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清廷 第188章

作者:喝壶好茶嘎山糊 标签: 穿越重生

  不管当初芳仪是怎么想的,可这些年下来,这情分再也割不断了,芳仪也已经把这孩子当成亲生的了。而且,芳仪也知道,这孩子待自己是真心的,也与那几个骨肉情深。只是,越这样,芳仪在处理胤祥的事情上就要越谨慎。

  千里之堤都能毁于蚁穴,再好的情分,若是不能体谅上心加之维护,日后怎么样,还真是不好说呢。再说了,这皇宫里头,同母胞兄弟还有阋墙的呢,这些年,为了让这些儿子们兄弟一心,感情扎实,芳仪没少费功夫。她就不信,没人在胤禛身上动脑子。她可不想日后落得伤心伤身的地步。

  芳仪这正想着胤禛的事情,这派往永寿宫的小太监郝运来就来回话了。这郝运来原是个下等扫地太监,偶尔帮何玉柱跑了次腿,倒让何玉柱看中了。让芳仪知道了后,看着这人长着个圆圆的脸,倒像是个无锡大阿福,看着喜庆,又因为这个郝姓,就给了个这名字。

  郝运来得了这个名字,倒没有张扬得北都找不着了,跟着何玉柱倒也真学了些本事,只是圆圆脸笑咪咪那样儿,却让人以为纯是皇后娘娘图个乐子的。芳仪让他去永寿宫,除了不想惊动别的地方,就是想让这设局的知道,自己并未疑心王氏,所以只派了个好脾气的小太监跑腿儿。

  不过,这郝运来回来一说,倒是让芳仪当初对王氏的看法更认准了些。这王氏对着这样的小太监也是客客气气的。听了郝运来传的话,二话没说就认了自己私下里找过小阿哥的事情,还要到坤宁宫里来向皇后娘娘请罪,当然,也辩解了自己根本不可能对小阿哥存了坏心。为了表示清白,还把那几个常跑景仁宫的都交了出来。郝运来也是聪明的,连消带打的,人带走了,请不请罪的,他说了不算。成功的把王氏僵在了那里,最后还是自己找台阶下了,说是大晚上的不打扰皇后娘娘了云云。

  芳仪其实不想为难王氏,并不是说,她的境界有多高,只是单纯的不想替别人使力。而且,这内廷的女人,根本是没有底的,今天冒出了个王氏,没准后头还有赵钱孙李呢。这王氏,最起码身份不高,又是个汉人,康熙就是再宠,也不会糊涂到混淆帝位血统上去的。

  当然,她也知道,别人可不会这样想。那是追求的不同。不过,别人会用惯有的内廷皇宠来揣摩她的心思,才有了这样的事情,以为自己怎么样也都顺势灭了王氏呢。康熙不在,又因为小阿哥的事情,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刚刚孩子们在的时候,因为事关康熙不好说,人家把着康熙的性子,专挑康熙不在的时候做了这场事情,除了担心糊弄不过康熙外,还是想把自己推到前头来呢。康熙不在,若自己真和她们一样的心思,担心那王氏分了自己的宠,顺势而为,到时候,康熙冲着自己的怒火,绝对遮盖了其它的事情。而且,自己真要对付王氏,必会弄出些“证据”来,那时候事情搞大了,真相反而泯灭了,这样的浑水,康熙还查得出什么来?

  芳仪一夜并没没有什么动静。第二日,赶在各宫妃给芳仪问安之前,王氏倒是来请罪了。芳仪倒也没有不罚她,不过只是禁足,而王氏身边的那几个人,芳仪并没有为难,只是拘着。端嫔因为病着,所以这问安是告缺了。不过,等人散了,端嫔那儿果然派人来了。

  那时候芳仪所说的胤祥奶嬷嬷的事情,只是按着这套路而已。这布局的人,总要有个把水搅浑把自己拖下水的法子。这给小阿哥安排人,是最简单的方式。看着,像是端嫔对自己的示好投诚,让自己安排小阿哥身边的人,可其实,这个示好还是有药性的。虽然,作为皇后,给小阿哥安排个人,那也没说的,可是在这关头,总让人要多想想的。若是日后这端嫔再在康熙面前含糊些什么,那芳仪就有些李下正冠了。而端嫔这一手,更是洗清她自己了。这里头的道道,还多呢。

  芳仪冷笑了一声,也没对端嫔说好或是不好,只说是知道了。可一转身,就给康熙详细的写了封请罪信,把昨日的事情详细的说了,又把自己的处置也说了,再说自己愚笨,竟查不出这下黑手的,一应涉及到的人就羁押着,请康熙责罚,而后又顺势让给胤祥挑几个好的嬷嬷。

  这事,就算在她手里结了。为什么人家出招,自己就一定要接招?那些小老婆打架,自己为什么要劳心劳力?再说了,自己统领宫务,“偶尔”力有所不及,又是多大的罪过?而且,胤祥无碍,芳仪才能这样放肆。

  康熙的回信也快,这决断倒是没有出乎芳仪的预料。对于芳仪是慰问安抚,关怀备至。对于王氏只是个“准”字。而对于端嫔,只是说其软弱无为,才让奴才欺上了头,虽然都是斥责,但维护之意尽显。不过,因为端嫔“软弱无为”,康熙倒是指给了端嫔几个人“扶持”,也安排了胤祥的教引嬷嬷。

  康熙对于胤祥的安排,倒是让芳仪松了口气,知道康熙明白了自己的心思。当然,这也是对胤祥最好的。这些事情,不用她说,胤禛自能体会。

  等康熙回銮,帝后二人谁都没有再提这个事情,像是根本没发生过什么似的。而那些个奴才,芳仪也再没过问过。

  康熙是赶在大格格尼楚贺出阁之前回来的。这时候漠西漠北都不太平,大格格的事情再也拖不得了。估计康熙是存了补偿心理,出阁前,尼楚贺被赐为了和硕纯禧公主。

  因为康熙并没有把和硕纯禧公主过继过来,玉牒上,恭亲王还是公主的阿玛,这轿子还是从恭亲王府邸抬出去的。恭亲王受了女儿上轿之前的磕头,眼眶有点儿润。对于皇后这一系,常宁的感情,可是相当的复杂的。

  未久,二十九年五月,噶尔丹在鄂罗斯的挑唆和支持下,以追寻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为名集兵三万,渡乌札河,扬言请长毛罗刹兵,会攻喀尔喀。康熙终于坐不住了,一面给鄂罗斯国书斥责,一面令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备边,征调科尔沁、喀喇沁等部兵至阿喇尼军前,听候调遣。六月,噶尔丹进入乌尔会河以东地区。尚书阿喇尼领军阻截,兵败。

  一时间,前朝哗然,太子等人纷纷请战。难得的,二阿哥在明珠等人的支持下也高声附和。惠妃虽然心急不愿,只是在这个时候,却也只能硬撑着,总想着,万岁爷并不舍得让儿子们身凡险境。

  哪料到,康熙竟然要御驾亲征!留太子监国,二阿哥和三阿哥随征葛尔丹。

  消息传出来,惠妃还来不及怎样,那二阿哥福晋倒是先昏了。这一传太医,竟然是有身子了。

  375难道就这样交代了

  康熙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乾清宫书房里。听着太监说了,微微皱了皱眉,指着太监让细细说说,脸上反倒是看不出神色来。而后,康熙唤了人,“梁九功,那两枝上好的参去阿哥所,赏二阿哥嫡福晋。”

  等梁九功领命下去后,康熙也不再说什么,继续看着刚刚看着的地图。刚才是太子承祜跟康熙在一块儿研究布兵图,这时候倒是不好一声不吭,笑着说道:“儿子拔个头筹,先恭喜阿玛又要做皇玛法了。等下还要去好好的贺贺二弟。”

  康熙不咸不淡的“嗯”了一声,承祜看得出,阿玛并没见多大的高兴,也就不在这话题上打转。他本就在这话上尴尬,只是又不能不贺,现在这样倒也好,于是指着地图又捡刚刚的话题说了起来。

  承祜没有看错,康熙确实没多大高兴,当然,也没有不高兴,庶儿媳妇有了当然是个好事情,只是一看到跟前的宝贝儿子,心里又忍不住叹气。这种复杂心情,还真是很难理得清。而因为这样的理不清,反而让他对二阿哥福晋有丝不喜,典型的康熙式迁怒。再一想到刚刚太监说的,二阿哥福晋是听了出征的事情才昏倒的,这丝不喜,就扩大了些。

  父子俩都没再说那些东西,把精神头都集中在这出征上头。其实,这次出征的安排,已经基本上定了下来,康熙打算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二皇子胤禔、三皇子胤礽副之,出古北口;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札副之,出喜峰口;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都统苏努、喇克达、彭春、景阳、阿席坦、诺迈,护军统领苗齐纳、杨岱,前锋统领班达尔沙、迈图俱参赞军务。

  这会儿康熙只是再细细推敲一下而已。对照着名单,康熙手指反复轻点着胤禔。承祜看着阿玛这样,明白阿玛有些犹豫。其实他对于二阿哥与阿弟在一起也觉得有点儿不妥。阿弟虽然知道轻重,这两人上头也有伯父压着,但不怕一万就怕个万一。这会儿看着阿玛指着胤禔的名字犯了思忖,就笑着道:“二弟妹才有了身子,二弟就要随阿玛出征,恐怕二弟妹心里不踏实,与肚子里的孩子有碍。要不,阿玛,儿子随您亲征,您留二弟代理国事?”

  “糊涂!朕的儿子岂是拴在媳妇身边的?再说了,这回留在京里,还有后军钱粮的重任,这又是谁都能干的?”排兵打仗,这钱粮可是要事,粮草虽先行了可若后继补给不续,那可是个大问题了,担此任不但要有才能还有有足够担当的信任。

  康熙嘴上数落着承祜,手上也终于停了下来,提起笔,把胤禔的名字从福全这一队中划去,而后在信郡王鄂札后头添了上去,“这下,你放心了?”

  承祜被拆穿,也不狡辩,嘻嘻一笑,坦荡道,“谢阿玛!”只在父子俩人时,除了正事,承祜也时有顽皮,全不是在众人跟前那幅稳重样子,也不是在兄弟跟前那幅大哥的样子,而这调皮中自然透出的对阿玛的亲昵,才更让康熙愈加加重了这父子亲情。

  而且,可别小看了这一抹一添,光冲着这为副手的人数上,就知道哪边更得看中了。

  二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有了身子,对于惠妃来说,可是十分的好消息,心里直把自己儿子夸了个透。要知道,太子殿下大婚后过了那许久,太子妃才开怀。可瞧瞧自己的儿子,这成亲才多久?一时间,又是药材又是生养嬷嬷的,忙得个没有停。又听说万岁爷让梁九功去赐了赏,就更高兴了。

  皇后娘娘当然也是要表示一下的,无非是些金玉之器,其他的补药吃食,乃至衣料布匹什么的,任何有可能弄出不好的东西,都没有。这些讲头,芳仪一向很注意的。

  毓庆宫也是要送礼的,只是别人都在看着太子妃。而这时候,太子妃倒是表现的大方得体,没有故作高兴的亲热,也没有僵硬的遮掩,实在是很配得起她的身份。

  七月初二,康熙命出征。

  这一回,内廷里头本来就消停不少,而且因为皇后娘娘更放出了狠话,也没有人敢在这种时候撩虎须了。

  宫里虽然太平,但芳仪的日子却不怎么好过。芳仪有些心焦,她倒是不担心康熙。她就是再不通史,也知道虽说是帝王亲征,可大都是坐镇中军的,难道还会真的像打天下那会儿冲锋陷阵?这会儿她的心思都放在了胤礽身上,儿子去打仗了,她这做娘的能吃好睡好吗?再说了,还有索额图和景阳也让她牵记。偶尔的,她倒是无比同情起二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这人绝对比芳仪可怜。

  不过,感谢老天保佑,迄今为止,芳仪牵挂担心的,都太平着呢,而芳仪认为没可能出事的,到出了事了。

  这一日,太子承祜白日就来拜见皇后,等众人退下,才一脸焦急的跟额娘说道:“额娘,阿玛病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芳仪愣住了。因为这次是因为征伐噶尔丹,不同于以往的出巡,所以康熙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时时给中宫皇后密信,所以,对于康熙的近况,芳仪并不知晓。不过只是一会儿,芳仪就回过味儿来了。康熙亲征,身边也是有太医的,这一般的小毛病,不会让儿子这样焦急的吧?一下子,芳仪的心就揪了起来,“说说,怎么回事?”

  原来,康熙前段日子就有点儿头疼脑热的了。只是因为在打仗,一来不能伤了士气,二来康熙以为是累着了,就压着没吭声。可前几天就猛地发寒战,太监不敢耽搁,急传太医。诊断下来,却是的了疟疾。果然,像是印证太医的诊断,刚才还在发冷寒战的万岁爷,忽又发起了高热来了。

  康熙虽然身子欠安,可还是严令不得透露风声,就连往京里的消息,都封锁了,生怕两军阵前出了纰漏。

  只是康熙虽然想硬挺着,只是这次的病实在是凶险,除了寒战、发热、出汗外,竟然还出现了昏迷。这样下去,再要硬撑,恐怕连命都要交代在那儿了。

  所以,康熙趁着清醒的时候一边下令回銮,一边急告京中的太子承祜,以应付一切突发事件。这突发事件到底是指的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阿玛虽下令回銮,只是病体沉重,未及回京,太医就说不易再行了。而且,这些日子虽用了对症的方子,却不见起色,反而日渐……”承祜没把话说完,只是这个意思也不用再说了。

  疟疾?俗称打摆子。康熙得了疟疾?是了,现在七月,塞外草长,蚊子凶猛。康熙是皇帝,但也是血肉之躯,什么花腿毒蚊子的,叮上几口不稀奇的,得了疟疾也没什么奇怪的。可是,这事情明显不对啊。

  承祜看着额娘听了自己的话,就一直愣着,心里更是不安,上前一步,扶住额娘的肩膀,柔声安慰道:“许是那几个随军太医没什么本事,儿子已经让人把那几个有本事的急速送往行宫了,冯太医、李太医都让儿子给送了过去。阿玛一定没事的。”

  “是啊,一定没事的,他是康熙大帝啊,噶尔丹还没平呢,他怎么会有事情。”芳仪跟着学舌,只是脑子里却觉得有什么岔了轨。

  “额娘,儿子跟您知会件事情,儿子想亲自去探望阿玛。”承祜虽然竭力在安慰额娘,只是他眼里的焦急不安,却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上一篇:招摇

下一篇:官人,吹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