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皇后 第110章

作者:西皮皮 标签: 穿越重生

“小淘气,这下好了,真成了煤球。”陈青瓷颇心疼的替煤球将那些烧焦了的毛用剪子给剪掉,见它不知肉痛,甚至还想要去玩儿的样子,只好板着脸训斥着。

“怎么了这是?”

谢景瑜踏进屋,便闻着一股烧焦了的味道,他皱眉朝着低头不知在做什么的小姑娘走去,见她轻轻的给煤球右前爪认真的上着药。

“殿下,它玩儿火被火伤了爪子。”晓莲在一旁回道。

陈青瓷也嘟囔道:“它怎么就会朝着火伸爪子,殿下,你说它是不是个小傻子。”煤球的肉垫焦了一块,看着就疼。

谢景瑜好笑,当然这是只傻猫了,只是说出来却换了句话,“是淘气了些,不过猫就喜欢贪玩。”还伸出手去将陈青瓷手上拿着的细纱布接过来给煤球的爪子缠上了好几圈,甚至还打了个蝴蝶结,看着甚是滑稽。

“这下好了,你哪儿也别去了,好好在屋子里头待着,听见没有。”陈青瓷瞧着它因为被剪掉一些毛而露出了些粉色皮肤的右前爪,还有那朵蝴蝶结,低声同它讲着。

煤球转了个身,将屁股对着俩人,头伸进了炕桌底下,一副听懂了却在同他们赌气的模样。

陈青瓷轻轻拍着它的背,到底同谢景瑜说起了正紧事,“殿下,我今日看了账簿,这月柴米花费比起前两月多了许多。”

谢景瑜点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些事,刚想同小姑娘讲让她不要担忧,却又听小姑娘说:“殿下,我想着今年年岁不好,又刚是翻年不久,只怕京中有些贫穷人家连饭都吃不上了。”

京城作为帝都,日常花销本就比其他地方支出要大些,又不是人人都是家底殷实,自然也会有穷人。

“我娘从前遇着年岁不好的时候,都会去施粥。”陈青瓷略一思索,从前二太太施粥大多都是为了替她祈福,攒些好福运。

可二太太有时候也会回来唉声叹气,说来喝粥的大多数都是妇孺孩童,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家里有同她一般大小的姑娘,饿的面黄肌瘦的,身型更是小小的,七八岁的姑娘小子看着同五六岁大的孩子一样。她也是当娘的,瞧着这些孩子,再看看自家那些从小就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们,这样一比较自然也就

陈青瓷从前还问过二太太,那些妇人孩童家的男人去了哪儿?二太太同她说有些男人为了讨生活丢下妻儿老人,逃到旁的地方去了。还有些就游手好闲靠着家里头人来端粥回去喝,当然还有一些确实是无论做多少工都养不起家中人口的。

“殿下,咱们要不要过两日雨水小些,去下三巷设个粥铺子,让那些吃不上饭的妇孺孩童起码能填饱个肚子。”下三巷便是京城的贫民巷了,那个地方,住着的都是平日里做些苦力,还有来京中讨生活的人家。若是遭灾,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地方便是那儿。

她觉着这世上总有人活得很好,而有些人却依旧可能连生存都很困难,她若是能在她能做到的情况下,能帮旁人几分就帮几分,也算是没有辜负二太太从前为她做的那么多善事了。

“殿下,你说好不好?”

谢景瑜盯着她的眼睛,点点头,“我会吩咐人去做,你别担心。”

“多谢殿下。”小姑娘又撑着下巴想了想,“银钱我出吧,不从公中出。”

谢景瑜听见这话,伸出手去,捏着小姑娘的脸,“难道公中的钱就不是你的了吗?”一定是小姑娘同那傻猫待在一起待久了,小姑娘说话也冒着傻气。

他说做就说,吩咐着斯羽让人前去下三巷看探探情况,然后再回来看要准备多少粥米。

说了这件事,陈青瓷想起边城之事,“殿下,你会不会去边城?”她问的小心,私心里,她是不想谢景瑜去,上回他瞒着她去资阳府,她都担心了足足三月。这一回可同资阳府事情不同,随钟路叛逃的西北军可是驻守边城数十年,屡次同匈奴交手过,浴血存活的士兵。

谢景瑜瞧着她脸上好不掩藏的不舍之情,嘴角勾了勾,“你放心,替圣人去往边城的领兵之人不会是我。”他虽然同其他几人一样上了折子,可他还有别的事情,自然不会去边城。

陈青瓷松了一口气,却又觉着大敌当前,她这样做不好,便又问:“殿下,那些叛军会不会攻下城池,一路北上,打到京城来?”毕竟钟家一家都还被关在牢狱中,钟路叛变,难道不是为了救下他的血亲吗?

“不会,你别担心。”谢景瑜握住她冰凉的手,给她暖着手心。

他自然是不会让这些事情都发生的,他今生所求,无非是天下太平,佳人依旧。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昨天是真的忘记了,嘿嘿。

小剧场

男人高大的身躯笼罩着缩在墙角打盹的小黑猫,猫儿亮出粉色肉垫下发光的爪子睥睨了他一眼,一人一猫之间充斥着不合的气场。

男人蹲下身,面无表情:给你个机会,明天拖住她,别让她上门做客。”

猫儿甩了甩尾巴,扭头就要走。

男人拿出小姑娘精心替猫儿腌制却被他藏起来的小鱼干,“你不想尝尝吗?”

猫儿顿住,没有抵抗住小鱼干的诱惑,上前嗷呜一声夺下。

达成协议。

第二日,出了门不到一刻的小姑娘沮丧的抱着猫儿回来,一人一猫面无表情地交换了个眼神,这只是一场小鱼干的交易罢了,他们俩依旧气场不合。

第76章

三月的雨,育才书院的读书人大概是因为读了许多的书,总有些诗情画意会在雨天抒发,一两日倒还好,连着下了一月的雨之后,连聚众赋诗的心情都没了。

便三三做两的在一起,发着牢骚。

刚瞧又见着一抹熟悉的身影从他们跟前过,便小声的嘀咕着,“瞧见没有,那个傻子又出门去做善事去了。”

旁人便笑道:“可别说人家,那位可是皇亲国戚。”这话说着带着藏不住的恶意,偏偏周围的人也都附和道,还说了许多恶毒的话。

“入学考试,最优等只有两名,你觉着靠他自己能拿到吗?”

“还不是靠着那位,哼,什么地方来的破落户,以为仗着那位就可以在育才书院为所欲为了吗?”

“小声些,我听我爹说,圣人这回重用康王还有德王,让这二位王爷领着三十万精兵去攻打叛军捉拿逆贼钟路。”

“便是端王,因为今年灾情严重,圣人让他代自己出巡,去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安抚民心呢。”

“如今三位王爷都被得到重用,除了那位。你们说,是不是因为圣人心中厌弃了那位,只想从剩下的那几位王爷里头挑选储君?”

“呵呵,谁说不是呢?他娶了王妃连个儿子都没有,焉知是不是连孩子都不会有?”

几个人躲在一起窃窃私语,一开始那挑起话端的年轻学子,低下头,神神秘秘说道:“你们想想,那位身子骨不好,便是冲喜好了,如今听说日日只在内宅厮混,都是因为那个从燕京来的女人太勾魂,勾的那位如今迷了眼,更是无心皇位了。”

*

“我跟你们说,圣人怕是会在康王同端王两位王爷里头立一位储君。”又有人低着头神神秘秘的小声说道。

“我这可是宫里头传来的消息,德妃同良妃如今一同执掌宫务,焉不知是为了立储?端王性子纯良,还有嫡长孙在手。而康王就,嘿嘿,听说他后院女人都有三十几个,还纳了慎王妃堂妹为妾,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