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吾儿莫方 第198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在过去无量劫前,燃灯古佛住世时,有一位善慧仙人,归依于佛。

  在燃灯佛身前修行的有千万之众,有凡人,有六道众生,善慧只是其中之一。他还有一个朋友,是一只普通猴子。

  两人一起到燃灯驾前听他讲禅,善慧听后决心出家,修菩萨行,悟宇宙间的大智慧,立志普度众生,使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

  于是燃灯为善慧授记说:“你将来在娑婆世界成佛,成佛后号释迦牟尼,度诸众生。”_

  而这猴子呢,他听后却连连称“谬!”称燃灯佛的话都是大谬,将要误众生不浅。_

  燃灯佛听见这话,便问猴子为何出此妄言,猴子反问佛说:

  “世尊,按你所说,六道众生,行善业者将得好的果报,行恶业者将要得恶的果报,在我看来未必如此。”

  “强梁夜夜欢歌,一生只知强取豪夺,奢靡享乐,直至寿终。我想他从未担心过有什么恶报,你就算把这些真言说给他听,他也未必信。”

  “因为他看到的都是自己行的恶事,得的却是善报,你的佛法对他有何用?”

  “再比如一家善良之人,一生行的善行,最终却被恶人所害,何谈福报?而且周围的人都看到的是他行的善业却得的恶报,哪里还会相信你的佛法?我看你的佛法对世人无用啊!只会害了善良之人,却难以惩戒恶人,要它何用?”_

  燃灯佛听见猴子这番话,无奈摇了摇头,对猴子说了因果报应一说,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恶人今世行恶,必将在来世或若干世之后得到恶报,或者堕入地狱受苦,或者轮回转入畜生道受人奴役和宰割,而恶人今生得到的福报则是前世善行的果报。

  今生的善人之所以得到恶报那是前世的恶行所致,而善人的善行一定将在来世得到福报。

  猴子却不服气,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说:“什么前世后世,我都不知,我只知今世!”

  “不仅我不知前世后世,世人都不知前世后世,世人只知此处有物,我伸手取之,此物即到我手中。”

  “如果当下没有人来与我抢夺,那么此物就归我所有,哪管还有后世报应?”

  “只有大智慧者能够看到前世若干劫之前的事,凡人如何印证自己的因果,如果不能印证,那么只能你说他信,而不信者一生都自行自去,你的佛法对他有何用?”_

  燃灯佛听了这话,只觉得这猴子十分有趣,便送他两样法宝,一双灵明金目,能识万物本真,一副聆察六耳,能听众生本心。

  而后把猴子送到六道轮回之内,万世万劫之中,让他自己去印证因果的道理。

  所谓六道轮回,就是天道、修罗道、人道、地狱、饿鬼、畜生道。

  佛教认为众生不只是人,都在这六道中受轮回之苦,就算是天道中的神,也会死,然后再投到六道轮回之中。

  如果人此生作恶,之后便会投胎成为畜生,或者打入地狱受苦,或者成为饿鬼受尽痛苦折磨。

  如此,猴子入六道印证自己和燃灯佛的道理到底谁对谁错。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一个迦毗罗卫国国王的夫人生下一位太子,取名乔答摩·悉达多。

  这位太子从出生开始便十分不凡,一身追求生死宇宙智慧,后在他三十岁那年与一株菩提树下成道。

  号释迦牟尼,开始说法济度众生。_

第0346章 前世今生

  六道众生前来听道,其间有一老者,仰面向佛微笑。

  佛屏退众生,独将老者叫到近前,笑问道:“猴子,你这若干劫之后可证因果之道否?”_

  老者听见这话,惊喜问道:“善慧仙人你认得我啊?”_

  佛笑:“你我故人如何不识,无数劫前,你曾向前世佛燃灯如来问因果之事,如今可有感悟?”_

  原来,这老者便是当日在燃灯佛前反驳燃灯佛因果之说的猴子。他经历多世轮回,如今为人。

  听到佛的询问,老者答道:“那日拜别燃灯佛祖,你我各寻去路。我在畜生道中做猴轮回若干劫数,又在人间道中做人轮回若干劫数,只是尚不知因果。”_

  佛听见这话,大感不解,燃灯佛让这猴子可知前世之事,又送他灵明金目和聆察六耳,如何还能不知因果?

  然而,老者却道:“我本心无善无恶,不行善举也不做恶行,所以无有因也无有果,所以不知因果。”_

  佛不赞同,只觉得因果故在,只是猴子自己看不见而已。_

  老者心想自己经历万世万劫依然不知因果,如今听佛讲道,反倒更加疑惑了,便把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_

  佛便问他:“有何疑惑?”_

  老者便与佛说了一下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按照佛的理论来看,这世间因果都是因为有业力在推动。

  之所以有业,是因为大家有执取,有取是因为有爱,有爱是因为有受,有受是因为有触,有触是因为有六根。

  六根从母胎中生长,入胎是因为业力的推动,于是大家有触,有受,有爱,有执取,产生业,如此老死再投生,进入痛苦的轮回。想要跳出这个轮回,必须灭掉业,于是所有的受、爱、执取便不存在了。

  由此,老者认为灭除一切的乐并不是乐,而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蠢思想。

  他说生老病死并不可怕,反倒是佛自己惧怕生老病死而已才要成佛。

  在无数次的轮回中,老者看过无数志士英雄,宁愿抛洒生命,而无数皈依佛祖之人,抛弃家人,抛弃世间情和理,做出诸多无情无义之事,只想一心成自身正果者,如此无情无义之人居然能得正果,简直是不可思议!

  老者觉得,真正的道便是那些英雄,贪生怕死者如何可以妄谈佛法?

  他对佛说:“你还说供养你,称颂你,信你就将有大福报,我却觉得有些蹊跷。”

  “业力不消,只靠你一人之言便能超脱?莫非是你的谎言骗人来信你吧?一个十恶罪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他所造业力又往哪里去消?你说的我全都不信!”_

  佛祖: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佛无言以对,只觉得这只猴子经历万世万劫依然愚痴不化,简直无药可解,不再搭理他,自行离开了。_

  老者见佛说不过自己,撇撇嘴,继续轮回,转生到了阿修罗道。

  不知是哪世哪劫,修罗王婆雅之妻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其女容貌俊美,其男生则能言,长大之后能辩言之真假,能识万化之真,修罗王婆雅甚爱之,将其女起名罗丝罗,将其男起名为毗摩质。_

  一日,婆雅带其女罗丝罗和其子毗摩质到佛前听佛祖说法。

  听佛祖说法的还有天帝,以及所率领的天界众神。

  佛祖一见毗摩质,便知又遇故人,让毗摩质上前来说话,却没想到毗摩质却质问佛祖,道:

  “如今你知我我知你,你我都知我之前世,前世我只愿做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生生世世不做恶事,也不从善行。本以为将在人间道中轮回,可如今却堕入修罗道,不知是何道理?”_

  修罗道,六道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

  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_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心很重,非常的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_

  自己好端端的什么事情也没做,却入了这修罗道,毗摩质怎能不生气?

  然而,让他更加生气的是,佛祖却说他这些都是他自己作的,因为他毁师灭道,污蔑世尊,所以该当轮回修罗道。_

  这话毗摩质可不爱听了,心说老子我从未认你做师,从未信你这道,也从未尊过你这世尊,哪里来的毁师灭道?_

  佛祖却淡定道了一句,“轮回注定,并非你我所能作为。你也不必怨我。”_

  毗摩质哼了一声,愤然离座。_

  但几日后,天帝却突然派人来说,要求娶公主罗丝罗为妻。

  从最初到现在,修罗道与天帝等人一起听道时,佛祖都极为偏袒天帝,现在天帝还想要修罗公主,修罗王想都不想便拒绝了。

  却没想到天帝也是个执着的,三番两次过来劝说,修罗王被烦得没办法,心想把女儿的聘礼要得高高的,让天帝知难而退,便大放豪言,聘礼必须是蟠桃园里所有的蟠桃,太上老君仙丹一万颗,还要蟠桃盛会上的所有果物。

  因修罗不饮酒,便不要酒。

  没想到这般苛刻的条件,天帝都答应了,说几日后要求修罗王和太子亲自送公主到南天门后,亲自将聘礼取回。

  修罗王见他这都肯,猜他可能是真心喜欢自家你女儿,便答应了。

  但没想到,天帝忘了公主的双胞胎哥哥毗摩质有灵明金眼及聆察六耳,双方一会面,立马就看穿了天帝的谎言。

  直骂道:“你贵为天帝居然欺骗我等,不知你在佛祖面前修的什么道,念的什么佛!”

  谎言被戳破,天帝干脆撕破脸皮,直接命天兵天将将公主抢了过来,对毗摩质冷笑道:

  “你这个不尊佛祖的恶徒,口中还敢言佛祖之名?我今以布好天兵百万,立刻叫你粉身碎骨!”_

  话刚说完便杀出天兵百万,与修罗兵众一阵厮杀。修罗不敌天兵,公主罗丝罗被天帝抢走,毗摩质败逃回修罗境。_

  婆雅大怒,誓报夺女之丑,与毗摩质同整军队,杀入天界。_

第0347章 四猴一体

  据经书中记载,这场战役历时数十年,最终天兵败北,婆雅救出亲女。

  毗摩质提刀杀入天宫,欲杀天帝。

  此时,天帝想起佛曾说过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菠萝蜜咒,便能破解修罗兵众。

  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所有兵众,修罗王唤儿子毗摩质快逃,毗摩质立而不动,手指天帝怒道:

  “天帝,我早晚有一日斩你于此,夺你天帝之位!”

  又以手指天道:“释迦牟尼,你袒护强盗,欺压弱小,如何称的起佛陀之名!”_

  言必,毗摩质被刀轮斩为两端,当即毙命。_

  后来,修罗毗摩质,因斩杀天道众神,辱骂佛祖,而堕入恶鬼道,在此道中轮回六世。_

  这只万世之前的猴子,前世的修罗王子毗摩质,记得所有前世的灵明六耳猴,在这饿鬼道中受尽痛苦,六世饿鬼,口中只不断的咒骂释迦牟尼,只此一念,永世不断。_

  那猴子于饿鬼道中轮回六世,始终不能醒悟,而且一心辱骂佛祖,按轮回该堕入地狱道中受一千年之苦。_

  在其中受了一千年的无法诉说之苦,猴子再不敢开口,但心底到底是何想法就不得而知了。_

  经书看到这里,阎贝只觉得脑海中一片清明,往日想不通的问题一一化解,心如明镜一般。

  如此看来,这猴子便是六耳猕猴了。

  没想到他和佛祖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段前尘往事,并且,从经书来看,这梁子结得可不是一般大。

  又是佛祖又是天帝,如今这六耳猕猴还要大闹天宫,是觉得苦头吃得还不够多吗?

  是的,看完了经书,阎贝只想对六耳猕猴说一句,有时候装装糊涂还是好的,世间真理,有时候根本没有去争辩的必要。

  如果对方和自己一样实力还好,说一说那叫讨论,可六儿这个辩证对手可是如来佛祖,跟他争辩,你丫瞎说什么大实话!

  但是,后来经书里那猴子不是学乖闭嘴了吗?

  这样看来,他自己也是明白了过来,自己这只蜉蝣撼不动大树,为毛现在还要自己送上门来?

  她是不是漏了什么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