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清廷 第135章

作者:喝壶好茶嘎山糊 标签: 穿越重生

  等人都跑了出去,康熙才想了起来,自己能想到这个,皇后怎么会想不到的?估计早就拦在里头了,可恨宣妃,只知道媚宠,连个首尾都顾不全。当下就没了胃口,头一抬,就见了个小太监在那儿探头探脑的,喝问道:“谁在那儿”

  那个小太监听了呵斥,嗤嗵一声就跪了下来,道:“万岁爷息怒,奴才是来报信儿的。”康熙一眼横了过去,只见那小奴才抖了抖,虽然吓得狠,却还是看了眼康熙身边的尚食太监们。

  等人退了下去,那小太监才说道:“刚刚坤宁宫里的顺公公过来,说是有事禀报。”只这一句,就再不多话了。康熙点点头,这小子倒也知道分寸,因不知道深浅,就算是再害怕,刚刚也没有不管不顾的喊出来。

  “你叫什么?”

  “奴才魏珠。”

  “魏珠,让小顺子进来说话。”

  魏珠确实懂事,把人带了进来,就悄悄地掩了门出去了。

  康熙看着小顺子,说道:“说吧。你们娘娘让你来说什么?”

  小顺子磕了个头,说到:“回万岁爷问话,娘娘让禀,昨儿个娘娘忘了跟您说,那西安贡上的火晶柿子可放不得,还是请万岁爷早早的赏了人。”

  火晶柿子?皇后可不会为了这么个小事特地的差个人来。“知道了。你下去吧。”康熙挥退了人,寻思起来。想了想皇后今日里不同寻常的举动,康熙算是明白了。这一想通,康熙心中反而好过起来。

  对于自己的皇后,康熙人为自己看得很清楚。虽然很贤惠大度,可也不是没脾气的,真要是个没脾气的,康熙也不会喜欢,那样的要不是太假了就是太弱了,这两种,哪一个都不会让康熙放在心上的。皇后在康熙面前很真实,也全心信赖着自己,虽然有些小手段,可从来不瞒着自己害人。这些年下来,康熙认为两人早就相濡以沫了,心心相印了。而且,皇后还给自己添了这几人让自己着实喜欢的嫡子嫡女。

  既然说是要让皇后出出气,那就依了她吧,这二阿哥是要好好教训。再一想,这皇后发脾气还那么率真,不是瞒着自己私下动作,反而正大光明的摊在自己面前,让自己看着办。多少年了,她还是这个样子。若内廷其他人,可不会如此,必是暗地里使风使雨的,污糟手段一个比一个更狠。可自己的皇后就是不一样,没得弄那些脏了她的手。也就是这样的皇后,才值得自己放在心上,值得自己放心的让她伴着自己。

  当下康熙就要叫人,可梁九功还没有回来。康熙眉头一皱,就想到那个魏珠。既然小顺子过来,是魏珠传的话,那这事以后魏珠也会想得明白,才刚自己看着那小太监倒是懂事,那就给他个机会。

  喊了魏珠上来,康熙也不多说,一双厉眼就看着魏珠。魏珠虽然一直想着出头,可被万岁爷这样一看,还是有点儿哆嗦的。看着这奴才的害怕,康熙反倒有些个满意,自己的身边,胆子太大的奴才可容不得。这些人,只要小心的伺候自己就好。胆子大了,想头就多了。想头多了,这就要干出些什么事情来了。

  康熙看着对魏珠还算满意,就让魏珠去办差事,去取些贡品火晶柿子赏了二阿哥。还关照要问问二阿哥,这柿子甜不甜,才回来回话。柿子而已,只是腹泻腹痛罢了,宫里又不是没有太医。希望这儿子长长记性。

  魏珠听了这话,心里就一抖,这才吃了螃蟹,就要吃柿子,还是赏给自己的儿子的。得,别多想了,好好办差。不管日后如何,这二阿哥,可是会记着自己的。魏珠这就一溜烟的跑了。

  康熙想着要教训教训二儿子,也想着给自己的皇后嫡子出出气,还想着皇后是个好的不下黑手。没错,芳仪把一切的决定权都放在了康熙手里。康熙要怎么办,全看他自己

  当然,康熙可以置之不理,那这样,芳仪会很郁闷,不过也不是做白功,她至少知道康熙的尺度了。

  不过,康熙选择了依了芳仪的想头。他或许没想太多,只是觉得芳仪不背着自己动手脚,很好。可是,芳仪私底下行事,哪有让康熙这样更能打击纳喇氏和二阿哥?而且,还要冒着让康熙不喜、起疑的风险的?甚至日后让康熙怀疑,他早年早夭的孩子,是不是真如那时宫里的留言所说的?

  康熙没有考虑过二阿哥的心情,或许是根本不在意这孩子的心情。被人害了,哪有让自己的皇阿玛处罚了更难受的?被人害了,还可以对皇阿玛诉诉委屈,让皇阿玛替自己找出生事的给自己出气。可让皇阿玛给罚了,还是这样一种明着赏赐暗地里狠罚的,那是伤心又伤身吧?

  倒不是芳仪一定要跟小孩子计较什么的,这皇宫里的孩子,能叫孩子?个个都是狼。自己的孩子也不简单,只是自己立场不同罢了。一想到自己没准就会失去胤礽,那个在自己面前活蹦乱跳的儿子、喜欢腻着自己撒娇的儿子,或许自己会再也看不到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害怕?为了自己的孩子,芳仪还就小人了,还就恶劣了,非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二阿哥。而且,只有教训了二阿哥,才能真正的让纳喇氏痛心

  康熙可以明着处置二阿哥,但这是芳仪最不想看到的。不管是处罚什么,以什么名义处罚,别人其实都知道是为了什么。那些不知道底细的人看来,就因为是二阿哥说了几句大实话,让胤礽来了脾气,不带人出去,涉险回来后,还迁怒于二阿哥,康熙还处罚了毫不相干的二阿哥。这样实在是对胤礽的名声有损的。这是芳仪不想的,也是康熙不想的。所以,今日里,胤禔在康熙面前请罪时,康熙虽然很生气,虽然也痛骂一顿,却一时没有想好了怎么处罚他,只让他自己好好的想想,何谓孝悌。

  梁九功气喘吁吁的跑着给胤礽阿哥那儿传了话,才回到乾清宫继续当差,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给别人截了胡了,还是个恨着自己的人截了胡。皇后娘娘原本是让小顺子去找梁九功的,可偏巧这梁九功就不在。还就让魏珠逮着了个机会。而魏珠也是想着要报恩,才大着胆子,给小顺子传话。而小顺子原本救这个小奴才也只是这个奴才发现了个奇怪的东西。而这个奇怪的东西有让皇后娘娘决定善待魏珠。而魏珠传话也让康熙觉得这人可用。。。。。。这里头的因果悖论,实在也是理不清的了。

  且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午后,二阿哥因年轻不知事贪嘴,柿蟹同食,害了腹疾。这一病,就有个三四天不出屋子。

  294意外又是意料中的贬职

  不提宫里的这些事情了,这些天,南苑围猎的事情也不再多提了。好似这次的风波都已经过去了,三阿哥胤礽将养的几天,虽然还有些行动不便,但也不用人扶着了。二阿哥贪嘴一场,歇息了几天,虽然脸色不太好,人也有些阴郁,但也是行动如常了。

  前朝,虽然南营子下,那个佐领已经是畏罪自杀了,可景涣也跟着受了处置。这御下不严,倒是真真的做不了假。这次对景涣的处置可不算轻,竟然是卸了差事,让在家反省了再说,还没有说在家多久、日后如何,看着就是现代的停职检查了。

  当然,也有于此次事件中得益的人,那个隆科多被提了二等侍卫。而不几日,其伯父佟国纲调入了兵部任了兵部尚书一职,比起礼部的虚职,这可是实打实的大权在握。一时间,这佟府门前又车马喧了。人人都又想了起来,这家,好歹是当今圣上的外家,宫里头,还有两位娘娘呢。

  而明珠,自然是一点儿事情也没有。不过,后来,兵部跟几处军里,倒是陆陆续续的换了些人。这些职位到不算是高,所以,这一切在皇后娘娘的表弟和万岁爷外家的事情面前,就太不起眼了。自然,有心人还是可以查得出,这换出去的人,多多少少与明珠一派有些瓜葛的。

  比起佟府的门庭若市,而舒穆禄家就有些冷清了。而明珠什么事情都没有,更是让胤礽有点儿气鼓鼓的。只是,这孩子知道,自己也是个不谨慎的,闹出这些来了,才没有发脾气。这会儿,胤礽只是揉着芳仪,直嚷嚷着想要出宫,要去看看景涣表舅。对于这个表舅,胤礽一向是喜欢的。总觉得这次是受了自己的连累才这样的,心中更是过意不去。

  承祜看着胤礽这样,过去按住这不安分的弟弟,说道:“你就消停点儿。等你好利索了再说吧。再说了,这事,也不就是因为你。”

  承祜这几日是迅速的成长了起来。一些事情,原本他看了一二三,现在,竟然也可以看到四五了。他始终记得那一日阿玛的话。而阿玛最后那一句,此一时,彼一时,他原以为是用在明珠身上的。可现在,他才发现,自己还是想少了。对明珠是如此,阿玛还有对自己许诺将来的意思。可对佟氏,这一句话不也正是可以适用的?

  现在朝堂,明珠势力大,索额图隐蔽,舒穆禄青壮,康秦王杰书又是功劳太盛,其他一些宗族更不宜太过重用,那些汉臣又没有根基,阿玛需要更多的人出来制衡,所以,原本已经被搁在一边的佟氏就又入了阿玛的眼。而且,这佟氏是阿玛的外家,也有拿得出手的人,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了。这不是此一时,彼一时,还是什么?

  而对于景涣表舅这次被如此重罚,也让承祜往平时没想到的地方更深里想了。阿玛是觉得舒穆禄氏窜的太快了,还是京畿之处防务太过于集中在赫舍里相关一族了?

  如果是这样,那不管有没有南海子的事情,阿玛总是要动作的。现在只是正好有这个机会而已。想来,还是这样好些,因为有阿弟的事情牵扯着,阿玛心里总有那么些意思在,表舅怕是很快被起复的,只是可能会到别处当差吧?

  胤礽被哥哥这样一说,有点儿发楞,他到底还小,现在虽然能在宫里内廷耍手腕,但这朝堂大事,还是不怎么通顺的。

  承祜又不想在额娘面前说得太过仔细,虽然外头的事情要让额娘知道,可那些朝堂暗里杀人不见血的争斗,又不想让额娘太过担心,于是说道:“你的委屈,这事里头的底细,阿玛还能不知道?只是,阿玛做这些,必有他的考量。要知道,阿玛他首先是当今圣上。”意识到自己说了重了,承祜马上住口,然后捡能先安抚了阿弟的话说了,“我看了,外叔祖和景阳表舅都像没事人似的,一点儿都不在意。所以,你也就不要放在心上了。景涣表舅老是在兵营里折腾,这也算是放了假,在家好好歇歇。”

  胤礽虽然还是不满意这样的说法,只是哥哥这样说了,他也只有听了。他也猜到了,哥哥怕是担心额娘听了心烦才没细说,不过却打定主意,等会儿要好好的缠着哥哥。

  芳仪这些天倒真的悠哉,外头的事情她都知道,她并不是儿子想得那么柔弱,只是于这政治她其实不太通顺,往往很多事情等过去了,她才明了“哦,原来是这样子的”。不过,对于大儿子这样,她也没说什么。孩子大了,总有些自己的想法做法的,不可能要求儿子把他想的做的都一一对自己说仔细的,自己真要那样要求儿子们,那自己就是打着关爱的名义控制儿子了。她只需要孩子们在大方向让自己知道就行了。

  不过,大儿子那一句“首先是当今圣上”和这几日明显的沉静,还是让芳仪吃惊并心痛的。看来,这孩子总算是真正明白了自己那时候说的话了,皇阿玛,先是皇其次才是阿玛。这可并不是儿子们现在人前人后不同的称呼这样简单。

  芳仪的眼神又落在了胤礽身上,心里想着,老大是明白了,那老2呢?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明白过来?这事儿,是父子人伦,自己也不好在儿子面前说的太多。

  康熙对舒穆禄氏的安抚,来得比承祜想象中的快。不过,这倒不是表现在朝政上头。丹若出嫁了,这康熙十九年时万岁爷指下的亲事,历经一年的备嫁,于康熙二十年十月成礼了。而太子承祜,竟然在万岁口谕下,充以女家送亲之人,给丹若送嫁。这可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也是大清朝没见过的。其实,这也怨不得人家稀奇,大清朝到现在,只有承祜这一个太子。所以不管万岁爷吩咐太子殿下做什么,都是前无古人的。

  经这一事,人们又明白,这舒穆禄氏是圣眷未衰啊,这又有人贴上去了。

  这一些,看着都与内廷没什么多大的关系。皇后娘娘还是那样的作息,大部分的时间,可都放在了几个小的身上。就有一件事情,对内廷有着莫大的关系。平南王吴三桂及其孙子最后的伏诛,标志着历经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了。这正是个内外皆欢的事情。外头前朝是为了什么也不用多说了,而这内廷,自然是康熙亲自下旨封妃了。

  虽然真正的册封仪式和玉牒著录要等过了年,万岁爷祭过天地诸陵才能成礼,可是,现在却不妨碍人们先庆贺起来。这一次,除了上次所说的妃位,还有嫔位。而这些嫔位,倒是与芳仪所设想的出入稍大。

  芳仪的提议,被改了好几个。郭络罗氏册封宜嫔,董氏册封为端嫔,这封号不去说了,人名倒是芳仪提的。万流哈氏被划去了倒了算了,毕竟这人没有生养,可和董氏一样生了公主的兆佳氏也被划去了,这还不算,就连生了儿子的戴佳氏,也没捞到册封。反倒是平时不声不响的李氏,倒被康熙添了上去,册封为安嫔。

  康熙看着芳仪不解的样子,有些个好笑,指着李氏的名字说道:“满汉一家啊。”这下,芳仪才想起来,这李氏是汉军正蓝旗的,来自江南。这江南,最是富饶,读书人也更多,仕子文人更是集萃。虽说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是口诛笔伐也是康熙大忌。

  可是,为什么这戴佳氏没有册封?芳仪倒不是想为戴佳氏说什么,戴佳氏如何她不关心,没有册封也不错,毕竟她的儿子可不是历史上那个有腿疾的七阿哥,只是,她总想搞个明白。

  康熙这回倒是不想细说,只说了一个词儿“闹腾”就闭嘴了。闹腾?宫里比她闹腾的人可多了去了,怕是那时候为了儿子跟康熙撒泼让康熙不舒服了吧?还是暗地里跟卫氏来往被康熙知道了?

  不管如何,这圣旨下来,几家欢乐几家愁啊。宣妃、惠妃、荣妃、佟妃,四妃的位子倒是满了,可只有宜嫔、端嫔、安嫔三嫔,还差三位呢。而且,虽然妃嫔皆有定数,可只要万岁爷喜欢,多封几个,也没什么的啊,再说了,这更上头的,还空着呢。

上一篇:招摇

下一篇:官人,吹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