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 第11章

作者:风暄和 标签: 穿越重生

有了这八百两,还和攀丹唐氏拉上了一点关系,这对他以后的发展大大有利。同时,他伸手往怀里一摸,那小圆玉瓶里的灵水经过这几天的沉淀,闻起来气味越发纯净,等回到家里,他一定要让张传云试试!

回头看了一眼坐在牛车上沉思的张传荣,张皓文知道他在想什么。若是在现代,发了财不想让人知道,大可以搬家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但在明朝这是不可能的,家家户户的名字都记在那黄册上,没有正当理由就拿不到路引,也不可能背井离乡去别的地方过日子。目前他们必须留在天赐村发展。

而这笔钱,肯定要盖房子,置地,剩下的,在张传荣看来,或许他们家还可以雇几个短工,再买头耕牛,农忙时候下地不用那么辛苦。

上好的农田二两多一亩,就算再添上一百亩也不过二百多两,想要再多的地,那也要看附近有没有卖主,或许一时半会儿无法买到。盖房子连工带料,花不了几十两银子,剩下这些钱到底该用到哪里,反而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张皓文拉了拉张传荣的衣角:“爹爹呀,这么多银子,你打算怎么处置?”

张传荣还没开口,张皓文就先说道:“爹,你若是想把这银子都交给爷,我也没有意见,不过你要想想,咱是为啥跑到铜鼓岭去卖命的?”

张传荣闻言皱起了眉头:“怎么,宝儿,你是让爹把这钱昧了?不成,我是家里的老大,总不能将来咱们穿金戴银,看着你那些兄弟姐妹们吃糠咽菜吧?况且这事要是传出去,让人知道我张传荣发了财就要跟兄弟们分家,今后我在天赐村还怎么过呀?”

张皓文摇了摇头,道:“爹,我可没说都留下,你说,这次上山,我是不是也出了力?”

张传荣赶紧道:“那是自然,对了宝儿,那蛇当时怎么就死了?我瞅着是被人砸死的?难道是你?”

张皓文神秘的笑了笑:“爹,我不是说了,这都是奶奶在天上护佑咱们两个吗?爹,你想一想奶奶的苦心,我也不让你多留,你就留下二百两,给我做创业启动资金,好不好?”

张传荣纳闷的往张皓文跟前凑了凑:“啥?创业……启动?这是个啥意思?”

张皓文收起笑容,正色道:“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在地里头干活的时候,吴氏可没少来找娘和我还有两个姐姐的麻烦,吴氏就算对待几个叔叔也未必能一碗水端平呢,更何况你不是她亲生的?”

眼看张传荣还有些犹豫不决,张皓文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爹,我就怕你把钱都交出去,到时候奶找这样那样借口,连读书都不让我读,读书可不是一时半时的事,你看阿舅供青安表哥,一供就是十几年呢,你难道想每次给我买个笔墨纸砚都去看奶的脸色吗?”

这句话说得张传荣动了心思,他眼前马上就浮现出了吴老太太斜着眼一脸不情愿的模样。

的确,就算他们留下二百两,剩的五百多两,怎么安排也还绰绰有余呢。他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宝儿呀,这次爹听你的。”

第16章 大购物

回到潭牛镇之后,梁管家告诉张传荣,他打算在镇上停留一晚歇歇脚,张传荣可以和家人商量商量有没有什么要求,他去见彭知县的时候会帮他们传达。

张传荣连声道谢,送走了梁管家,他带着张皓文急急火火的赶到了李思家,李思听说张传荣这一趟赚了八百两,还结识了琼州岛上唐家的人,自然大吃了一惊,但他是个本分的人,在他看来,张传荣赚了钱就是张传荣的,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

听说张传荣打算给大房留下二百两,李思愣住了,在他眼里,以前的张传荣可不会干出这样的事儿来。

他更惊讶的是,张传荣拿出了一封银子递给他道:“他大舅呀,这三十两你一定得拿着,这不是给你的,是给青安的!”

“这怎么成?!”李思连连拒绝。张皓文却在一旁道:“舅,你收着吧,从小到大你给我们买了多少次东西呀,数都数不清了。表哥明年考道试,以他的学问,定然能考中的。上次他对我说过,道试之后还要去府城,京城赶考,这银子就算是给表哥的路费嘛!””

李思见他父子一再坚持,也就不再推却。担心了几天,现在终于心里踏实了,他让自己的媳妇儿去买了坛好酒,备了一桌饭菜,庆祝张传荣和张皓文平安归来。

酒喝到半酣,李思话也多了,对张传荣抱怨道:“这让娃儿上学呀,可不光是一件花钱的事儿。还得操心呐!咱们这穷乡僻壤地方,好的塾师实在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别说各个村儿里,潭牛镇上,也没什么像模像样的学堂啊!就算是有,皓文还这么小,你和慧儿忍心四五岁就把他送到镇子上来,人家也是不肯收的!”

张皓文坐在他爹张传荣的腿上,瞪着黑亮的眼睛认认真真听李思继续说着:“青安小时候,都是我带在身边教他读书,可我毕竟没进过科场,所以,他八岁的时候,我和青安他娘咬咬牙,就把青安送到文城镇上的私塾去了。”

文城镇离的远,李青安平日就不能回家了,李思说到这里顿了一顿,似乎他们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不过,想起十五岁已经考中童生的李青安,李思话语中又有了一丝欣慰:“文城镇是文昌的县衙所在地,那私塾的的夫子不但是个秀才,还曾经被学道大人取过几次头名呢,虽然费用高了些,但教的确实不错!”

坐在张传荣膝上的张皓文一听,心里不禁有些担忧,他当然想快点开蒙读书,但是,他还太小,村里没有学堂,镇上的社学也不尽如人意,他是没有办法四处奔波去求学的。

想到这里,张皓文灵机一动,对张传荣道:“爹爹,为啥咱村子里没有学堂呀?”

张传荣道:“学堂要有个地方开设,还要请先生,村里现在人人担心均工夫役的事儿,谁手上有多余的银子……”

他话音未落,李思纳闷的问道:“什么?均工夫役?这回摊派的是什么差事?我为何不曾听说过呢!”

此时张传荣也没了先前的忧虑,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李思,谁知道李思一脸愕然:“妹夫,你就是为了这个进山的?你……不会是听错了吧?”

张传荣和张皓文忍不住面面相觑起来,李思的酒已经醒了一半,他继续说道:“我也听说了琼中黎人作乱的事,但朝廷已经调遣了两广的兵力上岛剿贼,现在叛乱十有八九已经平定了,哪里用得着再征老百姓去打仗呢?”

原来如此!为了这不实的传言,他们差点把命赔上啊!不用说,这谣言肯定是王老三他们那一家子传播的。这样的恐慌会给他们带来不少好处,万一他们张家短了银子,再让王氏在吴老太太耳朵边上吹吹风,说不定王栓儿和皓春的事儿就成了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多亏了他和张传荣,他们家不但没有着了道,反而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况且,张皓文转念一想,因为不用去服役,村里各家各户的银钱就没那么紧张了。到时候他们出个大头,其他人再象征性的垫点,在村子里办个学堂并非是天方夜谭。

于是,他对张传荣道:“爹爹,咱们能不能出钱在村子里办个社学?”

“办社学?!那可是能上功德碑的好事呀!”张传荣脱口道,他刚才也在为张皓文读书的事情发愁,如果村子里头有个学堂,那不仅是宝儿,家里其他几个侄子也就能开始读书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就能堵住村里人的嘴,以免他们在背后说三道四,盯着自己带回去的这些银子。张家人的名字上了功德碑,往后就更没有人敢欺负他们了。

这钱自然要从剩下的五百多两里面出,张成才应该是赞成的,就是不知道吴氏会不会反对。

张传荣正想着,李思听罢却皱起了眉头:“宝儿呀,办学堂容易,村头那观音庵,你外公先前办社学的地方,这些年荒废了,花几十两银子修修就成,你们现在也有这个钱了,可先生从哪里请呢?”

先生?张皓文对着张传荣一笑:“爹,看来明天咱们得去找梁管家啦!”

紧接着,他伸出了两只壮实的小胳膊:“爹爹,爹爹,咱们在龙楼镇上都没来得及给娘还有姐姐买东西呢,什么时候你带着宝儿去给她们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吧!”

李思听了张皓文的话乐了起来:“这孩子倒是孝顺。明天,阿舅和你爹就带你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去!”

第二天,张传荣和张皓文早早起来,先去了梁管家下榻的客栈,梁管家听后,笑着道:“我家老爷真没有看错人呐,你们不求财,不求地,竟然是要为村里筹办社学,好,这个忙我帮定了,你们就回家等着听信吧!”

紧接着,李思就带着张传荣和张皓文来到了谭牛村的集市上,这一回,他们直接绕过在外面摆摊的那些小贩,走到一家看上去颇为讲究的铺子跟前。

张皓文抬头一瞧,牌匾上写着“嘉湖细点”四个大字,想来应该是买点心的了。眼看李思进了铺子,那伙计招呼道:“李账房呀,您怎么今天得了闲?”

李思笑着道:“青安的姑父和表弟来了,带他们买点东西带回村里尝尝。”张传荣从没买过一次这么精巧的点心,他先前打完短工回家,最多也就是狠心花两个钱买点云片糕回去给家里孩子们嚼两片新鲜新鲜。这会儿看着一排排糕点,这个直爽的庄稼汉子露出了不知所措的神情。

张皓文知道自己的爹不舍得花钱,于是便伸出手指着台子上道:“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叫什么名儿,一样来几块儿。”

那小伙计眉开眼笑:“糖糕、枣子糕、杏仁饼……还有这种果子外头包了糖的,叫松仁缠、还有里面是核桃的……还有这八珍糕,这可是好东西,里头有山楂、茯苓、还有山药、麦芽,哪个娃儿积食不爱吃东西的,吃两块这八珍糕保准管用!”

张皓文一想每天张皓言和张皓方抢杂粮饭抢的不亦乐乎的场面,就觉得这种糕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于是就让小伙计把其余的一样包了几块,一共花了四钱银子,张传荣付了钱,小心翼翼的拎着纸包出了那“嘉湖细点”铺子的门。

买了吃的,穿的用的自然也不能少。没卖沉香片的时候张传荣买的那两匹潮蓝布,现在张皓文已经看不上眼了,李思带着他们找了家成衣店,张皓文给两个姐姐一人挑了一套细棉布裙袄,又给李氏挑了一套靛蓝的衣裤。

三钱多的平机布,以前他们张家是想也不敢想,摸也不敢摸的,这回张皓文做主买了几匹,回家让李氏和几个婶子自己动手给孩子们做衣服,这几个娃儿都长得快,就算买了成衣,很快就又短了小了,另外吴老太太和几个婶子一人一身新衣,男人们则是青布袄和裤子,最后一算,一共五两多,伙计笑逐颜开,颠颠的跑到后面为他们打包衣服和布去了。

上一篇:长嫡风华

下一篇:我在豪门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