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第359章

作者:子一十四 标签: 穿越重生

回到行辕后,接到的消息更不容乐观。

十四已经追出了50里地,也没发现弘暄的任何足迹,只好派了一侍卫回来报信,自己则带人继续前行。

四阿哥几人在营地四周进行地毯式的搜索,但到目前为止,连弘暄的头发也没找到一根。

热河行宫处的情况就更糟了,那两小太监竟然咬牙敖住了酷刑,打死也不改口,就在大伙警戒松懈时,却趁守卫不备,皆一头撞到墙上,一个当场毙命,一个昏迷不醒,应丨召而来的太医一检查,便斩钉截铁的宣布,情形不妙。

不论九阿哥如何痛心疾首的跺脚,不论三阿哥如何含沙射影的讥讽,总之,唯一的线索基本上是断了。

听了红眼的九阿哥和幸灾乐祸却强作哀伤的三阿哥的汇报,康熙心中的寒意更重,可眼下这两太监的家庭背景资料还没呈上来,调查取证工作只得暂告一段落。

见康熙没新的指示,九阿哥便要求加入搜寻队,三阿哥为了显示自己也有幼他人之幼的高尚情操,也主动请缨。

但最终三阿哥却留了下来,康熙此举倒完全符合两人的起初心理活动,所以没落下什么埋怨。

而乌尔锦葛喇普郡王此时也同样绷紧了神经。

乌尔锦葛喇普郡王虽然想让康熙着着急,但这火候也得把握好,温度不够自然是大忌,但也得提防过犹不及。

火候不够,康熙肯定不会痛下决心揪出幕后指使者,火烧得太旺,乌尔锦葛喇普郡王十之八九也得被康熙树立成反面典型。

因此,乌尔锦葛喇普郡王受的煎熬并不比康熙少。

弘暄则在案桌上用心修改请罪折子。

乌尔锦葛喇普郡王已和弘暄磁好了说辞,责任当然是在太监身上,但不是故意透露虚假信息,而是假传圣旨,说是塞北巡猎已经进入尾声,叫弘暄多在自己姥爷身边尽尽孝道,便将禁足地点从热河行宫改到了乌尔锦葛喇普郡王的大帐内。

这么解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乌尔锦葛喇普郡王恰恰就是要的这个效果。

弘暄虽然不解,但自己又没其他法子,只好保证一定会认真配合。

眼下乌尔锦葛喇普郡王缺的就是个时机。

乌尔锦葛喇普郡王盯着案桌上的蜡烛,竖起耳朵,静静等着寻人队伍再次经过自己的营地,希望这帮人千万别偷工减料……

但这次间隔的时间好像稍微长了些,乌尔锦葛喇普郡王紧张的握紧了双手,若弘暄明早再现身,那可是大大的臭棋……

终于,乌尔锦葛喇普郡王听到了帐外的脚步声,只见查干巴拉匆匆跑了进来,“四阿哥好像带人又过来了。”

乌尔锦葛喇普郡王轻轻松了口气,点了点头,言简意赅道:“迎……”

而带队寻人的四阿哥此时也正情绪莫名的扫视了一眼远处乌尔锦葛喇普郡王的营帐,因营地四周都点着篝火,正巧见着一人一马离了营地,朝自己驶来,不由眯起了双眼,突然道:“到巴林部的营地周围再查探查探……”

说完,四阿哥便带头调转了马头,急速离去……

查干巴拉勒住了马,怔怔的看着那队人马越行越远……

乌尔锦葛喇普郡王听了信后,咬牙道:“哼,真是想不到啊……”

查干巴拉却道:“阿布,四阿哥也许并没瞧见我。”

乌尔锦葛喇普郡王冷笑道:“你可别将这帮皇子想得太好了!”

见弘暄抬头望着自己,乌尔锦葛喇普郡王生生将后面的话给吞了回去,只闷声哼了两声。

查干巴拉想了想,还是问道:“阿布,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乌尔锦葛喇普郡王道:“哼,你去车臣汗部朋克素的营帐走一遭……”

朋克素是阿茹娜的公爹,亲家之间走动自然要频繁得多,这个时辰过去,倒也不显得突兀……

第二百六十六章 浑人

科尔沁亲王巴巴的看着太后,期望太后能给他个准话。

虽然昨夜皇宫侍卫静悄悄的四处搜寻,但那么多人来回的跑动,而且个个领队的来头都不小,蒙古王公怎会不上心,更何况入夜后那星星火把在夜色中更是醒目,想忽略都难。

因此蒙古王爷贝勒们全派出了探子,四下打探,虽然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但却也神通广大者打探出热河行宫内外也没得安宁。

两下一联想,想来是应是出了什么皇家辛秘,众人便安下心来,袖手旁观,反正事不关已,没什么好掺和的。

不想,乌尔锦葛喇普郡王却突兀跑到康熙大帐见驾,而在乌尔锦葛喇普郡王进帐后不久,各路人马皆立即鸣锣收兵。

如此以来,诸位蒙古王公的心思便活络起来。

纷纷将焦点转到弘暄身上,本来也是,在热河,乌尔锦葛喇普郡王与皇家的联系纽带除了弘暄,似乎还是只有弘暄。

众人纷纷猜对了方向,却想不出细节,不知道弘暄小小年纪牵扯入什么事件,竟然闹得如此人仰马翻,于是纷纷提前给粗使婆子下达了命令,在没有新的指令下达前,一定要将自家的女儿,孙女看紧了,等弘暄禁足期满,严禁他们往弘暄面前跑。

此时,大伙才纷纷羡慕汉人的礼仪教育,哪象自家的小姑娘,一个个都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将长辈的话全当成耳旁风,当然,也有那思维怪异的,准备回家后就找些漂亮的半大小子来充实队伍,免得自家的小姑娘以后轻易就中了美男计,连糖葫芦都没吃到就傻乎乎的被骗走了。

但科尔沁亲王的思虑则更深一些,虽说科尔沁一直与大清皇室联姻,但总的来说那都是老一辈的事了,虽然科尔沁不缺大清公主,但康熙的后宫却没一个科洋沁女人,太后毕竟年纪大了,科尔沁还不知能再倚仗太后几年。

科尔沁一早就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危机,但这么多年来,尽管做了诸多努力,就没一个科尔沁女儿成功嫁给皇子,更别说太子和康熙了。

可想而知,科尔沁的心情有多复杂,如今虽将联姻的要求从找寻靠山转为了挖掘金山,可若这金山后面牵扯势力太多,那对科尔沁就不是幸事了,毕竟弘暄离那位置过于遥远了些,科尔沁犯不着为他得罪实力派人物。

因此,科尔沁亲王一大早就来求见太后,开门见山的指出科尔沁确实想多几门赚钱的营生,但眼下部落的光景也过得去,犯不着冒大风险去带领大家奔小康。

关于弘暄失踪一事,本来是瞒着太后的,但因要借助太后召集那帮蒙古格格,因此,太后得到消息的时间虽晚,但的确知道实情。

听了科尔沁亲王的话,太后叹了口气道:“唉,哀家一向不管朝中之事,就是想管也管不着,不过敦郡王母族势大,就算他与阿灵阿不合,但他的舅舅又不止阿灵阿一人,在京中并不是就真的没了依仗,弘暄的母族也不容小窥,哀家只觉得弘暄以后若不是犯了泼天大罪,至少能当个安稳贝勒。不过这些事都说不准,你自己拿主意罢。”

太后这话说了当没说,但科尔沁亲王很了解太后,知道太后并不是说的托词,而是她本身思维就有这么简单,当下便为难道:“这,弘暄到底惹了什么事?怎么昨夜这么大动静?”

太后淡淡道:“打听这些没用的做什么,若敦郡王知道你这么挑弘暄,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幺蛾子呢。”

科尔沁亲王不服气道:“弘暄虽说长得不错,可我家娜仁吉娜也拿得出手,我怎么不能好好挑挑了?”

上一篇:诗酒趁年华

下一篇:八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