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第551章

作者:子一十四 标签: 穿越重生

吧啦吧啦,老十便动情的讲了许多,说什么他牢记军功章里有康熙的一大半功劳,对南阳汉民的洗脑工作那是时时刻刻都没敢忘,还自掏腰包大肆宣扬着康熙,成功的将康熙树立为一个忧国忧民,为所有百姓撑腰的好皇帝,连吕宋土著民都知道大清的康熙爷牛逼的不得了……

说到最后,老十道:“儿子没别的本事,但自问心中不敢一日无君父,不敢一日无朝廷,可皇阿玛,你当我是你儿子了吗?你当我是为朝廷在那穷乡僻壤、拼死拼活的臣子了吗?”

康熙本来听得有那么一丝感动了,想起当初自己听探子回报时,好像也是挺高兴的,情绪刚好了点,不想老十又不打温情牌了,开始咄咄逼人了。

康熙原本动容的脸一下又垮了下来,大声质问道:“朕还对不起你了?啊?吕宋水师的装备,你要什么给什么,你要钱要粮的折子,朕能批的都批了,连药材都给你运去了好几船,弹劾你的折子,朕能压的都压了,实在压不下去了,也是轻罚了事,你纵女行凶事情还小了,朕罚你没?朕不仅没罚你,还追封你额娘为皇后,你竟然还说朕没将你当儿子看?没将你当臣子看?你自己摸摸良心!”

康熙这话有明显的逻辑错误,被老十逮着了,不客气反问道:“那这么说皇阿玛是赞同安安追杀那姓张的了,所以才追封额娘以示嘉奖?”

康熙气结,看来是被老十给气糊涂了,“朕是告诉你,朕没盯着你的错处不放!”

老十心一横,很牛逼的问道:“皇阿玛,那您也扪心自问,额娘被追封为皇后,儿子**后会不会尸骨无存?”

康熙愣住了,没想到老十会这么直接,一时反而不知该作何反应。

老十反正已经开了头,往下说就十分顺溜了,直接问,为什么要将他树成靶子,他好歹也是有功劳的,怎么说也在海外给朝廷占了几个金矿,又没玩阴谋诡计今天陷害一哥哥明天污蔑一弟弟的,为什么要欺负他这个老实人……

康熙听得就差点中风了,是的,他有时也期望能感受到寻常百姓家的父子情,希望儿子们能给他交交心,但听了老十的大实话,康熙觉得他还是当君父好了,这普通的爹他当不了,于是一拍御案,道:“朕不是说让你回吕宋吗?如果你不去掺和那些乌七八糟的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老十看着康熙,好笑的问道:“皇阿玛,儿子离京了,四个儿子全留在宫里,让他们代替儿子当靶子啊?儿子没那么不知耻!”

康熙冷冷道:“朕会护着他们的……”

老十毫不领情,道:“儿子不冒这个险。”

康熙扫了眼老十,缓缓逼问道:“这么说你是要抗旨了?”

老十将顶戴摘下来,磕了个头:“皇阿玛,我也是您儿子,您那位置,儿子不是没动过心,可儿子却没怎么去掺和,为什么?不就为的让孩子们能没心没肺的淘淘气,能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嘛,若儿子本本分分的做事不仅护不了他们,反而将他们置于险境,那儿子还本分干什么?但儿子也知道,儿子斗心眼斗不过您,也斗不过那帮兄弟,所以,您直接将我圈了吧,这样一来,孩子们也安全了,等新皇登基,没准我还能出来透透气,总比死无葬身之地的好……”

第四百四十一章

老十豁出去了,趴在地上自请被圈,康熙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站起来,指着老十,浑身发抖。老十还不解恨,再刺了康熙一下,:“皇阿玛,您儿子多,想怎么摘瓜就怎么摘,儿子就不劳您动手了,自己将自己摘了。”康熙本来是要下去踢老十的,听了这话,给气得又坐了下来。“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这首著名的摘瓜诗是武则天的儿子对着一代女皇深情朗诵的,老十这个粗人,来了个不伦不类的借鉴,完全没复制到人家那种意境。武则天听了后是深有感触,而康熙听了是想抓狂。康熙还没发飙,大殿外就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皇上,大学士马齐请旨见驾。”康熙很想吼一声“滚”,但好歹当了五十多年的勤勉皇帝,片刻间,国事还是大过了家事。忍住气,叫人宣,然后命令老十先到暖阁跪着去。

屋外的太监听了指示,忙打开门,快速收拾了一下场地,还给康熙送来了一盏热茶。马齐进来时,康熙已然喝了口茶,调整好了情绪,不带喜怒的问道:“何事?”马齐递折子求见的时候已经打听过了,知道老十又在乾清宫惹毛了康熙,俩父子正关起门来对掐。此时见乾清宫里没老十的人影,猜测老十可能到弘暄做家庭作业的屋子里去了。但还是装作不知情,将折子递给康熙,道:“皇上,吕宋水师游击、广州海关衙门、广州巡抚、广州将军联名上了折子,”说着,顿了顿,又补充道:“事关十阿哥。”康熙愣了愣,接过折子,仔细一看,火更大了,当即吼道:“胤誐,你给朕滚出来!”老十在暖阁里一直竖起耳朵听着呢,一听是广东和吕宋那帮人的联名折子,头一个想到的是其木格和安安是不是出事了,可听到康熙愤怒的吼声,心里便打起了小九九,转而猜测:难道他们联名推荐自己当太子?想了想,觉得不大可能,广州那俩老狐狸滑头着呢,肯定不会出这个头,何况自己和他们也没那个交情。因此老十出来时,是满脸的疑惑,本想虚心问问发生了什么事,不想还没开口,康熙就将折子扔了下来,道:“看你干的好事!”老十脸色一下变得非常非常难看,这么说来,这是弹劾自己的折子了?!自己在南边怎么说也算是有点儿势力的,这可倒好,京里还没人恶心自己呢,自己势力范围内的那群蠢材就明晃晃的朝自己放箭了,这让老十非常非常生气。不过,老十弯腰捡折子时,还是非常桀骜的看了康熙一眼,用眼神证明自己担忧的正确性和远见性,这不,脏水就泼过来了!康熙很愤怒的还了老十一个瞪眼:“你自己好生看看,你将朝廷当成什么了!”老十满不在乎的翻开折子,一看,也傻眼了。

折子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吕宋水师游击写的,转发的是安居岛海关衙门的信函。因为水师游击名义上也隶属广州将军管辖,所以管源忠便在折子上签了个名,表示自己也非常重视此事。因为此事又涉及到行政税收,所以广州巡抚也在上面署了个名,表示自己没有渎职。另一个则是广州海关衙门转发的安居岛海关衙门的信函。当然,也另起了一张纸,阐明了自己的意见,因为担心近期生变,又去找到管源忠,请他加强戒备。管源忠一看,这事儿好像也不小,赶紧在上面写了两点意见,想了想,又让人将折子给广州巡抚送去了,军政dei齐心协力嘛。广州巡抚一瞅,也不敢怠慢,急忙写下了自己的提议,然后便派人八百里加急给康熙送来了。

而广州将军和广州巡抚因为乍听到此事,摸不清状况,所以只是吩咐人赶紧打听详情。还没敢冒冒失失的给康熙写密折,总不能将两个原始折子所说的事,换个修辞法又给康熙发来吧……康熙不知道啊,冲一侍卫微微颌了颌首,侍卫便悄悄退下,去查密折信箱了。康熙等老十看完后,给了老十两分钟时间进行思考,其实是等侍卫返回冲他摇了摇头后,才问道:“你有何说辞?”老十先瞟了眼马齐,道:“马大人,你学问高,给我指点指点,这两折子上的哪一句话说和我有关了?”马齐面不改色:“十阿哥,事情发生在吕宋和安居岛,若没十阿哥授意,下面的人怎么敢乱来?”老十简直是有苦说不出,他真不知道这两件事,被蒙在鼓里已经够愤怒了,更让人愤怒的是,自己澄不澄清都没脸! 两件事,都是安居岛海关衙门发的文,可安居岛除了吕宋派去保护自己的水师,所有人员都是自给自足,没占朝廷的编制。是老十嫡得不能再嫡系的人马了。自己的亲信竟然背后捅了自己一刀。老十觉得没脸去辩白什么,还不如揽在自己身上呢。但老十是谁啊,虽然反应比不上那帮人精,但好歹也在宦海里沉浮了许多年,面子思想也就是一闪而过,下一秒立马就想到了康熙安居岛布置的密探,当即认定这是康熙安排的,所以即刻就战胜了面子思想,下一秒就扯了扯嘴角,二百五的道:“那就查查吧,看看是哪个王八羔子授意的!”说着还挑衅的瞅了眼康熙!康熙气急,但又不能和老十明着掰扯,马齐还在这儿呢,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因此,将老十的帐记在心里,咬牙道:“查,查到底!”咬完牙,还恶狠狠地盯着老十,心中说不出是愤怒还是失望。

老十回府就将书房的东西全砸了,太打击人了。在吕宋经营了这么多年,自己刚一离开,竟然就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十誓要杀回去搞次大清洗,这脸都丢到姥姥家了!九阿哥得了信赶到时,书房已然是一片狼藉。九阿哥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老十,的确太龌龊了,沉默了半天,才道:“十弟,你还是赶紧给皇阿玛请旨,回吕宋吧。”老十叹了口气,:“皇阿玛说了,过段时间就让我回去,但要将孩子们全留下。”九阿哥想了想,拍了拍老十,“十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准儿皇阿玛改了主意呢?”连吕宋的人都拿捏不住,老十还能有什么威胁?九阿哥笃信,康熙没准儿连弘暄也给放了。老十脑子没转过弯来,没领会到九阿哥话里的深意,气呼呼道:“该死的马齐,他要不来掺和一下,皇阿玛最终肯定会让弘参他们跟我走的!”九阿哥道:“他这么做也好,总比明天早朝弄你一个措手不及强。”老十恶狠狠道:“不知是哪个王八羔子在搞鬼,我绝饶不了他!”九阿哥迟疑道:“没一点儿头绪?”老十摇摇头,“反正和京里脱不了干系

,他奶奶的,太气人了,我明天就请旨回去,我担心其木格会出事。”老十本以为自己给其木格铸了一铜墙铁壁,可如今出了这事,他 不确定了,敌人太强大了,自己太,太丢人了……九阿哥想了想,“ 会不会是十弟妹……?老十忙摇头,断然否定:”不会。其木格从不插手这些事。"

九阿哥想想,也是,按理老十额娘被追封的消息,安居岛早该知道了,蒙古福晋再笨,也应该知道不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老十添乱。于是便安抚道:“你别急,明儿下朝后,我和你一起去见皇阿玛,请旨跟你跑一趟,就说去接弘政回来。”九阿哥此时说什么也不敢相信老十的能力了,冲锋陷阵也许老十在行,但在管理上,还是太弱智了。因此,便打算亲自出马。老十还是没听明白九阿哥的言下之意,断然拒绝:“九哥,这事儿你别插手,我知道好好清理门户。”说完还愤愤的骂了声:“王八蛋,真是吃了豹子胆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第二天早朝,不出意料,御史的火力全对准了老十。朝中重臣,也纷纷要老十交代清楚。老十以不变应万变,对付各种质问和叱责都是一句话,“查,查查看到底是哪个王八蛋指使的。”十四很苦闷,看来自己的心愿真的得等下辈子去完成了。这个人怏怏的,没帮老十。如果是他授意的,那么老十就太蠢了;如果不是他授意的,那么老十和阿斗有什么差别?!老十的一帮哥哥们也做如是想,但为了保险起见,除了九阿哥,都没帮老十说话。一个个皆露出非常凝重的表情,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摸样。康熙没接到密报,也不了解情况。但对老十也非常失望。因为瞅老十的表情,应该不是他指使的,但自己没派人捣鬼啊……所以康熙看向一帮皇子的眼神便分外的凌厉,能将手伸得那么长,不简单啊……

康熙昨天和老十眼神交流过,稍微用眼过度了些,所以盯了会儿,眼睛便有些吃不消,只好揉揉眼睛,准备待会儿再仔细观察一下各方的反应。康熙正保养眼睛呢,就听侍卫在殿外大声报告,“禀皇上,安居岛折子到!”因事情不再康熙掌握之中,所以康熙下令,所有吕宋的折子必须第一时间呈上来。大伙儿一听安居岛又来折子了,一个个都亢奋起来。老十则绷紧了脸,不知道又出了什么岔子……康熙也不心疼眼睛了,拿着老花眼看向越走越近的侍卫……

第四百四十二章 “替罪羊”

在众人的瞩目中,康熙接过安居岛新到的折子,慢慢翻了开来,虽然心里很着急,但康熙还是顾全了一个皇帝的体面,没露出一副猴急样。

刚扫了一眼,康熙的眉毛就挑了挑,大伙猜什么的都有,老十手心里全是汗。

其实也就是片刻功夫康熙就看完了折子,但大伙却觉得好似过了(看不到)

终于,康熙将折子递给了当值太监,发出了天籁之音,“念。”

老十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白着脸等着迎接始料不及的打击。

九阿哥则悄悄靠近老十,安慰的握了握他的手,不想,手还没放开,就听到当值太监尖着嗓子道:“孙儿弘政跪奏……”

九阿哥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冷不丁的一下握紧了老十汗渍渍的手,额头开始冒冷汗。

老十心中也是一紧,弘政写折子了,难道是其木格和安安出事了,也条件反射般的反握住了九阿哥的手,巴巴的盯着当值太监一张一合的嘴……

而其他人也都第一时间啾向九阿哥,于是兄弟两手拉手的这一幕自然又全落进了大伙眼中……o

弘政虽然读了几年书,但水平非常有限,比老十当年好了那么一点,但赶九阿哥却差远了,用词非常幼稚,这主意嘛,也不怎么成熟……不过,若考虑到他的年纪,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弘政郑重其事的向康熙报告,英国商船在海上无端攻击大清帆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大海茫茫,没法缉凶,大清子民只能自认倒霉,令人十分的扼腕。

弘政懊恼完后,便开始为朝廷居安思危了,认为任由洋人海船载满大炮到大清港口停泊,隐患太大,万一洋人起了歹心,一下涌来几十条船,那战斗力可不是一点半点,虽然弘政对大清水师倍有信心,但还是认为防患于未然比较好……

所以,经过认真思索,弘政向康熙提出建议,所有停靠大清海岸的洋船必须得出示安居岛或吕宋岛出具的文书证明,证明什么呢,证明他们的大炮都暂时存在了这两个岛上,只有交了证明书,才能有资格与大清进行交易。

弘政说了,为了大清漫长海岸线的安全,安居岛和吕宋岛承担些风险是应该的,毕竟不是本土嘛,他们也不吃亏,难道叫广州吃亏……

所以,弘政便叫安居岛海关衙门的负责人给广州海关衙门发了个公文,拟定的临时操作指南作为附件也一并发了过去,请他们指正,还告诉他们,即便是日后,洋人若不停泊安居岛或吕宋岛,在到达大清本土港口前,都不会知道朝廷出了这么个章程,所以,目前可以先拿英国作为试点,勒令他们回航到安居岛或吕宋岛,将大炮卸下再说,也顺便给两个岛带点收益,总不能给他们白保管吧?当然,安居岛如今已经做好了寄存服务的准备,可以叫英国人都到安居岛来,毕竟吕宋岛是否也搞寄存服务,得康熙说了算……o

大伙听到这,都摇头看向九阿哥,唉,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没想到弘政小小年纪就如此财迷……o

九阿哥表情有些复杂,但还是比较抱歉的看了看老十,没想到是弘政这个王八蛋惹的事……

老十却没看九阿哥,而是一脸讪讪的看了看康熙,按理接下来应该是安安上的折子了,因为广州衙门转来的吕宋岛水师游击的折子涉及的是农桑保护政策,据老十所知,前段时间因要支援苏禄岛地震灾区,安居岛军营仓库要调拨许多物资,安安遂到军营仓库观摩,学到了什么老十不大清楚,但却知道有两个后继影响,一是提刀追杀张守备,一是开始关心农民生活问题,对丰年农民收入不涨很是不平……oo

所以,老十对自己误骂到安安、并冤枉了康熙很是有些难为情……o

不想,接下来却让老十傻眼了,农耕问题竟然还是弘政的主意。

弘政说了,安居岛的移民大多都没什么家产,虽然减免了开头三年的赋税,但生活依旧非常艰辛,所以为了让移民觉得生活有奔头,决定在安居岛实施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保护农民的利益,避免丰收后粮贱伤民。

但吕宋岛与安居岛太近了,如果只在安居岛实施,难免会引发吕宋岛的移民潮,但是,吕宋岛可是实实在在的大清地盘,弘政无权逾越,只好叫安居岛海关衙门给吕宋岛的大清水师游击发了一道文书,通知他们提前想对策……o

太监念完了,九阿哥已经跪下请罪了,说自己这个当爹的愿意为弘政的胡作非为负责,但话里却透着那么一点得意,哪个皇孙不到十岁的时候能有这番见识?

老十则楞在了那里,倒不是糊涂为什么弘政抢了安安的功劳,而是隐约觉得其木格与此事脱不了干系,否则,怎么弘政提都没提安安呢?

上一篇:诗酒趁年华

下一篇:八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