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35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但是现在国内的水果罐头还是以橘子跟苹果梨为主,南边多了些荔枝等热带水果。

陈馨并没有想做传统水果罐头的念头,她只是在考虑要不要想办法提前将奶茶配料等进行生产化。比如红豆、椰果、珍珠等等。这些东西现在在国内的销售很少,最多的就是珍珠,可这个珍珠跟湾湾那边的珍珠完全没法比。一些想走中高端路线的甜品店,都是直接在国外采购的原材料,在国内进行的二次加工。

但是这必须是量大的店铺才方便做,像是奶茶店之内的,基本就是雇人熬红豆,然后用一些人工香精色素合成的配料,且不说味道好不好了,毒害性就是首当其冲被人诟病的。

陈馨的咖啡厅虽然是主打咖啡跟简餐,还卖一些英式红茶等,但她觉得奶茶这个市场也不该被忽略,相较于咖啡来说,奶茶的受众更广。别小看一杯几元,一天卖个几百杯,纯收入一个月就很可观了。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我建议你参股就行,具体的事项交给其他人去做比较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陈馨的编辑跟他们一起聚了聚,还有编辑的丈夫吴先生也在。吴先生做食品行业快二十年了,最初也是从生产线上入手的,到现在成为好几个厂的顾问,其能力足以充当两个小白萌新的老师。

“小馨的想法很不错,没必要去跟人抢食,自己单开辟出一个市场并强占市场份额是件很难成功的事情,你如果铁了心要做,以你目前的情况怕是没办法做好的。所以我建议你去找人合伙,或者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你们名下的公司要怎么分隔管理也必须有个章法。”

陈馨点头,她明白吴先生的意思。而且程洁也是这么想的,贵精不贵多,所以程洁比较反对她去插手食品源头这个行业。但是陈馨的想法又不一样,她可以提供技术跟资金,还能联系销售的渠道,不一定事必躬亲。而且如果能掌握食品源头,对她以后想要从事的饮食行业也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只是这点她现在就算跟程洁他们说,对方也无法理解她的想法。毕竟她所知道的世界的发展要比程洁她们多二十多年。

日新月异这个词可不是说着玩的,很多东西在世人不知不觉间就普及开去,但是这些东西被人研究了多久,怕是只有研究的人才会知道。

陈馨重来一次,不想继续上辈子的老路,一直追赶潮流。她更想借这个机会创造潮流,或者是带动潮流。

对陈馨思维的广阔,程洁他们完全无法探知,但是吴先生却能在交谈中察觉一二。两人越谈越投机,到后来几乎是陈馨一个人在说,而吴先生则习惯性的拿出随身笔记本刷刷的记录着。

“你们俩至于么?”编辑很无奈的看了两人一眼,“先吃饭,等饭吃完了,你们俩找个地方好好聊,反正小馨明天没事儿,你们聊通宵都行。”

编辑大姐相信自己的老公,她不担心两人会发生什么,反而给了两人充分的相处时间。

“老婆,我觉得你们可以开辟一个专栏,让小馨把她的想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传递出去。我已经能够看见未来食品业的发展有多广阔了,那是一个十分瑰丽的世界。”

“但是也充斥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陈馨适时的给吴先生泼了一盆冷水,“科技在进步,然而人心的复杂却可以将单纯的科技玩出很多让人深恶痛绝的花样来。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源头造假。”

一想到后世的奶粉危机,婴幼儿用品的不合格率,陈馨就觉得应该防微杜渐,在大家还没意识到这方面的危害的时候,就给大家提个醒。

对于吴先生说的专栏,其实她也有这个想法,只是她只是个单纯的美食小作者,还达不到在杂志上开设专栏的程度。

刚才跟吴先生交流的时候,两人也有涉及到这方面的讨论。陈馨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么早就已经有了苗头,而吴先生他们就是坚定的站在反对者这一方的。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吴先生目前在行业内的处境比较艰难。大家都想方设法的赚钱,为此连基本的良心都能抛弃,而坚持认真踏实做事的吴先生等人,面临着被造假者围攻的局面。

“你们要接手的这个厂,其实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两个合伙人关于这个方面的看法产生的完全相背离的分歧,没办法调和,才彻底撕破脸,出售这个食品厂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吴先生这才将里面的猫腻给他们透露了一些。

第51章 好下饭

关于专栏的事情,编辑说她会去杂志社问问情况,如果可以的话,她会尽量帮陈馨争取。

食品安全这一块,不做食品这个行业的可能不敏.感,但是她丈夫是做这一行的,他们的杂志也涉及到美食这一块,甚至很大概率会跟品牌商谈合作,也因此保证合作方的质量不出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聚餐完的第二天,刘春燕的嫂子就跟她娘家兄弟赶了过来。

陈馨没有跟他们照面,直接买了同时间的火车票走人了。

她没回去C大,而是转道去了张家老家的县城转悠了一圈。

张家老家那边喜欢吃辣,家家户户都栽种有辣椒,而且这边的人做辣酱的手艺也是非常厉害的,陈馨去周围转悠的时候,就特别买了好几家的辣酱品尝。在辣度上基本差距不大,但是大部分的辣酱都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剁椒,只有一家的辣酱做法不同,在剁椒中还加入了其他的配料,一共做了四五样出售。

刚好这家人所在的村子就在张家村子的同一个镇上,只不过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老板家除了辣酱还卖米粉,据说是百年的祖传手艺,他家的辣酱也是给米粉配搭的。陈馨就住在镇上的旅馆,每天早上起床后就下楼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随便加个羊杂,羊肉之类的。

镇子旁边是地质勘探局的一个下属单位,单位本身有食堂,可很多职工宁愿自己花钱出来吃,就是冲着这家的粉和老汤,还有特别好味道能下饭的辣酱来的。

陈馨跟老板娘聊了三四天之后,终于道出来意,她想购买老板娘制作辣酱的秘方。

“哪里有什么秘方啊。”老板娘笑得爽朗,略微黑红的脸上带着抹羞涩,“你喜欢吃我教你做就好。我看你是外地人,反正也不会跟我家抢生意。”

他家主打的是米粉,辣酱只是配菜,卖得也便宜,甚至在他家吃粉的人随便吃辣酱,只是不能带走而已。所以听到说陈馨要买辣酱秘方,老板娘还觉得这姑娘傻乎乎的。这方的人谁家主妇都会做,只是做得好坏而已,再加上辣酱也跟辣椒有关系,没有好的辣椒是做不出来好吃的辣酱的,所以老板娘根本没和陈馨多说,拉着她就去了后院。

“正好我今天要做辣酱,你跟着我做一遍就知道了,很简单的,只是发酵的时间和程度你得自己掌握,还有配料,根据你的口味来选择就好了。”

老板娘是个实在的人,说教就教一点不含糊。陈馨只是付出了两天的劳动,就把老板娘的手艺学了去。跟老板娘说的一样,做辣酱的办法基本大同小异,只是在选择材料和配搭上要看天赋了。

陈馨觉得自己的天赋还行,试着在老板娘这里买了一点材料,然后自己做了一罐子。大概要发酵个七到十天才能进行翻搅,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这种没有浸过油的剁椒存放的时间不久,若是想要存放时间长一些,还得加入植物油进行浸泡。

陈馨直接把罐子放在老板娘这里,约好七天之后她再来开罐,如果成了她就带走,没成就直接扔了吧。

“你要是想做好吃的辣酱,可以去林山村看看,他们那里的辣椒特别好。早前我公公还在的时候,做辣酱是必须用林山村的辣椒的,只是后来公公婆婆都走了,我男人也忙,我也要带孩子帮忙做事,就没时间去林山村买辣椒了。”

老板娘也很遗憾。林山村离他们有点远,一般不会专门送辣椒过来,他们家的需求量又不大,专门让人跑一趟所花的钱还不如多给孩子买点好吃的。特别是这两年吃辣酱的人也少了,就更不可能专程跑山上了。

陈馨眉头一扬,林山村这个名字很熟悉,她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似的。

再拿来地图一看,居然只跟张家的村子隔了一条山沟。

说很近其实也很远,这边的山都大,一条山沟就要爬两座山,来回一趟一个成年人也得花大半天的时间,如果是让陈馨走,估计她早上出发,能在入夜前到另一个村子就算厉害的。

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陈馨就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打算去了张家之后再跟张大哥张二姐谈谈这事儿。而且她觉得吧,既然林山村的辣椒好,基本处于同一个维度和海拔的张家村应该也不会弱。有机会得好好的比较一下。

做好辣酱的当天下午,陈馨就搭车去了张家村,等她到张家已经晚上吃饭时间。看到突然出现的陈馨,张家人还吓了一跳。

“小馨,你回来怎么不说一声,好歹让大哥去接你啊。”

“说啥啊,我又不是找不到路。其实我回来有几天了,在县里转悠了一圈,又在镇上耽搁了几天,这不,看着假期都要结束了,我才急急忙忙上山的。”

听了陈馨的话,二姐随口问了一句她在镇里看啥。

“看做辣酱的。”陈馨端着面条往嘴里塞,她是真心饿了。中午没怎么吃,又爬山,现在饿得能吃下一海碗。

严春华是第一次看到陈馨,对于这个大家口中的张璋小姨,大城市里的大学生,她很好奇,也有些拘谨。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