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 第147章

作者:邈邈一黍 标签: 穿越重生

“布告在路上就已经写好了,通知各州各县,如果有愿意按照朝廷的安排移民就食的,就到府城这边来,只等十日的功夫,来多少就走多少,逾期的路上遇到的,可以跟着队伍走,但朝廷不负责提供粮食。”

说这话的时候,太子的面色甚是冷硬,朝廷没有放弃这一地的百姓,但是必须要做出割舍,人人都想救,反而救不了人。

他们的时间不多,粮食也不多,更不可能带着这些户籍资料走,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十日之后都不会再收留其他的流民了。

这一点,在还没有离开京城的时候,他就已经清楚了。

老大人张了张嘴,到底是把话咽下去了,道理谁都明白,如果没有去年的大旱,今年便是受了灾,也不至于此,可事情就是赶得这么巧,屋漏又逢连绵雨,总要有人被放弃。

布告的内容是魏时写的,并且还是太子亲自找到他,让他把内容加以润色写出来的。

润什么色呢,就算是有文采也不该在这时候卖弄,灾民流民里有几个是家底厚的,能识字就不错了,布告自然是写得越简单越好。

大白话谁不会说,魏时上辈子的作文可都是大白话,写这份布告可比写作文浅显多了,什么修辞手法都不用,直截了当,言简意赅。

朝廷决定把东原府的灾民往北迁,路上有朝廷提供粮食,随行的百姓必须要在府城登记,必须要服从安排,决定要去的百姓,都到府城门外进行登记,时间从六月十七日一直到六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七日之后,无论什么原因,无论什么人,无论在哪个地方碰到,都不再进行登记,愿意者可随行,但未登记者不提供粮食。

这布告写得够大白话了,希望不会有人耍小聪明,故意等在从东原府往北的路上。

作为兵部的一员,魏时本来的职责应该是负责管理这些士兵的,但是作为新记账法的提出者,魏时被太子安排去负责登记这事儿。

照样还是表格,清楚明了,方便查找。

这么多的流民,但是负责登记的只有魏时自己,后边跟着的十几个官员,都是负责查找户籍的,一府的户籍,哪怕是按照一州一县分的清清楚楚,找起来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尤其是这些流民各地的都有,这个县的,那个村的,根本就没什么逻辑规律可言。

所以魏时这个下笔的人并不是很累,毕竟他并非是一刻不停的在那里写,总是要等人把户籍找出来。

流民里头很少有单独一个人的,不是说拖家带口一大家子,但基本上都有亲人作伴。

这在户籍上一查就能知道,而在登记的册子上也都记录着呢,方便管理说的就是这个,身家底细都在官员这边儿可以查看,本身对于流民来说就是一种制肘。

谁还能是天生地养出来的,总有亲人朋友吧。

东原府的人口统计在户部那里,将近有五十六万人,但这些人里也不全都是灾民,底蕴足的人家还不至于到饿肚子、没存粮的程度,又有产业在此地,自然是不会搬迁到别地去。

还有一部分流民早就已经走出东原府了,涌进京城的那么多灾民里,应该有一部分就是东原府的,京城有其他地方,肯定也有,说不定已经有人往北边去了。

整整十日的功夫,被登记在册的流民只有十一万人。

得,就带着这些人走,对于剩下的人来说,也算是减轻了负担。

从东原府往北走,到未受灾的地方,跟往南走比起来,其实要更近一些。

但是再近,带着这么多的人,又都是流民,身体不好,没有马匹骑,没有马车坐,只能步行。

这速度就可想而知了。

光是做饭都得费老鼻子劲了,那么多口大锅同时煮,都是粥饭,里边什么粮食都有,杂七杂八的能吃就行。

厨子全都用起来了,官员们也没什么好讲究的,除了跟灾民用的不是同一口锅之外,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就连太子也不例外。

有的粗粮糙到咽下去都拉嗓子,可照样也得吃,总不能把这些东西挑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浪费粮食,那是要遭天谴的。

魏时是头一次跟太子面对面坐在一个地方吃东西,明明两个人之前也没什么来往和交情,论官职,魏时在这里头更不能算是高的。

可好像什么事儿,太子都更喜欢安排他去做,连用膳都能凑到一块去。

大抵应该是因为他跟太子是……同龄人吧,同一年出生的,他十九岁,太子也是十九岁。

喝着极为简陋的粥,魏时不免有些庆幸,自己也算是有先见之明,来的时候准备了不少的肉干,不然的话,光靠这些粥,是真吃不饱。

太子和其他的官员应该也有准备吧,出行要带的东西,除了日常用品之外,就只能是吃的了。

太子的碗筷都是从宫里带出来的,碗是明黄色的,花纹精致,筷子是银色的,应该是用银子做成的,吃东西的同时还能验验毒,也算阔气。

这么精致阔气的碗筷,吃的却是糙米粥,看着太子从容淡定、一点都不为难的样子,魏时也是挺佩服的。

他一个小官宦家的庶长子,吃起这样的粥来,都觉得有些难以下咽,人家天潢贵胄,看起来倒还是没什么负担的样子。

许是注意到了魏时的打量,太子还颇为贴心的解释了一番,“孤幼时也吃过糙米饭,跟这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这话魏时是信的,因为在吃完一碗糙米粥之后,太子又让人去盛了一碗。

说实在的,十八九岁正是能吃的时候,所以太子连吃了三碗糙米饭,也不能算是让人特别惊讶的事儿,让人惊讶的地方在于,太子可能真没打算私底下下开小灶。

魏时捏了捏荷包里的牛肉干,不太确定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带了吃食,或者是只有他一个人带了耐存放的吃食。

虽说没有‘见面分一半’的规矩,可是瞧着已经连吃了三碗糙米粥,好像还不觉饱的太子,魏时忍不住有些心软。

和后面跟着的灾民不一样,人数太多了,魏时同情不过来,更没办法把自己带过来的肉干分出去,但太子只有一个,他给了太子,也照样可以不给别人,除非这些人亲自跑到他面前来讨要。

半荷包的牛肉干儿,魏时不确定,在太子吃之前是不是要有人先试毒,所以他也没说让太子现在就尝尝的事儿。

“从家里带来的炮制好的肉干,饿的时候可以拿来垫垫肚子。”

糙米粥可不光是难吃的事儿,这东西没多少油水,吃到肚子里去不扛饿。

看起来风光霁月的魏大人,竟还有随身携带肉干的习惯,从家里带些吃食,也不算什么,他也带了,就是路上吃完了而已。

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如今看起来是越来越随和了,先是大白话的布告,后来又有这半荷包的牛肉干儿。

十九岁,不管是他这个做太子的,还是状元郎,身上都有着普通年轻人都有的样子。

“那孤就先谢谢魏大人了。”

是挺想吃一颗的尝尝,不过但凡是吃进他嘴巴里的食物,都得先让试菜的太监尝尝才行。

上一篇:七零金刚芭比

下一篇:重生之娇后