒给换一瓶茅台,我改天先拿一点来给你尝尝看值不值。”

  就是这么一尝,高阿姨和丁伯伯都爱上了,江南人普遍的爱喝米酒,那是江南水乡的曼妙滋味,茅台等用大曲酿的高度酒虽好,但毕竟贵,度数高,不能当家常酒喝。

  秦凝给高阿姨儿子的婚礼置办了草莓和酒,让高阿姨收获了好评无数,高阿姨就很是感激秦凝,还真的拿了几瓶婚礼上多下来的茅台,和秦凝又换了几十斤的桂花米酒。

  等到高阿姨喝上了瘾,一直还想要的时候,秦凝不卖了。

  她不愁卖,酒这个东西,越到以后越贵,她现在都只是拿酒当礼物送,大部分都存起来的,要等以后市场完全活起来才卖,反正她不愁钱。

  秦凝就跟高阿姨说:

  “哎,高阿姨,人家作坊今年不卖了,要等明年再开灶煮酒了,也是怕卖太多让人知道了不好,低调些。我听酒坊人的意思是,以后都不卖了,只能拿好酒去换,省得人家说三道四。”

  高阿姨又遗憾又理解:

  “唉,真是,喝个酒都不过瘾。行,我以后让我们老丁有了酒票都存着,谁也不给,明年我拿茅台酒跟人换,秋冬天我和你丁伯伯在家喝上一杯,不要太开心哦!”

  就是这样,秦凝卖了酒,帮高阿姨解决了问题,还顺手收藏了好几瓶这个年代的茅台。

  哇哈哈哈,这些都是钱那!

  不仅仅这样,还有隐形的收益呢,那就是,高阿姨和丁局长,心里很是感激秦凝,总想着要回报一下。

  这个昔日不过顺手帮个小忙认识的乡下小姑娘,不出声的帮他们解决了好些问题,可比那些个成日只会喊着高主任丁局长帮帮忙的城里亲戚强。

  所以,这会儿,高阿姨就用眼睛不断使唤着丁局长,让丁局长赶紧的说话。

第211章 有舍才有得(2更)

  丁局长捻起一片桔子吃了,桔子的甜度比想象中的好,真的是甜而不腻,后味还有浅浅的酸香,把前面的甜迅速中和,在口腔里留下一片清爽,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再拿一片来吃。

  丁局长就手里举着桔瓣儿,嘴里的还没咽下去呢,有些含糊的和秦凝说:

  “嗯嗯,小秦啊,本来你不来,我也要想办法找你了,文化局今年有一个编制名额,你不是马上要中学毕业了吗?不如你去你们那儿的文化站工作,混个两三个月,我让你们清溪公社的文化站站长给你报批,半年的,你就是国家干部啦,怎么样?”

  丁局长说完,得意的看着秦凝,擎等着秦凝欢呼雀跃了,毕竟在世人眼里,这简直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那眼“泉”啊!

  高阿姨也得意的坐到秦凝身边,说:

  “小秦,你这么帮我们,我们不会给你亏吃的,阿姨替你想过了,等你转正了,阿姨再帮你介绍个城里对象!那到时候,你就能嫁到城里了!再让你丁伯伯给你把工作也调上来,那日子,不要太好喔!”

  秦凝笑着,手支在下巴上,大眼睛弯弯的,先甜甜一声:

  “谢谢丁伯伯,谢谢高阿姨,你们真的是太为我着想了!本来我们那中学小学的陶校长就说了,文化站长提过一次,说我有画画的能力,毕业了可以去文化站画宣传画呢!不过……”

  高阿姨听着,眼里都是笑,满意的和丈夫对视一眼,正要再说什么呢,秦凝忽然来了个大转弯的“不过”,还顿在那儿不说话了。

  连丁局长也禁不住问:“不过什么?”

  秦凝支着的身体靠近高阿姨一些,再把水果盆子捧到丁局长面前,像个平常人家里最疼爱的小女儿那样亲近:

  “呵呵,不过,丁伯伯,这个转正……转正名额这么难得,要是被我这刚毕业的愣头青乍然得了去,那我……就算在文化站再努力,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

  况且,我知道的,清溪公社文化站好几年没有转正名额了,有的人兢兢业业的当临时工当了几年了都没有转正,我这突然去几个月就转正,对人家也不公平。

  那人家心里一委屈,说不定就在背后说您哩!毕竟上回我在县里表演打鼓,我们清溪公社好几个领导都知道我跟你认识,还说我是您亲侄女什么的呢!

  丁伯伯,我知道您是真的为我好,但我不能给您添麻烦,咱们平时能来往着,我已经很开心了,至于这么宝贵的名额,给我真是不合适。

  我这倒是想跟您求个情,那个在文化站教打鼓的陶丽芬,就是清溪公社中学小学陶校长的妹妹,虽然学历不够格,但是这一年成绩还是有的,现在市委宣传部的几次活动,还不是他们鼓乐队唱主角?

  丁伯伯,要是可以,请您把这个名额给陶丽芬吧,我一定会让陶丽芬和陶校长好好谢谢您,我也会单独谢谢您,您看……”

  丁局长愣住:“啊?你,不要转正?”

  高阿姨也愣住:“小秦,你到底年龄小,你到底知不知道,这种编制名额多么难得呢?”

  秦凝拿桔子盘往丁局长递:

  “伯伯您吃!您吃着好,我再帮您去弄点,快过年了,你们一定也有些老上级老同事要给个节礼啥的,这蜜桔或许能担当一下的呢!”

  又转向高阿姨甜甜的叫:

  “阿姨!阿姨您看您说的,我哪里不知道这编制名额难得!可就是因为难得,我才不能要啊,我这刚毕业的一个小细娘,去文化站工作几个月,就转正啦?那背后数落我数落丁局长的不知道会有多少!

  这编制名额,给了陶丽芬,那就是丁伯伯独具慧眼,不拘一格用人才,给我……呵呵,说闲话的可就多了。

  所以,阿姨,我嘛,还是再等等吧,等丁伯伯啥时候又高升了,升到县委常委去了,各方面稳当了,我自己也在文化站做出些成绩来了,那我就腆着脸的再来请伯伯帮个忙,给我弄个编制名额,那就不会打眼啦!阿姨,您仔细想想,我说的对不对?”

  “这……”

  高阿姨顿住,和丈夫对望。

  两人不禁同时叹气。

  丁局长先说话:

  “唉,小秦,你这个孩子啊,真想不到,你小小年纪,这么的……有想法!你说的也确实,这个名额很多人盯着的,我这……嗐!你提醒的也是,虽说我和你高阿姨是真心想帮你,但你年纪也确实小……

  那,好吧,你先工作两年再说,只要伯伯还在这个位置上,总有机会的,就是你说的那个陶丽芬……”

  “哎呀,伯伯答应了!我先帮陶丽芬谢谢您。这个陶丽芬啊,就是学历低了点,但现在不是有鼓乐队这个成绩摆在那儿嘛,我回头就让她好好写个申请,也让她好好想想怎么谢您,呵呵呵呵!”

  秦凝眯缝起眼,笑的像个傻子。

  高阿姨撇了撇嘴,说:“那个什么陶丽芬,我们压根也不认识,这可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

  “我知道,都是因为阿姨看得起我,我一定会和陶丽芬说的,哎呀,不认识有不认识的好处嘛,这样不是更加显得咱丁伯伯是秉公对待人员编制嘛!阿姨,谢谢您啊,您说,这蜜桔怎么样?你们要是要的话,我得赶紧让人送来,冬至过了,再不送年礼可就迟啦。”

  昭文县这个地方,要是有师长的、或一年中曾经麻烦过别人的,再或者跟人借了钱还没还的,临近年底的时候,一定要送年礼的,这是规矩,也是习俗。

  丁局长这种领导,会有别人来送礼,但也要给别自己的师长送礼,那这样的礼,就不能是随手拿人家送来的转送了,高一级的师长看看不上,一定要送的新颖别致些才能得到师长的看重嘛!

  这会儿秦凝一提醒,高阿姨作为刚刚给了秦凝一个大脸面的施予者,就没有再客气:

  “你这蜜桔真是好。你要是能弄得到,你给我弄个一百斤,你丁伯伯送送人,我们自己留一点吃着也好。对了,我出钱买啊,可不能让你掏钱!”

  “一百斤……行,我帮你打电话出去问,钱不钱的再说。”

  呵呵,一开口就是一百斤的大口吻!但秦凝应下了,她有她的打算。

  没想到丁局长也开口了:

  “小秦,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上回那个酒……你能不能再帮我弄一点。你不知道,我上回跟县委里头的老同学喝了一次,哎呀,人家就念叨上了,你给伯伯我想想法子啊。”

  “酒……倒是真不好弄,人家作坊今年的酒都卖空了。但是丁伯伯开口,我怎么也帮您去搜刮一点出来,因为我知道有个人买了好些收着呢,我帮您去求一点来,不过,估计多不了,只够您送一两个人。”

  “行行,能送一两个也很好了。哎呀,你看你一来,又帮我解决了问题了!”

  “看您说的,是您给咱清溪公社的某些同志办实事哩!”

  你来我往的又客套了几句,秦凝在高阿姨家吃了中饭就告辞了。

  她不会让高阿姨和丁局长知道,她原本来,就是想帮陶丽芬求个编制名额的,哪里想到,丁局长还想给她名额呢。

  秦凝是真不要这个东西。

  她真看不上。

  对于她来说,编制不编制的,无非就是一个月有稳定的三十多块工资而已,但这个编制名额拿了,可是个麻烦。

  她刚才和丁局长夫妻说的那些话,几乎都是她的真实想法。

  她一个农村穷孩子,冷不丁的转正成国家干部了,比周遭的人好太多了,那么,她身上原本可取的东西,在很多人眼里就将统统是放大的缺点。

  肯把东西分给人吃将成为炫耀;

  穿件好一点的衣服就是嘚瑟;

  对人热情是虚情假意;

  对人疏离是高傲自私;

  更别提她头上那顶隐隐约约的地主崽子帽子了,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去文化站里上班,那么,将有十几双眼睛在无时无刻的盯着她,等着她出错,等着她出丑,等着她从高处跌落尘埃,好能安慰他们那颗忿忿不平的心。

  况且这一年她和陶丽芬相处的还不错,陶丽芬千求万求的,让秦凝来找丁局长给个转正编制,要是结果让秦凝得了,那么陶丽芬会怎么想?

  可要是反过来,本来该给秦凝的,秦凝让给了陶丽芬,那陶丽芬是什么心情呢?

  只怕以后秦凝的活,她都能抢着干了,偶尔秦凝请个假什么的,陶丽芬绝对帮着她说话呢!那些打鼓孩子的权益,秦凝也能在陶丽芬和陶校长面前,大剌剌替他们争取一下。

  秦凝是很愿意去文化站混日子的,那样就比她回村里做农活赚工分舒服多了,也能省了村里老娘们对不出工的人的唠叨,但编制不编制的,她根本就无所谓。

  她真觉得现在的小日子不错,反正现在政策还没放开做不了生意,她不要那扎眼的编制,就这么像个隐士似的,在这穷乡僻壤过的潇潇洒洒,有啥不好?

  有舍才有得。

  况且她又不在乎那一点工钱,和人陶丽芬去争什么!

第212章 又出稀奇事情了(3更)

  秦凝一身轻松的出了高阿姨家,匆忙的往林场方向去。

  又是一年寒冬,她家的炕和任贵均的炕都需要木材木屑烧,一个月得买两回。

  等把这些都办妥了,她才骑车回家,冬天的江南,六点不到就会天黑,风吹着可阴冷了,她得赶紧回去,况且,家里一定有热闹等着看哩。

  果然的,秦凝一到家门口,就看见三麻娘子等人站在她家的猪棚门口,叽叽喳喳的在指点着什么。

  看来,一有热闹看,这些人就不冷了,炕也不蒲了,宁可在在猪棚门口吹弄堂风。

  秦凝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走过去往里面一看,便看见唐菊花站在她们家猪棚的梁柱下面,拿一根竹竿往梁上挑着什么东西,一边挑,一边抽抽嗒嗒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