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方的领主夫人 第118章

作者:悠悠仙 标签: 穿越重生

“为什么?”潘妮不解:“她们不是被家里卖了吗?即使逃跑也没有地方可以去吧?就算是想要逃回家,她们应该知道我们能找到不是吗?”

“不是所有人都是被家里卖掉的。”金斯利示意她看那些混在女孩中的男孩:“里面有一些本来就是孤儿,是原本在街上混日子的,这些人里也不都是自愿过来的,他们很狡猾,随时可能跑走。”

金斯利说的点到即止,潘妮明白了。

那些孤儿恐怕都是在街上小偷小摸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幕后都有人控制着,带他们来的人并不是他们的亲人,而是控制他们的人,那些人很可能是准备空手套白狼,一边卖孩子,一边转头让这些孤儿自己跑回去,这样钱也有了,人也还能留下继续帮他们做事,总归不会吃亏。

而这些孤儿都没有家,甚至很可能都是黑户,是那种走出下城区就算被抓去当奴隶都没人会管的,除了控制他们的组织,他们也无处可去,自然是那些人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说白了就是一种诈骗手段,而这些孤儿可能还干过不止一次。

潘妮提了提心,再看向那些孩子时,总觉得有几个眼珠子转的太快了,不像是安分的。

她无奈道:“恐怕还得请骑士大人你的士兵们多加看管了。”

“当然,这些士兵会一直看着的。”

等到所有孩子都上了马车,士兵们跟在马车边上走着,全程都在看着车上的孩子,让一些确实打算逃跑的孩子完全没有下车的机会。

尤其是等马车出了下城区,这些有心逃跑的孩子就更没法逃了。

“哥哥,怎么办?”一个年纪明显没有到十岁的男孩缩在自己的哥哥身边,害怕的看着四周,尤其是跟在车边的士兵,那些拿着长矛的高大士兵让他恐惧:“我们还要逃吗?”

比他大了五岁的哥哥抱着弟弟,看了看越来越远的下城区城门,低声安慰:“别担心,有我呢。”

大一些的男孩叫汉克,和他的弟弟奇米都是孤儿,也就是金斯利口中说的被犯罪组织控制着的那种。

这不是他第一次被卖了,之前他就被送到奴隶市场去过,帮着他们骗钱再自己逃回来,如果不是他足够机灵,恐怕第一次被卖就回不来了。

之后大概是看重了他这点,汉克又被卖了两次,每次他都靠着自己逃回来了,这次是他第四次被卖。

而且因为这次买人的贵族愿意买年纪小的孩子,那些人一合计,干脆把汉克不到八岁的弟弟也送来了,反正这年头的孩子都长得瘦小,他们非要说他有十岁,加上汉克请求兄弟一起,登记的士兵看在他们主动降低价钱的份上,就和其他那些年纪小的孩子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下了。

从前汉克那么拼命也要跑回去是因为他的弟弟在那些人手里,现在奇米就在身边,他一点都不打算冒险。

马车很快到了最近的一处河道,这里就是之前通知过的地方,临时雇用的仆妇已经按照要求另外熬煮了一大锅粥,锅是从伯爵宅特意带过来的,是之前为了准备宴会采买的大锅,一次能煮出足够所有孩子吃的粥,连同大锅一起送来的还有在附近临时采买的木碗和木勺子。

几个负责分发食物的妇人拿着大勺敲着锅沿,朝着下了马车的孩子们大声喊道:“所有人都排好队,一个个过来。”

本来还在为自己即将面对的未来而忐忑不已的孩子们完全没想到最先迎接他们的,竟然是热乎乎的食物

空气里是大麦特有的香味,而那些香味,是从火堆上半人高的大锅里飘出来的。

生活在下城区的孩子们并不陌生这种香味,但他们之中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吃过大麦粥了,几乎都要忘记它的味道。

本来就饥肠辘辘的孩子们这会儿早已经忘记了害怕,一个个听话的排起了队伍,慢了一步排在后面的孩子踮着脚尖侧着身子往前看,期待着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

尤其是看到那些领到食物后立刻到旁边吃起来的人,那碗里比他们自己家中浓稠的多的大麦粥看得他们口水都流下来了。

因为不知道这些孩子饿了多久,潘妮记得魏薇的叮嘱,告诉分发的妇人不要给他们太多食物,所以每个孩子领到的大麦粥只有半碗的份量,但即使如此,也足够已经被饿小了胃的他们美美的饱餐一顿。

许多孩子领到属于自己的食物后,连勺子都顾不上用,直接端着碗就大口喝了起来,哪怕被热腾腾的粥烫了嘴都舍不得吐出来,一边呼气一边努力咽下去。

汉克带着弟弟也领到了他们的份,兄弟俩走到一边就狼吞虎咽的喝了起来,虽然是有组织的孤儿,但他们平时也吃不到这样的食物,平时能吃到一小块又干又硬的黑面包已经很不错了。

奇米已经迫不及待的喝起了大麦粥,等他喝了几口后,又想起自己的哥哥,举着碗想把自己的分给他。

“不用,我这也有呢,足够吃了。”

从前缺少食物的时候汉克都是这么和奇米说的,但那时候基本都是善意的谎言,只有这次,他是真的能吃饱。

当大麦粥的香味在嘴里翻滚,汉克觉得,如果以后都能吃到这么好的食物,那让他做奴隶都是可以的。

但是可能吗?

这样的念头在脑海里转了一圈,就全部被食物压下去了。

不用坑蒙拐骗,就能天天填饱肚子的好日子,大概也就只有在梦里才会有吧?

第66章

在孩子们都喝完了粥,管家也带着人送衣服和鞋子来了。

这位随同宅子一起新聘请的管家还是很能干的,他亲自跑了一趟,走了好几家位于中城区的裁缝铺子,发现里面的成衣大多数都不适合孩子,价钱又贵,干脆转头去买了一堆厚毯子,让店里的活计送了过来。

到时候往身上一裹,外面绑上绳子固定,就是衣服了,反正贫民家的孩子也不计较穿的好不好看,只要够保暖就行了。

至于鞋子,鞋子不比衣服,考虑到这些人以后会跟着他的主人回萨丁森郡,所以鞋子必须得合脚,

而在纯手工的时代,单独一家鞋店里自然有那么多的库存,管家跑了好几家店,和店里的鞋匠商量好价格后,先付了定金领走了店里的库存和学徒,学徒们会跟着他去给那些孩子送鞋,大小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退回去,然后另外定做符合的尺码。

所以注定会有一部分孩子要冻着脚,管家也没漏下这个细节,他买毛毯的时候特意低价多买了一些做工粗糙又有瑕疵的,拿剪刀剪成布条往脚上一缠,也能保暖。

刚刚吃饱肚子,身上总算有点热气了的孩子们没想到接下来还有这样的好事等着他们。

他们被要求再次排好队伍,一个个上前去领毛毯和鞋子,排在前面的领到的都是木头底,反皮的皮鞋,鞋子里的茸毛让他们被冻的又红又肿的脚变得温暖,也变得更加难受,那是冻疮预热后的症状,大家早就已经习惯了。

这大概是他们第一次穿上这么好的鞋子。

排在后面的孩子运气要差一些,合适的尺码都被前面的孩子领走了,他们只能穿比自己的脚略大一些的鞋子,有些实在不合适的则只能选择用毛毯剪成的布条缠上,再把脚重新塞回自己的破鞋子里。

但没有人不满意,他们都听到发毛毯和鞋子的人说了,没有鞋子的人之后也会领到自己的鞋子的。

潘妮就是负责发毛毯和鞋子的一员,她注意到孩子们的手脚上都有冻疮,这是所有下层人士都会有的遭遇,得了以后就很难好了,她曾经同样有此苦恼,直到魏薇用捣烂的生姜和白酒混合浸泡三天后以酒液擦拭曾经长过冻疮的地方,连续擦了两周后,萨丁森堡的人手上脚上的冻疮就都好的差不多了。

而且成为魏薇的贴身女仆后,潘妮极少又碰冷水的机会,再加上注意保暖,她如今已经彻底远离冻疮了。

但得冻疮的难受,她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