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第553章

作者:子一十四 标签: 穿越重生

弘政走到门口时,确认了一下,是不是两件事都不用请示了?说到底,还是孩子,性子还是急躁了些。

见着弘政期望的眼神,其木格粗略想了想,反正大炮寄存服务知识提议,广州海关衙门还是会去请旨的,于是便点头,两件都不用专门请示了,好好干吧,给老十和九阿哥一个惊喜……

于是,弘政便和安安一起跑到海关衙门,叫他们分别给广州海关衙门和吕宋水师发公文,至于他们亲自起草的告示,弘政决定过两天在贴,要给吕宋岛准备的时间嘛,其木格对此也是同意的。反正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贴不贴告示,肯定都会传出去,吕宋村民肯定会天天去水师那打听消息……

但过了两天后,蒋先生回来了,从海关衙门处听到此事,头都大了,毫不客气地告诉其木格,这哪是给老十惊喜阿,完全是惊吓。

其木格没吭声,很有警惕性的每告诉蒋先生闹事是经过老十批准的……

而蒋先生也没理会那么多,当即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叫弘政直接给康熙上折子减轻老十的压力……

其木格多了个心眼,问康熙会不会迁怒弘政,蒋先生道:“世子年纪小,能想到这些点子已然难得,而且这都只是提议,就算上头要怪罪,也有回旋的余地。”

弘政一点也不怕,告诉其木格:“婶娘,注意本来就是我出的,而且又不是馊主意。”

安安忙要将保护价的责任揽过来,蒋先生毫不留情的道:“格格乃一女子,插手这些事是犯大忌的!这不是逞英雄的时候。”

于是,其木格便提议,将弘暄加进去吧,就是弘暄一直有这想法,弘政治是的承兄志罢了……

蒋先生也制止了,说没时间和弘暄通消息,不能弄巧成拙……

其木格想了想,觉得应该不会对弘政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而且即使康熙要迁怒,大不了弘政不回京就是,反正雍正上台的话,九阿哥一家最好的未来也是在安居岛安家,所以便点头应了……

哪知却让老十觉得万分愧对九阿哥……

第四百四十四

大清的十皇子似乎走到哪儿都能创造点历史记录,这不,(看不见估计是说康熙多少年)年,所有被弹劾之人皆被老十踩在了脚下,只经过了短短一个晚上,康熙案头上的弹劾老师的折子就已放不下了,据事后统计,将各地巡抚之后的弹劾折子也算上的话,“雪花般”这三个字的形容词都显得过于无力……

若大清也有个人档案之类的东东,怕没那家人才市场愿意接受老十的多能干,亏大发了阿,不知道得腾多少间屋子来存放老十的资料,就算顶着被工商局查处的压力,多收老十保管费,那也没辙阿,谁乐意每月给人才市场交上千的保管费?就这样,人才市场还是按市场价打了三折呢!

康熙此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当然,对康熙来说,仓库不够大完全不是问题,保管费、场地费和人工费也完全不在考虑之中。但问题是,这些堆积如山的弹劾折子完全大同小异,不仅没一丁点的保存价值,反而还会给后世留下笑柄,但不存吧?这与规矩不符,按要求,所有明法的折子都得存档备查……

最终,康熙还是遵守了规矩,让人办下去单独放在一偏远的大殿内,准备在自己即将去见祖宗市制造点火灾……

光文案就这么烦人了,可想而知朝堂上的争辩有多让康熙头疼。

本来乍一接到吕宋的两条消息时,大家都凭直觉反对农产品最低价,可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大家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了,大炮寄存服务那也是大大的危险啊,试想阿,洋人将大炮都存在老十那了,变得手无寸铁,届时若老十不还他们大炮,他们就是将眼珠子瞪出来也拿老十没办法。

大清的朝臣没那么伟大,自然不会去担心洋船在茫茫大海上的风险系数陡增,而是在焦虑老十一下囤积了那么多大炮,想干嘛?……

所以,第二日,两项政策全被大家用来攻击老十狼子野心了。

老十此时已经不是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战了,深觉对不起九阿哥的老十此时完全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一意只想给弘政争个好名声。所以,在太和殿上,老十是一点也不示弱,指着群臣字字讥讽,挖苦他们只知道盗世欺名,一个个连弘政的小指头都比不上,让双方之间本来就很紧张的关系越发没缓和的迹象,发展到后来,老十嘛人祖宗,人家问候他姥爷,遏必隆比顺治好欺负多了……

三阿哥还是老样子,不时地放放酸话,和老十拌几句嘴,四阿哥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但在紧要关头,总会淡淡的说两句,不失时机地提醒攻击者,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叱责老十的……

八阿哥这回姿态倒放的端正,每次有人攻击这点子不好时,八阿哥就会温言细语的夸夸弘政,颇有吾家有侄儿初长成的自豪感,但是夸完弘政后,也会告诉康熙,这两个点子好是好,但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来执行……既不得罪九阿哥,也表明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九阿哥自然一如既往地自愿充当润滑剂,负责缓和气氛,但九阿哥也是人啊,这人嘛总是护短的,何况弘政这次怎么看怎么该护,所以,九阿哥经常打着打着圆场就冷不丁的鄙视旁人的子孙,劝架的不知不觉加入战场了……

以五阿哥为首的一帮皇子继续当路人。所以,在中间起调剂作用的重大职责便无可避免的落到了十四身上,每次老十和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时,十四便赶紧插科打诨,没事找事的高声叫着:“儿臣有事启奏。”没奈何阿,去拉架把,老十情绪激动,九阿哥时不时还站在一旁帮腔,十四拉不动,而老十的对手就更强大了,十四审时度势,非常识时务的不去激起众怒,只好凭借声高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了,等到散朝的时候,十四的嗓子已经嘶哑的说不出话了,而兵部的大小事务,连扫地的环卫工人工作努力应该褒奖都奏给康熙和大伙儿听了……

结果就是,老十和九阿哥虽然势单力薄,但因占了出生的先天优势,再加上老十独一无二的气势,和九阿哥那损死人不偿命的口才,以及十四的敬业,竟然愣让集丅合了大半朝官力量的控诉方没取得明显优势……

朝堂辩论大会的闭幕日遥遥无期,这么大个国家,每天有多少事等着处理,这下倒好,整个国家机器无序的跑去攻击老十了……

康熙还没最后拿定主意,因为在等安居岛的密报。作决策嘛,总需要多收集些资料,尤其是第三方资料。所以康熙没一拍桌子,快刀斩乱麻,而是在观察着朝中的实力分布,很遗憾,老十的支持者太少了。如果那些默默站在那不出声攻击老十的大臣勉强划归老十的话。

康熙仔细瞅了瞅,嗯,加起来不到二十个,康熙不忍心再剔出那些真心作壁上观的人数了……不过,(继续看不见的转折地带)的怜悯下一秒便变成了心惊。朝臣里肯定与直臣,这些人都(看不见,猜不出)谁康熙那是门清,剔除这次忠臣外,其他朝老十开火的人背后自然是有人指使的,那么不管他们背后的人是一个或一群,都无一例外的证明,这帮人又重新站队了!

康熙突然感到有些无力,难道自己真的老到让大臣们不顾前车之鉴又去抱新主子大腿的地步了?

有几分英雄迟暮般悲凉的康熙神情中多了几分阴郁。

不过,宗室的反应却有些奇怪,庄亲王不用去管他,为了膝下的一双儿女,既不会去拿老十开刀,但也不会与众人为敌,得给孩子们留后路阿,但其他的宗室王爷贝勒竟然大部分都静静的在一旁看热闹,出来跳的没几人……

康熙有些不大明白,到底是爱新觉罗家的人都聪明的选择不插手呢,还是全傻乎乎的成了老十的隐性支持者?

康熙瞧了瞧老十,有些拿捏不准,觉得老十其实挺高声莫测的,否则怎么安居岛的探子到现在都还没消息送出来?康熙开始怀疑老十是否在走宗室包围大臣的路线了……

心情非常糟糕的康熙不假此色的结束了早朝,一个人在大冷天逛御花园去了。

这一逛便逛了一整天,也不知在那小小的花园里转了多少圈。等他回到乾清宫时,案桌上除了多了些折子外,弘暄的家庭作业也搁上面了。

康熙边随意拿起弘暄的作业,边问道:“弘暄呢?”

太监告知,弘暄没等到康熙,便先去太后宫里了,说是三胞胎今儿在慈宁宫给太后解闷,他去照看一下,待会儿再过来听康熙的教诲。

康熙淡淡道:“宣他过来。”

但当弘暄赶过来时,康熙却只久久的盯着他,没说一句话。

弘暄有些奇怪,担心的轻声喊道:“皇玛法,皇玛法……”

康熙回过神来,揉了揉眼睛,“太后精神可好?”

弘暄道:“挺好的,还夸弟弟们唱得军歌好听。”

康熙有些奇怪,太后可只会蒙古语,军歌可是汉语阿?

弘暄不等康熙发问,便笑道:“这夸奖士弘历讨来的。”

康熙笑着摇摇头,老十家的孩子好似从来都不知道含蓄两字该怎么写,想到这,又看了看弘暄,是啊,连弘暄都直言不讳的说过,爵位可以让给弟弟,但皇位那就另说了。

康熙想了想,问道:“你怎么看弘政上的折子?”

弘暄见康熙态度严肃了些,也敛了笑颜,正色道:“上书房里都传遍了,大家都赞弘政脑子好使呢。”

上一篇:诗酒趁年华

下一篇:八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