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第142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穿越重生

卢湛道:“他们只怕要难过了。”

殷氏笑道:“如此看来,这新令却还是有些眼力的,能认得出西贝货来。”又要翻自己的名帖,道是怕第二天忘了。卢湛也由着她去了。

第二日,殷氏的帖子便送到了姜氏手上,姜氏翻了帖子,见牛、马、羊、三家也送了贴子来。却只回了殷氏,与她约定了日期。

殷氏的牛车抵达城门之时,正看到颜肃之出的告示:鼓励垦荒。

还给了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五年之内不纳税,五年到十五年,租税减半。只要你申报了,这无主的田,就是你的了,你敢报、颜县令就敢认。并且表示,他要以身作则,圈了荒田一千亩,先垦着!界定了地界,已经登记在册了。

殷氏听了外面差役敲锣打鼓的宣讲,忍不住想笑:你圈的那些地,都生得可以。又想这新县令与甘县令却是不同,甘县令到县,先整内务,再括隐户,然后就要进山找山民。不知道颜县令下面要做什么了。

如果卢湛在这里了,一定会骂颜肃之狡猾。什么是荒地?默认的是,凡是不在国家田册的都是荒地。自然,隐田也算是荒地。卢湛都准备出血了,出个一、二百的隐户给颜肃之做脸。虽然会有一些规定,比如官员不得在辖区里纳本地人为妾一类的。也一定程度上禁止官员在辖区里置什么产业。但是本朝的情况又有些特殊。这就是世家,做官的是他们的子弟,子弟遍布、田产也遍布……这里面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是以前一道禁令执行得还严格一点,后一道就基本废止了。

殷氏没想到这一层,还带着满心新奇地去了县衙。县衙也没为她开正门,她是从角门进的。殷氏不由气闷!她只道自己当由正门入的,岂料县令居然骄人!可一想到姜氏,她又按住了火气。到了后院,门前便请她下车。

殷氏暗怒,扶着侍女的手往里走,手下将侍女的胳膊都摁青了。

一路行来,却见颜家的奴婢行皆有法度,连衣裳都跟本地的似乎有些不同。到得正堂,姜氏并不出迎,殷氏只得自己上前。进了门,将先前的怒气都抛了。姜氏本就是个美人,更兼最近气色颇好,望去竟有种庄严不可冒犯之感,连身上的衣裳都仿佛散着些宝光。殷氏不由有些局促,她发现姜氏的首饰比自己的好像更漂亮,衣裳上的提花纹似乎都更雅致了。香炉里的香,味道也特别清雅。

姜氏的口气十分平和,伸手请殷氏坐到客坐上,微笑道:“娘子远来辛苦。”

殷氏道:“娘子才是远路而来,不知可还住得惯?”

姜氏道:“心安,又有何处住不惯呢?”

殷氏唯唯,又听上面叫:“阿寿。”抬眼看时,却见屏风后面转出个小小的少女来,红袄青裙,明媚的脸庞映得一室生辉。不由想,这又是哪个?

第78章 蠢不分贵贱

颜神佑真应该感谢爹妈,这基因好得没话说。哪怕是在众星云集的京城,她这小模样儿都算得上是拔尖儿的了。一到归义,更是独一份儿。

不止是长相,还有这一身的打扮。在交通比较闭塞的地方,总是不容易跟得上流行趋势的。同样是长簪,归义地方的长簪还是普遍将簪头做成大朵花朵的样子。越往京城那里,虽然簪头同样很大,造型却已不拘泥于花朵了。譬如姜氏头上这个,却是仙人阁楼的样子了。

颜神佑年幼,纵是盛妆,也无法像姜氏一样的打扮,却在发上插凤头小短钗。颈间挂着平常根本不会戴的缨络圈儿,底下还了块美玉。丝履缀以明珠,皓腕饰以宝钏。连她的侍婢,步伐也格外的从容(饱经小变态的折磨,十分淡定)。

殷氏原本的一点轻视之心,也在这般气场之下被压成了渣。

颜神佑对于“阿寿”还是略有不满的,受什么受啊?明明很攻的!但是姜氏与颜肃之认为这个名字喻意相当地好,拍板就定了这个,反对无效。她已算是个小少女了,小名儿就不好在外人面前随便称呼,自到了归义,姜氏人前称呼她,就是“阿寿”了。

颜神佑原在屏风后面坐着,趁机观察了一下殷氏,感觉她与京城所见过的世家主母皆有所不同。

待姜氏唤她,颜神佑也很给面子地过来叫一声:“阿娘。”然后在姜氏介绍了殷氏的时候对她一施礼,唤一声“殷娘子”。尔后便坐在姜氏身侧,平视前方。就听着姜氏跟殷氏闲聊。

两个已婚妇女,虽然年龄差了一截,话题却还是有的。与宴请安氏里不同,姜氏与殷氏说话,说的是谱氏、是风气、是京城各家之不同。这个时候殷氏就只有听的份儿了,她原本还有那么一点点考查姜氏的意思。可真到了跟前儿,姜氏所言,都是她见所未见,听也听只听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谣言,不由住口细听。

姜氏说什么,殷氏都只有附和的,再抓紧了机会问一些一直想知道的事情。譬如如今京中诗会,是流行大家先作诗再游园,还是游园之后再作诗之类。姜氏笑道:“从心所欲耳。”

殷氏道:“这……”

“?”

颜神佑心说,怪不得你们家被挤到这里来了,要都你这样儿的,装X装成SB,你不被淘汰谁被淘汰啊?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当然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啦。这种杀只鸡都要问时辰的做法,真当是讲究呐?

腹诽着,面上还要挂着得体的表情,即既不冷着脸,也不能总笑得像个傻瓜。颜神佑模仿着姜氏的样子,表情淡淡的,偶尔听到有趣处才微一翘唇角。

见面的时间也不很长,卢家离县城也不算太近,到达的时候都已经到中午了,姜氏正好留殷氏用饭。酒洁,虽是常见的食材,炮制出来却又别有一番滋味。殷氏觉得好吃,又觉得自己这半天下来似乎气势全无,便也说些本地的特色菜。

姜氏听说蛇也是一味的时候,不由吃惊:“还真吃么?”原以为安氏这样的,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去吃的。哪知殷氏这样的居然也会吃。

殷氏道:“这是自然啦,山民蛇虫鼠蚁都吃,很是令人作呕,唯有他们唤做长虫的这一样,剥皮去骨,滋味鲜美。”

姜氏的表情就有点僵硬。

颜神佑点头道:“这倒也是,天生万物以养人,何物不可食呢?”

姜氏已调整了表情:“这么一说,也是呢。”

殷氏心道,这小娘子小小年纪,倒是会接话呢。便也顺着道:“娘子在这里多住些时日,只怕到回京的时候,反而要惦记这里的美味呢。”

姜氏道:“既如此,待安顿下来,还真要细细尝一尝呢。”

殷氏道:“我自进门,见府内秩序井然,若这样还不算安顿,什么样子才算安顿呢?”

姜氏笑道:“我们一家是住下了,只是心里终有些不安呢。来时不知城池如此狭窄,住不下这许多部曲,正筹划着往外另建房舍呢,这么些人,本地又匮乏,不若命他们开荒屯垦,自给自足了。”

殷氏将姜氏说的,与城门口所见一相印证,暗道:原来如此。倒也好心建议:“只恐初垦的田薄,收成不多。”

姜氏道:“我听郎君说,头五年是免租税的。”过了五年,这田要是挂颜肃之名下的,不好意思,他是个官儿,还有特权。

殷氏也只是提一提借罢。因见颜神佑已悄悄眯了好几回眼睛了,故意一看日头,托辞路远,退行告辞。

姜氏也不多留,只说:“我在此地,也无甚熟人,娘子若有空闲时,不妨往来一叙。”

殷氏痛快地答应了。

姜氏起身,携着颜神佑的手,将殷氏送到了房门口儿,站房檐下目送她穿过了一道门,即带女儿回房了。

颜神佑掩口打了个哈欠,道:“这人可真没趣儿。”

姜氏挑眉道:“又胡说了。”

颜神佑又打了个哈欠:“是是是,我说错了,她太有意思了,跟以前见过的大家主母都不一样呢。”

“哦?怎么个不一样啦?”

颜神佑眼睛一亮,扭过头去:“阿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