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第717章

作者:子一十四 标签: 穿越重生

康熙觉得这几个孩子语言天赋像自己,心中稍微那么骄傲了一下,然后方接着问道:“弘历,朕考你的强项其实也不公平,这样吧,你告诉朕,你为什么要去观战?”

弘历见事情有了转机,忙咧嘴道:“皇玛法,是这样的,我只知道书上说的仗该怎么打,怎么使谋略,是真真正正的纸上谈兵…所以,便想借这个机会去历练历练,毕竟很多东西和书上说的不怎么一样…”

弘暄已经要疯了,怎么弘历今天老拧着纸上谈兵不放啊…

弘参很是悲催的轻声告诉弘暄,“四弟这两天正好学到《战国策?赵策》…”

弘暄能干嘛,怪弘历的先生?人家又不知道会有今天这档子事,所以弘暄只好打了个哈哈,“皇玛法,弟弟们在这都耽搁得有些久了,不如让他们先下去?孙儿还等着继续听皇玛法教诲呢。”

康熙却摆摆手,继续对弘历道:“纸上谈兵,嗯,你就写一篇策论,就论长平之战,若写得好,朕就准你去,若写不好,你就给朕乖乖的在京里读书”

弘历有点迫不及待的应道:“是,孙儿领命”

康熙对弘历的反应有点接受不了,这不是个不爱学习的嘛?怎么叫他写策论还这么兴高采烈的?康熙努力回想了一下,虽然对三胞胎的学业关注的不多,但并不是全然没有过问,在康熙的印象中,弘历的策论水平貌似也很一般,遣词造句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如果说弘历的诗能打个40分,那么他的策论也充其量就是个45分的水平,都是不及格,真不知弘历有什么乐的…有老十这个前车之鉴,康熙不认为弘历会在短期内突然开窍,在学业上来个突飞猛进…

于是,康熙便不解的问了,“写诗和策论的难度应该都差不多吧?”

哪知弘历却道:“皇玛法,这园子里的景色我欣赏不来,在我眼里,那些假山啊,那些亭子啊,就那样,和御花园的差不多,我想有感而发也发不出来啊,但写策论不一样啊,孙儿有想法的啊…”

康熙有些愕然,半响才道:“光有想法还不行,这想法还必须得好…”

弘历激动的点头道:“孙儿知道,看问题得结合当时的大环境,得眼光放长远了来分析。”

康熙皱着眉头道:“那你赶紧下去写吧,慢慢写,不着急…”

在弘历要走的时候,康熙又叫住他,“那个,你分析的好不好,你说了可不算,得朕说了才算。”康熙生怕弘历到时交个不及格的作文上来后,非要胡搅蛮缠的要求给100分…

弘历忙重重的点点头,一点也没担心康熙会玩一下潜规则。

等弘历走后,康熙才对弘暄道:“朕要没记错,弘历的策论没得过赞吧?”

弘暄很是汗颜,小说道:“是,不过,四弟的观点倒还不错,视野也开阔,就是在遣词造句上,欠了点火候…”

康熙瘪瘪嘴,视野开阔有什么好夸的,在上书房还真找不出只盯着事情表面看的人来…

而弘参和弘丰则巴巴的望着康熙,等康熙给他们出题。

康熙看着他们,很是纳闷的问道:“大军去西北的时候,你们怎么不争着去?”

弘参笑道:“若所有皇孙都来找皇玛法说情,那不就乱套了嘛,所以,孙儿们便忍着没来叨扰皇玛法。”

康熙看看弘参,心想,瞧这孩子多会说话,要换了弘历,肯定是说,皇玛法,您孙儿太多,肯定轮不到我们,如今皇阿玛只有我们几个儿子,和我们争的人少,而且那些人也争不过我们了…

于是,心情稍微痛快了点的康熙便叫弘参和弘丰也去写策论,同样论长平之战…

等三胞胎走后,康熙才对弘暄道:“弘历这小子挺倔的啊…”

弘暄笑道:“他就是心直,认死理,皇玛法您甭和他较真。”

康熙不置可否的笑笑,“对朕都这样了,对你皇阿玛怕是更甚吧?”

弘暄忙道:“也没有,四弟其实真的挺能听得进去道理的,犯浑的时候其实不多,真的…”

见弘暄在那拼命的帮弘历挽回影响,康熙瘪瘪嘴,“没关系,他就是天天冲你皇阿玛犯浑,朕都不管,让你皇阿玛也知道知道,这阿玛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弘暄笑道:“皇阿玛为了我们兄妹几个,可是操了不少心呢。”

康熙哼了声,“你们几个,有什么需要他操心的,哼,也只有弘历能让他头疼一下了。弘暄,你觉得该不该让他们跟着你一起去?”

弘暄想了想,“从长远来看,他们跟着去倒是利大于弊,毕竟咱满人不缺会骑马的将军,但在水师这一块儿,却没人能和汉人比肩,三个弟弟中,虽然四弟最喜欢兵事,但二弟和三弟日后统统兵也是绝无问题的,如今叫他们去亲眼瞧瞧水师的整个作战部署,对他们而言是大有裨益,旁人想有这机会还真是求都求不到,不过,他们如今的学业也紧,耽搁了也不好,所以,孙儿也没个主意。”

康熙看着弘暄道:“你皇阿玛打算什么时候立储?”…

第五百七十一章 眼光长远(下)

听康熙问起立储之事,弘暄当即乐道:“皇玛法,阿玛登基以来哪得空啊…”

康熙瞅了瞅弘暄,道:“你倒是心宽。”

弘暄没好说什么,自己都住进毓庆宫了,这还有什么悬念呢…

康熙顿了顿,道:“从长远来看,你真认为他们去历练历练是好的?”

康熙的意思就是问,日后你放心将兵权交到这三个小子手上吗?

弘暄笑道:“俗话说上阵不离父子兵,我们兄弟几个出息了,皇阿玛也就轻松了。”说到这,弘暄想起自己那些同样挺有出息的叔伯们,补充了一句,“别看弟弟们有些没大没小的,但心地都纯朴着呢,真的,他们的心思都挺简单的…”

这话康熙可不怎么信,就算如今简单,谁能保证日后不复杂?但是,康熙还是嫉妒了老十好一阵子,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弘暄和三胞胎这么大时已经很复杂了…

不过,康熙没再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而是接着指导弘暄,到了福建应该关注的几个小细节…

祖孙俩这一说,便忘了时间,直到一太监大着胆子在门外提醒该用晚膳了时,康熙才意犹未尽的住了口,觉得好像是有点饿了。

而在传晚膳的时候,三胞胎的策论也交上来了。

弘参的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弘丰的重在精炼,言简意赅,倒都能评个优,但弘历的嘛,让康熙很为难,你说他写的差吧,可该说的要点那是一丝没漏,弘参和弘丰想到的,弘历也全想到了,但是,人家弘参和弘丰的算是文章,弘历的充其量就算是列要点,一、二、三、四、五逐条的往下写,一没承上启下,二嘛,中间还夹杂着许多大白话…

康熙真的不认为这篇文章能够过关,但又怕弘历问他,“合着我知道该怎么行军布阵还不行,还得会写征讨檄文?那养文人干嘛?再说了,难道征讨檄文写得好,敌军就会自杀一百?”

果然,见康熙拿眼瞅他,弘历便有些紧张的问道:“皇玛法,我还有什么没说到的吗?”

瞧瞧,弘历给自己的定位,人家只管说到点子上,至于文采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康熙顿了顿,道:“你这文章嘛,写得…”

弘历忙道:“写得还好吧?先生都夸我字写得好呢。”

康熙点点头,“是,你的字不错,劲道挺足的,像你皇阿玛的字。”说完,康熙便开始暗骂老十了,自己就是个不爱学习的,干嘛早早的就教孩子们写大字,还是亲自教,这下可好,连弘历都能拿一手漂亮的大字当挡箭牌…

上一篇:诗酒趁年华

下一篇:八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