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相公 第44章

作者:瓜子和茶 标签: 穿越重生

  高举人没理由不同意,吩咐管家把地还给孙家。

  结果就出问题了,高家的账目里记的是四十亩地,孙家这边说是五十亩地,再翻出两家的契约,上面也是四十亩地。

  那十亩地高举人自然不认账。而孙家说自己不识字,被高家骗走了十亩地,几次三番去高家要说法。高家也是当地的士绅,根本不惧几个小小的泥腿子,都是直接吩咐家丁赶走了事。高家气不过,纠集十来个乡邻,扛着锄头拿着扁担,气势汹汹冲到高家讲理。

  结果可想而知,一场混战。

  高家的几名家丁挂了彩,孙家的大儿子丧了命。

  堂下的老妇人白发苍苍,头发散乱蓬松,已哭得面目虚肿,声嘶气噎。她身边的破席子上,直挺挺横着一具尸体,看身形是个正当年富力强的壮汉,脸上盖着一张黄纸,身侧露出的手已是青紫僵硬。

  看着这凄惨的景象,听着老夫人凄厉的哭声,在场的人无不身上起栗。

  李诫当堂就下令签传唤高举人,并涉事人等。

  命案并不复杂,许多人都亲眼看见高家家丁打死了人,依律判罚即是。因是双方械斗,李诫判当事家丁杖一百,徒五年,高家赔孙家烧埋银子五十两。

  难的是那十亩地。

  李诫倒也有办法,吩咐郑县丞拿着高家在县衙留底儿的地契文书,让王五等几个衙役护送,实地核对去。

  高举人一听,当场脸色就变了。

  不到两日,就有了眉目,除去族人乡邻挂名的田地,除去备案地契中的田地,竟查出五百亩没有登记的地。

  李诫没收了多余的五百亩地,责令高举人将所有挂名的田地一律退还,并令他将得来的挂名钱粮全部上缴——虽说时下人们都认为这是约定成俗的规矩,但当朝律例可明文规定这是不允许的,相当于你一个举人从国库里偷拿银子!

  整理好案宗,李诫如实上报给巡抚大人,并请提学官革去高举人的功名。

  府衙的巡抚和提学官头碰头地看着李诫的呈状,一脑门的冷汗不住往下流:这位爷又想干什么?这到底是晋王爷的授意,还是这位愣头青的自作主张?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中秋节快乐呀~~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徐行静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鲸鱼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052

  二月二,龙抬头, 按照京城的习俗, 这天要吃春饼。

  赵瑀早早准备好两屉春饼, 酱肉、熏肘子、酱肚儿、烤鸡之类的荤食,并有拌菠菜、炒豆芽、韭黄炒鸡蛋几样爽口小菜,一心等着李诫下衙。

  蔓儿前衙后宅跑了几趟, 来回替她查看前头的动静。

  周氏纳闷道:“这丫头怎么比你还上心?”

  “她就是找个借口去前衙, ”赵瑀笑道, “可她看的是谁就不知道了。”

  周氏一听松了口气, 笑呵呵说:“管她看的是谁, 只要她不是对诫儿起心思就成。她和诫儿年幼时有那么段经历,又一起在王府里共事, 我就怕她心里有想法,给你俩捣乱。这段时日我冷眼旁观, 她倒不是拎不清的。”

  很少有婆母能如此为儿媳妇打算, 赵瑀闻言心中一暖, 柔声道:“婆婆费心了,有您在家帮衬着我, 万事都有个主心骨, 我觉得安心很多。以前常听人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时不觉什么,如今想来,这句话极有道理的。”

  周氏笑意更浓, 眼角的鱼尾纹都深了几分。

  “儿媳妇啊,我就再多说一句,那个榴花,你是不是早点儿打发了?日日在那里哭,号丧似的,晦气!”

  假传讯息后,榴花并没有被发卖,赵瑀让她在外院做洒扫粗使的活计,她从未吃过这样的苦头,原本葱管似的纤纤玉指,现在都被冷水冻成了通红的大萝卜。

  赵瑀点头称是,“婆母说的很对,我和老爷商量商量,看怎么处置她好。”

  太阳西斜,日影刚过了酉时,院里就响起了李诫的笑声,接着帘子一动,他带着一身冷风提早回来了。

  他看上去很高兴,赵瑀便问道:“发生什么好事了?”

  李诫又是一阵大笑,“巡抚大人批复了我的呈状,全同意啦!看着吧,马上就会有大批的农户要回挂名的田地,还有士绅隐瞒的田地,有那么多外来的人帮我‘查地’,过不了几日他们想瞒也瞒不了了!”

  周氏不懂儿子在说什么,但他高兴,她便也跟着高兴,招呼着李诫坐下,喜滋滋问道:“儿啊,你这一桩桩查案的,立下的功劳不小吧,快要升官了吧,到时候给娘讨个诰命夫人当当行不行?”

  李诫失笑:“我这县令的椅子还没坐热乎呢,提这个太早。”

  周氏听出儿子的推脱之意,脸上就露出了不悦。

  赵瑀提着一个食盒吩咐蔓儿给刘铭送去,见状忙道:“婆母放心,若有封赏的机会,我定会提醒他。”

  周氏复又眉开眼笑,握着赵瑀的手夸了又夸,顺便还给儿子一记白眼。

  手里拿着春饼的李诫好气又好笑,没有理会他娘,自顾自卷好菜,递给赵瑀,“吃。”

  周氏咳了声,“狗蛋儿啊……”

  李诫差点从椅子跌下来,忙重新卷好一个春饼,“亲娘,您请!”

  赵瑀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

  周氏也乐了,看着他俩说:“如今娘是什么也不缺了,就缺个大胖孙子,你俩努努力,争取今年让娘抱上孙子,等来年过年,咱家就是四口人啦。”

  李诫微微一笑,看向赵瑀。

  赵瑀低着头没说话,嘴角也啜着笑意。

  李诫的心砰砰乱跳起来。

  二月的夜风虽不像隆冬那般凛冽,但屋里因撤下火盆,到了晚上,还是有些凉意。

  赵瑀怕冷,往被子里放了两个汤婆子。

  李诫说:“咱家又不缺那点炭火钱,等天暖和了再撤火盆也行啊。”

  “人要顺应时节才是养生之道,这都到了仲春,再燃火盆,身子生了燥气容易上火。”赵瑀坐在镜台前,一边对着菱花镜卸钗环,一边细声细语说,“也就是刚盖被的时候凉,过一会儿就热乎了。”

  李诫脱衣服的手顿了顿,“汤婆子也就能暖一小块儿,不然,我替你暖暖?”

  啪嚓,赵瑀手中的簪子掉在桌上。

  李诫好似没看到她的异样,穿着中衣坐到床上,掀开赵瑀的被子钻了进去,笑着对她说:“你略等等,等我暖热了你再进来。”

  什、什么意思?赵瑀彻底怔住了,她觉得自己已经不会思考,自然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她不敢看李诫,把头稍稍侧向一旁。

  李诫恰好看到镜中的她,满颊的娇羞红晕,眼睛微一动便是波光流转,好像阳光下的粼粼的春水,春意浓浓的。

  若能亲亲她的眼,该多好。

  赵瑀偷偷瞄了瞄他,呢喃道:“你要暖到什么时候?”

  “好……好了。”李诫钻了出来,一脸若无其事的模样,“被子绝对暖和,你睡吧,肯定能睡个好觉。”

  赵瑀略微迟疑了下,多少不知所措地搓了搓手指,还是款步上前,盖上了李诫为她暖过的锦被。

  好暖,手脚不自觉舒展开,赵瑀轻轻吁了口气,周身都放松下来。

  李诫下地熄了灯,马上躺回床侧,飞快地扯过被子盖上。

  黑暗中,人的感觉会更灵敏。

  他刚刚盖过这床被子,上面还留存着他的体温,铺天盖地袭了过来,紧紧地包裹着自己。

  赵瑀可以清楚地听到他的呼吸声,闭上眼,整个人都似乎陷入他的怀抱中。

  虽然被他抱过好几次,但这次感觉不一样,隔着薄薄的中衣,好像感受到了他的温度。

  赵瑀觉得自己好像哪里不对,但说不出来,这种感觉让她羞愧又难耐,只好悄悄蜷缩起身子。

  “冷?”李诫往她这边靠靠,隔着锦被,虚虚搂住她,“不冷了吧。”

  “嗯。”赵瑀低低应了一声,出乎他的预料,没有表示抗拒。

  李诫哄孩子般地说:“睡吧。”

  又是一声低低的“嗯”声。

  很静,静得能听到窗外树桠在夜风中摆动的细响。

  李诫的手向上移去,轻轻抚在她的脸上,他知道她没有睡着,但她没有出声。

  “瑀儿,”李诫在她耳边说,“我喜欢你。”

  赵瑀的心跳似乎停了一下,随即涌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就像吃了一瓣蜜橘,刚入口是些许的微酸,随之而来的是如蜜的甘甜。

  没有困扰,没有愧疚,没有烦闷,同样是“我喜欢你”,不同人口中说出来,感受大不相同。

  小手覆在大手上,赵瑀极力想说点什么,然说出来的还是个模模糊糊的“嗯”字。

  李诫笑了,小丫头还是有些放不开,没关系,慢慢来。

  他撑起身子,头低了下去,轻轻的,在她的眉眼间印下一吻。

  好像和煦的清风拂在脸上,既轻且柔,略有些痒,带着融融的春意。

  赵瑀翻了个身,连人带被窝在他怀里,嘴角含着笑,悠然入梦。

  启明星东升,清亮的晨色驱散了夜的朦胧,墙角一簇迎春花悄无声息地绽放,迎着料峭的春风,盈盈笑着,向人们宣告春天的到来。

  李诫摘下一朵,不知想到了什么,盯着那鹅黄的小花不住呆笑。

  “老爷,这么早就起来啦。”蔓儿打着哈欠,从东厢房出来,“奴婢去准备早饭。”

  “不必,昨晚吃的有点多,今早我空一空肚子。”李诫边说边往外走,“告诉太太,晚上不用等我吃饭,后晌我去葛家庄。”

  刘铭也起得很早,此时已在签押房等着李诫,看他晃荡着从门外进来,不禁呲牙一笑:“好歹你也是个朝廷命官,怎的走路没一点儿气势?没有官威,吓不住人!”

  李诫斜睨他一眼,“我就这样儿,若是和那些板着脸的老学究一样,还是我李诫吗?说正事,账目整好了没?”

  一提这事,刘铭就没好气道:“我分明是个师爷,现在都快成账房先生了。”

  他从袖筒里掏出张纸,摊在桌子上一条一条念给李诫听,一盏茶功夫才念完,“凡是给你送分成的人家都在上头了,按田庄出息的三成算,他们隐瞒下的土地就超出了八百顷,还只是保守估算,真的要清查起来,我估计比这还多。”

  李诫把那张纸折好,小心收了起来,“这些不是全部,葛家庄的带‘王’字的田地,还有我们没有查到的,或者不屑我这个县官威仪不肯送的……只一个小小的县城就如此严重,若全国清丈土地,那个数字,啧啧。”

  他摇摇头叹道:“估计皇帝晚上该睡不着觉了。”

  刘明道:“是该睡不着,身边的大臣们只怕没一个是干净的。话说回来,现在骂你的人可不少,读书人居多,骂得可难听了,要不要我学几段?”

  李诫知道是因高举人的案子,根本不在意,笑嘻嘻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恼恨我是因为我掐了他们生财的路子。骂吧骂吧,反正他们也只会过过嘴瘾,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不必理会他们。”

  刘铭劝道:“你还是安抚下的好,春闱在即,若举子们跑到京中不分青红皂白给你乱泼脏水,倒是桩麻烦事。眼下你处境并不十分好,从上到下都对你有所不满,不过是碍着晋王爷的面子不说而已,你犯不着在这个时候再多给自己树个敌人。毕你不要小瞧书生的嘴,朝廷上被言官拉下马的大员还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