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 第139章

作者:田甲申 标签: 穿越重生

  孙氏的指甲已经快在掌中掐断了,她尬笑了下,说了句“不敢”。

  话说到这个份上,彼此心知肚明,那点所谓江南的好风光也是越说越没意思。

  孙氏又略坐了一会儿便寻了个借口告辞,敌人想撤退,可珍珍还没有想偃旗息鼓打道回府。

  她紧跟着孙氏告退,还挽着孙氏说要一起出园子。

  太后瞧着两人那面和心不和的背影,一把抓着旁边也蠢蠢欲动先走攸宁。

  太后说:“你且等等,刚刚这是怎么一回事?”

  攸宁人被太后困着,心却已跟着珍珍飞了出去,挨着太后坐却一点都不老实,不时地伸头往外看。

  太后翻过她的手掌心,轻轻打了一下,攸宁把手一缩,吃痛地说:“太后,疼,疼!太后怎么不疼我,我这是刚有孕呢!”

  太后横她一样,呵道:“你也知道自己是要做额娘的人啊?那还跟个孩子似的坐不住,往外头瞧什么呢?”

  攸宁勾住太后一边的胳膊,嘴角含着一抹调皮的笑。

  “瞧戏啊,太后,刚才这戏可是好看?”

  太后溺爱地刮了下她的鼻子,“好看是好看,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珍丫头一贯乖巧的一个孩子,怎么今儿突然就怼上那孙氏了?”

  曹家那个庶长子和嫡子的风波,太后面上装无知,心里却门清。珍珍在那一口一个“小曹大人”的夸,太后哪里能不知道她是在恶心孙氏。

  攸宁于是从王佳氏怎么鬼迷心窍要把女儿送进宫争宠说起,一直说到孙氏为了巴结佟佳氏掺和到这事里,事无巨细一五一十都告诉了太后。

  太后听着听着眉毛渐渐拧到了一起,她还未开口,便听身边的乌嬷嬷说:“这孙婆子是越活越回去了,咱们太后是皇上的嫡母,从来也都不管皇上后宫的事。她不过是一个喂了皇上几口奶的奴才,谁给她的脸和胆子越俎代庖,把手伸到内庭里来?”

  攸宁一听便跟着点头。

  “可不是吗,我听珍珍说了也是觉得这孙氏着实可恶。什么时候奴才倒管起主子的事来了,天下哪有如此滑稽的事的?”

  乌嬷嬷气愤地说:“太后,孙婆子如此放肆,太后还是要申斥她一番才好,还有那安嬷嬷,她这次能收钱替孙氏做事,谁知她是不是还收了别人的钱?皇上选秀女是祖制,竟被这婆子拿来赚钱,着实可恶,这等吃里扒外的恶仆还是早早赶出宫去的好。”

  攸宁也跟着在旁敲边鼓。

  “太后,乌嬷嬷说的句句在理,这孙氏仗着奶过皇上几天,如此有恃无恐。那安婆子得主子们信任,却吃里扒外,宫中断不能助长这种风气。”

  皇太后沉吟了半日后说:“乌嬷嬷,你去太皇太后那里说一声,就说查到安嬷嬷手脚不干净,我已经下令把她立刻逐出宫去,永不录用。至于这孙氏……”

  攸宁在炕上扭了扭,一脸的期待和雀跃。

  皇太后被她这模样给逗笑了,“你在这高兴什么?”

  攸宁说:“太后,攸宁从小在您身边陪着您看戏,最喜欢的就是瞧着戏里坏人恶有恶报的时候,今儿这场戏,攸宁就在等着那时候呢。”

  太后含笑拍了拍她的手,“好,就如你所愿。”

  太后转头对乌嬷嬷说:“孙氏虽然行为轻佻放肆,但到底是皇上的乳母,此事皇上心里也有数,他尚且没有什么表示咱们也不能做得太难看。只是该敲打的时候我们也要敲打敲打她。你吩咐下去,往后孙氏再进宫来想给我请安,一概回了不许她进屋。若真想给我请安,那就等逢年过节,外命妇多的时候来就是了。”

  攸宁撅着嘴说:“太后您就是心慈手软,这也太便宜她了。”

  乌嬷嬷说:“大格格,这孙氏敢如此放肆,无非就是仗着能经常初入内庭,在主子们跟前得脸,咱们如今堵了她进宫的路,她在宫外头就蹦跶不起来了。”

  太后瞧着珍珍的眼里带了一丝打趣的味道。

  “除开我,不是还有别人等着惩治她吗?”

  攸宁睁着眼问:“谁?”

  太后说:“若没有,你刚在往外头瞧什么呀?”

  攸宁掩口一笑,“太后,到底什么都瞒不过您。可是太后,攸宁有一事不明白,这孙氏一个奴才都想插手皇上选秀的事。太后您是皇上的嫡母,却对后宫的事不闻不问。就像这回皇上请您去掌掌眼,您也是能不去就不去。”

  太后的唇边露出一丝极淡的微笑。

  “攸宁,我是皇上的嫡母,但毕竟不是皇上的亲生额娘,皇上如此敬我重我,说到底就是因为我的‘不管’,这其中的道理,你可是明白?”

  攸宁想了会儿便想通了其中的道理,不禁唏嘘一叹:“太后,攸宁懂了。”

  …

  太后和攸宁在疏峰轩里说这番话的时候,孙氏已经走到畅春园的侧门前准备出园。

  珍珍一直跟在她身后,她心里盘算了一番,掐着点在孙氏身后喊了一声:“夫人今儿缘何走得这样急?你可是要回京城的曹府去?刚好我们顺路,不妨一起走?”

  孙氏在疏峰轩里刚刚被珍珍争锋相对过,现在真想当没听见。可站她前面,畅春园小门守门的侍卫们都已经跪下打千行礼,她实在没法装不知道。

  孙氏无奈地转过身,嘴里说着“国公夫人”便要屈膝行礼。

  珍珍赶紧上前扶着她,她这一伸手,刚好露出手腕上那只价值不菲的羊脂白玉镯子。

  孙氏一眼就瞧见了,她眼神骤然收紧。

  珍珍装作讶异地问:“夫人是喜欢这镯子吗?”

第155章

  喜欢?孙氏觉得这话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珍珍偏当着她的面,笑语晏晏地把那镯子从手腕上卸了下来,递到了孙氏眼前。

  “好玉配名客,曹夫人若是喜欢,不妨就将这镯子拿了去。”

  孙氏僵着脸推拒道:“国公夫人客气了,这既是公夫人心爱之物,老身岂敢夺公夫人所爱。”

  可珍珍哪这么容易就放过她,她一边笑得那样温柔贤淑,一边手上却死死拽着孙氏不放。

  她凑到孙氏耳边装作亲昵地说:“不瞒夫人,这东西是我府上一奴才孝敬我的,说是内府都少有的好东西。只可惜我是个没眼力界的,不懂玉器,又想这样的好东西该献给姐姐,可姐姐那里皇上的赏赐成山似海,哪里稀罕我这么一件东西啊。”

  孙氏年老,哪里挣得过珍珍,只能由着珍珍拉着她的手说什么也不放开。

  “夫人一看就是识货的行家,好玉配名客,这东西就该是夫人的。”

  孙氏暗暗抽了抽手,发现动弹不得,无奈地说:“公夫人谬赞,老身哪懂什么玉。”

  珍珍纤眉一挑,“曹夫人怎么会不懂玉?孙夫人可还记得当年你硬送给我的那块竹纹玉佩?”

  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突然被珍珍翻出来,孙氏那眉心不详地在跳。

  只听珍珍遗憾地感叹着:“哎,也是我不识货,得了之后就当个石头扔箱底。还是成婚后国公爷看到才告诉我,说那是块难得的上品,普通人家都能做传给媳妇的压箱底了!”

  孙氏听到这里,脸色已然垮了下来。

  她是明白人,珍珍话里的意思她懂得。这便是挑明告诉,威武家早已明白当初孙氏和曹荃送那块玉佩的动机,而这桩事现在国公爷也清楚。

  这么隐秘而恶毒的心思,恶毒到孙氏自己大多时候都不愿承认,而是淡漠认为只是想“未雨绸缪”罢了。

  珍珍瞧着这老婆子脸上一闪而过的慌张和心虚,心中隐忍多年的那股气终于宣泄了出来。

  恶心吗?难堪吗?你让别人有这等感觉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这天?

  珍珍趁着孙氏发怔的功夫,硬是把那镯子套上了她的手腕。

  “俗话说,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瞧瞧,这东西到了夫人的手上,简直是完璧归赵!”

  这一声完璧归赵,说得孙氏心里虚到发凉。

  孙氏猛地甩开了珍珍的手,珍珍没站稳往后退了几步。就这么晃了晃,袖子中那藏着的宫花,“恰好”地掉了出来。

  珍珍惊呼一声,赶紧弯腰要拾起来要。

  可孙氏眼尖又手快,抢先一步捡起,她一转宫花就发现了上面内府的印记。

  孙氏疾声问:“公夫人怎么藏着这样的东西,我瞧着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式了,配不上公夫人如今显赫的身份。”

  珍珍状似不自在地甩了甩袖子,劈手从孙氏手里抢过宫花藏在了袖子里,说:“没什么配不配的,有人送我,我很喜欢便收着了。”

  接着,珍珍就躲闪着孙氏打探的目光,说:“我先走了,便不陪夫人了。”

  她说着便往侧门外自己的轿子走去,而孙氏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的背影。

  直到……

  她突然疾步走到自家的马车前,厉声说:“回府,快,回府!”

  孙氏的脸煞白如纸,刚刚掉落的那枚宫花她太熟悉了。

  那是曹玺活着做江宁织造时进贡的,江宁织造当时给宫里敬献了三批宫花。

  上等的都给了宫里高位的娘娘们,中等的年节时分赐给了京中和蒙古的贵妇,下等的原是给宫里那些宫女的。但那一年多进了一批,用做来年赐给落选的秀女。

  那年宫花进京,因着要给曹荃订婚,所以是她亲自陪着押到京城的。

  后来在萨穆哈府上相看秀芳的时候,她在秀芳手里看见了这支宫花。

  当时她说:“可巧了,这新媳妇收的还是我做的花。”

  她刚刚分明看到那支宫花上的印记和秀芳的那支一模一样!

  再配上刚才珍珍那“闪躲”的态度,孙氏此时是醍醐灌顶。

  她终于明白,把一切捅出去的人正是她以为压制得极服帖的儿媳秀芳!

  …

  孙氏急急忙忙地走了,而坐进轿子的珍珍却丝毫不见刚才的慌张,镇定地掀开了轿帘。

  她招呼了身边的管事文桐,文桐是文叔的长子,五福出生后珍珍身边需要一个得力的管事。阿灵阿再三思量,选了最信任的文叔的儿子。

  文桐将将二十,身材魁梧、办事干练,他凑在珍珍的轿子前问:“夫人,有何嘱咐?”

  珍珍拿着那支宫花给文桐说:“你带着这个骑快马回城,务必在孙氏回到曹家前把曹荃和他夫人接去国公府,若是晚了,就别来回我话了。”

  文桐利索地一打千,翻身上马飞驰而去。

  珍珍摸着轿子里还有余温的暖手炉,勾起嘴角望着孙氏车马扬起的尘土。

  她在想,孙氏到底最怕是什么呢?

  …

  今日南来的商贩运来开春的第一批货物,把京城几个主要的城门挤得水泄不通。

  可坐在车上的孙氏因刚才发现的真相而怒气冲天,她不停催促责骂着车夫,好不容易才熬到回到曹家。

  孙氏一下马车,连自己的房间都没回,就站在前院厉声对管家说:“荃哥儿媳妇呢?速去把她叫来!”

  孙氏素来是喜怒不怎么行于色的人,往日给秀芳做规矩也端的是笑面虎做派。今儿是难得的火气外露,让曹府的仆人们是面面相觑。

  管家陪着小心说:“老夫人,二少爷和二少奶奶刚巧一块儿出去了,这会儿不在府里。”

  孙氏一听怒骂:“大白天的不在家看着孩子,她带着爷们这是上哪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