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 第183章

作者:田甲申 标签: 穿越重生

  康熙坚持,过年还是要有过年的样子,今年虽然免了除夕大宴,但他请皇太后在宁寿宫摆家宴请阿哥公主们热闹一番。

  四个孩子被送回来的时候,宁寿宫正殿的宴席才刚刚开始。

  攸宁和珍珍是来作陪的外命妇,她们双双接过孩子,又带着起身朝太后贺岁。

  皇太后笑语盈盈地看着这对姊妹花,连忙说:“起来起来,乌嬷嬷,再去赏两对玉如意,给咱们的这两对喜庆孩子。”

  作为内命妇之首的皇贵妃佟佳氏看见这幕,跟着笑说:“太后是真心疼爱大格格和公夫人,旁人都羡慕不来呢。且这次国公爷又立下大功,谁也没有公夫人命好呢。”

  这话貌似好听,但德妃却格外紧张。

  太后疼爱大格格人尽皆知,但皇贵妃非要起着大格格的话头,拉上珍珍做垫背。德妃心里清楚,皇贵妃就是又冲着她来的。

  没完没了的佟佳氏!

  德妃和珍珍心里都是这句话。

  只见德妃微微一笑,眼尾朝外间一扫说:“皇贵妃此话差矣,我瞧颜珠福晋今日也在,阿灵阿是去立功啊,他可是千里迢迢去蒙古给颜珠颁赏的。”

  珍珍果然见自己坐在外面的三嫂红光满面地挺起了背脊,面上满是喜色。颜珠随安王去蒙古也快两年时光,这次阿灵阿巡视回来汇报后,康熙已拟旨为前线将士在新春前封赏。

  若是传旨的马腿脚快,或许这旨意现在已经到前线了吧。

  可谁也没料到,比好消息更快的是坏消息。

  就在宁寿宫貌似和气的宴席进行到一半时,一封带血的奏折划破除夕最后的宁静。

  浑身是伤的传信官兵倒在乾清宫前,嘴里喊着:“报,速报,十万火急!噶尔丹偷袭归化,安王战死!”

第184章

  彼时,乾清宫东暖阁的书房中聚集了当朝大学士和尚书们,康熙正和他们一起商议如何在年后进一步安置喀尔喀内附的旗人。

  这封带血的奏折送到康熙案头,康熙甚至都没有伸出手,良久之后,他才说了声:“阿灵阿,念。”

  阿灵阿上前一步从太监手中接过奏折,打开迅速扫了一眼,心一下沉到了谷底。

  他火速念了一遍,折内奏报三日前准噶尔噶尔丹在雪中突袭归化大营,驻归化五百八旗官兵并五千蒙古诸部官兵力战,于两日前清晨后撤三百里,现准噶尔观望不前,我军已重整。

  读到最后,就是折内最坏的消息:突袭中战死千余人,安王岳乐受伤,因年老天寒逝世于军中。

  阿灵阿读到最后跪在地上,将折子捧在手中还给康熙。

  康熙闭了眼,一把将折子捏在手中揉成了一团。

  殿内的朝臣们面面相觑,冬日是蒙古草原最不合适开战的季节,一过八月中秋,北方草原就开始飘雪,到了腊月更是漫天飞雪天寒地冻。

  天寒地冻中,草原的牲畜、马匹只能依赖秋天前存下的粮草和堆积在身上的脂肪过活,草原人更是大多躲在蒙古包中捂住炭火,乞求寒冬早些过去,春天尽快到来。

  在这样的天气里开战,让大清在蒙古的驻防犹如腰间软肋突然被一刀捅破。

  更令阿灵阿痛苦与痛心的是,两个月前岳乐的话一语成谶,他最终真的死在战场马革裹尸。

  康熙在一开始的怔忪后,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他立即开口说:“兵部拟旨,康亲王杰书目前驻防张家口,八百里加急命其带张家口驻军五千驰援,另传旨现苏尼特部驻防官兵,加赏双倍俸禄,不得擅动。翁牛特部杜棱亲王与阿霸亥部西进与苏尼特同驻。”

  他拿过黄纸,取过朱砂盒,化开些微朱砂写了上谕,让兵部立即发给康王杰书。

  按照规矩,腊月二十六康熙就会封笔,直到正月初一大殿上用万年笔开笔,这还是他登基近三十年第一次破例。

  可谁都知道,这时候不破例也得破例。

  上谕发出,康熙面色沉重,他叫来顾问行:“去和内务府传旨,安王丧事……”

  他停顿片刻后说:“皇太后还在宴上,你去和皇太后说吧,请她出面与安王妃告知,再让内务府操持安王遗体回京。”

  待顾问行离开,他扫了一圈殿内问:“诸位议一下,驻防外如何。”

  阿灵阿去过蒙古,他第一时间提示康熙:“万岁爷,除了驻防驰援,还有便是准噶尔后方和藏地。”

  准噶尔后方中,在噶尔丹攻打喀尔喀蒙古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后方起兵,已占据噶尔丹后方老巢喀什噶尔与伊犁一带。

  本来在年后,理藩院已准备派使者绕过甘州潜入准噶尔后方与策妄阿拉布坦和谈,对噶尔丹行成包围之势。

  阿灵阿道:“万岁爷,派使者入策妄阿拉布坦部之事必须加快,此人心性不定,为人反复无常,请派人携重金以示重视,许起准噶尔大汗之位。”

  “可。你尽快派人前往。还有吗?”

  还有……

  阿灵阿有一句话从接管理藩院开始就窝在心里,这是他穿越之前读历史书知道的,他不知道该不该提前提示康熙。

  但他只犹豫了片刻,决定不再隐瞒,事已至此,事从权宜。

  “万岁爷,理藩院多次派人邀请哲布尊丹巴活佛与藏地大喇嘛共会,但他座下第司桑结嘉措屡屡以闭关为借口拖延拒绝。奴才在蒙古巡视时,有青海一带至漠西活动的藏地喇嘛传闻,大喇嘛早已逝世,桑结嘉措为私欲秘不发丧。”

  阿灵阿话音刚落,乾清宫的东暖阁就和炸了锅一样。

  佟国纲是去过雅克萨的人,他立即指着阿灵阿喝骂:“这是天大的事,你可不能信口雌黄!”

  阿灵阿心下知道,自己一定是对的,什么喇嘛传闻都是他信口胡诌。

  历史上,那位曾经到京师面见顺治帝以表归附的大喇嘛已经在十年前就逝世,但他的第巴桑结嘉措为了不选转世灵童,不分藏地执政权力,隐瞒了大喇嘛死讯十余年。

  但此事对前线战事十分重要,噶尔丹年轻时候曾入藏地学习佛法,他和如今的藏地实际掌权人第巴桑结嘉措是兄弟情义。

  两人一个称霸蒙古,一个执掌藏地,里通外合、反复无常给清廷来了莫大的困难。

  可桑结嘉措身为第巴有个软肋,便是他的权力需要由藏地大喇嘛授予,一旦藏地大喇嘛逝世便需要寻找新的转世灵童担任喇嘛。

  在金瓶掣签制度确立之前,寻找转世灵童根本不是什么宗教活动,而是蒙藏贵族间一场凶恶的斗争。

  第巴桑结嘉措害怕自己在这场明争暗斗里失去权力,故而才选择秘不发丧,偷偷将自己选中的转世灵童迎入藏好,等到瞒不住的那天将转世灵童再放出,造成木已成舟的局面。

  揭穿桑结嘉措的阴谋,能让蒙藏贵族对其人产生巨大反感,也能压制住桑结嘉措企图驰援噶尔丹的野心。

  藏地的无力加上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后捅刀,噶尔丹便只能做困兽之斗。

  康熙明显也为这个消息大为震惊,他盯着阿灵阿说:“你确定吗?这事不可胡说,若是错了,朕拿你的人头去蒙古祭天。”

  阿灵阿恳求道:“宫中有顺治年间藏地大喇嘛写给顺治帝的多封书信,更有他上京之后与先帝爷共同书写的经幡与佛经,万岁爷不妨拿出这些年藏地发给朝廷的所有信件,看看是否又字迹相同的。”

  他进一步说:“藏地大喇嘛是顺治年间自己要求臣服的,先帝爷仁慈,不但加封赏赐,更亲自出城二十余里迎接大喇嘛到京。以先帝之仁慈,大喇嘛应当常年感恩,如今竟多年向大皇帝进表时不亲笔,奴才敢问一句,合适吗?”

  傅达礼也立即跟道:“万岁爷,经幡佛经书信宫中都有存档,奴才记得佛经都在慈宁宫大佛堂,奴才请立即去取来,再请理藩院取出过去十年藏地来函来信,一一比对。”

  佟国纲则插话说:“即使笔迹不对,也不能断言大喇嘛已逝。事关重大,若有不慎……”

  康熙打断了他,他还是看着阿灵阿,小声问了句:“你确定?”

  阿灵阿很快地点了下头。

  康熙于是说:“先验,来人,去慈宁宫。”

  可康熙的话音刚落,慈宁宫的人却到了乾清宫。

  慈宁宫管事太监崔邦齐冲进东暖阁跪地长拜:“启禀万岁爷,太皇太后午觉醒来得知安王逝世,一时痰气上涌……晕了过去。”

  …

  宁寿宫的宴会虽然称不上真正的和气,但太后在上又是除夕当夜,各位嫔妃与外命妇就算是话里有话,可脸上也都是笑眯眯的样子。

  尤其是德妃和皇贵妃之间绕着国公府之间的你来我往,让珍珍心里想起一句现代名句: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皇贵妃是不是在心里骂MMP她不清楚,但她了解姐姐。

  姐姐那皮笑肉不笑,一口一个“皇贵妃又取笑人”下,心里绝对是已经将皇贵妃扎了十七八个小人。

  皇贵妃今日是死活不放过珍珍和阿灵阿,见德妃夸颜珠,她立即就道:“颜珠也是受了阿灵阿的鼓舞,这才想着要建功立业,怎么也不能给弟弟超过太多。我也是告诉妹妹,他家颜珠比是比不上了,学着些弟弟的好就行,就盼着等回京两家人也多聚聚,和和睦睦齐心协力才好。”

  皇贵妃说完还不忘看向抱着平安的珍珍,亲切问:“这样可好啊,公夫人?”

  德妃朝她眨眨眼,珍珍立即心领神会,笑着说:“我未嫁时就认识四嫂,从来都是亲亲热热的,只盼着未来更亲热呢。”

  攸宁差点没在她身边笑出声,什么从来都是亲亲热热的,有人真会睁眼说瞎话。

  佟三格格未嫁时在宫里欺负珍珍,被郡主罚在永和宫门口跪着认错,那可是让皇贵妃颜面尽失的往事。

  皇贵妃也是被噎得话全堵在喉咙口,可珍珍说“从来都和睦”她还能如何,总不见得说:不不不,公夫人说错了,过去不和睦。

  她要是敢说,珍珍怕是还要装失忆的问一问,他们过去是怎么不和睦了。

  话说到一半时,康熙身边的顾问行急匆匆从外走到了皇太后身边。

  众人只见他轻声和太后说了几句话,太后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可随即就挥挥手让他下去。

  攸宁熟悉太后,她眯着眼看了一会儿后对珍珍耳语道:“好像出事了。”

  “怎么了?”

  攸宁皱着眉道:“太后似乎受了惊吓,你看她现在拿茶杯的手也在抖。”

  珍珍仔细观察了太后一会儿,并未发现什么异样。

  “你是不是看错了?”

  攸宁摇摇头,她肯定地说:“一定是,你等着,太后要叫散了。”

  珍珍正不信,却听太后和善地说:“今日就到这儿吧,天寒地冻的都早些回去歇着,把家里的除夕宴都热热闹闹用了。”

  而乌嬷嬷则领着宫女鱼贯而入,她们手上端着精致的荷包让在场的贵妇们一人领一个。

  “这是我给大家的压岁钱,都要五福临门、年年有余、岁岁平安呀。”

  众人看着攸宁珍珍身边的四个孩子哄堂大笑,齐声朝太后谢过,领了荷包依次退下。

  走到门边时,乌嬷嬷快步走到要退席的安王妃身边请她留下。

  安王还在前线,太后要和安王妃说些贴心话也属正常,不少贵夫人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而颜珠福晋更是面露兴奋之色。

  太后都重视在外的将领,等颜珠回京等着他们的必然是锦绣前程。

  珍珍自然看到了四嫂的神色,她无奈轻叹摇头,抱着平安牵着五福和攸宁说着话一起离宫。

  在除夕这样的日子,从宁寿宫出宫众人只能步行到顺贞门再坐轿子。

  五福和有余是好基友一对,两人穿着小花袄边打边闹,还商量着过年先去谁家中玩。

  快要走到顺贞门时,两人终于排好了日程表,鉴于有余家在什刹海方便去溜冰,所以先去有余家。

  珍珍正想问五福自己答应了没,他怎么能擅自做主,就看见前方似乎有人晕了过去。

  她们赶上去一瞧,晕倒的是珍珍的四嫂、颜珠福晋佟佳氏。

  她的婢女正哭着喊着拉扯着她说:“福晋您可醒醒啊,您要是有事,谁来等爷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