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樱桃糕
张二郎表演的这位食客是个嘴馋的,与他搭戏的阿窦扮演请他吃饭的朋友,许四郎则是沈记的跑堂伙计。
张二郎从阿窦说请他吃饭以后就饿着,饿得前心贴后背,扶墙进了沈记,然后就是许四郎开始介绍菜了——因是为“立冬火锅节”准备的,故而提到的都是各种涮品。
介绍一个,张二郎便让上一份尝尝,然后便是夸张又逼真的吃相。
如此这般,许四郎不断介绍菜品,张二郎不断夸张地吃着,嘴伸得老长去接“鱼脑豆腐”,满碗地捉“弹牙丸子”,招呼拿个渔网来捞肉……
最后张二郎打着饱嗝,由衷地说,“要说做饭好吃,就服沈记。”
他的朋友阿窦则道:“你还是扶墙吧。”
邵杰看预演的时候笑得打跌,学着张二郎的样子道:“要说做饭好吃,就服沈记。”又学阿窦,“你还是扶墙吧。”
邵杰对沈韶光道:“哈哈哈,我觉着,这两句话肯定能让不少长安人记住,记好些年。”
沈韶光客观地道:“重复就是力量。我们年年演,硬灌,他们想不记住,也难。”
邵杰:“……哈哈哈哈!”
除了这些娱乐节目软广告,硬广告也要准备,比如画了火锅的牌子、写了沈记名字的旗子,比如车身广告,至于服务人员、锅子、汤底菜品蘸料之类,倒不怎么用沈韶光操心了,毕竟两店又都管事。至于和市令打招呼,寻找场地,那又是邵杰的勾当。
邵杰是个办事靠谱的,就在东市最繁华的中心地段十字路口的一片空地上,沈记摆开了摊子。
立冬火锅节的大木牌子竖着,沈记酒肆的小拉旗圈出场地,几排食案摆开,上面放着火锅子,不远处锅灶操作案台也安置好,大锅里飘出老汤的香味,十几个庖厨伙计穿着同色衣服,严阵以待,很像那么回子事。
这样的架势,怎么可能不吸引人?渐渐便上了客人,坐下点了锅底和涮品,但更多是站在拉旗外观望的。
然后许四郎便上场了,站在场地中间,先来一段《报菜名》。
这样的艺术形式真正的古今皆宜,一段贯口儿下来,博得满堂彩。
然而这才是前菜,后面的“小品”才是主菜。
“……我嘴挑着呢,一般的酒肆食店可不去。”
“不是一般的。”
“是两般的?”
“嗐,就是上巳节探花郎都下马买花糕那个沈记啊。”
“哦,那还真是两般的。”
……
“哎呦,张郎,你怎么扶着墙进来的?莫不是不舒服?要不我们改日再吃酒?”
“别拖拉了,我怕活不到改日……”张二郎捂着肚子,有气无力地道。
这时候不管是食客还是外面围观的,都已经控制不住地笑起来。
许四郎上场:“天冷了,客人来个火锅子吧?”
阿窦看张二郎。张二郎:“来。”
“客人来个奶汤锅底吧?鸡鸭豕骨煮的汤,其白若牛乳,郎君闻闻,味儿都飘过来了。”
阿窦看张二郎。张二郎:“来。”
“客人来一份鱼脑豆腐吧?说叫豆腐,不是真豆腐,是用鱼肉做的,比豆腐还嫩呢。”
“来!”
张二郎表演功力很强,明明是无实物表演,却真得很,伸着嘴去接热鱼脑豆腐,烫着嘴,咽不下去,却又舍不得吐出来……把周围人等都逗得前仰后合。
偏有促狭的食客也喊:“来一份这个鱼脑豆腐!”
围观的人更笑了。
许四郎既是演员,又是真跑堂,果真给端来鱼脑豆腐。
“客人来一份弹牙丸子吧?豕肉打的,又香又有嚼头儿,真的弹牙呢。”许四郎又回到表演中。
“来!”
然后张二郎便开始“满碗捉丸子”。
食客们也凑趣点弹牙丸子。
后来干脆变成了张二郎点什么,客人点什么,客人点什么,张二郎也喊“来一份!”
好在张二郎和许四郎在沈记呆了这些天,火锅子各种涮品吃了好几遍,这么即兴地演,竟然也没露底。
看着张二郎那夸张的表演,还有这种与真食客间的“互动”,围观的人都乐疯了,况且这样冷天里,铜炉火光,飘出来浓浓的香味儿,谁又能忍得住呢?
第一遍戏没演完,食案旁便已经坐满了。
张二郎与许四郎、阿窦对个眼神儿,收场。
“要说做饭好吃,就服沈记。”张二郎念台词。
阿窦:“你还是扶墙吧!”
张二郎果真腆着肚子、扶着“墙”下了场。
围观的就像看百戏一样,喊起好儿来。
许四郎和张二郎休息一阵子,便开始第二场,还是先报菜名,再小品表演。
竟然有头一场的观众又回来重新看的。
不远处茶饮肆里的沈韶光和邵杰不时低头商量什么,两人对今天这摊子都很满意,邵杰笑道:“真想天天来摆摊子算了,多乐呵!赚得也不少。”
“还省了买店面了是吧?”
“可不是嘛!”
两个奸商都笑起来。
他们不知道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呢——福慧长公主来了。
这位公主本来只是来逛东市,看这边热闹,让侍从驱车过来,看清了这阵仗,还有那旗子,再不用说,肯定是沈小娘子的主意。
“去买两个锅子去。”长公主对侍从道。
这种情况许四郎就有点接不住了,管事徐开到底接待了那么些回长公主,见多了长公主与自家小娘子谈笑,奓着胆子与侍从笑道:“请回禀贵主,小店卖的是锅里的肉,不是锅啊。”
侍从也是个妙人:“你以为贵主不想下车来自己吃吗?”
食客和围观的都大笑。
福慧长公主在车上也不以为忤地笑了。
可以想见,长公主当街买火锅的逸事会流传多远。邵杰看沈韶光,沈韶光满脸无辜,这个托儿真不是我提前安排的!
第87章 韶光的生意
这东市“快闪店”了一回,果真有效,接下来好几天,不断有人专门找到崇贤坊和亲仁坊沈记酒肆来吃火锅子。
有头两日在东市吃过了,回头咂摸咂摸还想吃的:“你们这羊肉怎么就这么鲜呢?家里庖厨就做不出这个味儿来。”
“我们这汤好啊……劝您别费那事儿了,还是来我们店里,想点什么锅底,就点什么锅底,想点什么涮品,就点什么涮品,敝店又有新丰酒、桂花酿、玛瑙肉、翡翠圆子各种酒馔,况且——还有张二郎吃弹牙圆子让您看呢。”酒肆管事是个能说会道的。
听到最后一句,客人笑了起来。
“再给您添一盘鲜虾?”管事看看客人的桌案,殷勤笑问。
也有闻名而来的,“听人说立冬日,东市有‘火锅节’,卖得好小鼎涮肉,是你们这儿吧?”
“就是我们这儿,郎君里面请。郎君来个我们的奶汤锅子吧?就是那日在东市摆的。”在外不便,当时摆摊只备了最主要的几种锅底,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奶汤。
“就来它!听说只这汤就鲜得很。”
“郎君说得好!就这汤,莫说下我们的鲜羊肉、嫩鱼丸,就是随便揪点白面馎饦进去,就好吃得厉害。您闻闻我们店里这香气。”
还有悲催的,当时在东市遇上了,却没时间吃,甚至没等上座儿的。
“我今天可算吃着了!”一副终于得偿所愿的样子。
对这种客人,管事专门赠送一盘“能让探花郎都下马”的花糕,弥补弥补客人的遗憾。
沈韶光和邵杰巡了一遍店,对这状况颇满意。
“可惜一年只一个立冬……”邵杰贪心不足地道。
沈韶光安慰他,“无妨,等开了春,新鲜菜蔬上了市,我们去卖春饼;立了夏,我们去卖各种冷淘;再立秋,又可以弄个炙肉节、螃蟹节,只要郎君能在东西市寻到摆摊子的地方,一年去个四五回还是能编出名目来的。”
邵杰却颇为看重这“第一次”:“虽则我们以后还会去东西市摆摊子,甚至比这回还盛大,但这毕竟是头一回,含义不同。小娘子你会画,当把那日东市火锅节的事画下来。”
沈韶光看透他的心思:“是不是最好多画几幅,几个店都挂一挂?”
“那就太好了!”邵杰拊掌, “最好画长卷,题目也往大里说一说,最好扣着‘盛世太平’来拟。”
沈韶光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的大股东。
邵杰顿一下,嘿嘿一笑,“有些费工夫哈?其实画两幅……一幅也好,多了就不值钱了。这幅画一定要请东市最好的装裱铺子装裱,装裱好了,各店里轮着挂。”
沈韶光算明白了,邵郎君放在后世,绝对会商业活动套公益外衣,让人拍图片、拍视频、写软文,发公众号、发微博、放纸媒、放电视,哦,对,还要买个热搜,这个奸商啊……
沈韶光颇有大牌范儿地道,“行吧,我斟酌斟酌。”说完自己先笑了。
邵杰也笑。
然后两人进行“股东大会日常”——商业胡吹和展望未来。
“这第三家第四家店马上就要开业了,我估摸着,等明年夏天,咱们能开到六七家吧?”邵杰道。
沈韶光觉得他过于乐观,但也没打击他的信心。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去掉南边儿那些边边角角精穷的,去掉豪贵占了里坊一半儿的,去掉大园子大寺庙太多的,怎么也能剩一半儿吧?这五十多家,每四五个坊我们开一家店……小娘子,我们是不是明年年底就能差不多铺满长安城了?”
沈韶光:“……然后我们就接着把酒肆开去东都、北都、汴州、蒲州乃至江南去?”后面几个字两人是一起说,然后便一起哈哈大笑。
明知道不好实现,但痛快痛快嘴也是好的。
于三来后院拿肉,看见墙根儿下哈哈大笑的两个傻子,颇有些一言难尽。
沈韶光和邵杰却晒得颇为适意,手揣在袖子里接着开他们的“高层会议”。
“回头咱们专门配点人管着巡店、算账、训导新人、进货,不然咱们就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沈韶光点头:“很是。就跟朝廷似的,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又有六部九寺五监,各个部司分工不同,一起协作,才能整个儿都动起来。”
邵家是大商家,本身就有经过时间验证的管理方式,虽是家族式的,但也可借鉴;沈韶光来自后世,算半个餐饮圈的人,对餐饮公司运营也不陌生,况且两人已经开了两家分店,目前经营得不错,两人商量着就把未来“沈氏餐饮连锁公司”的架子搭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