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第408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是真头功,第一次真刀真枪抢地盘地立功,武无第二,谁个不想出彩?

除开霍白因为大家不太熟悉,被颜肃之拍板留下来陪他压阵之外,山璞居然也没有争先。

颜肃之有点不满地道:“你不上前?四面合围,总有你的一处地方。”

山璞道:“议事时便说,须得防着走漏风声,使荆州早有准备。只是此地多山,一旦有人逃出城门,只怕寻常人是拦不住的。是以……咳,小、小婿请命,封锁山道。”

昂州多山,荆州与昂州,便是一山之隔,是山民们的主场。

说山璞是畏战怕死,这个颜肃之是不信的,山璞跟着他出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然而这一次,却主动放弃了正面战场出彩的机会,霍白看山璞的眼神里,也带上了惊讶。

这完全不像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的选择!

还有,听说他也算是“一方霸主”?好吧,这个“方”太小,可也是个做主的人。这种主动给人打下手的行为,怎么看怎么没有气势呀!

想要争夺一点话语权,那就得有突出表现才行。难道山璞要给自己定位成一个……助攻?凉碟当不得菜的,好吗?

丁号却摇头晃脑地投出了赞许的目光。

事后他才对颜肃之夸道:“令婿有眼光。”山璞的选择,对全局最有利。

颜肃之苦恼地道:“他不出色,我憋屈,太出色,我又不痛快了。”

这种蛇精病的岳父心态,丁号表示,他一点也不想懂。

进攻开始了。

战斗结束得很快,拿下县城甚至没用一天的功夫。然而收拾善后却费了好大的劲儿,对于荆州人来说,昂州是侵略者。必须好生安抚。

丁号给颜肃之的建议是,放大与河间王之间的仇恨,放大荆州上层的“不忠”,放大荆州百姓的痛苦(税重)。表示自己是来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顺便把领头抵抗的官吏打成附逆的反贼,配合附逆的大户们都入罪。

然后……打土豪分田地!不但分田地,连谷仓都拿下了,留些作军粮外,还会分派些口粮,让贫民度过难关。

简直不能更贴心!

这与阮梅是同一个路子,不同的是,颜肃之留下了愿意与自己合作的当地土著。对当地的地主,也进行了分化拉拢。且有“大义”的名份,这块招牌真是不要太好用!

颜肃之自己不反,立场就首先有了。荆州上层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跟河间王合作的,那颜肃之就有理由在战时“从权”,代朝廷平逆!打成造反,还想有什么好下场?

程妙源说的“奉天子以讨不臣”妙处就在这里了。

阮梅……阮梅是反贼,还是一个抽风的反贼,谢谢。

有了这样的策略,颜肃之整修之后再下一县,也是颇为顺当的。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解决了整个国家的问题。诚哉斯言。

只是顺顺当当的颜肃之,也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他没办法搬师回昂州,他被暂时地钉在了荆州。

作者有话要说:这世上单兵实战嘴炮最厉害的永远是中年家庭妇女,如果她们不巧又是你的长辈……[i]

第196章 酝酿的改制

无论是国界线还是行政区的边际,凡是自然形成的,都少有笔直的。一般都是弯弯曲曲的,天然形成的大山、大河,乃至于沙漠等,便是天然的界线。这些,便是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各种因素相互制约而产生的。

这是相当好理解的,等于是老天给划定了地盘儿。四面的山河便是天然的屏障,战时能抵得了数万雄兵。

同理,如果想迈过这样的边界,也是十分吃力的。科技比较发达的时代,翻山越岭尚且吃力,想通过不是打隧道就是盘山公路,还经常有生命危险。科技欠发达的年代,这些天险、天堑,就是天然的壁垒。

荆州与昂州这里也是这样的。

荆州在昂州西北部,与扬州相邻的地方比较多,与昂州这里接壤的地方,都是些大山。山里有山民,属于N不管地带。便是归义,原属湓郡,与现湓郡之间,也是有一道矮山相隔的。不过因为后期开疆拓土的关系,朝廷不重视这里,归义人口又少,就笼统划到湓郡了而已。

而在这些大山大河之间,就是交通相对没有障碍的地方了。也就是说,颜肃之的人马,一旦找到了路,翻山越岭地到了荆州,前面就是比较平坦的地方了。行军比较容易,这是优点。

大家地图环境共享,对于颜肃之来说,是进攻路线行军比较方便。对于荆州方面来说,也是一样的,人家反攻起来也方便。颜肃之这里,后勤方面还要翻山越岭,难度比较大。荆州方面呢,虽然郡与郡之间、县与县之间,也会有那么一些山河之险,总体来说,可比跨越州界要方便得多了。

是以,如果颜肃之不想“前面打完搬师回家过年,年酒刚温上就来急报说夺下来的城池又反夺回去了”,他就得在回昂州休整之前,至少夺下一个比较大的地盘,逼近一处比较险要的或山或河,又或是其他什么的天然障碍,才行。

坑爹的是,这一点他和他的幕僚团们事先并没有发现。无论推演了多少回,这些大型战争的菜鸟们,都没有来得及发现这么一个问题。自颜肃之而下,这些个男人们,都也以自己熟读兵法,且还有人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慎重,却都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

等打下了两座县城,按照原定的计划,在荆州“打下楔子”作来年进军的跳板、年前搬师回去的时候,突然就发现不对来了!

所以说,实践出真知。

一群大老爷们儿面面相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蠢。千算万算,成竹在胸,挺腰凹肚,胸口被砸了个大铁锤!全部都灰溜溜了。说来推演的时候,自上到下,个个指点江山,以为江山在握。现在全都哑火了。

卢慎咳嗽一声,打个圆场:“如此,这年就不好回昂州过了。只怕要拖到来看春天,昂州那里,一冬一春的事儿,都要托赖小娘子了。”这项工作是不能让丁号来做的,有士气的时候丁号一开口,士气也要没了。何况现在遇到个尴尬局面?

颜肃之皱起眉头来。

他不是不信任女儿,颜肃之从忠诚度到能力,他都是认可的。只是,作为一个挺有责任心的中二病,还是十分担心自己的家人的。再者,按照他的计划,年前回去,士卒休整,他还要巡一巡州境的。这一仗下来,士卒的死伤并不少,他得安定民心。

现在要打仗了,粮草就尤为重要。春耕工作,为显重视,他作为刺史,也应该亲自主持的。还有过年的各种仪式,抽调精壮来补充兵源,等等等等。

现在好了,全压到留守的人那里了。

颜神佑要是个男孩子,颜肃之还不至于这么担心。昂州风俗虽然不错,有利于颜神佑留守。然而据颜神佑的计划,还要招徕许多外郡的读书人。士人比百姓要难讨好得多,并且,是受一种“正统”思想的影响的。颜肃之长子虽小,可幼弟已过而立之年!且颜渊之也不是那等无能之辈,虽然比起颜神佑来,少些决断,但是庶务上面还是不错的。

这又是一样愁。

又有昂州人越来越多,各种人际关系一类。

颜肃之不能不担心。

可是就此回去?打下来的地盘儿,十有八、九要被夺回去,那他们来这一趟是干嘛来的?

颜肃之很有阿Q精神地道:“总好过没有想到便搬师回去,真个叫他们夺了城去。来来来,先来看看,咱们打到哪儿好。要是年后还回不去,本地的春耕,也要咱们操心呢。”

关于颜神佑的事儿,他没有再提。众人也会意,都去看地图来研究。颜肃之已经打定了主意,呆会儿写信回昂州,求老娘帮忙镇一镇宅,外面的事情,让姜戎给颜神佑压一压阵。还要令方章全力配合颜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