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上一枝刀
赵珍珍说客套话之后,突然话题一转说道,“田大姐,前些天我们去五金厂随访,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工厂的工人似乎都是一个村子的村民?”
田三彩点点头,说道,“是啊,”
赵珍珍又问,“五金厂属于国营厂子,招工应该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这么做,咱们政府知道吗?”
白副县长分管企业厂矿这一摊子,关于五金厂的事情,田三彩不止一次听丈夫抱怨过,但这些事情不能随便往外讲,尤其她还不了解这个赵珍珍,就敷衍道,“政府要管的事情太多额了,他们厂子生产任务抓得很好,这些细节应该不要紧吧!”
说完就站起来了,隐晦的指了指赵珍珍右边的人家,说道,“千万别跟这一家扯上关系!”
自从赵珍珍搬来后,就从来没见过右边的这一户人家,她不明白田大姐为啥要这么说,但还是胡乱点了点头。
田大姐一走,王建国和王建昌就一左一右扯住了她的衣服,王建国不高兴的说道,“妈妈说话不算数!”
王建昌也嘟着小嘴说道,“妈妈骗人,坏妈妈!”
赵珍珍笑着挣脱开,对四个孩子说道,“正好妈妈要跟你们说件事儿,来,都坐好!”
建民领着弟弟排排坐,很认真的听妈妈讲话。
“妈妈要说的是关于吃肉的问题,大宝二宝三宝,以前学校里的老师有没有跟你们说过,咱们的国家现在比较困难,凡事都要勤俭节约?”平城对于亲家节约这镉精神贯彻的特别好不止一次专门下过文件,要求各机关各单位都要积极响应号召。有没有实际行动不敢保证,但文件肯定是宣读过的。
三个小孩都点了点头。
赵珍珍记得很清楚,前世应该就是今年的六月份,上头忽然下了一个文件,要求割掉资产阶级的尾巴,具体到农民,就是要严格控制养猪养鸡的数量,即便按照政策养了也不能私自买卖,而是要交到公社。
因此,再想用钱去农户家里买鸡鸭不可能了。
“你们老师还有一点没有讲,咱们的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所以很有可能,以后没那么容易买到肉了,到时候说不定一个月都吃不上肉!”
王建民觉得妈妈的话有点不合逻辑,但他皱着眉头没说话,王建国和王建昌惊讶的跳起来了,异口同声的说道,“为什么啊?”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赵珍珍笑着说道,“不为什么啊,就是买不到了,所以吃不到。”
两个小家伙顿时不高兴了。
王建民虽然也很喜欢吃肉,但听以前的邻居刘婶子说过,去农户家里买肉挺贵的,妈妈的工资又不高,买不到也好!就对两个弟弟说道,“我更喜欢吃妈妈做的鸡蛋酱,做的面条,还有萝卜馅的馄饨!”
王建昌立马被转移了注意力,也跟着说道,“我也喜欢!”
小孩子正长身体,嘴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办法现在是特殊时期,而且现在物资供应本来就很紧张,孩子们可能会不高兴,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妈妈说的是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是能买到的,以后咱们每周六吃一次鸡好不好?”
孩子们这下高兴了,特别是王建昌,大声的说道,“好!”
第二天就是周六,中午吃过饭,一家五口就出发了,惠阳县没有公交车,幸亏赵珍珍把家里的两辆自行车都带来了,她推着一辆,前面坐着小建明,后面坐着建昌,还有一辆是建民和加建国轮流骑。
虽然两个娃娃都会骑自行车了,但因为腿长不够,只能斜跨着骑,骑得速度也不快,当然也更不可能带人了。
幸而惠阳是小地方,县城很小,走了五六里地就是郊区了,赵珍珍跟村民打听了一下,很顺利的买了一只鸡和两斤鲜肉。
回到家里已经下午两点钟了,赵珍珍将两只鸡都剁块儿,飞水后下油锅爆炒,一部分舀出来,剩下的加酱油加盐重调味,收干汤汁后盛到了大饭盒里,这是准备带给丈夫的。然后再把提前舀出来的鸡肉和土豆炖了半锅。
次日,在农场的探视室里,王文广十分高兴的告诉妻子,“珍珍!我做的土质改良项目申请批下来了!”
赵珍珍眼睛一亮,问道,“真的?”
王文广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道,“是啊,不但批准了,而且李场长还说了,可以成立一个项目组,人员任我挑!”
赵珍珍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们做这个试验,肯定要花钱的吧?”
第69章
王文广回答道,“肯定要花钱的,不过现在人员还没筹备好,等人员到位之后,再研究一下具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来制定预算,昨天我和之前做过类似项目的小耿沟通过了,他说前期的投入不算高,当然了,农场的经济比较紧张,大家都会以勤俭节约为前提,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儿!”
赵珍珍看着丈夫莞尔一笑。
虽然脸上依然有明显的菜色,但王文广的气色好了不少,最主要的是眉宇间的忧虑不见了,他虽然有点胡子拉碴,衣服也没来及换,前襟上更是溅了一大片泥点子,然而他对着妻子侃侃而谈,之前的自信和风度又回来了。
“这可真是太好了!”
赵珍珍是由衷的高兴,因为她知道,假如王文广的这个项目能做成功的话,极大可能就会提前从农场里走出来。
前世就在今年,平城部分地区发生了旱情,不算太严重,很多公社依靠地下水井灌溉,农作物的产量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农场就不一样了,本身盐碱地比较多,这种地块种庄稼要多浇水才好,但农场都是刚开垦出来的田地,根本没有配备地下井,所以农场收到的影响特别大,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亩产量甚至不足百斤,根本没有实现李场长期望的自给自足。
雪上加霜的是,上头有些人觉得农场有那么多土地,而且关押的都是犯人,每个月调拨那么粮食是很浪费的事情,就提议削去每个人的口粮,这个提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很快农场就领不到口粮了,收获的粮食不多,支撑了三个多月就吃光了。
从今年的冬天开始整个农场都开始挨饿。
听说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了。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平城大学的年轻教授胡利农召集了几个以前的同事,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研究如何改善盐碱地的土质,在严重的生存考验下,十来个人挺住了各种压力和来自生命的严重考验,在自己没被饿死之前,终于把这个项目给做成功了,他们当年一共做出了五十多亩试验田,全部赶在春耕的尾巴上种上了玉米,大概是老天爷也看到他们心诚,从春天到秋天都是风调雨顺,这五十亩玉米亩产量达到了三百斤,正常地块的玉米产量是四五百斤,虽然依旧有差距,但对于盐碱地来说,是个巨大的进步。
对于农场来说也是一件特别鼓舞人心的事情。
虽然当年的饥荒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总算让人看到了希望,这一年农场四百多亩地全都被改良过了,而且还在田地里打了不少地下井,到了第三年,农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大丰收,粮食的自给自足终于不再是问题了。
这件事被李场长写了镉详细的报告汇报给了上级。本来当时全民全社会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运动,徐利农做出的这个事情虽然很重要,但说白了不过是为了犯人填饱肚子,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
但问题是平城靠海,滨海盐碱地的特别普遍,往往靠海的公社地块总是分级,好的地块是一等,好地块一般用来耕种小麦,盐碱地根据情况不同种植不用功的农作物,号地和盐碱地的比例通常是一比一。
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年,包括平城在内的很多地方发生了旱灾,粮食大量检查,物质供应更加紧张了,不光是农村吃不饱饭,城里的粮店经常断货,老百姓手里有钱有票却没不到粮。
甚至为此发生了很多起抢粮流血事件。
青禾农场的庄稼虽然也减产了,但实现自给自足是完全没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被上头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