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第445章

作者:子一十四 标签: 穿越重生

安安赶完院里的闲杂人等,也急道:“你怎么不知道躲啊?猜都不用猜阿玛肯定会发火的。”

弘暄揉了揉耳朵,小声道:“我将屁股凑上去的,阿玛还没踢到,我就倒地了,不想没骗过阿玛,我耳朵都快被拧断了。”

其木格拍了一下弘暄:“活该,也不看看什么时候,还和你阿玛耍心眼……”

弘暄委屈的解释道:“我真是想让阿玛踢一脚,让他消消气的,可我凑上去一看,才发现阿玛脸色好吓人,真不骗你们,阿玛气得眉毛都立起来了,我怕阿玛会将我踢得卧床不起,可又不能跑啊,那么多人看着,阿玛肯定会气炸,这才赶紧朝地上倒的……”

其木格又给了弘暄一下,小声骂道:“你还有理了,在院子里站好,我先进去看看……”

其木格还没进屋,老十就出来了,手上还拿着一鸡毛掸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就逮住了弘暄,拿着鸡毛掸子冲着弘暄的屁股刷刷就是好几下:“爷就差将澳门的地皮给翻过来了,简直气死爷了,看爷今天不打死你!”

弘暄一边哼哼,一边认错:“阿玛,我知道错了,我真知道错了!”

安安则在一旁哭道:“阿玛,别打了,都是我的错,别打弟弟了……”

其木格倒觉得弘暄挨顿打也没什么,是时候让他们知道安保的重要性了,否则到了安居岛后,他们还在这么大意,那可真是要出大事的,而且听老十的口气,好像还真进了澳门,看在老十成了国际笑话的份上,其木格便没做声。

等老是差不多打了十几下后,其木格猜上前将弘暄解救出来,这打归打,也不能打多了不是,大家都是一夜未睡,还是早点结束,赶紧去补瞌睡的好……

第三百五十二章 护短

人人都说老十护短,其实根源全在康熙身上。

康熙恼怒弘暄挨了亲爹的踢,将怒火烧向了老十,愤恨中突然发现了新的靶子--葡萄牙人,便立马将所有罪责全推到了葡萄牙人身上,老十再混账,也是亲生的啊,能有外人担责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康熙和嚣张老十的想法一致,在我的地盘上,我想叫谁开城门就开城门,凭什么将我关在外面等信?

当然了,康熙在审视澳门政策时,还不忘鄙视前明一把,中原是地大物博,但没一处是多余的啊,你就独独缺那几百两银子的租金啊?

康熙这厢闭着眼睛挑葡萄牙人的毛病,费尽心思的想着该找什么体面的借口、在不失天朝脸面的情况下,客客气气的将葡萄牙人送走,那厢满丕弹劾老十的折子便到了。

原来,弘暄和安安的清朝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是如火如荼。前山寨最近流行的问候语从“吃了吗”,到“看到了没”,再发展为“捐了吗”……

在弘暄和安安的带头示范作用下,在留名县史的诱惑下,香山县广大中上层阶级迸发出了一股无比热烈的捐款热情。想想也是,人都说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上县志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那些原本自己注册了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土豪乡绅也高调宣布将向敦郡王府注资,以默默支持小阿哥和小格格的慈悲之举,其实也就是买个保险,万一县令认为大善人太多了,之寥寥几笔来个概括总结,那可亏大了,而敦郡王府可是打了保票要让所有捐款人都入县志的!

于是在老十家门口前,捐款的人便排起了长龙。

没过几天,这事就落到了有心人手里了。于是满丕的一封奏折就又飞往了紫禁城。满丕说弘暄为了沽名钓誉跑到县衙逼县令更改县志,仗着身份迫使百姓捐款,而且用收来的钱大量的囤积物资,致使当地的粮价上涨。

四阿哥面无表情地看着手里的密报。老十这是在干什么?就是想博个仁厚的名声,怎么选前山寨这个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就算那里的民众将老十捧上了天,与京中局势也无益啊……而弘暄一到了前山寨就搞了这么多名堂,究竟是皇阿玛的授意,还是老十背后指使?

八阿哥也接到了密报,虽然心里的小九九也没放下来,但当听说满丕又告了老十一状后,八阿哥决定悄悄帮满丕一把。八阿哥心里清楚,满丕的弹劾折子肯定是皇长孙弘晳在背后挑事,虽然不能让弘晳这个隐患做大,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老十的威胁似乎更大些,谁知道老十就真的对这位子一点不感兴趣?而且弘暄又深受康熙喜爱,他们父子联手,可比弘晳一人单打独斗有分量多了。

因此八阿哥很快便拿定主意,决定见缝插针的给弘暄上上眼药,让康熙对弘暄生点疑心,先断了老十的臂膀再说其他。

当然,为了安抚九阿哥,也为了彰显自己的兄弟爱,手足情,八阿哥决定在康熙惩处时,得恰如其分的帮老十说句好话。

满丕折子抵达京城的第二日,太和殿的早朝就好似油锅里浇了点开水,整个的炸了锅。御史士气如虹的向老十发难,而且一个个都拿眼斜睨康熙,叫你护短,你儿子上次拿着一条鱼来糊弄你,我们帮你说话,你不领情,好似我们要害你似的,不顾我们的齐声反对,不痛不痒的轻轻处罚了一下……这回可好,你儿子变本加厉了吧?敢逼人捐款,这不是明摆着强抢嘛,还敢跑去囤粮了,他老十想造反不成,真当我们御史不存在?!

这帮御史开口必提社稷,张嘴必说天下,誓要纠正康熙护短的毛病!护短?你也得分场合啊?动不动就护短,还要不要天下了?

要知道逼人捐款这事倒还好说,可囤积粮食,往小的说是引起物价上涨,导致民不聊生,往大了说是图谋不轨,蓄意谋反!

因此,有的御史什么也不说了,直接控告老十谋逆,心想,这次你还有心情护犊子,我跟你姓!

是啊,一个阿哥谋逆,和和稀泥,倒也无所谓,无奈您老人家身体康健啊,十几个儿子在跟前虎视眈眈的盯着呢,你放过了一个老十,就不怕十几个老十站出来?真给你一年谋反一个,你那身子骨能受得了嘛?

当然了,也有人直接要求将老十押解进京,一圈了事。人家的想法没错啊,大阿哥、二阿哥圈得,凭什么十阿哥就不能圈了?

见着御史咄咄逼人的势态,阿灵阿心里可美了“该!我看老十这下可惨了,待会我再火头上浇点油,届时老十多爵可能都还是轻的,没准还还真就给直接圈禁起来。哼,我看你到时用什么去孝敬你的死娘舅!”

兵部几个亲近老十的更不不说话,就怕再给康熙说成是结党营私。

庄亲王想着家里的两个宝贝,强硬着头皮上前说道:“皇上,这事可不能听满丕一面之辞,还应该再祥加查探。”庄亲王就怕康熙一怒之下直接就定了老十的罪,想着最好能先把事情放一下。等到康熙气消一点再慢慢劝劝,到时老十再发个请罪折子,弘暄再去求个饶,说不定康熙也就把这事放过去了。

八阿哥想了想,忙上前顺着庄亲王的话往下说:“皇阿玛,庄亲王说得对,这事可得详加查探。这里面或许别有一番隐情。”是啊,最好能将那些藏着掖着的全挖出来。

康熙阴郁的看着大伙,心里一阵纳闷,明明昨天才接到弘暄的信,说想多备些物资已备荒年,而且还白字黑字的写得明明白白,为了怕引起物价动荡,以及造成负面政治影响,特意提出,仅在丰年加大收购力度,这样不仅收了粮,还能避免谷贱伤民,而且为了不给有心之人以可趁之机,弘暄还建议,将所有赈灾粮仓全交给县衙管理,由县衙统一调度,当然了,县衙开仓放粮时应有捐款方在一旁监督,而且每年得核查两次仓库即可以杜绝官府挪用……

总之,弘暄通篇都在建议如何更好的用民间富余的钱帮朝廷办事,康熙看后甚觉欣慰,还准备今儿早朝拿出来让大伙夸夸呢,不想却被满丕这厮给搅和了。

郁闷之余,康熙也很纳闷,从弘暄的信中可以看出,弘暄还在等着朝廷给政策,纳闷是断然不会贸然屯粮的,怎么满丕会就此事进行弹劾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弘暄如今早已离开了前山寨,难道是没给下面的人交代清楚?

想了想,康熙便道:“这事不用争了,屯粮之事,朕倒也有所耳闻……”

一听此话,在场的人可是有惊有喜。惊的是庄亲王这类偏向老十的人,暗叫不好,哟,康熙爷也听到了风声,那老十这次不死也得脱层皮了……

当然高兴得也不少,特别是弘皙,要不是在大殿上,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胜利在望啊……

阿灵阿也准备下了朝,就让老婆收拾些细软什么的,等到时好去探望老十。

你虽然没有个当外甥的样,我可得让天下人看看我阿灵阿是怎么当舅舅的。

康熙冷眼瞧了瞧朝堂上的众生百态,又慢悠悠地接了下半句:“弘皙,来,将这读给大家听听!”

弘皙听见康熙点名,很是激动,毕恭毕敬的从小太监手里接过一封书信,可看了眼抬头,大好的心情就没了,居然是弘暄的信,这家伙一向最会糊弄人,肯定是在信里给康熙打预防针了!

弘皙看了看群情激奋的大臣,心中稍微安定了些,这才打起精神,将弘暄的书信认真朗读了一遍。

“有你这么大喘气的吗?好家伙差点没把我给急死!”庄亲王腹诽着,不过这悬着的心还是放下了。

他的心放下了,可好几个人的心都给吊起来了,若按弘暄所说,那朝廷得大力表扬啊!这怎么行!

等弘皙读完,康熙淡淡道:“大伙怎么说?”

庄亲王忙道:“皇上,弘暄大阿哥的提议甚好,老臣附议。不过,满丕如此诽谤敦郡王,臣以为断不可轻饶。”

弘皙忙站了出来,“皇玛法,也不能就此断定满丕是诽谤,也许弘暄年纪小,行事急躁了些,没等……”

上一篇:诗酒趁年华

下一篇:八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